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哪吒這一神話人物形象誕生的社會背景!

2020-12-12 江東汪郎

說起神話英雄人物,在80後的腦海中出現頻率最多的恐怕只有兩個,一個是齊天大聖美猴王孫悟空,另一個就是託塔天王三太子哪吒了。

哪吒,可以說是陪伴了80後的整個童年、少年生涯。

無論是《哪吒鬧海》裡的孩童模樣,還是《封神榜》中的青年形象,亦或者是《蓮花童子哪吒》所展現出來的少年英雄,不同的銀幕手法展示了不同的哪吒人物經典。

哪吒鬧海

靈珠投母胎三年而轉世、鬧海屠龍、割肉剔骨、託夢建廟、蓮花化身、興周滅紂、肉身成聖,一件件一樁樁,都是這位看似頑劣但內心孝順的神話人物留給我們最深的記憶。

當然,哪吒的銀幕呈現,也少不了燃爆今年暑期檔,那位口中喊出「我命由我不由天」,「你是誰,只有你自己說了才算」,身體可以在頑童和少年之間互相切換的「煙燻妝」形象。

但不管是曾經割肉剔骨的哪吒,還是和天命抗爭的哪吒,有一點可以肯定,這是純華夏血統的中華本土道教神仙,屬於中國自己的少年英雄。

這樣一位道教小神仙,最初卻是以身材高大,充滿神力,身居天庭守護戰神的形象出現在元朝的一本道教神仙書譜中。

「本是玉皇駕下大羅仙,身長六丈,首帶金輪,三頭九眼八臂,口吐青雲,足踏盤石,手持法律 ,大喊一聲,雲降雨從,乾坤爍動。」---《三教搜神大全》

大羅仙-哪吒

而我們所熟知的腳踏風火輪、手持火尖槍、身披混天綾、具有三頭六臂神通的三尺孩童小戰神的形象,則是在明朝神魔小說《封神演義》和《西遊記》中完善的 。

尤其是《封神演義》,用了整整三個回目著重描寫,使得哪吒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具體,講述了一位頑劣卻不失孝道,身遭大難卻不失大義的哪吒形象。

那麼問題來了。

這樣一位充滿人間氣息的神話人物,為什麼會在明朝中葉被豐富及最終定型呢?為什麼不是在道教、釋教文化最為興盛的南北朝時期出現呢?為什麼不是在文人騷客輩出的李唐、趙宋時期定型呢?

汪郎認為,哪吒的形象在明朝被最終定型,和特定的歷史社會環境發展是分不開的。

《西遊記》中的哪吒和李天王劇照

1、中國古代神話體系中的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完成融合後,豐富了明朝神魔小說的創作素材。

在我國傳統神話體系中,人物形象的塑造離不開兩大創作體系,即:正統道教神系(如三清)、民間信仰神系(如盤古、女媧),而民間信仰是中國古代神話人物的主要來源。

先秦及秦漢時期,正是道教的初步發展時期,並沒有完成宗教神譜體系的制定。而民間信仰卻形成了自己的體系,古人對日月星辰,江河湖海、風雨雷電等自然景觀和自然現象進行擬人化,對歷史及傳說中的人物進行神格化,從而形成獨有的神話傳說。

到了南北朝時期,道教得到大力發展,但因為外來的釋教除了最初藉助「老子化佛」一說子立足自己的腳跟後,推出了自己的神袛體系。

鑑於此,道教宗師陶弘為了抗衡釋教,作了《真靈位業圖》,把先秦及秦漢以來的民間信仰進行吸收,改造,結合道教自身的宗教信仰,第一次完善了道教神仙體系,從而也出現了三清信仰的雛形。

道教神仙

到了隋唐時期,道教正式奠定了三清最高神袛的地位。

兩宋時期,在宋真宗、宋徽宗的大力扶持下,道教的神仙體系完成最後定型,宗教信仰和民間信仰已經完全融合後。

這種神話體系的融合,到了明代得到進一步加強。

所以,古人在創作神魔小說時,自然離不開已經成型的宗教神話人物。

所以在《封神演義》中,作者借用了道教最高神袛三清,但同時也獨創了三清之師鴻鈞老祖;借用了民間信仰的姜子牙,但同時也創立了周軍先鋒官哪吒等等,這樣的創作手法既保證了自己的故事自成一體,又可以讓自己的書能夠大賣,由此也形成了新的神系信仰,即作者自己的精神寄託。

