話說印度歷史

2021-01-09 話說大地七千年

亞洲南部,三大半島,包括:阿拉伯大半島,印度大半島,中南大半島。

印度大半島,或稱次大陸,包括三大區域:北印的印度河-恆河平原,南印的德幹高原,和印度半島南端。在三個區域中,北方平原的地位最為重要,印度歷史上的重大事件大都發生於這裡,北印又分為印度河流域地區和恆河流域地區,東部的恆河流域誕生過印度早期的許多重要國家,但其政治中心地位在穆斯林入侵以後被西北部的德裡取代。

北印和南印大致以溫迪亞山脈為界,受到山脈的阻礙,一些強大的北印政權雖然徵服德幹,但對這些地區並無法實行穩固的控制,至於最南面的區域,即克裡希納河以外的部分,在歷史上絕少受到北印或德幹地區影響。

印度的十五個歷史時期——

1、舊石器時代:

根據分子人類學理論,以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單倍群而論,自六萬年前開始,人類各集團自非洲大陸,向四周其它各大洲擴散,先後數次走出非洲,其中,H、L、RIA,先後到達印度,形成達蒙人、達羅毗荼人、印度雅利安人。

2、新石器時代:

前6000年以後,印度各地進入新石器時代。印度新石器時代總體來說晚於兩河流域。

3、哈拉帕部落,前2300年至前1750年:

已知的最古老的印度文明是公元前三千年代的印度河流域文明,通常以其所在地哈拉帕(在今旁遮普)命名,達羅毗荼人的哈拉帕部落,處於青銅時期。

4、吠陀部落,雅利安人於前2000年左右出現在印度西北部,逐漸向南擴張,一直到前600年:

取代哈拉帕部落的是由西北方進入印度的雅利安人帶來的新部落,以其聖典的名字稱為吠陀部落,《梨俱吠陀》,描述這一時期雅利安人的主要活動是祭祀、遷徙和對土著居民達羅毗荼人進行徵服。

在吠陀時代,雅利安人從早期主要居住的旁遮普移入恆河流域地區。種姓制度在這時已經出現,崇拜梵天、毗溼奴、溼婆三大神的婆羅門教,代替了敬奉自然神靈的早期吠陀信仰,婆羅門教的顯著特點是抬高祭司階層亦即婆羅門的地位。

5、十六雄國時期,即列國時期,前600到前300:

到前600年時,印度出現列國,吠陀時代隨之結束。佛教產生於這一時期,出現許多哲學或宗教流派,其中影響最為久遠的即是佛教和耆那教,通常稱這次思想爆發為「沙門思潮」,新湧現的許多思想潮流的共同點是,它們都反對婆羅門在印度社會中的特權地位。

十六雄國,其範圍涵蓋肥沃的印度河-恆河平原,通常指:迦屍、憍薩羅、鴦伽、摩揭陀、弗慄恃(跋耆)、末羅、支提、跋蹉、俱盧、般遮羅、摩差耶、修羅色那、阿溼波、阿槃底、犍陀羅和甘菩遮(劍洴沙)。

印度十六國

在許多印度邦國之中,位於今比哈爾邦的摩揭陀國,逐漸居於優勢地位。印度信史開始於摩揭陀時期。

摩揭陀國實力最強,經訶黎、幼龍、難陀、孔雀四個王朝的發展與擴張,最後由孔雀王朝在前四世紀末統一了印度大部,結束了印度列國時代。

6、孔雀帝國,約前324年至約前185年:

列國時期,亞歷山大撤出印度之後不久,被稱為月護王的旃陀羅笈多,推翻摩揭陀的難陀王室。旃陀羅笈多建立了印度歷史上的首個帝國孔雀帝國。他趕走希臘人在旁遮普的勢力,逐漸徵服北印度的大部分地區。月護王在位後期,擊退塞琉古一世的入侵,並獲得對阿富汗的統治權。

孔雀王朝終於在阿育王時期到達顛峰,這位偉大的君主完成對南方羯陵伽的徵服,這樣除了極南端的一些國家以外整個印度都在形式上統一於帝國政權之下。阿育王大力支持佛教,廣泛進行傳教活動。

