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沙島:
離城市近在咫尺,卻對商業開發說「不」
萬裡長江奔湧浩蕩,入海前似乎不忍離去,激流迂迴、泥沙衝刷,在南通境內形成又一座江中小島——開沙島。開沙島隸屬於通州區五接鎮,面積只有20多平方公裡,卻是當地人眼中的「城市綠肺」「掌上明珠」,島上綠樹成蔭、溼地成片、禽鳥成群,建成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森林鄉村、國家運動休閒特色小鎮。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郭小川
春日美景中,東沙大橋飛架南北
綠色江島:美了鄉村醉了遊人
從岸上跨越夾江上的東沙大橋,登上開沙島,穿過草木葳蕤的林蔭大道,一片藍色屋頂的農民別墅群映入眼帘。這片別墅群就是開沙村——島上唯一的村莊,生活著1600多位村民。
「我們現在島上的生活,城裡人都比不上!」74歲的村民蔣國安是開沙村的老支書,老兩口住著240平方米的小洋樓,門口有公園,村子周圍被層層綠色覆蓋著,呼吸的空氣裡都帶著沁人的甜味。
地處江心,大江滋育出的滿目綠色,成為島上最亮眼的風景。但說起一個「綠」字,開沙島人卻別有一番滋味上心頭。原來,島上居民逐水而居,世代務農,閒時捕魚、忙時種地,在島上一點點「摳」出耕地。因為水土流失,島上河道淤塞,河床逐漸抬高,經常是有江無河、有河無水,河道裡垃圾遍地,一到夏天就臭烘烘,蒼蠅蚊子到處飛。
身在長江裡,怎能沒有綠色?從10年前開始,開沙島對居民集中安置,統一建起了小洋樓、裝了路燈,自來水和汙水管網進村入戶;島上河道清淤截汙,空地上植樹增綠、見縫插綠,島上綠化覆蓋率近45%。開沙村村委會主任邵鋒說,居民產生的垃圾實行「戶保潔、村搜集、鎮轉運、區處理」,不讓汙染破壞島上的生態綠色。去年底,隨著長江全面禁捕,開沙島111條漁船、156名漁民全部上岸,為長江留下休養生息的空間。
這幾年,開沙島捧回了一個又一個榮譽——省級旅遊度假區、國家森林鄉村、國家運動休閒特色小鎮……開沙島這塊養在深閨的「江中翡翠」開始閃亮光澤。近些年,開沙島立足江島特色,將生態旅遊和運動休閒「動靜融合」,建成國家桌球訓練基地、途居房車露營基地、高爾夫俱樂部等「網紅景點」,吸引長三角地區的遊客紛紛登島「打卡」,年接待遊客近百萬人次。
休閒勝地:對商業開發說「不」
開沙島位於剛剛建成通車的滬蘇通大橋北橋堡,離南通主城近在咫尺,坐享舟楫之便、發展之利,這兩年周邊土地價值節節攀高,但開沙島卻一直婉拒商業地產登島開發。
「要說『經濟帳』,滬蘇通大橋和滬蘇通鐵路一開建,周邊地價就節節高,島上隨便規劃一片地搞商業開發,政府就能立馬增加一大筆收入。但算『生態帳』,開沙島是不可再生的稀缺資源,島上如果高樓林立,還叫什麼『生態島』,怎麼搞大保護?」南通開沙島旅遊度假區管委會主任、五接鎮黨委書記孫偉俊說,兩筆帳一算,孰輕孰重,一目了然。
滬蘇通大橋和滬蘇通鐵路開通,開沙島也面臨千載難逢的發展紅利。五接鎮以現有產業布局為基礎,以長江為紐帶、生態為基底,推動生產、生活、生態融合,正規劃建設45平方公裡的「滬通西長江綠洲」。
長青沙:
向小碼頭說拜拜 長壽之鄉恢復「長青」模樣
在南通,長江拐了個急彎,攜帶的泥沙晝夜衝積,經年累月形成了南通段的第一個沙洲,這就是長青沙。
長青沙面積23.5平方公裡,它本是長江中眾多江島中普通的一座,但因地處世界著名的長壽之鄉如皋,神奇的「長壽密碼」,給這座江中小島又平添了幾分神秘色彩。
這幾年,長青沙所在的如皋市長江鎮對島上生態進行大範圍、大力度整治修復,拆除非法碼頭,騰退長江岸線,復綠植綠;對島上的生產生活汙水集中收納、排入管網,斬斷汙染源頭。如今,長青沙被茂密的森林覆蓋,天藍水清地綠的宜人景色四季可見,不僅讓島上的近萬居民分享生態紅利,還吸引來國內外遊客登島休閒度假,成為長壽之鄉的一塊養生福地、長綠寶土。