這一點,和《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如出一轍。

修仙問道

2、三教合一的概念和思想在明朝得到具體化,而哪吒正是神魔小說家創作的三教合一的代表人物。

三教,指的是儒教、道教、釋教;而三教合一,則指的是三家合流。但不管是三教獨立,還是三教合一,在古代都是為統治者服務的。

三教合一的思想形成經歷了一個很長的時間,也經歷了最初的互相鬥爭。

西漢初期的統治者尊崇黃老之學,而漢武帝時開始獨尊儒術,由此揭開了儒道之爭。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 世之學老子者則絀儒學,儒學亦絀老子。'道不同不相為謀',豈謂是邪?。」---《史記》

在這種相爭的情況下,除了東漢末年太平道起兵反抗儒漢外,天師道還建立了一個政教合一的割據勢力。

漢末太平道黃巾起義

「魯遂據漢中,以鬼道教民,自號'師君'。其來學道者,初皆名'鬼卒'。受本道已信,號'祭酒'。各領部眾,多者為治頭大祭酒……犯法者,三原,然後乃行刑。不置長吏,皆以祭酒為治,民夷便樂之。雄據巴、漢垂三十年。」---《三國志·魏書》

當然,張魯政權最後雖然被曹操所滅,但由此可看出儒道對世俗權力的爭奪。

這種儒道相爭的現象直到南北朝時期,劉裕代晉建立劉宋王朝後,情況才有所好轉,因為此時的統治者開始扶持第三股勢力,釋教。

劉裕參加過對東晉隆安三年的天師道孫恩、盧循起義,對當時天師道的勢力滲透東晉內外而不滿。所以他在奪取天下後,大力扶持釋教,以此在江南和道教行成相抗,削弱道教在江南的影響力,從而保證劉宋皇權的穩定。

這是釋教自東漢明帝時傳入中國後,在先後依附黃老、玄學的基礎上,第一次獲得獨立發展的機會。

南朝四百八十寺

此後,大江南北,形成了儒教當政,道、釋民間傳教的三教鼎立局面。

當然,道、釋二教也一直沒有放棄對世俗皇權統治者的影響,從而也引發了三教相爭的新局面。

三教在相爭之時,也在互相學習、滲透,三教之間的交流也空前頻繁,到了隋唐時期,三教在統治者的支持下多次進行思想上的論戰。

「貞元十二年四月,徳宗誕日,御麟徳殿,召給事中徐岱、兵部郎中趙需、禮部郎中許孟容與(韋)渠牟及道士萬參成、沙門譚延等十二人講論儒、道、釋三教。」---《舊唐書》

三教論戰

這是建立在「鼎祚克昌」和「天下大定」的皇權統治需求基礎上,儒家文人熟讀道卷、釋經已經是社會發展的大趨勢。

到了兩宋時期,釋教徹底本土化,也影響到了宋朝社會風氣的轉變。

再這樣的發展基礎上,明代時,三教合一的概念開始出現了具體化、抽象化,如三教已經有了共同信仰的神祇,關羽。

除此外,在明朝的士紳群體中,甚至出現了三教教主同祭的現象。

「立廟塑三教之像,釋伽居中,老子居左,以吾夫子為儒童菩薩,塑西像而處其末座。縉紳名家亦安然信之、奉之。」---《思辨錄輯要》

明成化帝,《一團和氣圖》

在這樣的思潮下,明代的小說家要想創作一部神魔小說,自然掙脫不了時代的痕跡。

故而,無論是《西遊記》中的哪吒,還是《封神演義》中的哪吒,都有三教合一的背影。

《西遊記》中的哪吒,託塔天王李靖(天庭掛職,儒家)之子,他自己是道家的三壇海會大神(玉帝冊封),而在他幼年因為賭氣割肉剔骨後,是釋家佛祖救活了他。

《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是陳塘關總兵李靖(儒家)之子,道家玉虛宮闡教十二金仙中的太乙真人的徒弟,又是以釋家信仰中的佛或菩薩為原型的燃燈道人、懼留孫、文殊廣法天尊、普賢真人、慈航道人等人的徒孫、徒侄。

所以,這樣的哪吒,恰恰是明朝三教合一的社會思想折射!

