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長江尾② | 生態和發展兩相宜 這些「江上明珠」比畫更美

2020-11-13 揚眼

開沙島

離城市近在咫尺,卻對商業開發說「不」

萬裡長江奔湧浩蕩,入海前似乎不忍離去,激流迂迴、泥沙衝刷,在南通境內形成又一座江中小島——開沙島。開沙島隸屬於通州區五接鎮,面積只有20多平方公裡,卻是當地人眼中的「城市綠肺」「掌上明珠」,島上綠樹成蔭、溼地成片、禽鳥成群,建成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森林鄉村、國家運動休閒特色小鎮。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郭小川

春日美景中,東沙大橋飛架南北

綠色江島:美了鄉村醉了遊人

從岸上跨越夾江上的東沙大橋,登上開沙島,穿過草木葳蕤的林蔭大道,一片藍色屋頂的農民別墅群映入眼帘。這片別墅群就是開沙村——島上唯一的村莊,生活著1600多位村民。

「我們現在島上的生活,城裡人都比不上!」74歲的村民蔣國安是開沙村的老支書,老兩口住著240平方米的小洋樓,門口有公園,村子周圍被層層綠色覆蓋著,呼吸的空氣裡都帶著沁人的甜味。

地處江心,大江滋育出的滿目綠色,成為島上最亮眼的風景。但說起一個「綠」字,開沙島人卻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原來,島上居民逐水而居,世代務農,閒時捕魚、忙時種地,在島上一點點「摳」出耕地。因為水土流失,島上河道淤塞,河床逐漸抬高,經常是有江無河、有河無水,河道裡垃圾遍地,一到夏天就臭烘烘,蒼蠅蚊子到處飛。

身在長江裡,怎能沒有綠色?從10年前開始,開沙島對居民集中安置,統一建起了小洋樓、裝了路燈,自來水和汙水管網進村入戶;島上河道清淤截汙,空地上植樹增綠、見縫插綠,島上綠化覆蓋率近45%。開沙村村委會主任邵鋒說,居民產生的垃圾實行「戶保潔、村搜集、鎮轉運、區處理」,不讓汙染破壞島上的生態綠色。去年底,隨著長江全面禁捕,開沙島111條漁船、156名漁民全部上岸,為長江留下休養生息的空間。

這幾年,開沙島捧回了一個又一個榮譽——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森林鄉村、國家運動休閒特色小鎮……開沙島這塊養在深閨的「江中翡翠」開始閃亮光澤。近些年,開沙島立足江島特色,將生態旅遊和運動休閒「動靜融合」,建成國家桌球訓練基地、途居房車露營基地、高爾夫俱樂部等「網紅景點」,吸引長三角地區的遊客紛紛登島「打卡」,年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

休閒勝地:對商業開發說「不」

開沙島位於剛剛建成通車的滬蘇通大橋北橋堡,離南通主城近在咫尺,坐享舟楫之便、發展之利,這兩年周邊土地價值節節攀高,但開沙島卻一直婉拒商業地產登島開發。

「要說『經濟帳』,滬蘇通大橋和滬蘇通鐵路一開建,周邊地價就節節高,島上隨便規劃一片地搞商業開發,政府就能立馬增加一大筆收入。但算『生態帳』,開沙島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島上如果高樓林立,還叫什麼『生態島』,怎麼搞大保護?」南通開沙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五接鎮黨委書記孫偉俊說,兩筆帳一算,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滬蘇通大橋和滬蘇通鐵路開通,開沙島也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紅利。五接鎮以現有產業布局為基礎,以長江為紐帶、生態為基底,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正規劃建設45平方公裡的「滬通西長江綠洲」。

長青沙:

向小碼頭說拜拜 長壽之鄉恢復「長青」模樣

在南通,長江拐了個急彎,攜帶的泥沙晝夜衝積,經年累月形成了南通段的第一個沙洲,這就是長青沙。

長青沙面積23.5平方公裡,它本是長江中眾多江島中普通的一座,但因地處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如皋,神奇的「長壽密碼」,給這座江中小島又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這幾年,長青沙所在的如皋市長江鎮對島上生態進行大範圍、大力度整治修復,拆除非法碼頭,騰退長江岸線,復綠植綠;對島上的生產生活汙水集中收納、排入管網,斬斷汙染源頭。如今,長青沙被茂密的森林覆蓋,天藍水清地綠的宜人景色四季可見,不僅讓島上的近萬居民分享生態紅利,還吸引來國內外遊客登島休閒度假,成為長壽之鄉的一塊養生福地、長綠寶土。

