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話說「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三不吃和三不喝分別指什麼?

2020-12-12 古言文化

生活在這樣一個物慾橫流時代,很多人為了生活,為了迎合別人的眼光而改變自己。踏踏實實做人,老老實實做事卻成為了一句空口無憑的口號。

在當下這個浮躁的時代,很多人開始迷失自我。這也不得不讓我們思索,究竟我們的人生該如何度過才算不枉此生?古人曾說:「人生在世,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每一位年輕人都應該反思。

飯有三不吃

人每天都會吃飯,這樣才能用最好的狀態去工作與生活。但是,古人認為不是所有的飯都可以吃,這三種飯是堅決不能吃的。

1、白飯

這裡「白飯」指的就是免費的飯。在我們的生活中,常常會出現「免費的午餐」。可能是朋友的請吃請喝,但也有很多其實是深不可測的陷阱。

不管是哪一種,都一定要明白,這個世界上沒有白吃白喝這樣的事情。今天人家請了你,明天你總是要還回去的。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無功不受祿」,對方對你言盡追捧,大獻殷勤。其實背後的真相併非請客吃飯這麼簡單。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在網絡上收到過免費教你學畫畫,或免費送你什麼東西的信息。其實這就是通過「免費」二字引起你的興趣,然後他們會將你拉到一個群裡,讓你在自己的社交軟體中給他們做推廣。

最後發給你一個號稱是「課件」的連結,註冊一個帳號。還會讓你下載各種各樣的APP。這個時候,你的個人信息已經被他們牢牢的握在手裡。

所以,這些看似免費的資源,其實你就是他們的一顆「棋子」,騙取你的個人信息,讓你幫著騙更多的人。這也就是為什麼古人說「免費的午餐」千萬不要吃。很有可能是別人給你設的陷阱,是一場深不可測的騙局。

2、軟飯

不管是在古代還是現代,吃軟飯都是一種遭人鄙視的行為。尤其是在古代,女主內男主外,女子在家擔任著賢妻良母的角色,而男子在外掙錢養家。

要說「軟飯男」中,司馬相如應該是代表人物之一了。本身家境就很一般,再加上自己走的又是文官之路。如果不被看上,那永遠都只能是一個窮苦之人了。

這就導致他一直都過得十分寒酸,有時候甚至都沒有飯吃。但是後來在遇到卓文君後,兩人私奔,日子也過得清苦。自尊心強的司馬相如便讓卓文君去向親戚借錢。就這樣靠著卓文君家人的幫助,兩人才算是過上了正常人的日子。

司馬相如靠著「吃軟飯」的精神,一直到而立之年,總算是有機會進到皇宮做差。在成就一番大業之後,很快就忘了自己的糟糠之妻,以一首詩結束了兩人的感情。最後一句更是說到「無憶」,也就是說兩人之間沒有回憶了。

吃軟飯的人,通常都沒有尊嚴,也不會有感恩之情。如果有了更好的選擇,他們會立刻拋棄自己曾經的「恩人」。所以姑娘們還是要擦亮眼睛,不要被這樣的男人所欺騙。

而對於吃軟飯的男人來說,我們常說「好男兒志在四方」。男人就是要頂天立地,承擔起整個家庭的責任。尤其是在一段婚姻中,更不能自己躲在後邊,讓老婆扛在前邊,這是一種懦弱的表現。

3、剩飯

這裡的「剩飯」其實指的就是隨波逐流,沒有主見的人。一個人如果在生活中沒有了自己的主見,就像是失去了靈魂,迷失了人生的方向。

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經常會有這樣的一群人。他們看別人靠投資賺了錢,就會盲目跟風也去搞投資,最終卻虧得一塌糊塗。盲目跟風,不考慮自己的實際情況,最終受傷的還是自己。

所以說,我們不要去做那個「吃剩飯」的人。要有自己獨立的人格,要做自己內心的主人。別人怎麼做不重要,重要的是要知道自己適合什麼,自己能做什麼。找到自己適合且擅長的領域,努力拓展延伸,才可以獲得你想要獲得的東西。