孔雀帝國

孔雀帝國的強盛在阿育王去世之後即告終止。摩揭陀的力量退回它本來居有的地區,印度重陷分裂狀態。

7、外敵入侵時期,前200~200,與中國的西漢、東漢同期:

孔雀帝國滅亡以後,西北印度不斷有外族入侵,先是中亞的巴克特裡亞-希臘人在前二世紀初,入侵南亞次大陸的西北部,接著又有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的入侵。

8、貴霜帝國,55到425年,127年~180年為其巔峰時期:

來自今甘肅一帶的大月氏人,成為最成功的侵入者,他們由北方進入,擊敗當地勢力,在北印度建立強大的貴霜帝國。貴霜帝國在迦膩色伽一世的時期達到鼎盛,這個國家被列舉為古典世界的四大帝國之一,四大:羅馬帝國、安息、貴霜帝國、東漢帝國。貴霜時代的寶貴產物是大乘佛教和犍陀羅藝術。

貴霜帝國

9、笈多帝國,319年-550年:

是印度歷史上第二帝國,是以恆河流域中下遊為基地的大帝國。

貴霜帝國在強盛了幾個世紀之後分裂,取代他們在北印度優勢地位的是旃陀羅笈多一世建立的笈多王朝。與孔雀王朝一樣,笈多王朝是摩揭陀王國的心王朝,這個王朝的前幾位君主都是徵服者,他們統一了北印度,旃陀羅笈多二世取得了對塞人的輝煌勝利。

婆羅門教衰落,佛教和耆那教壯大,擁有廣泛信徒。在文學上,出現古代印度最偉大的詩人迦梨陀娑。

笈多帝國

10、嚈噠(YAN,四聲,DA,一聲)帝國,五到六世紀:

從中亞侵入印度的嚈噠人(白匈奴),使得笈多帝國土崩瓦解。嚈噠人後來被印度社會所同化。

笈多帝國被嚈噠帝國滅了後,嚈噠人又被薩珊波斯及突厥夾擊所滅,於是,在六世紀末和七世紀初,北印度又呈分裂狀態,卡瑙季(曲女城)的統治者戒日王曷利沙伐彈那,在北印度建立過短暫的霸權,唐玄奘取經,曾到過曲女城。

戒日王國

此後,在南印度興起強盛的政權,如遮婁其人,他們打敗了戒日王的進攻,從而挺進北印度。

11、拉其普特時期,七世紀到十二世紀:

大約在七世紀中葉,拉其普特人崛起,一直到十二世紀末穆斯林徵服北印度,這一歷史時期,常常被稱為拉其普特時期。在這段時間裡,幾乎所有的北印度政權都是拉其普特人建立的;南方的遮婁其人也是拉其普特人的一支。拉其普特人並不是一個統一的民族,拉其普特各王國之間混戰不已,同時又激烈抵抗伊斯蘭教力量對印度的侵略,以致拉其普特人常被認為是印度教的保衛者。

八到九世紀,出現印度教,為婆羅門教的繼承者。而佛教,徹底衰落,同時,在印度周圍,佛教卻大行其道,繼續興盛。

九到十一世紀,在印度南端出現了幾個強大的泰米爾人王國,如朱羅王國(注輦)和潘地亞王國。其中朱羅王國曾經侵入印度尼西亞諸島嶼。

朱羅王國

12、德裡肅丹國,1206到1526:

伊斯蘭對印度的真正徵服開始於十一世紀,是由中亞的突厥人進行的。伽色尼肅丹國的肅丹馬茂德,屢屢入侵印度,在北印度造成嚴重破壞。

後來,伽色尼肅丹國在中亞的領土,於1173年,被其位於阿富汗的附庸國廓爾肅丹國吞併。廓爾肅丹國同樣入侵印度,他們在印度的總督,出身奴隸的顧特卜-烏德-丁·艾伯克,於1206年自立為肅丹,定都德裡,建立德裡肅丹國,統治被穆斯林徵服的北印度地區。

