庫車克孜爾尕哈烽燧列入「國」字號

2020-12-12 人民資訊

天山網訊(記者鄧麗娟報導)11月26日,國家文物局通過官網發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點段名單,新疆4處唐代戍堡及烽燧遺址上榜,位於庫車市的唐代克孜爾尕哈烽燧位列其中。

唐代克孜爾尕哈烽燧位於庫車市城區西北13公裡處的卻勒塔格山南麓鹽水溝溝口的衝擊臺地上,是目前古絲綢之路北道上時代最早、保存最完好的烽燧遺址。據史料記載,克孜爾尕哈烽燧始建於漢宣帝年間,距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2001年,克孜爾尕哈烽燧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12年被國家文物局認定為長城資源,2014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烽燧是古代重要的軍情報警系統,是當時傳遞軍事信息最快最有效的方法。庫車古稱龜茲,自古就是絲綢之路上的重鎮,是溝通南北疆的交通要道,由於它獨特的地理位置,一度成為西域的政治、軍事、文化中心。為確保社會穩定和絲路暢通,歷代中原王朝在這裡修築了各種軍事防禦設施,其中烽燧是最重要的設施之一。

庫車境內有22處(座)古代烽燧遺址,克孜爾尕哈烽燧是建造時間最早、保存最完好、最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烽燧遺址,其平面呈長方形,由基底向上逐漸收縮,呈梯形,夯土結構,層厚10—20釐米不等,現存殘寬6米,高約13.5米。在頂部有部分木頭裸露於外面,其結構屬於紅柳、蘆葦相間的夯土建築。這座巍峨的古軍事建築歷經風雨滄桑,雄姿猶存。

據了解,第一批國家級長城重要點段構成以秦漢長城、明長城主線,與抗日戰爭、長徵等重大歷史事件存在直接關聯,以及具有文化景觀典型特徵的代表性段落、重要關堡、重要烽燧為主,共計83段/處。新疆入選的4處分別為:唐代脫西克烽燧、唐代克亞克庫都克烽燧、唐代克孜爾尕哈烽燧和唐代麻扎塔格戍堡,它們均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相關焦點