海水鎮:
長江最年輕的「孩子」 如今成了「花香小鎮」
如果將一座座散落於江心的島嶼,比作長江母親河孕育的孩子,那麼在50多年前才在「沙背」上圍墾出的海永鎮,則是長江最年輕的孩子。
從臨永汽渡坐船,登上崇明島,踏上的第一寸土地,卻是江蘇——這裡是海門市海永鎮,一塊僅有不到15平方公裡的「江蘇飛地」。小小的海永鎮,像一座精緻的花園,一年四季,鳥飛蝶舞,百花爭豔,芳香滿園,生機勃勃。
當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成為共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步調一致,背靠大都市上海的江蘇省海永鎮再次活力湧動:上海建設崇明世界級生態島,蘇滬兩地共同打造東平—海永—啟隆跨行政區域城鎮圈,明年,第十屆中國「花博會」即將綻放崇明。「前所未有的機遇,勾勒出一幅『花香海永、生態小鎮』的壯美藍圖。」海永鎮黨委書記樊麗紅說,近3年來,服務大上海,海永在「小棋盤」上精描細繪,重點發展高端服務業,打造精緻農業、高端文旅、創意會展和康體養生四大產業,成為上海乃至長三角百姓心中的休閒度假樂園。
世業洲航拍
世業洲:
「江中元寶」基本實現「零工業」
荒灘復綠,船廠變公園
世業洲南與鎮江市區一水之隔,北與揚州儀徵市隔江相望,狀如一枚碩大的「江中元寶」。世業洲為長江中的衝積洲,總面積44平方公裡。2005年建成的潤揚大橋,在洲上畫出一個氣勢磅礴的大圈,下伸的匝道也一下「激活」了這座「江中孤島」。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劉璞 萬凌雲
現在的世業洲空氣清新,綠意幽靜,環江親水,遠離塵囂,當真是一處世外桃源。然而,幾年前,江岸邊卻是小碼頭林立、採砂船眾多,還有好幾家船廠,或多或少都對長江生態造成了破壞。「2016年以來,世業洲陸續關閉了4家沙石碼頭、5家船舶修造企業。島內基本實現『零工業』。同時,開展整島水環境整治,啟動全島生活汙水處理工程,所有村民家的旱廁也完成了生態化改造。」江蘇省世業洲旅遊度假區黨工委委員楊建君說,光做減法遠遠不夠,還得做加法,江灘生態修復要跟上。
今年3月,還在疫情期間,遵照前期農林專家生態修復設計方案的指導,世業人一手抓防控,一手開始狠抓「復綠」。
「我們從3月啟動的長江(世業段)江灘綠化工程包含兩個項目,一個是兩岸造林綠化工程,另一為兩個船廠的復綠工程。現都已完工。」世業洲旅遊度假區專門負責抓這項工作的楊建君告訴記者。
實施成片造林的地方,原來都是荒灘。「新綠」是經專家調研後推薦的——適合江灘生長、水淹也沒事的池杉、中山杉、落羽杉、意楊等樹種。相較而言,船廠「復綠」更要花些心思。在確保長江岸線生態功能的前提下,對沿岸存在的次帶、殘帶進行綠化提升,對現狀斷帶及裸露地進行成片造林。最終,原佔地55000平方米的永安船廠建成了一個船舶文化公園, 50000平方米的世星船廠則變身農民體育健身公園。
馬洲島上羊兒成群
江心洲附近水域一直是江豚生存的「天堂」
江心洲:
這裡有淨水淨土淨氣
還是江豚生存的「天堂」
丹徒還擁有另一座江島——江心洲,和南京的江心洲同名。江心洲由於「沒有經歷工業汙染」而自帶了原生態優勢。「江心洲最鮮明的特色,就是淨水、淨土、淨氣。」鎮江市丹徒區江心園區黨工委幹部蘇訊介紹,江心洲特色田園農業已經形成一條完整的綠色產業生產旅遊鏈。而真正讓小小江心洲聲名遠播的,應該還是有著「水中大熊貓」之稱的江豚。2003年經省政府批准建立的長江豚類省級自然保護區,就設在江心洲北汊江。這一水域也是長江上10個江豚保護區中,唯一禁航的區域。
揚中市三茅街道濱江村航拍
揚中:
裝上「金屋頂」
曬曬太陽就能掙錢