德裡肅丹國先後有五大王朝:奴隸王朝、卡爾吉王朝、圖格魯克王朝、賽義德王朝、羅第王朝。

德裡肅丹國時期,印度的穆斯林文化有很大發展,肅丹摧毀原有印度宗教寺廟並限制新建,禁止宗教節日慶典,以及迫害印度教徒,伊斯蘭式的宏偉建築在印度聳立起來,這一時期所形成的建築風格有時被稱為德裡風格。在文學上,產生阿密爾·胡斯魯這樣的偉大詩人。突厥人也帶來一種有害制度:在宮廷和貴胄之家中流行的奴隸制。特別值得提出的是烏爾都語在肅丹時代產生,以及羅第王朝末期出現錫克教。

1398年,德裡肅丹國遭到鐵木爾的入侵,此後不斷衰敗。1526年,鐵木爾後裔巴布爾,帶著從西邊奧斯曼土耳其進口來的大炮、和奧斯曼土耳其火槍教練替他訓練的火槍手,入侵印度,當時還在使用老舊冷兵器和人海衝鋒戰術的印度軍隊完全不是巴布爾的大炮和火槍隊的對手,巴布爾挾著西方進口的大炮和火槍,如摧枯拉朽般輕易的擊敗了末代德裡肅丹易卜拉欣·羅第,德裡肅丹國正式滅亡,由突厥化蒙古人的莫斡爾帝國取代之。

十五世紀末,葡萄牙人佔領印度一些據點。

13、莫斡爾帝國,1526到1858年:

此為印度歷史上第三帝國。

1560年,年滿十八歲的阿克巴大帝開始親政。

1602年,荷蘭東印度公司成立,開始與葡萄牙人發生衝突,佔據了葡萄牙在印度西南海岸的殖民點奎隆、柯欽等。

1607年,首艘英國船駛入印度西海岸的蘇拉特,標誌著英國殖民勢力侵略印度的開始。

1613年,英國東印度公司取得在印度建立商館的權利。英國人和土邦主一起驅逐葡萄牙人。之後,英國在班達、馬德拉斯、孟買和加爾各答等許多地方建立商站,作為進一步侵略印度的基地。

1631年,沙·賈汗為其愛妻姬曼·芭奴修建的陵墓泰姬陵開始修建,歷時二十餘年。

1658年,奧朗則布篡位,統治時期莫斡爾帝國的疆域最大。

莫斡爾帝國

1673年,法國東印度公司在印度東海岸的本地治裡建立了法屬印度首個殖民據點。

1707年,奧朗則布去世,此後,莫斡爾帝國衰落。

1757年,普拉西戰役,英國東印度公司與孟加拉王公的戰爭,東印度公司取得了決定性勝利,吞併了孟加拉。

此後一個世紀,英國逐步徵服印度全境。

1857年,爆發印度民族起義,被鎮壓。

1858年,末代皇帝巴哈杜爾沙二世,被英國殖民當局流放至緬甸仰光,莫斡爾帝國徹底結束,1862年於仰光大金寺去世。

14、不列顛印度帝國,1858到1947:

1877,建立不列顛印度帝國,為印度歷史上第四帝國,英女王升級為女皇,稱印度女皇,以英屬印度為首的英帝國因而建立,一直到二戰後1947年瓦解,英帝國持續七十年。

英屬印度

15、印度共和國,1950至今。

由於邱吉爾執意與德國火拼,在二戰中,英帝國大傷元氣,戰後的土崩瓦解不可避免,1947年,印度獨立,1950年,建立印度共和國,成為南亞霸主,亞洲三大國之一。

相關焦點

  • 話說希臘歷史
    話說從頭,大約一萬年前,新石器時代開始,希臘大陸最早的原住民是伊奧裡亞人。根據分子人類學,以父系遺傳的Y染色體單倍群而論,人類的各集團,從非洲大陸向四周的其它大陸擴散,伊奧裡亞人當然也是其中一支,他們的Y染色體單倍群,以I、E為主。
  • 老外:印度和中國歷史誰更長?印度網友:印度有一萬年的歷史!
    (中國和印度誰擁有更長的歷史?)這個來自國外網友提出的話題是不是挺有意思的,當然了在展開討論之前,小編還是要先說明一下,印度和中國都是具有悠久歷史的國家,兩個地區文化的交流在古代也十分的頻繁。不過我們不妨看看國外網友是如何回答的,一起來看看吧。
  • 茶餘飯後說說印度歷史
    印度位於南亞次大陸,是和中國一樣的擁有悠久歷史的的文明古國。歷史上的印度在數學、農業、醫學、宗教文化、哲學等領域成就斐然,影響世界。近代以來,印度遭受英國長期的殖民統治。1947年,印度獲得獨立成為發展中大國。今天咱們就來說說印度歷史吧。
  • 歷史:古代印度的雕像!
    歷史:古代印度的雕像!印度的雕塑適合代表神靈和半神人形象的理想媒介,同時以切實的方式體現他們的傳統,哲學和宗教信仰以及藝術媒介,允許從不同的視角欣賞。這種體積和質量的特徵提供了雕塑的三維性,不僅對裝飾寺廟和禮拜場所非常有用,而且還提供了諸如青銅之類的材料的優點,它們可以在宗教遊行中加載和展示。得到信徒的讚賞,他們找到了表達敬意和敬拜神靈的恰當方式。
  • 馬克思曾說,印度沒有歷史,為何印度卻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馬克思曾說,印度的歷史就是沒有歷史。1853年馬克思在《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中寫道:印度過去的全部歷史,如果還算得上歷史的話,就是一次次被異族徵服的歷史。印度的社會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那為什麼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 印度與日本合作5G技術欲趕超中國,美國人:這話說得連我都不信
    中國從5G技術開始,就一直將技術牢牢的拿捏在手裡,在同個時間一起發展五局技術的,美國與韓國等在5G的建設方面,也沒有中國來得快,除去這些國家在研發5G技術像是印度與日本也將開展武器技術的研發。印度與日本合作5G技術欲趕超中國,美國人:這話說得連我都不信,印度其實在今年得早些時候,就已經公開聲明說要自行研發5G技術,當時可能是因為自身的技術儲備不足,因此尋求了日本的幫助,以此想在5G技術方面趕超中國。
  • 印度的地理環境是怎麼影響其歷史的?
    歷史上,東南亞與印度大陸有著密切的商業和文化聯繫。作為一個地貌,印度次大陸在人類歷史的進程中並沒有改變,但作為一個概念,我們將稱之為印度並不總是像它在現代地圖上出現的那樣。印度與西方的伊朗世界一樣,面臨著來自蒙古人和阿富汗人的共同威脅和反應,他們對印度人和伊朗人都有著重要的影響。
  • 歐洲歷史文化之:古代印度
    印度是南亞的一個國家,名字源於印度河。「巴拉塔」(Bharata)這個名字在其憲法中被用作該國的代名詞,指的是古代神話中的皇帝巴拉塔,其故事在印度史詩般的《摩ab婆羅多》中有部分記載。根據稱為Puranas的著作(公元5世紀寫下的宗教/歷史文獻),巴拉塔徵服了整個印度次大陸,並統治著該國和平與和諧。
  • 印度——被外來勢力反覆蹂躪的「悠久歷史」
    印度作為我國的鄰國,自然我國境內有關印度的新聞也不會少,尤其是印度「發達」的航空領域以及「領先」的運輸能力,更是廣為分布在國內各網絡論壇的主版。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了解印度的歷史才能對印度的發展有所了解。遠古時期(同中國三皇五帝及之前的史前文明)印度可考究的居住痕跡可以追溯到舊石器時代中期,約為40萬年前。
  • 貴霜帝國,印度歷史上第一個殖民國家