三教尊主

3、哪吒的割肉還父,剔骨還母,後又和父親李靖有條件的摒棄前嫌,這是小說作者對大明朝封建禮俗的抗議和鬥爭。

《西遊記》成書於嘉靖年間,《封神演義》成書於萬曆年間,前者正處於王學盛行時期,後者正處於明朝黨爭開始崛起時期。

無論是哪種時期,思想上的混亂是肯定的。

加上明朝不禁止思想上的論戰,以及官場體系中的不作為,這也讓小說的作者加深了對社會進行了思考。

是和這個時代做抗爭,還是默默承受著眼前的不公,無論是吳承恩,還是許仲琳,都在書中通過哪吒的際遇告訴了大家答案。

割肉還父,剔骨還母,是對封建倫理孝道的順從;蓮花復生後,哪吒欲尋求李靖報毀金身之仇,則是對封建父權的抗爭。

割肉還父,剔骨還母

也就是說,兩位作者都通過自己筆下的哪吒,對大明皇帝的不作為表達了深刻的不滿。

嘉靖修道,崇信嚴嵩,禁海以致倭寇犯境等等,萬曆長期深居後宮不上朝,不理會朝堂之上的黨爭苗頭等等,這都是懷抱一顆忠君愛國之心的吳承恩,許仲琳們所痛恨的。

而後《西遊記》中的哪吒放棄尋仇,並在其父手下為將,效力天庭;《封神演義》中的哪吒放棄尋仇,和其父共同加入西周陣營,助周伐紂。

這是吳、許二人都試圖通過哪吒的前後轉變,在明朝特定的社會背景下,表達的同一種觀點,即:用一種有條件的,相對的君臣父子關係,改變束縛他們身上的那種無條件,並要絕對服從的封建忠孝倫理道德。