酒有三不喝

民間有這樣一句話:「無酒不成席」,足以見得酒是多麼誘人的一件東西。只要幾個人聚在一起吃飯,那一定少不了酒。但古人認為,喝酒也是有講究的,這幾種酒,最好不要喝。

1、悶酒

一個人喝悶酒是最容易醉的。一般情況下,一個人喝酒要麼為情,要麼為煩心事。一個人越喝越悲傷,越喝越無助,只能用酒精買醉。這樣一直喝下去既傷神,又傷身。

而且一個人喝酒很容易會做出一些極端的決定或舉動,這個時候身邊沒有人進行阻攔,很有可能會釀成大禍。所以,古人才會說喝酒不喝悶酒。

2、

酒局上常說的一句話:「感情深,一口悶」。殊不知,一口悶的喝酒方式對於中樞神經系統的傷害是巨大的。因為人在短時間內攝入大量的酒精,迅速融入血液,會導致血液中酒精濃度急劇升高。

所以,喝酒講究的就是小口慢慢喝,切忌一下子喝太猛。一口一口喝,讓身體慢慢吸收。這樣身體才有充足的時間分解體內的乙醇,而不至於上頭醉酒。

3、勸酒

俗話說「酒場就是一個濃縮的小社會」。很多人為了體現自己與朋友之間真摯的友誼,就會勸酒。這樣的行為其實是十分危險的。

尤其是在當今社會,勸酒的行為讓很多酒量不好的人深受其害,甚至會使其酒精中毒而亡。《侵權責任法》中明文規定:一人醉亡,全桌有責。而強行灌酒就是其中一種。

所以,酒桌上喝酒只是跟朋友增進感情的一種方式。小酌即可,大可不必非要喝個不醉不歸。現代社會提倡的是文明飲酒,健康飲酒。「勸酒」文化已經不再適用了。

老祖宗的話值得借鑑嗎?

「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這句話放在今天,仍然值得我們借鑑。現在的年輕人可能一天三頓都是在外面吃,跟朋友一起聚餐喝酒也是常有的事。

但老祖宗的告誡一定要謹記於心,飯不可亂吃,酒不可亂喝。小酒怡情,大酒傷身。為了自己,也為了身邊的家人朋友,適量飲酒,健康生活!