    ,有著悠久的歷史。同時,印度又是世界上歷史出現斷層的國家,這個現象實屬罕見。  印度歷史出現斷層,是歷史沒有完整傳承下來。之所以出現這種奇異現象,是印度在歷史上一直被外族入侵,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    印度歷史上最輝煌的時期是孔雀王朝。這個孔雀王朝與中國秦朝是同一時代的,孔雀王最先統一了印度。  孔雀王朝垮臺之後,印度先後又被安息人、塞種人、大月氏人所入侵。
  • 閱讀印度歷史教科書之教科書中的中國
    歷史教科書是塑造民族成員歷史記憶乃至民族認同的重要媒介,能夠反映該國官方和史學界對民族國家內外部世界的建構。作為印度官方書寫的一種特殊形式的民族史,印度歷史教科書對中國的書寫,反映了印度民族國家如何認識不同時期的中國形象與中印關係,也是印度民族認同構建中重要的一部分。
  • 印度的文化與歷史
    印度突然之間成為了全球關注的焦點,特別是其災情時空數據上升到500萬之上,更是引發了全世界的極大關注。印度有著極為特殊的社會結果和文化,並且印度大部分人都信宗教。印度是通過非暴力不合作運動成功獲得獨立的,當然這個也與國際大環境有關。
  • 歷史上印度侵佔了尼泊爾多少土地?
    尼泊爾是一個位於南亞地區的內陸山國,總面積14.7萬平方公裡,版圖近似於一個長方形,北部隔喜馬拉雅山和我國相鄰,其他三面都與印度接壤。也就是說,尼泊爾只有兩個鄰居,分別為中國和印度。不過在歷史上,尼泊爾也曾有第三個鄰居,那就是錫金。
  • 歷史悠久的印度耍蛇者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耍蛇文化是印度歷史悠久的文化之一。在印度,蛇類在文化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印度人崇拜蛇,視蛇為「神」的化身,而眼鏡蛇尤受崇敬,被稱「善蛇」。
  • 斯裡蘭卡:一個「寶石如白菜」的國家,靠近印度卻比印度乾淨十倍
    斯裡蘭卡:一個「寶石如白菜」的國家,靠近印度卻比印度乾淨十倍斯裡蘭卡古稱「錫蘭」,是一個非常美麗、浪漫的名字。簡稱蘭卡,是位於印度洋中的一座小島。從空中俯瞰,島嶼的形狀仿佛是印度洋中的一滴淚。因為緊鄰印度,斯裡蘭卡深受印度文化的影響。
  • 印度不重視歷史記載,但不代表其歷史上沒有統一時代
    印度根本沒有歷史,至少是沒有為人所知的歷史。我們通常所說的印度史,不過是一個又一個入侵者的歷史,這些入侵者在一個無抵抗,無變化的社會上建立了他們的帝國。這段話出自馬克思在1853年寫的一篇文章——《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後來則成為我們談論印度歷史時最常引用的一句話。那麼印度的歷史一直都如此嗎?其實也並不完全如此。
  • 印度曾差點被吐蕃打沒,大唐幫了一把,結果印度迎來更可怕的敵人
    印度,一個號稱古歷史比中國還要久遠的國家,在印度的典籍中,最是不難看到各種離奇的戰爭。一場戰役過億人參戰,走獸能飛天,勇士能橫掃千軍,誇張的不敢想像。印度的許多典籍其實大多都是有誇大了,事實上在古時候的印度,根本沒有這種誇張的武力,甚至一度在唐朝時期,差點出現滅國的禍事。
  • 在南亞次大陸,印度究竟是怎樣的存在——南亞次大陸歷史
    歷史上外族人對印度入侵通常是通過西北部興都庫什山脈的那些山口(開伯爾山口,古馬爾山口和博倫山口)進行的。亞歷山大大帝、巴卑爾和阿卜達利和雅利安人都是如此。文明開端這片大陸孕育了四大文明之一的古印度文明。
  • 直擊印度匯市: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再創歷史新低
    新華財經孟買23日電(記者張亞東)在股市巨大的拋售和疫情進一步加重的影響下,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23日再創歷史新低。亞洲交易時段盤初,印度盧比兌美元匯率23日以75.90盧比兌1美元開盤,較上個交易日收市時的75.20盧比兌1美元,大幅下跌。盤中交易期間,印度盧比兌美元一度觸及76.15盧比兌1美元的歷史新低。
  • 印度最近挺鬧騰。都說印度沒有歷史,為何還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
    印度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最近,我回答了幾個關於印度歷史和文化的問題了。也許,是因為感覺陌生,大家才對印度產生興趣的吧。印度教的歷史很悠久都說印度沒有歷史,這句話有毛病。應該說,印度沒有留下遠古時代的文字記錄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