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爆發,對世界經濟造成沉重打擊,主要經濟體陷入衰退。當人們對疫情和經濟極度悲觀時,歐美央行提出了歷史性的寬鬆措施,為經濟注入了一劑強心針。年底,輝瑞等知名製藥公司推出新冠肺炎疫苗,讓投資者對2021年的經濟復甦充滿期待。最後,無論全球經濟在2021年將繼續陷入泥潭還是逐漸復甦,讓我們看看以下知名機構明年對全球經濟的前景:
1.高盛:疫苗力挽狂瀾,中國獨一無二
高盛研究部預測,2021年全球GDP增長率為6.3%(市場預測為5.2%)。雖然部分經濟體的GDP預測有所下調,但高盛對市場中長期前景仍充滿信心,預測數據普遍高於市場預期。這不僅得益於美國的金融政策支持,也預示著歐洲新一輪疫情封鎖措施將減少病毒的傳播。這也反映出我們對新冠肺炎疫苗的樂觀看法仍在繼續。
隨著明年春夏人們對SARS-CoV-2免疫,高盛(Goldman Sachs)研究部門預測,旅遊、住宿和餐飲服務等重災區的經濟活動將大幅反彈。在G3經濟體中,美國和歐洲的GDP增長率預計將提高2%左右。大多數新興經濟體受益較晚,而中國再次獨樹一幟:至少就目前而言,中國已基本戰勝疫情,GDP增速已恢復到接近疫情前趨勢的水平。基於這一有利形勢,中國決策者開始將注意力轉向過度寬鬆的信貸條件造成的金融不穩定風險。
2.摩根史坦利:對2021年的經濟前景持建設性態度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首席經濟學家兼全球經濟主管切坦·阿亞(Chetan Ahya)表示,摩根史坦利對2021年的宏觀經濟和市場前景仍持建設性態度。宏觀上,相信全球經濟將進入下一個V型復甦階段。第一階段,全球經濟已經達到19年前的產出水平,這是銀行預計本季度要通過的裡程碑。到2021年第二季度,經濟預計將回到非典(SARS-CoV-2)全球大流行之前的道路上。
摩根史坦利(Morgan Stanley)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年增長率將為6.4%,高於5.3%的共識預測。摩根史坦利表示,疫苗和抗體治療的消息支持了這一立場。該行之所以對全球經濟復甦比市場共識更樂觀,是因為SARS-CoV-2衝擊並沒有顯著抑制私人部門的風險偏好,政策刺激已被證明不僅僅是一種支持。因此,該行認為,上一次出現在2017年的全球同步復甦將持續到2021年。
雖然SARS-CoV-2感染病例的增加可能會導致近期隔離更加嚴格,抑制發達國家的經濟增長。但新興市場的增長將繼續加快。從冬季開始,逐步解除封鎖也將有助於發達國家恢復經濟增長,發達國家將於2021年3月/4月加入世界其他地區,開始全球經濟的協調復甦。儘管消費者一直在推動復甦,但摩根史坦利預計資本支出周期將在第二季度開始。
3.花旗集團:投資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的新經濟周期
花旗銀行預測,2021年將標誌著新一輪經濟周期的開始,新周期帶來的有利因素強於投資者預期。對滿倉來說,這是一個充滿投資和希望的時代。
花旗銀行預測,在2021年,全球經濟將受益於那些在一個多世紀以來最嚴重的全球健康危機面前表現出韌性的經濟體。2020年,疫情平息後,世界將有機會「檢驗未來發展」,為經濟增長讓路。2021年的有利因素被低估了:我們的金融體系非常強大,政府保護個人和企業的行動非常有效,技術創新加速,研究人員在創紀錄的時間內成功開發出有效的疫苗。
新冠肺炎爆發導致許多資產的估值偏離長期平均水平。花旗私人銀行表示,這些估值扭曲將在2021年得到緩解。受益者會有很多,包括金融、工業和房地產行業、酒店、餐飲和航空業等。
4.摩根大通:2021年,中國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
摩根大通預測,2021年中國將繼續引領全球經濟復甦。對於韓國和新加坡等其他東亞經濟體來說,它們應對疫情的能力需要與全球貿易周期的反彈相結合,以促進更強勁的復甦。