相關焦點

  • 「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啥意思?牢記古人的忠告,受益終身
    有這麼一句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就需要通過解析才可以明白是什麼樣的飯不能吃,什麼樣的酒不能喝。「飯有三不吃」之「白飯」「飯有三不吃」中的第一種不能吃的飯,就是白飯。「飯有三不吃」之「剩飯」「飯有三不吃」的第二種不能吃的飯,就是剩飯。當然這裡說的剩飯,並不是字面意思上的剩下來的飯,也是有所引申的。這裡指的是別人做過的事。世界上沒有兩個人是一模一樣的,就算是一個母親生出來的雙胞胎,在性格、行為上都會有不同。
  •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老祖宗的話太有講究,值得深思
    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老祖宗的話太有講究,值得深思   文/宋宋   我國很多的傳統文化其實都與我們的生活是離不開關係的,因為我們的生活其實就是一種文化的誕生,俗語也正是因此而來
  • 「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這有何講究?「三」分別指什麼?
    這些民間俗語涉及到生活的各個方面,有農業生產,有家庭成長,有夫妻感情,有財氣運氣,幾乎天下萬象無所不包。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幾句關於男人生活保養方面的民間俗語,叫做「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這句話有什麼講究呢?「三」分別指什麼?小編今天給大家講一講。俗話說「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一個男人到了40歲,是他人生重要的一個分水嶺。
  • 中國俗語: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都啥意思?快春節了值得看看
    有古玩文物等物質遺產,當然也有珍貴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其中就有俗語,其至今還在民間廣為流傳。他的形成往往與當時的生活密切相關,當時沒有這麼多娛樂的地方,人們幹活之餘就喜歡編一些俗語打發時間,這些俗語並不是胡編亂造的,它們是古人的智慧結晶。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說一個:「飯有三不吃,酒有三不喝」,那麼這指的哪三個飯三個酒呢?快要春節了值得大家讀一讀看一看。
  • 年底喝酒,謹記「三喝、三不喝」,酒後三個好習慣,讓你更健康!
    想要喝酒少傷身,那麼,首先,你要記住,喝酒的時候有「三喝」和「三不喝」,其次,酒後的好習慣,也會幫助降低喝酒的傷害哦!年底喝酒,謹記「三不喝」一:不喝碳酸飲料喝酒的時候,如果有女士的話,大多數會有碳酸飲料,這個時候,如果你選擇了喝酒水,那麼,就不要再喝碳酸飲料了!
  • 俗語「人到四十,三不喝,三不去」謹記老祖宗的忠告才能越過越順
    三不喝1、不喝醉酒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喝酒其實是難以避免的一件事,在年輕的時候還可以偶爾放縱輕狂一下,和幾個好朋友喝得大醉一場來一解青春的憂愁和迷茫。在酒桌上什麼人都有,但不是什麼人敬的酒都要喝,如一些不敬的人給你敬酒,就不要接,更不要喝,這樣只會折損自己的面子,其中的道理大家可以自己領會。3、不喝急酒顧名思義,喝得快且急的酒即為急酒。酒是烈物,後勁很大,一定要慢慢喝。
  • 喝酒好處多,但要謹記「喝酒三不吃」,「酒後三不喝」
    但不少餐廳也發展出室內燒烤的用餐型式,在亞洲如日本、韓國和中國臺灣等地,稱之為燒肉店也叫烤肉店,也就是在室內每人座位前有建在桌子當中的燒烤架或烤盤,放上木炭或用氣灶和電烤爐,架上網架或欄架、烤盤或烤爐讓消費者自行將生肉或者生的食物烤熟的方式。雖然主要指烘烤肉類,但2018年可烘烤的食材相當多樣,可說是任何食材包括有蔬菜、水果等都可以烘烤,亞洲常見的還有豆腐、香菇、青椒等都是燒烤時常見的。
  • 有糖尿病的人,牢記早餐「三吃三不吃」,不吃三飯,或能穩定血糖
    說起糖尿病,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如果周邊有患糖尿病的人,也就知道糖尿病患者,日常有許多注意事項,飲食上還有許多禁忌,必須日復一日地遵循這些「原則」,才能夠維持血糖的穩定,不影響患者的正常生活。比如無糖酸奶、無糖蛋糕、無糖餅乾和全麥麵包等。這類食物在製作過程中,很可能是用一些代糖和香精或其它添加劑,來代替糖類,實際含有的糖分,也許比真正的糖還多。不過這裡也不是說所有的無糖產品,裡面都含有眾多糖分。而是提醒各位在購買這類產品時,記得先看下配料表,看看有沒有與糖有關的成分,如果有,那就不要買了。
  • 匯雲聚美養生小課堂:中年養生不睡三覺不吃三飯是什麼意思?