這才是哪吒這一神話人物,在明朝被豐富和定型的最根本原因。

4、汪郎語

哪吒,承載了明代小說家對時代的思考和反抗,也承載了汪郎兒時的成長記憶,這是屬於我們民族的財富,屬於我們自己的精神家園。

【我是江東汪郎,帶給你不一樣的歷史視覺!堅持原創,喜歡我就請關注我吧!】

蓮花重生

相關焦點

  • 淺談哪吒這一神話人物形象誕生的社會背景!
    無論是《哪吒鬧海》裡的孩童模樣,還是《封神榜》中的青年形象,亦或者是《蓮花童子哪吒》所展現出來的少年英雄,不同的銀幕手法展示了不同的哪吒人物經典。尤其是《封神演義》,用了整整三個回目著重描寫,使得哪吒的故事情節和人物形象更加飽滿、具體,講述了一位頑劣卻不失孝道,身遭大難卻不失大義的哪吒形象。那麼問題來了。這樣一位充滿人間氣息的神話人物,為什麼會在明朝中葉被豐富及最終定型呢?
  • 中國神話人物的動畫形象
    第七類,是佛經的神話人物與故事。第八類,是關於節日、法術、地方風俗等的神話傳說。第九類,少數民族神話與傳說。如壯族神話《姆洛甲》,少數民族史詩等等。動畫創作對於廣義中國神話有不同程度的借鑑,如動畫通常借鑑自然神話的故事背景部分,此類神話人物在動畫中有絕對的權威,但通常已經消失或不可見。如動畫《戒魔人》中女媧,僅以故事線索的形式出現。
  • 《哪吒之魔童降世》《封神演義》《西遊記》的哪吒人物形象對比
    且讓我們一起對比其異同: 一、哪吒人物基本設定: 不論書本還是電影,哪吒的身世基本都是一致的,他的父親都是李靖,出生時都是各種奇異,成年後都是兒童少年模樣,學習能力都很強,戰鬥時都是一身神器,都是靈通廣大,能變化無窮,而人物性格特徵基本都是膽大妄為,愛憎分明。
  • 淺析哪吒的人物形象為什麼最終是在明朝被豐富和定型
    無論是《哪吒鬧海》裡的孩童模樣,還是《封神榜》中的青年形象,亦或者是《蓮花童子哪吒》所展現出來的少年英雄,不同的銀幕手法展示了不同的哪吒人物經典。、肉身成聖,一件件一樁樁,都是這位看似頑劣但內心孝順的神話人物留給我們最深的記憶。
  • 英雄神話視闕下中國動畫電影的民族文化建構與傳播:以《哪吒:魔童...
    哪吒是中國家喻戶曉的神話形象。從古典傳說、小說話本到現代的動畫片、電影,哪吒的人物形象和內在精神也隨著時代變遷不斷更迭。動畫電影《哪吒:魔童降世》(以下簡稱<魔童降世>)自國內上映以來票房一路飆升,好評不斷,成為2019年電影暑期檔的一匹「黑馬」。影片運用英雄神話中的「英雄之旅」模式,將傳統的神話故事進行了現代性的轉換,使民族文化的精華悄然走進當代觀眾的心靈。
  • 哪吒的人物形象以及起源到底來源於哪裡,哪吒是否真實存在
    最近哪吒這部電影極為火熱,票房一路飆升。但本人由於個人經濟比較拮据,所以忍了好長一段時間沒有去看。忍著忍著還是沒有忍住,於是購買了2019年8月17日的電影票前去觀看。但去看之前的前兩個小時,我決定還是先寫一篇小文章來回顧一下小時候對哪吒那種激情。
  •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看8部影視中哪吒形象,都說這一形象最好
    >哪吒作為神話人物形象,最初記載於元代宗教神話典籍《三教搜神大全》,後活躍於明代神魔系列小說名著《從長相,服飾,氣質上還原了神話中哪吒的形象。四、《封神榜》1990,真人版這是上個世紀90年代的神話大電視劇,是80、70後的童年回憶。可能由於衣服過少的的原因被封為經典。其中不乏經典元素:傅藝偉飾演的妲己,將其中的嫵媚演繹淋漓盡;藍天野飾演的姜子牙,仙風道骨、正氣凜然,開場曲和片尾曲也成為傳唱的經典。
  • 經歷滄桑巨變,魔童哪吒重生歸來,詳解哪吒在中國形象的演變
    這個英雄人物,經歷過誕生、考驗、重生、歸來的成長模式,這才紮根於中國本土神魔故事之中。哪吒的原型,起源於域外神話哪吒的這一形象能夠被人們所熟知,其實主要是來源於明代《封神演義》這部神魔小說,在這部小說中,哪吒的典型形象才得以定型,這個極具個性的人物形象,藐視權威,追求自由快樂,具有少年的叛逆精神,逐漸成長為了少年兒童所崇拜的英雄人物。
  • 《哪吒·魔童降世》|哪吒神話的解構
    中國神話的一個特點是神仙的無情無欲化,雖然我們有一個完整的神話譜系,但是幾乎所有的神仙都是沒有情感的,元始天尊、太上老君、玉皇大帝、四大天王等等,沒有一個有喜怒哀樂,僅僅就像是供奉在廟裡的泥塑一樣。這樣的神話傳說習慣和古希臘的神話體系區別非常大,古希臘的神話人物是人類的投射,具有人類一切的情感,愛情、友情、欲望、嫉妒。不得不說這是中華神話的不足之處。
  • 從《哪吒之魔童降世》談起,淺析哪吒形象的歷史變遷