海水鎮:

長江最年輕的「孩子」 如今成了「花香小鎮」

如果將一座座散落於江心的島嶼,比作長江母親河孕育的孩子,那麼在50多年前才在「沙背」上圍墾出的海永鎮,則是長江最年輕的孩子。

從臨永汽渡坐船,登上崇明島,踏上的第一寸土地,卻是江蘇——這裡是海門市海永鎮,一塊僅有不到15平方公裡的「江蘇飛地」。小小的海永鎮,像一座精緻的花園,一年四季,鳥飛蝶舞,百花爭豔,芳香滿園,生機勃勃。

當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共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調一致,背靠大都市上海的江蘇省海永鎮再次活力湧動:上海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蘇滬兩地共同打造東平—海永—啟隆跨行政區域城鎮圈,明年,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即將綻放崇明。「前所未有的機遇,勾勒出一幅『花香海永、生態小鎮』的壯美藍圖。」海永鎮黨委書記樊麗紅說,近3年來,服務大上海,海永在「小棋盤」上精描細繪,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打造精緻農業、高端文旅、創意會展和康體養生四大產業,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百姓心中的休閒度假樂園。

世業洲航拍

世業洲:

「江中元寶」基本實現「零工業」

荒灘復綠,船廠變公園

世業洲南與鎮江市區一水之隔,北與揚州儀徵市隔江相望,狀如一枚碩大的「江中元寶」。世業洲為長江中的衝積洲,總面積44平方公裡。2005年建成的潤揚大橋,在洲上畫出一個氣勢磅礴的大圈,下伸的匝道也一下「激活」了這座「江中孤島」。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璞 萬凌雲

現在的世業洲空氣清新,綠意幽靜,環江親水,遠離塵囂,當真是一處世外桃源。然而,幾年前,江岸邊卻是小碼頭林立、採砂船眾多,還有好幾家船廠,或多或少都對長江生態造成了破壞。「2016年以來,世業洲陸續關閉了4家沙石碼頭、5家船舶修造企業。島內基本實現『零工業』。同時,開展整島水環境整治,啟動全島生活汙水處理工程,所有村民家的旱廁也完成了生態化改造。」江蘇省世業洲旅遊度假區黨工委委員楊建君說,光做減法遠遠不夠,還得做加法,江灘生態修復要跟上。

今年3月,還在疫情期間,遵照前期農林專家生態修復設計方案的指導,世業人一手抓防控,一手開始狠抓「復綠」。

「我們從3月啟動的長江(世業段)江灘綠化工程包含兩個項目,一個是兩岸造林綠化工程,另一為兩個船廠的復綠工程。現都已完工。」世業洲旅遊度假區專門負責抓這項工作的楊建君告訴記者。

實施成片造林的地方,原來都是荒灘。「新綠」是經專家調研後推薦的——適合江灘生長、水淹也沒事的池杉、中山杉、落羽杉、意楊等樹種。相較而言,船廠「復綠」更要花些心思。在確保長江岸線生態功能的前提下,對沿岸存在的次帶、殘帶進行綠化提升,對現狀斷帶及裸露地進行成片造林。最終,原佔地55000平方米的永安船廠建成了一個船舶文化公園, 50000平方米的世星船廠則變身農民體育健身公園。

馬洲島上羊兒成群

江心洲附近水域一直是江豚生存的「天堂」

江心洲:

這裡有淨水淨土淨氣

還是江豚生存的「天堂」

丹徒還擁有另一座江島——江心洲,和南京的江心洲同名。江心洲由於「沒有經歷工業汙染」而自帶了原生態優勢。「江心洲最鮮明的特色,就是淨水、淨土、淨氣。」鎮江市丹徒區江心園區黨工委幹部蘇訊介紹,江心洲特色田園農業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綠色產業生產旅遊鏈。而真正讓小小江心洲聲名遠播的,應該還是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江豚。2003年經省政府批准建立的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就設在江心洲北汊江。這一水域也是長江上10個江豚保護區中,唯一禁航的區域。

揚中市三茅街道濱江村航拍

揚中:

裝上「金屋頂」

曬曬太陽就能掙錢

揚中市三茅街道濱江村劉建忠家,已經4年多「自己發電自己用」了,這得歸功於他家的「金屋頂」—— 2016年,劉建忠在自家屋頂安裝了5千瓦的民用分布式光伏電站,從此過上了「用電不花錢,曬曬太陽還能把錢賺」的愉快生活。

被譽為「中國河豚島」的揚中,由太平洲、中心沙、西沙島、雷公島四個江島組成,北面與揚州、泰州隔江相望,南面與鎮江、常州一衣帶水。揚中積極打造「綠色能源島」,不僅居民住宅,政府大樓、企業也紛紛裝上了「金屋頂」。

馬洲島:

長江中的「不開發區」

特色農產品在此「揚帆起航」

馬洲島位於靖江最東端,四面環水。包括灘涂在內,島嶼面積近2萬畝。由于堅持生態優先,馬洲島又被譽為「不開發島」。在維護其原始風貌的基礎上,靖江市政府加大對島嶼的綠化建設、生態保護。島內經濟以農作物種植為主。這裡環境宜人,遠離城市喧囂,是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國柱

馬洲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島

生態發展,40年滄桑說巨變

馬洲島現隸屬江蘇華靖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靖公司)。華靖公司每周二、五有班船從靖江登島,以方便在島上工作人員往來。負責島內日常事務管理的侯明傑介紹,連同灘涂在內,馬洲島約2萬畝,隸屬靖江的約1萬3千畝,其中人造林4千畝,耕地6千畝,灘涂蘆葦蕩3千畝。島上遠遠近近都是樹。十多年期間,島上種植了數萬株景觀樹,樹木品種近百種。

島內除了河流,還有大大小小的湖泊。令人稱奇的是,有的湖心還有小島。「島中島」上面同樣綠樹成蔭,宛若仙境。

島上的鳥很多,有喜鵲、野雞、斑鳩、布穀鳥,更多叫不出名字。讓大家詫異的是,這些鳥都不懼人,有的悠閒地在樹叢中覓食,有的大大方方在道路中央踱步,只是在瀏覽車靠近的時候才飛起,仿佛它們是島上的主人,人成了過客。

馬洲島有數千畝耕地,被包圍在大片樹林中。麥子收割了,地上露著黃色的麥茬,一望無垠,像一幅精美的油畫。據介紹,這些耕地被分包給若干種糧大戶,馬洲島按每畝500元左右收取耕地租金,再用租金投入到島內的生態發展。

今年65歲的孫巧章,在島上工作了40多年,是馬洲島發生滄桑巨變的建設者,也是見證人。40年前,他到島上時,島上沒有一條像樣的路,也沒有耕地,有的是滿地的蘆葦。而現在,島上通了電,他們住的是磚瓦砌的結實的大房子,裡面還有空調,「真是一個天,一個地」。

侯明傑介紹,就馬洲島的建設,他們始終堅持生態為先,如果開發與生態相衝突,前者讓位於後者,島上拒絕一切工業項目落戶,馬洲島至今沒有一座工廠,島上沒有一輛機動車,因此一度被譽為「不開發島」。

打造品牌,生態大米欲「揚帆」

栽樹、護鳥、長莊稼,馬洲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島」「農耕島」。如何利用馬洲島獨特的優勢,發展生態經濟,成了靖江決策者目前思考的問題。

陪同上島的華穗公司鞠華主任說,馬洲島四面環江,遠離陸地,遠離工廠,上面有大量耕地,他們公司擬在島上種植綠色、原生態大米,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以打造靖江本地大米品牌。渡江戰役時,靖江揚起了東線第一帆,他們商定將品牌定為「第一帆」。

其實,馬洲島可供打造的品牌還遠不止大米,島上種植的葡萄、枇杷、柿子等水果,備受市場青睞。樹林中長大的肉羊的售價也比正常市場價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島上的水產品資源。「島上的魚非常美味,跟岸上賣的很不一樣。」島上老居民孫巧章說,馬洲島常見的鱖魚、鱸魚、白條絲,肉質緊緻,鮮味十足。

