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山網訊(記者鄧麗娟報導)11月26日,國家文物局通過官網發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點段名單,新疆4處唐代戍堡及烽燧遺址上榜,位於庫車市的唐代克孜爾尕哈烽燧位列其中。
唐代克孜爾尕哈烽燧位於庫車市城區西北13公裡處的卻勒塔格山南麓鹽水溝溝口的衝擊臺地上,是目前古絲綢之路北道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遺址。據史料記載,克孜爾尕哈烽燧始建於漢宣帝年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2001年,克孜爾尕哈烽燧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長城資源,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烽燧是古代重要的軍情報警系統,是當時傳遞軍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庫車古稱龜茲,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溝通南北疆的交通要道,由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一度成為西域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為確保社會穩定和絲路暢通,歷代中原王朝在這裡修築了各種軍事防禦設施,其中烽燧是最重要的設施之一。
庫車境內有22處(座)古代烽燧遺址,克孜爾尕哈烽燧是建造時間最早、保存最完好、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烽燧遺址,其平面呈長方形,由基底向上逐漸收縮,呈梯形,夯土結構,層厚10—20釐米不等,現存殘寬6米,高約13.5米。在頂部有部分木頭裸露於外面,其結構屬於紅柳、蘆葦相間的夯土建築。這座巍峨的古軍事建築歷經風雨滄桑,雄姿猶存。
據了解,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構成以秦漢長城、明長城主線,與抗日戰爭、長徵等重大歷史事件存在直接關聯,以及具有文化景觀典型特徵的代表性段落、重要關堡、重要烽燧為主,共計83段/處。新疆入選的4處分別為:唐代脫西克烽燧、唐代克亞克庫都克烽燧、唐代克孜爾尕哈烽燧和唐代麻扎塔格戍堡,它們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