    三覺是指什麼意思?氣覺,指的就是生氣之後睡覺。切記不要在你睡覺之前還在生氣。不睡高枕也就是睡覺的枕頭不宜太高。枕頭太高,會影響夜間大腦的供血,會使大腦的機能加速下降,出現記憶力下降等問題,並且睡醒之後,會感覺頭暈腦脹。睡覺時,枕頭太高,對頸椎也不好,容易使頸椎出現問題。最後一覺是顛倒覺,也就是晚上不睡,白天不起,晝夜顛倒著睡覺。我們身體內自帶生物鐘,就是應該晚上睡覺,白天工作,這才符合晝夜節律。
  • 夏天不吃小龍蝦,做人和鹹魚有什麼分別?
    夏天不吃小龍蝦,做人和鹹魚有什麼分別?小龍蝦不嘬口黃,吃跟不吃又有什麼分別?
  • 在農村,常說:六酒,七宿,八飯,九座,指的什麼?有什麼講究?
    在農村,常說:六酒,七宿,八飯,九座,指的什麼?有什麼講究?在農村經常會聽到老人說這樣的一些話,這樣的話不僅在老人的口中能得知,就連一些父母也是經常說這樣的話,那麼這些話是什麼意思呢?他們到底想表達什麼意思?
  • 老話說「菜不擺三,筷不成五」,有什麼說道嗎?蘊含老祖宗的智慧
    有句老話叫「菜不擺三,筷不成五」,其實後面還有半句,叫做「席不成六」。光看字面意思很難理解為什麼要這樣約定俗成,但是講透了道理,你會欽佩古人的智慧。 何為「菜不擺三」: 現代人沒什麼忌諱,請朋友吃飯有什麼吃什麼。
  • 古人說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分別指的是什麼?
    在日常生活中,形容社會人物複雜多樣,便叫做「三教九流」,在傳說中,江湖組織都帶著某種神秘的屬性,譬如秘密會社、幫派、武裝團夥、綠林山頭等等,無論你是追名逐利的野心家,還是胸懷大志的能人異士,哪怕只是混口飯吃的小人物——只要玩轉了江湖裡的規矩,吃透了江湖裡的門道,就能找到一方立足之地。
  • 俗話說「不孝有三,無後為大」,分別指什麼?十之有七答不出
    「不孝有三,無後為大」這句俗語想必我們大家都是耳熟能詳,但細細問來,卻少有人知道這句話中的「三不孝」和「無後」分別指的是什麼,今天筆者便為大家解說這句俗語中的歷史典故。這句俗語本是出自孟子之口,是孟子在討論舜的婚事時所說的話。而孟子口中的「不孝有三」,分別指的是下述三點。
  • 老話說: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這是啥意思?你懂麼
    於是我們不得不好奇起來,這樣的一句話究竟是什麼意思,這句話是對兒子和女兒的約束嗎?還是對他們各方面行為的一種判定呢?今天就著這樣的一個機會,我們一起來看一下老話:好兒不吃分家飯,好女不穿嫁時衣有沒有道理。如果有道理究竟是哪方面有道理,如果沒有道理,究竟又是怎樣沒有道理呢?
  • 「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三」分別指啥?古人這樣說有道理嗎
    中國文化作為世界上最豐富,最久遠,最發達的文化之一,光是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就悠悠五千載。而要說最淺顯易懂,適應性與通俗性最強的,那應該當屬民間俗語了。這些俗語都是老一輩們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而總結出來的,很多至今都仍對後人起著舉足輕重的警示作用。今天我們要說到的就是其中一句:「錢不借三,禮不隨三,路不走三」。
  • 一生必吃的飯—西安首家名古屋鰻魚三吃
    頓飯這其中,有一人孤寂的獨食有兩人浪漫的約會有一家三口的溫馨晚餐有三五好友的久別重逢每一餐都要來的有意義才不辜負這漫漫長路通向盡頭>總有一些美味是你不得不嘗試的幫你擴展味蕾的深度就比如這關東流派「名古屋鰻魚飯三吃」說起西安日料有一家店你是怎麼也無法忽略的ta鬧中取靜矗立於高新區CBD裡用傳統手藝吸引著一批批的美味追逐者
  • 古人說的「三教九流、八大江湖」分別是指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三教」指的是哪「三教」、「九流」是哪「九流」、「八大江湖」指的是哪「八大江湖」呢?其實,「三教」指的是中國的三大宗教——儒教、道教、佛教(釋教),前兩者是中國自己產生並發揚光大的宗教,其創始人分別為孔子和老子,而後者則是外來宗教,並被中國所同化,最終產生了具有中國特色的宗教。
  • 村裡有一句俗話,窮吃燙飯,死吃泡飯,你知道是什麼意思嗎?
    大家好,今天和大家聊一下農村的俗語,中華文字是全世界最優秀的文字之一,儘管漢字的數量並沒有太多,常用的漢字甚至只有3500個,但通過不同的排列組合,這些漢字甚至能組成一首首瑰麗的詩歌,在我國的農村中,流傳著很多由不同漢字組成的俗語,它們大多言簡意賅,並且內含深意,大家聽說過哪些俗語呢
  • 鰻魚飯三吃是什麼?吃一頓飯竟然這麼講究
    你聽說鰻魚飯有三種吃法嗎?其實這種吃法來自日本名古屋。看看究竟是哪三吃呢?客人用餐時,可將鰻魚飯分成四份,第一份普通吃,第二份加入海苔、山葵拌飯吃,第三份澆上出汁,配上醃菜,吃「茶泡飯」,第四份可按照前三份中自己最喜愛的方式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