編輯 : 江音

相關焦點

  • 好詞必讀: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思君不見君,同飲一江水!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此水幾時休?此恨何時已。只願君心似我心,定不負相思意。「宋朝李之儀《卜算子》詞文漫讀:我住在長江的源頭,你住在長江的下遊。每天想念你而不見你,同飲著一江的水。江水綿綿無盡,去惆悵綿綿不已。願意你和我同心,我一定不會辜負就流水一樣的心意。
  • 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如今只有臭泔水
    (9月19日《重慶晚報》)    宋代李之儀的《卜算子》,曾經讓很多人念念不忘:君住長江頭,我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可是,看了重慶這條把汙水直接排到江裡的新聞,估計人們的胃口就會大倒。    我與君同住長江兩側,正思量,君難忘,把頭伸探出船外,呃……那江裡飄來的黃黃的、或者一團菜葉子狀的是什麼東東?
  • 【壯美長江 詩畫三峽】長壽:山美水美風景如畫
    長壽新聞網  記者 駱英 特約記者 袁志龍 向前 劉贇     壯美長江,詩畫三峽。自三峽旅遊節啟動以來,長壽旅遊市場異常火熱,各旅遊景點更是迎來一波又一波的遊客。    長壽處於重慶山水都市旅遊環線和長江三峽國際黃金旅遊帶的節點,緊鄰兩江新區,距江北國際機場和重慶火車北站60公裡,渝懷、渝利、渝萬鐵路和渝宜、長涪、三環高速交織交匯。
  • 江海「明珠」串起啟東美麗生態畫卷
    江之尾,海之頭,三水交匯處。啟東,近年來堅定綠色發展信念,搶抓通州灣發展新機遇,打造最美江海岸線新名片,開啟高質量發展加速跑。江海產業園、圓陀角旅遊度假區、呂四港經濟開發區,一顆顆江海岸線上的「明珠」,串連起這座江海之城,織就起一幅宜居宜業的美麗生態新畫卷。
  • 我住長江上,日食江魚,凌波夜眠
    我住長江上,日無喧囂,夜無難安,念一昔情長。,河街尾,水宿民宿—飛花渡。木洞鎮歷史悠久,長江上重要的水碼頭,早在明代,木洞鎮便曾設有水驛,了解到飛花渡民宿的老闆設水宿於長江之上只因處於情懷,對江水依山,對古樸生態,對兒時懷舊同樣充滿情懷的我自是不謀而合。
  •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泰州:再塑詩畫美景 親江共享「春江...
    共舞長江經濟帶·看高質量發展|泰州:再塑詩畫美景 親江共享「春江花月夜」  交匯點訊 11月13日,天氣晴好,站在位於泰州市高港區的春江花月夜溼地公園內舉目遠眺,滾滾長江與江岸灘涂上搖曳的大片蘆花相映成畫,遠處的泰州長江大橋上車流不息,夕陽晚照、蘆花飛雪,一幅水清岸秀的旖旎畫卷展現於眼前。
  • 我的長江我的家 丨 安徽蕪湖:系統治理打造「皖江明珠」
    我的長江我的家 丨 安徽蕪湖:系統治理打造「皖江明珠」 2020-12-21 10: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江風海韻
    惹人醉 歷代文人都有「長江情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杜甫《登高》中的「不盡長江滾滾來」,宋代詞人李之儀作品《卜算子·我住長江頭》也膾炙人口: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如今已無法考證,飽受相思之苦的李之儀後來是否到過長江尾。
  • 長江竹島發現[偶住亭]石碑
    近日,江安長江竹島島尾處發現一塊民國時期「偶住亭序」的石碑,由江安市民李於自在島尾找尋奇石時意外發現。
  • 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1、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這是我最喜歡的句子了,特別有畫面感,居住在長江沿線的情人,應該會喜歡吧。這句跟蘇軾的有一句詩很像。畢竟,「距離產生美」嘛!7、問世間,情為何物,直教生死相許?若對方再問:「你愛我嗎?」不妨這麼回復他/她。8、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這應該是情人間的最高境界了--靈魂相通。有些綜藝節目喜歡測試夫妻間的默契度,靈感就是來自這句詩。
  • 分享來自三江源頭的文化果實——「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