揚中市三茅街道濱江村劉建忠家,已經4年多「自己發電自己用」了,這得歸功於他家的「金屋頂」—— 2016年,劉建忠在自家屋頂安裝了5千瓦的民用分布式光伏電站,從此過上了「用電不花錢,曬曬太陽還能把錢賺」的愉快生活。
被譽為「中國河豚島」的揚中,由太平洲、中心沙、西沙島、雷公島四個江島組成,北面與揚州、泰州隔江相望,南面與鎮江、常州一衣帶水。揚中積極打造「綠色能源島」,不僅居民住宅,政府大樓、企業也紛紛裝上了「金屋頂」。
馬洲島:
長江中的「不開發區」
特色農產品在此「揚帆起航」
馬洲島位於靖江最東端,四面環水。包括灘涂在內,島嶼面積近2萬畝。由于堅持生態優先,馬洲島又被譽為「不開發島」。在維護其原始風貌的基礎上,靖江市政府加大對島嶼的綠化建設、生態保護。島內經濟以農作物種植為主。這裡環境宜人,遠離城市喧囂,是令人嚮往的「世外桃源」。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王國柱
馬洲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島
生態發展,40年滄桑說巨變
馬洲島現隸屬江蘇華靖資產經營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華靖公司)。華靖公司每周二、五有班船從靖江登島,以方便在島上工作人員往來。負責島內日常事務管理的侯明傑介紹,連同灘涂在內,馬洲島約2萬畝,隸屬靖江的約1萬3千畝,其中人造林4千畝,耕地6千畝,灘涂蘆葦蕩3千畝。島上遠遠近近都是樹。十多年期間,島上種植了數萬株景觀樹,樹木品種近百種。
島內除了河流,還有大大小小的湖泊。令人稱奇的是,有的湖心還有小島。「島中島」上面同樣綠樹成蔭,宛若仙境。
島上的鳥很多,有喜鵲、野雞、斑鳩、布穀鳥,更多叫不出名字。讓大家詫異的是,這些鳥都不懼人,有的悠閒地在樹叢中覓食,有的大大方方在道路中央踱步,只是在瀏覽車靠近的時候才飛起,仿佛它們是島上的主人,人成了過客。
馬洲島有數千畝耕地,被包圍在大片樹林中。麥子收割了,地上露著黃色的麥茬,一望無垠,像一幅精美的油畫。據介紹,這些耕地被分包給若干種糧大戶,馬洲島按每畝500元左右收取耕地租金,再用租金投入到島內的生態發展。
今年65歲的孫巧章,在島上工作了40多年,是馬洲島發生滄桑巨變的建設者,也是見證人。40年前,他到島上時,島上沒有一條像樣的路,也沒有耕地,有的是滿地的蘆葦。而現在,島上通了電,他們住的是磚瓦砌的結實的大房子,裡面還有空調,「真是一個天,一個地」。
侯明傑介紹,就馬洲島的建設,他們始終堅持生態為先,如果開發與生態相衝突,前者讓位於後者,島上拒絕一切工業項目落戶,馬洲島至今沒有一座工廠,島上沒有一輛機動車,因此一度被譽為「不開發島」。
打造品牌,生態大米欲「揚帆」
栽樹、護鳥、長莊稼,馬洲島是一個名副其實的「生態島」「農耕島」。如何利用馬洲島獨特的優勢,發展生態經濟,成了靖江決策者目前思考的問題。
陪同上島的華穗公司鞠華主任說,馬洲島四面環江,遠離陸地,遠離工廠,上面有大量耕地,他們公司擬在島上種植綠色、原生態大米,種植過程中不使用農藥、化肥,以打造靖江本地大米品牌。渡江戰役時,靖江揚起了東線第一帆,他們商定將品牌定為「第一帆」。
其實,馬洲島可供打造的品牌還遠不止大米,島上種植的葡萄、枇杷、柿子等水果,備受市場青睞。樹林中長大的肉羊的售價也比正常市場價高。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島上的水產品資源。「島上的魚非常美味,跟岸上賣的很不一樣。」島上老居民孫巧章說,馬洲島常見的鱖魚、鱸魚、白條絲,肉質緊緻,鮮味十足。
編輯 : 江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