在美國和歐洲,摩根大通認為,如果兩國政府能夠在控制疫情和保持經濟勢頭之間取得更好的平衡,經濟復甦可能會有所改善。一旦決策者找到平衡,這些經濟體將有足夠的國內需求來促進經濟反彈。
財政和貨幣政策在2020年發揮了重要作用,並將在2021年繼續支持經濟發展。但是在2020年,這些政策已經盡力發揮了最大的作用。
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預計,隨著政府債務負擔越來越重,財政刺激措施將逐步退出,政府需要更有選擇、更明智地配置財政資源。由於發達市場國家的政策利率要麼為負,要麼為零,這些央行一直無法大幅下調政策利率。即使這些央行能夠提高資產的購買力,它們對促進增長的淨影響也可能會減弱。
此外,疫苗的開發和推廣,加上準確有效的檢測,應有助於加快經濟復甦。但考慮到疫苗生產和推廣所需的時間,最早可能要到2021年2月才能對實體經濟產生影響。在早期,並不是每個經濟體都能獲得疫苗。這意味著全球復甦的步伐可能不均衡。
5.瑞銀:2021年將是復興之年
瑞銀指出,全球經濟有望在2021年底前回到病毒大流行前的水平,明年追逐固定收益的投資者應重點關注亞洲和新興市場債券,而在股市方面,美股的表現有望落後於全球股市。
假設新冠肺炎疫苗將在明年上半年大規模推出,到2021年底,全球經濟產出和企業利潤將回到病毒大流行前的水平。到2021年第二季度,新冠肺炎疫苗的廣泛供應將有助於歐美走上持續復甦的道路,而中國的經濟活動已經基本正常化。
瑞銀全球財富管理(UBS Global Wealth Management)首席投資官馬克海費爾(Mark Haefele)表示,除了疫苗問題,一項自由貿易協議剛剛籤署,在中國的領導下,亞洲經濟確實正在強勁復甦。他提到了包括中國在內的15個國家周日籤署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
預計2021年全球企業利潤將比2019年增長5.2%。其中,發達國家的企業利潤將大致趕上2019年的水平,而新興市場2021年的企業利潤將比2019年增長15%左右,主要是由於亞洲利潤增長強勁。
6.美國銀行美林:2021年的復甦逆轉了衰退
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預測,該疫苗將在2021年擊敗病毒,重啟替代封鎖,並復甦以扭轉衰退。據估計,到2021年底,將有11億人接種疫苗(每分鐘約有2000人接種),遠遠超過目前全球6900萬確診病例。
央行在當前資產價格和估值水平上從未如此穩健(負債務收益率處於歷史高位)。新政策將實施收益率曲線控制(YCC)代替現代貨幣理論(MMT),推動美國、歐盟、日本債券市場(包括股票市場)進一步國有化。
政府正在容忍某些資產價格泡沫,以實現更強勁的經濟增長,甚至以降低就業水平和極端的財富不平等為代價。
美國銀行美林表示,高失業率和汽油需求下降表明最佳時期可能已經過去。隨著第四季度財政刺激的積極影響逐漸消退,如果企業仍然不願意擴大勞動力規模,消費可能會在2021年達到峰值。
7.德意志銀行:有兩大挑戰可能會阻礙全球經濟復甦
德意志銀行預測,全球GDP將在2021年第二季度回到病毒爆發前的水平。2021年,美國經濟增長4%,歐元區經濟反彈5.6%,中國經濟增長9.5%。
然而,德意志銀行警告稱,有兩大挑戰可能會給復甦蒙上陰影。第一個挑戰來自與減緩冠狀病毒傳播相關的問題。這包括疫苗生產和分發的可能延誤以及公眾普遍接受的不確定性。
全球經濟復甦面臨的第二個挑戰是,金融機構,特別是發達經濟體為應對這一流行病的經濟影響而採取的激進行動可能會導致金融混亂。德意志銀行(Deutsche Bank)的研究人員指出,這種潛在風險可能來自「貨幣和財政政策刺激措施的必要極端,這將推動資產估值過高和債務水平上升」。研究人員補充說,在過去,金融危機往往是在這種情況下引發的,因為「政策從寬鬆轉向緊縮,這是不可避免的,可能至少需要幾年時間,但可能更早出現意想不到的情況」。
8.瑞士信貸:經濟復甦的前景正在改善
瑞士信貸(Credit Suisse)預計,隨著2020年新冠肺炎經濟逐漸走出肺炎陰影,需求繼續穩步復甦,2021年全球經濟增長率預計將升至4.2%。主要發達經濟體正面臨零/負利率正常化,這意味著股市仍能帶來可觀的投資收益。