  • 兩千年前的西域漢長城遺址,新疆庫車克孜爾尕哈烽燧
    在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郊外,就有這樣一處漢代烽燧遺址,雖然沒有垛口、敵樓,城牆,卻和長城起著一樣的作用,守護著國家的邊關。從蘇巴什古城遺址出來,我來到了一處更久遠的歷史遺蹟-克孜爾尕哈烽燧。烽燧建於西漢時期,是古絲綢之路中道上保存最完好的一處烽燧遺址。
  • 克孜爾尕哈烽燧
    從克孜爾尕哈石窟回來,我們來到克孜爾尕哈烽燧。它位於庫車縣城西北13公裡處的卻勒塔格山南麓鹽水溝溝口的衝擊臺地上,是建於漢宣帝年間,即西域都護府移設烏壘之後的軍事設施。     烽燧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底長6米,南北寬4.5米。現高16米。
  • 新疆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完工
    中新網新疆新聞6月28日電 (龔喜傑) 通過一年半的緊張施工,投資1500萬元的克孜爾尕哈烽燧遺址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於日前順利完工。  該保護利用設施建設項目屬於「十三五」國家文化和自然遺產保護利用設施建設規劃重點項目,於2018年10月開工建設。
  • 築臺相望雲水間:新疆世界文化遺產克孜爾尕哈烽燧
    克孜爾尕哈烽燧位於阿克蘇地區庫車市西北12公裡的鹽水溝東岸的戈壁平臺上,其所在的庫車市境內現有烽燧遺址多處,主要位於卻勒塔格山南部,大體呈東西走向帶狀分布,克孜爾尕哈烽燧是其中,也是目前新疆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極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烽燧。2001年,克孜爾尕哈烽燧由國務院公布為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 (探尋絲路遺珠第十九站)克孜爾尕哈烽燧:紅色哨卡 見證繁華
    戈壁灘上的哨卡  見證絲路繁華  29日下午,我們探訪了位於新疆阿克蘇地區庫車縣西北的克孜爾尕哈烽燧。克孜爾尕哈是維吾爾族語,翻譯成漢語,克孜爾的意思是紅色,尕哈的意思是哨卡,因此,克孜爾尕哈就是「紅色哨卡」。
  • 屹立數千年的「紅色哨兵」--克孜爾尕哈烽燧(圖)
    荊楚網庫車7月20日消息(記者陳莉霖)早就聽說在庫車附近,還保留有一座高大的古代軍事設施——克孜爾尕哈烽燧,「克孜爾尕哈」是古突厥語,意為「紅色的哨卡」,當時漢王朝統治西域,就是通過一個個烽燧傳遞信息的。在現存的烽燧中,克孜爾尕哈烽燧是保留最完好的一座。
  • 克孜爾尕哈烽燧 _光明日報 _光明網
    作者:張銘 文/圖  從克孜爾尕哈石窟回來,我們來到克孜爾尕哈烽燧。它位於庫車縣城西北13公裡處的卻勒塔格山南麓鹽水溝溝口的衝擊臺地上,是建於漢宣帝年間,即西域都護府移設烏壘之後的軍事設施。  烽燧平面呈長方形,東西底長6米,南北寬4.5米。現高16米。上建望樓,木柵殘跡尚存。
  • 文物新疆|築臺相望雲水間:新疆世界文化遺產克孜爾尕哈烽燧
    克孜爾尕哈烽燧位於阿克蘇地區庫車市西北12公裡的鹽水溝東岸的戈壁平臺上,其所在的庫車市境內現有烽燧遺址多處,主要位於卻勒塔格山南部,大體呈東西走向帶狀分布,克孜爾尕哈烽燧是其中,也是目前新疆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極具有代表性的古代烽燧。
  • 克孜爾尕哈烽燧——靜默矗立在古西域歷史長河中
    克孜爾尕哈烽燧   克孜爾尕哈烽燧帶著歲月遺留的滄桑
  • 庫車克孜爾尕哈烽燧:用科技保護「紅色的哨卡」-光明日報-光明網
    「我們現在就像一名醫生,準確點說,是個眼科醫生,對克孜爾尕哈烽燧任何一個微小的變化,都可以做到精確定位、精確診斷、精確治療。」見到新疆文化古蹟保護中心主任梁濤時,他話語裡最常用的一個詞就是:精確。
  • 在新疆克孜爾尕哈烽燧前,有群來自佛山的美麗姑娘跳起了龜茲樂舞……
