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9-27 19:1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以下文章來源於中國鐵路 ,作者中國鐵路
中國鐵路
中國鐵路微平臺與您一路同行!竭誠提供出行資訊、服務指南,溫暖您的回家路!
國慶中秋雙節將至,節日的氛圍越來越濃。在祖國的大江南北,中國中鐵的各項重點工程項目正在加速推進,全體幹部職工咬定年終目標不放鬆,擼起袖子加油幹,不斷取得新進展、新突破,爭取以優異成績向新中國成立71周年獻禮。中國中鐵官方微信也將在近期持續關注重點工程進展情況,並陸續推送系列報導,敬請點閱。今天第一期,為大家帶來的是高黎貢山隧道最新建設進展。
9月25日
歷經1533個晝夜交替施工
由中國中鐵二院勘察設計、
中國中鐵隧道局承建的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
1號豎井副井掘砌到底
16個掘進通道全部打通
標誌著中國鐵路第一長隧
全面進入正洞施工階段
國家重點工程大瑞鐵路項目建設
取得重大突破
▼戳視頻,體驗「地心之旅」
大瑞鐵路是「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組成部分,線路東起大理,西至瑞麗,全長約331公裡。
中國鐵路第一長隧
大瑞鐵路高黎貢山隧道全長34.538公裡,是中國鐵路第一長隧、世界上第一座穿越橫斷山區的超級工程,也是川藏鐵路的先行先試工程,創造了中國隧道建設的九項第一。
高黎貢山隧道位於喜馬拉雅地震帶,一共穿越19條斷層破碎帶,有「三高四活躍」的地質特徵,幾乎囊括了隧道建設可能遇到的所有不良地質和重大風險,被稱為「世界上最難修的鐵路隧道」,堪稱鐵路建築史上的「地質博物館」。
高黎貢山隧道共有2座豎井,分主副井設置。兩座豎井的施工,堪稱一場驚心動魄的「地心之旅」。
1號豎井副井深達764.74米,是我國最深鐵路隧道豎井。
豎井是在隧道上方開挖的與隧道相連的豎向坑道,用於增加工作面、出渣進料、空氣循環、人員進出併兼做安全出口,對加快掘進速度、改善施工環境具有重要作用。
開工以來,高黎貢山隧道2座豎井多次發生突水、坍塌等險情,湧水量高達每小時300立方米。
5年施工時間,建設者們有4年在堵水,只有1年才能正常施工,月均進度不足常規豎井20%,每掘進1米都極為艱難。
每天,施工人員站在吊桶中,以每秒6米的速度沉入黑暗中,經過幾分鐘的旅程到達黑暗潮溼的井底。
在井底,大家都靠手語交流,因為在狹小的空間內,噪音對聽力損害很大,出井後要10個小時以上才能恢復正常的聽覺。
為了攻克難關,中國鐵路昆明局、雲桂鐵路雲南有限公司、中國中鐵隧道局邀請院士、專家到現場「把脈」20餘次。
從普通水泥,到超細水泥,再到改性脲醛樹脂,進行各種嘗試,就是為了堵水。只有把水堵住,豎井才能安全施工。
2019年3月26日,經過400多天艱難處置,1號豎井副井才恢復到正常施工狀態。
除了豎井,高黎貢山隧道還設計了一座斜井,施工也極其艱難。
2018年7月2日,斜井主、副井掌子面開始出現地熱現象,最高溫度達到42℃。
即便是採取了種種措施,建設者們仍要在38℃左右的環境中艱難掘進,只能通過2小時一次的高頻率換班以及增加冰塊等方式,確保施工安全和進度。
截至目前
高黎貢山隧道正洞施工
已突破11公裡
16個掘進通道已經全部打通
中國鐵路第一長隧建設
迎來勝利的曙光
也為川藏鐵路等複雜地質鐵路建設
積累了寶貴經驗
信息來源丨中國鐵路公眾號、中鐵隧道局
原標題:《開啟「地心之旅」,探秘我國最深鐵路隧道豎井》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