瑞信認為,疫情爆發以來世界各國採取的刺激措施和經濟逐漸復甦將成為支撐新一年金融資產表現的兩大主要因素。同時,相關風險也不容忽視。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多元化資產,增加股票的配置比例。
此外,2020年商品市場將經歷劇烈波動。儘管黃金價格創下新高,但周期性大宗商品卻深陷危機,直到現在才完全復甦。隨著全球經濟同比增長回到正區間,宏觀因素將繼續有利於2021年商品價格的回升。
9.富國銀行:經濟將強勁復甦,市場將沉溺於流動性
富國銀行(Wells Fargo)預測,隨著引起全球關注的SARS-CoV-2疫苗的進展,經濟將出現強勁復甦。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2%,主要增長將在下半年實現,全球開始擺脫疫情的毀滅性影響。
富國銀行(Wells Fargo)分析師認為,金融市場正在沉迷於流動性,投資者不應指望央行在2021年醒來。在這種環境下,貴金屬將繼續表現良好。
10.阿伯丁標準:2021年全球經濟適度增長
阿伯丁標準投資管理亞太多資產解決方案投資總監羅迅表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趨勢將保持不變,但在疫情反覆的情況下,寬鬆和收緊將交替循環。總體而言,「適度增長」將是2021年經濟繁榮的最佳詮釋,疫苗研發的消息和央行的貨幣政策仍將支撐全球經濟走向增長。
羅迅認為,在經濟復甦的前提下,即使短期內經濟無法回到爆發前的狀況,投資者仍然可以保持對2021年企業估值和利潤增長的信心。行業方面,由於汽車、零售、旅遊觀光等非必需品類消費品類股,或者工業類股的需求也隨著景氣回升而回暖,資本將有機會轉移到這些景氣周期類股,預計全球風險資產仍將保持波動和上升。
11.黑石集團:大多數國家都會不同程度地實現經濟復甦
黑石集團董事長、執行長、聯合創始人蘇世民預測,到2021年,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將渡過難關,實現不同程度的經濟復甦。最終,我們將看到與新冠肺炎疫情之前類似的經濟增長率。
根據基礎數據,近期經濟活動暫停可能對美國年度GDP產生季度影響,對其他國家或地區的影響也是類似的。美國能否渡過難關並沒有太多的擔憂。我們看到,中國、韓國、日本對疫情反應良好。
蘇世民說,美國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為失業者和急需援助的個人以及大小公司提供相應的支持。這項初步的財政刺激法案可能無法涵蓋美國經濟復甦所需的所有支持,但作為一個開端,這樣的政策確實非常有力。
12.巴克萊:對2021年全球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是正確的
巴克萊(Barclays)經濟研究主管克裡斯蒂安·凱勒在2021年展望報告中表示,市場對2021年全球經濟前景持樂觀態度是正確的,屆時全球經濟將恢復增長,通脹將逐漸升至略低於央行目標水平。
巴克萊(Barclays)預計,2021年全球GDP將增長5.6%,明年第二季度和第三季度,大多數西方經濟體將獲得對SARS-CoV-2的所謂「群體免疫力」。這一預測比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周二發布的預測要樂觀得多,該組織預測2020年經濟將萎縮4.2%,2021年將增長4.2%。
凱勒還表示,儘管巴克萊預計通脹將逐步改善,但這不足以促使各國央行考慮收緊寬鬆的貨幣政策立場。這就是市場相當樂觀的原因,也是理所當然。我們有一個經濟恢復增長、通脹保持相對溫和的環境。央行繼續支持復甦,緊縮政策還很遙遠。
13.貝萊德:全球經濟重啟將加速
貝萊德認為,隨著新冠肺炎肺炎疫苗的進展,全球經濟重啟將加速。經濟復甦將加速經濟運行方式的轉變,帶來社會轉型,重建全球貿易關係。