    「我在格爾木當兵待過4年,那時候青海還是很荒涼,但現在不一樣了,透過這一張張攝影照片,我看到了一個山清水秀的美麗青海……」9月25日,安徽省文化館內,今年74歲的宋豐長老人講述著一段他與青海的故事。在老人濃濃的鄉音中,「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巡迴展拉開帷幕。巢湖之濱,丹桂飄香。
  • 葛洲壩:生態長江,你我同行,200000尾魚苗放流長江!
    12月31日,在《長江保護法》正式出臺之際,宜昌市葛洲壩檢察院聯合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在枝江市顧家店鎮關洲公園開展「生態長江,你我同行」主題增殖放流活動。葛洲壩檢察院分黨組書記、檢察長張紅,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政委趙春華、副局長張新華,宜昌市農業農村局、枝江市顧家店鎮人民政府、枝江市農業農村局相關領導,葛洲壩檢察院第二檢察部主任李瀾、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相關幹警及群眾代表參加活動。活動中,長江航運公安局宜昌分局民警向群眾代表發放了《禁捕相關政策解讀》、《依法保護生態,長江十年禁漁》相關禁漁宣傳資料。
  • 習近平總書記關切事丨我的長江我的家
    6年前,我組建了一支民間護魚隊伍,所有裝備和費用都自掏腰包。由於擋了不法分子的財路,大夥有的被威脅恐嚇,有的甚至被打傷。可為了這個家,再多艱苦和委屈都能忍受,再大挑戰和危險都要面對。幾天前,我看到紅嘴鷗成群結隊來這裡過冬,這是很多年沒看到過的景象,於是更堅定了我們的決心:要把守護進行到底。【新聞深一度】山城重慶,是長江上遊的生態屏障。這裡是長江鱘、胭脂魚等珍稀特有魚類的天堂。
  • 免費招募丨君在長江尾,我住三峽畔,同源不同景,誠邀你來看!
    ▲高峽平湖/黃正平 攝這裡山水成詩,田園成畫,大自然賜予夷陵太多的寵愛,壯美的長江三峽、宏偉的三峽大壩、珍奇的水中國寶、秀美的三峽人家、磅礴的瀑布群落,神秘的峭壁懸棺,濃鬱的民俗民情,純美的愛情故事……猶如顆顆璀璨的珍珠妝扮著夷陵大地,盡情演繹著夷陵旅遊的無窮魅力和風採……
  • 江蘇以修復長江生態環境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 綠色...
    小康全面不全面,生態環境質量很關鍵。在魚米之鄉江蘇,長江流淌出河網密布、孕育著繁華興盛。作為經濟大省,江蘇堅持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以此為牽引,統籌做好生態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讓綠色成為全面小康的底色。
  • 開沙島:從無人孤島到江中明珠
    通州日報訊(記者王姝煒)在通州區的西南角有一座美麗的小島——開沙島,這裡江風蕩漾,蘆葦搖曳,有著長江最原始的自然風貌;這裡風光秀麗,景色怡人,更有著蓬勃向上的朝氣與活力。
  • 長江上最寬的橋:武漢第九座過江大橋,四環線串起多個明珠
    -2-串起多個經濟明珠。四環線沿線有一大批武漢經濟重鎮。根據規劃,到2020年,由主城區向外,沿陽邏、豹澥、紙坊、常福、漢江、盤龍城為核心建六大城鎮,形成東部、東南、南部、西南、西部和北部等六大新城組群。
  • 煥畫成真|孫郡x相宜本草
    這一次,極具東方美學韻味的孫郡作品,遇上了主張中國古典本草護膚美學的相宜本草,一場名為「中國古典美學復興」的夢幻畫卷緩緩鋪開於世人面前。「從前的從前,紹興城裡河道縱橫。在最美的河上有三條別致的青石板小橋。由西向東一條通往魯迅幼兒園,橋上有過我的戲鬧歡叫。一條通往我家,橋頭橋尾有過我最親人的等待。還有一條通往三味書屋 。」
  • 以展會友 共贊大美「大美青海一江清水向東流」攝影圖片巡迴展江蘇...
    「十幾年前我去過青海,是一個很美的地方,那裡的天很藍、雲很低、景很美,雖然時隔很久,但這些美好的印象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裡,現在看了攝影展,又讓我勾起再去一次青海的衝動了。」年近古稀的南京市民談本大邊仔細看圖片邊對記者說。"我住江之頭,君住江之尾。彼此情無限,共飲一江水。"
  • 江風海韻惹人醉!三水相擁,這裡的美食風景,讓你來了就不想走!
    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中的「孤帆遠影碧空盡」,杜甫《登高》中的「不盡長江滾滾來」,宋代詞人李之儀作品《卜算子·我住長江頭》也膾炙人口:我住長江頭,君住長江尾。日日思君不見君,共飲長江水……   如今已無法考證,飽受相思之苦的李之儀後來是否到過長江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