    一、前言近日,《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好評如潮,票房更是突飛猛進,成為今年暑期檔的一匹黑馬。電影中,哪吒從出生就註定是「魔」,但卻要逆天而行,和命運抗爭,最終拯救了陳塘關,十分感人。此電影也掀起了觀眾對中國神話故事,尤其是對「哪吒」形象的思考。本文從從《哪吒之魔童降世》談起,來淺析哪吒形象的歷史變遷。
  • 00後演繹經典神話,《哪吒降妖記》完成破題頭一遭
    長久以來,我國的神話故事一直以各種形式被廣為流傳,而「哪吒」作為神話故事中的經典英雄形象,被諸多影視作品視為經典創作藍本,衍生出許多膾炙人口的故事。不同時代的觀眾,心中藏著不同的哪吒。除了電影,以影視劇為載體的《哪吒降妖記》,無疑從更廣的範圍內擴大了這一IP的影響力。在劇集創作上,《哪吒降妖記》在保留經典人物和經典橋段的基礎上,以年輕人喜愛的方式將這一IP進行了新的解讀和演繹,賦予了劇集與時俱進的鮮活生命力。
  • 《哪吒之魔童降世》《封神演義》《西遊記》的哪吒人物形象對比
    且讓我們一起對比其異同: 一、哪吒人物基本設定: 不論書本還是電影,哪吒的身世基本都是一致的,他的父親都是李靖,出生時都是各種奇異,成年後都是兒童少年模樣,學習能力都很強,戰鬥時都是一身神器,都是靈通廣大,能變化無窮,而人物性格特徵基本都是膽大妄為,愛憎分明。
  • 從印度佛教守護神到中國本土神明 封神演義中英雄主義人物—哪吒
    《封神演義》書中人物有依史實記載的歷史真實人物,也有作者自行創造的虛擬人物,最受讀者喜愛的神仙人物一一哪吒,就是虛擬出的人物之一。《封神演義》中哪吒起起伏伏的經歷《封神演義》通過幻想的形式來反映某些現實,書中許多人物的智慧和力量並不是按照現實的邏輯發展而來,而是直接賦予的。
  • 這是不一樣的神話故事,不一樣的哪吒
    在古代神話傳說的故事人物中。哪吒,是經常被人們喜聞樂見的神話人物。在眾多的文學作品中都有所提及。他的本名為李哪吒。他作為一個我國最著名的正統神靈之一,主要是來源於宗教神話的名著那種。還有傳統文化的各種體系之中 包括一些民間信仰和神魔小說,等組合而成。也更是一個富有傳奇色彩的神話人物。他的形象更是調皮可愛,令人動容,在《封神榜》中,它是無魂魄沒有血肉之軀的蓮花化身。具有三頭六臂的強大本領。
  • 《舞蹈風暴》街舞碰撞神話人物哪吒 Hizam用身體還原風火輪
    魔幻片的題材並沒有束縛住這組選手,創意不斷的他們決定挑戰經典神話人物,帶來街舞版《哪吒之魔童降世》,將街舞的特點與人物精神結合。
  • 《哪吒降妖記》開播槽點滿滿網友:經典神話拍成科幻幼稚片
    在眾多中國古代神話人物中,哪吒的故事幾乎是無人不知,尤其去年國產動畫《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爆火,讓哪吒在觀眾心中的形象更加生動。所以,當得知真人版哪吒要開播時,大家是期待的。然而,當蔣依依反串主演的《哪吒降妖記》僅播出兩集,就口碑撲街,差評如潮:用力過猛的演技、滿滿影樓風的服裝、兒童化的劇情,讓大家直言「把哪吒毀了,這哪還是神話,分明是科幻幼稚片」。
  • 《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哪吒形象、類型與價值觀
    一、「醜哪吒」的形象進化邏輯相較於耳熟能詳的、具有典型民族風格的哪吒形象,《魔童降世》中的「醜哪吒」的確有著頗具顛覆性的美學效果。20世紀60年代初《大鬧天宮》中哪吒的基本形象,來自傳統年畫等民間藝術資源。
  • 《哪吒之魔童降世》引發神話人物魅力PK,大聖哪吒楊戩八仙哪家強
    哪吒,是我國神話故事中大家非常喜愛的人物之一,《哪吒之魔童降世》的票房燃爆除了幾代人的情懷,也證明這一次重塑得非常成功,很多影迷在觀看過後說得最多的就是觀前忘記帶紙巾擦淚,其次就是紛紛表示哪吒怎麼能這麼帥。很多觀眾甚至說哪吒帥過大聖,一定比大聖要厲害吧!
  • 哪吒的形象是怎麼來的?哪吒到底是男是女?
    在中國的神話傳說中,哪吒這個神仙一直是無論老少都非常喜愛的人物。那麼,如此收歡迎的哪吒形象究竟是怎麼來的呢?哪吒這個神仙,有些人覺得他是女娃,有人覺得是男娃。那麼哪吒究竟是男是女呢?那就讓我們往下看吧。
  • 盤點神話改編的電影:《雷神》出自北歐神話(圖)
    代表人物:宙斯、雅典娜、普羅米修斯、阿波羅、美杜莎等  代表影片:《諸神之戰》《特洛伊》《大力神》《300勇士》等  北歐神話   誕生時間:最早口頭傳播於公元1世紀左右  形象特點:北歐神話非常獨特,它是一個多神系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