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巷子裡小吃很多,很出名,已經被打造成特色清真食品街。
寬巷子是從東到西的一條食品街,但是,這裡賣清真食品的,其實以此寬巷子為主,且包括西北三角地帶到清真大寺門口,以及半道街及其十字路口和水渠巷。主要坐落於呼和浩特回民區的祥和一區二區之間。
平日,不少附近住戶(祥和一、二、三、四區、奧威、步行街)及來自遠處的人們,到寬巷子一帶購買食品或吃飯。周末及節日,寬巷子更是車水馬龍,人聲鼎沸,一片繁榮的景象。
妹妹生活在南方,清真食品十分匱乏,她來此第一印象是:這裡有魚山肉海,飲食太方便了。
沒有疫情的日子,清真寺老年學習班學員下課,三三兩兩的中老齡婦女們,邊聊天邊悠然自得地走在寬巷子,她們時時進入某家店鋪,店主樂滋滋地接待她們,她們是最有購買慾和購買能力的人,凡她們所到,總要買點東西。
中午,一些中老年男性穆斯林,途經寬巷子一帶去大寺、小寺、東北寺禮拜,人們習慣去哪個寺,就一般固定去那裡,哪怕跟前有寺,也會捨近求遠。雖然清真寺是真主的朝房,且回民區的教派總體淡化了,哪裡禮拜都一樣,但是,某些細微的差別和家族或家庭傳統總是有的,除非不得已,否則呼市回民不喜歡串寺(不固定地去各個清真寺禮拜)。
呼市回民口齒伶俐,親屬關係繁雜,許多能夠拐彎抹角地攀上親,親屬及街坊同事見面總得打個招呼,相互寒暄片刻,十分熱鬧。一些去寺裡禮拜的中老年齡人,迎面碰著的,會出個賽倆目,甚至調侃說笑幾句。這些上寺禮拜的老人,一點也不乏幽默感!對方小時候的趣事,在寺裡洗小淨或禮拜或過寺裡過乜貼的事,都是談笑的素材,細聽確也逗人!
這些老人生活幸福,他們絕大多數都有退休金,許多在寬巷子一帶還有自己的店鋪,他們或坐收租金,或幫助子女打點生意,日常生活就在各清真寺及寬巷子一帶活動,兩世兼顧,日子過得有滋有味。
下午晡禮後,是寬巷子一帶的黃金時刻,也是一日當中購物高峰,一些禮拜人陸續進入各清真寺,拜後,他們或購物準備晚飯,或幾個人在一起扎堆閒聊,三角地區到大寺一帶購買焙子及熟食的人絡繹不絕,半道街口已經成為擺地攤的黃金區域,也是中老年人街邊聚集地;一些露頭髮的,或穿長袍戴頭巾的婦女,也有接孩子或專門出來的家庭主婦,或悠閒地,或匆忙地購買蔬菜麵條油香或饃饃等準備晚餐的食材。一些下班族開著車進入寬巷子,轉悠著尋找車位停車吃飯。
寬巷子及半道街和水渠巷,顧客其實遠遠不止回民,許多店鋪的主要顧客仍是漢族,有些漢族顧客還從新城專門過來購物。
節日裡,寬巷子一帶生意火爆,回民從理論上不過一些漢族傳統節日,但是,這不妨礙各回民商戶給漢族同胞提供各種節日食品,像粽子、湯圓、涼糕各種面點肉食等,無疑給回民商戶帶來了巨大的利潤,同時給漢族同胞帶來了巨大的方便,也增加了其節日的氣氛。互利互惠是所有人的追求。
半道街口及水渠巷有些回漢群眾擺地攤,還有些漢族在這裡店鋪的,漢民店鋪甚至一年四季都貼著對子,但是,沒有人在意回民街裡怎麼有漢族店鋪,購買需要的價廉物美的東西是根本,和全國各地一樣,回漢一直和睦相處,這一帶也被稱為「祥和」區,大家和而不同,從來都如此,毫不奇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