貝萊德全球首席投資策略師邁克派爾(Mike派爾)表示,市場將開始為更高的通脹定價。目前的預測是,從現在到2025年的四五年內,美國消費價格指數的CPI將上升到基線的2.5%-3%的區間。換句話說,美聯儲將成功實現通脹超調的目標。隨著疫苗部署的推進,明年,美國和全球經濟將強勁重啟,市場將開始為這一結果定價。
通貨膨脹預計會因多種因素而上升。隨著全球供應鏈的重啟,生產成本可能會上升。此外,全球央行正在從根本上改變政策框架,以彌補此前的通脹不足,使經濟能夠在通脹率高於目標的情況下運行。
14.穆迪:經濟復甦的前景仍然脆弱
穆迪表示,儘管全球經濟剛剛開始復甦,但復甦前景仍將脆弱。穆迪認為,全球經濟復甦已初具規模,但美國和歐洲新增肺炎病例不斷增多,對全球經濟復甦構成威脅,且復甦程度因國而異。
政策方面,在發達經濟體,穆迪預測,未來幾個季度政府將繼續為其經濟提供金融支持,美國、歐洲和日本的貨幣政策將保持高度寬鬆。相比之下,新興市場國家的金融規模相對較小,這些國家進一步降息或實施大規模量化寬鬆的空間有限。
穆迪認為,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好的抗疫管理措施和有效疫苗或治療方法的出現,將大大降低SARS-CoV-2對宏觀經濟的影響。然而,預計一種有效的疫苗要到2021年年中才會被廣泛使用。在此期間,有效的防疫管理措施對國家保持穩定復甦至關重要。
15.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計經濟增長4.2%(IMF):2021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4%,相當於2009年衰退的7倍,這是自20世紀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的衰退。然而,治療的進展提高了人們對未來的期望,疫苗研發的積極進程為結束新冠肺炎疫情帶來了希望。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經濟預計將在2021年疫情爆發前的2019年回到產出水平。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12月初發布的前景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經濟將萎縮4.2%,2021年將增長4.2%。
與11年前國際金融危機後的經濟復甦相比,2021年的全球經濟反彈並不強勁。疫情造成的全球GDP下降是2009年的7倍。疫情後基數效用的經濟復甦比上一次危機後強勁得多,但2021年的預期全球經濟增長率甚至低於2010年的5.1%。此外,這種復甦預計將非常不均衡,這將對世界經濟結構的演變產生深遠影響。
16.CICC:「再平衡」的實際情況
CICC預測,全球疫情將在2021年大概率緩解。從經濟周期(「真實」)和金融周期(「虛擬」)的角度展望宏觀經濟和政策趨勢,2021年將是疫情後的「再平衡」年。
經濟周期的再平衡反映在這樣一個事實上,即供應創造需求,全球經濟理性復甦。金融周期的再平衡反映在經濟自主的信貸緊縮上。宏觀金融環境將呈現「信貸緊縮、貨幣寬鬆、金融寬鬆」的趨勢。
17.中信證券:全球經濟「共振」並復甦
中信證券預測,2021年Q2-Q3新冠肺炎疫苗的大規模應用將有助於全球經濟快速恢復到2019年的水平,主要發達國家的需求很可能會出現「共振」復甦。但美國和歐洲的「財政貨幣化」趨勢仍將保持,貨幣寬鬆的拐點尚未到來。
2021年新冠肺炎疫苗的大規模應用,決定了全球經濟很可能出現「共振」復甦。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發,給全球經濟和資本市場帶來了前所未有的衝擊,各國政府在貨幣和財政政策上的快速有效反應,防止了經濟陷入持久衰退。2021年新冠肺炎大規模疫苗應用的進展決定了全球經濟復甦的時機和斜率。在明年Q2-第三季度新冠肺炎疫苗將逐步普及的基準假設下,我們預測2021年全球經濟將從不平衡復甦向全面復甦推進,主要發達國家的需求很可能出現「共振」復甦。預計2021年Q2-Q3可能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時期。