    日落時分,在克孜爾尕哈烽燧前起舞走進大饢城,在250℃爐旁感受新疆饢文化深入棉田,探尋佛山製造與阿克蘇棉業的故事在天山託木爾大峽谷,感受祖國大美河山……探尋龜茲文化,在新疆克孜爾尕哈烽燧前起舞在龜茲文化發源地——阿克蘇地區庫車縣,佛山珠江形象大使深入女兒國文旅小鎮、庫車大饢城和克孜爾尕哈烽燧,領略古代絲綢之路的偉大,探尋本地民族風情。
  • ...多彩旅遊活動喜迎古爾邦節;穿越時光的克孜爾尕哈烽燧;油菜花海...
    「新疆是個好地方」系列報導之三 穿越時光的克孜爾尕哈烽燧 天山腳下,距離庫車縣城12公裡的地方,13米高的克孜爾尕哈烽燧聳立在一片平坦的空地上,回味著蜿蜒千年的龜茲的歷史,招攬著流淌天地的嶙峋的駝鈴。 一 悠悠斜谷橫流,巒巒山峰靜臥,克孜爾尕哈烽燧早已失去了昔日的容顏,光滑的皮膚變得粗糙不堪,頭上的飾品被天山上的大風摘掉,腳下的土被木扎提河水捲走。
  • 新疆庫車的難忘之旅 觀千年烽燧,品龜茲樂舞
    三人相約一起來了一趟庫車之旅克孜爾尕哈烽燧克孜爾尕哈烽燧始建於西漢宣帝時期是絲綢之路交通沿線諸多烽燧中>至今保存最好、規模最大的代表性烽燧見證了漢帝國大型交通保障體系中的烽燧制度是對絲綢之路長距離交通和交流的保障
  • 新疆將保護絲綢之路最古老烽燧
    新華網烏魯木齊電  絲綢之路最古老的軍事報警設施--新疆庫車縣克孜爾尕哈烽燧,在歷經2000多年的風吹雨淋後,即將得到全面保護。 據庫車縣文物局局長傅明方介紹,克孜爾尕哈烽燧位於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城西北12公裡,始建於西漢宣帝年間,為連體雙塔造型夯土建築,上有瞭望樓。
  • 新疆庫車「古韻龜茲,絲路庫車」旅遊推介活動走進成都
    10月13日下午,由庫車市人民政府、寧波援疆指揮部主辦,庫車市委宣傳部、庫車市文化體育廣播電視和旅遊局承辦、四川電視臺《天府旅遊》欄目承辦的「古韻龜茲,絲路庫車」系列推介成都站推介會在蓉舉行。,全方位、立體式的展現庫車特色旅遊資源,美麗的庫車姑娘現場向成都市民和媒體展示了原生態的西域歌舞。
  • 獨庫公路終點附近這座獨特漢唐烽燧,我在七級大風中與之相遇
    導讀:在這篇文章中,您將看到庫車市克孜爾尕哈烽燧以及周邊景點的風光欣賞與詳細介紹。其中包含採採卷耳在七級大風中旅行的心得體會,後文還有採採卷耳根據自己的旅行經驗總結的實用攻略秘籍和疫情期間旅行提示。然而在這樣的奇景之中,還存在一個更為獨特的所在——漢唐克孜爾尕哈烽燧。
  • 獨庫公路終點附近這座獨特漢唐烽燧,我在七級大風中與之相遇
    導讀:在這篇文章中,您將看到庫車市克孜爾尕哈烽燧以及周邊景點的風光欣賞與詳細介紹。其中包含採採卷耳在七級大風中旅行的心得體會,後文還有採採卷耳根據自己的旅行經驗總結的實用攻略秘籍和疫情期間旅行提示。在庫車市郊區,獨庫公路庫車段出入口不遠處,有一個名為鹽水溝的河谷,這裡倚靠天山,附近的克孜爾亞山峰形貌奇異、色彩明麗而起伏不定,河流從山谷中蜿蜒向未知的遠方。
  • 珠江形象大使走進新疆「女兒國」
    佛山日報訊 記者任懿攝影報導:昨日,珠江形象大使「阿克蘇文化行」活動走進阿克蘇地區庫車縣,在庫車縣女兒國文化小鎮學習特色舞蹈。並前往歐爾達巴格-科克其買裡歷史文化街區、克孜爾尕哈烽燧,感受別樣的民族文化。當日上午,10位珠江形象大使來到了庫車縣女兒國文化小鎮,在當地舞蹈老師的指導下學習當地民族舞蹈「龜茲樂舞」。
  • 庫車巧借文化打好冬季旅遊牌
    日前,庫車文化旅遊部門組織10餘家旅行社,陸續走進蘇巴什佛寺、克孜爾尕哈烽燧、庫車王府等地,實地考察文化資源,探討如何打造文旅融合線路產品,推動文化資源向文化旅遊產品轉變,吸引新的遊客。 在庫車老城,遊客們體驗著庫車的飲食文化、歌舞文化和非遺製作,有的遊客還參與涼皮、面肺子、烤肉、大饢、缸缸肉等製作,提升了遊客的參與度和體驗性。
  • 新疆庫車加快「絲綢之路」申遺 兩文物遺址尚待開發
    新疆庫車加快「絲綢之路」申遺 兩文物遺址尚待開發     新疆庫車境內蘇巴什古城遺址陶拴科 攝   中新網阿克蘇9月22日電 (陶拴科 楊喆)位於庫車縣克孜爾尕哈烽燧和蘇巴什佛寺遺址,兩處文物點納入跨國申報世界遺產名單,目前文物部門對兩處遺址進行嚴格的保護。  兩處文物分別是克孜爾尕哈烽燧和蘇巴什佛寺遺址,景點目前尚未開發,基本保持了千年遺留下來的風蝕原狀礫石遍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