預計明年全球經濟總量將回到接近2019年的水平,即與2019年相比幾乎為零增長。但經濟恢復後的GDP缺口(相對於疫情前的趨勢值)仍超過3萬億美元。考慮到2020年的基數較低,我們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5.4%。從季度增長率來看,預計全球經濟將從2020年的Q2同比增長率繼續保持逐季度上升的「V型」趨勢,2021年第三季度同比增長率將接近正。歐美經濟體的通脹預計將在2021年溫和回升。
18.廣發證券: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不會像預期的那樣強勁
廣發證券全球首席經濟學家沈博士認為,2021年全球經濟復甦不會像預期的那樣強勁。短期要注意結構性通脹,長期要警惕高通脹甚至惡性通脹。全球總需求的復甦短期內取決於發達國家的消費,而中國的消費增長長期來看更有把握。如果通貨膨脹較晚,各大央行將繼續大概率選擇債務貨幣化,邊際變化取決於國家間利差和本幣價值。國內經濟的不斷升級將促進對外貿易結構的優化,「雙循環」經濟的順利流動很可能使中國從淨出口國變成淨進口國。中美能否形成新的G2格局,取決於美國和中國的「雙循環」經濟復甦能力。大選後,中美之間的角力將從「貿易戰」、「科技戰」轉變為「統治戰」。
廣發證券首席海外分析師張晶晶認為,2021年海外經濟有三大增長動能:疫情後全球房地產銷售帶動的房地產投資加速、接種疫苗後的報復性消費和投資、RCEP等因素催化的強勁資本支出周期開始。加上通脹中心向上轉移,海外經濟將在2021年轉入過熱階段。同時,由於政府槓桿率下降,美聯儲可能會在2021H2減少債券購買量,加速美國債券收益率曲線的陡度。從資產方面來看,2021年上半年美股和大宗商品仍有上行空間,黃金有望在2021年第二季度反彈。不過,在2021H2年,美股等高價值資產可能在美國債務曲線加速和陡峭期間面臨調整。
19.國泰君安:2021年第二季度發達經濟體同步復甦
國泰君安預測,2021年第二季度發達經濟體將同步復甦,全球增長預計為5%。全球居民儲蓄存款大幅上升,(可選)消費和貿易反彈,疊加在中美歐庫存周期共振上,推動2021年製造業顯著修復。
預計製造業將得到修復,對資源的需求將增加,這將有利於出口製造業和資源的新興經濟體。與此同時,全球金融將逐步退出,流動性將保持中性。
20.沈萬鴻源:2021年,經濟將成功回到潛在產出水平
沈萬紅源預測,2021年中國經濟將成功回歸潛在產出水平,走出疫情衝擊修復的短期應急政策框架和「投資+出口拉動」的暫時需求恢復結構,世界將率先優化經濟結構,回歸長期政策框架。
沈萬宏遠認為,刺激政策已經難以恢復受損的需求。海外國家的防控政策搖擺不定。到目前為止,新冠肺炎疫情已經向海外蔓延了三個季度,給海外主要經濟體的服務業和非耐用品消費需求造成了永久性損失。但美國為節省收入和需求而採取的過度財政補貼,直接導致「擠出生產效應」,可能使海外產業鏈更難恢復,形成「螺旋式下降」。
美國和歐洲等國的「非常規貨幣寬鬆政策正常化」和「財政赤字貨幣化」進一步降低了刺激需求的效率,反而引發了更大的金融和資產泡沫。
如果拜登能夠成功組建新一屆美國政府,他加強防控、增稅平衡財政赤字、加強多邊合作的政策立場無疑將有利於美國經濟中期復甦,但我們不指望美國民主黨能夠引領美國對華貿易、投資和科技合作氛圍的根本改善。
畢竟,在一期協議籤訂後,海外商品巨大的供需缺口驅動中國出口超預期,我們應該合理預期2021年出口不會是主角;這兩個周期相互促進,體現了中國融入全球產業鏈的長期政策決心。預計20/21年發達經濟體和世界(不含中國)GDP分別為-5.6%/5.5%和-5.6%/5.2%,2021年世界不會回到疫情前的產出水平。
溫馨提示:提高紓困補貼希望落空,美元跌破90關口,歐元創32個月新高,金價小幅上漲。具體操作請關注金投網APP,市場瞬息萬變,投資需謹慎,操作策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