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盞盞路燈照大地 拳拳之心暖群眾丨普定縣猴場鄉...

2020-12-17 天眼新聞

「現在,大地村的晚上也像白天,走到哪都是硬化過的水泥路,跟以前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談起生活的變化,這是大地村村民的真切感受。在大地村駐村工作組、脫貧攻堅作隊及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大地村通組路得到硬化,一盞盞路燈照亮了大地村的夜晚。

我叫田亞運,就職於普定縣交通運輸局,普定縣猴場鄉大地村是交通運輸局的結對幫扶村。2017年,我作為普定縣第一批脫貧攻堅作戰隊的一員,來到猴場鄉大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我出生在農村,是一名「90後」,大地村相較縣城比較遠,工作忙起來有時一兩個星期回不了家,以前的朋友也漸行漸遠。入村開展工作後,我很快和當地群眾打成一片,收穫了更多的朋友,大家親切地稱我為「小田同志」。

田亞運(左二)為群眾送去生活物資

為了快速熟悉大地村的基本情況,我和隊友對農戶進行了遍訪,與同事一起繪製了大地村六個村民小組作戰圖,圖上標註每戶農戶房屋位置,農戶屬性,人口數等信息,加班加點在短時間內完成全村貧困戶第一套基礎戶檔資料。

村民陳正福因為股骨頭壞死,行動不便,僅能依靠拐杖緩慢行走,卻從不到醫院醫治,跟他交流後我才得知,原來他是擔心醫療費用過高。於是,我耐心為他講解宣傳醫療保障政策,告訴他他是建檔立卡戶、又是低保戶,交了合醫以後,醫保可以為他報銷大部分醫療費用。

經過動員,陳正福很爽快地把醫保交了,經過後續治療,他慢慢扔掉了拐杖,醫保也為其報銷了治療費用。

爛泥寨組村民送的錦旗

可是,陳正福的故事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陳正福是因為對政策缺乏了解,耽誤了病情,但只要把道理給他說透,村民實際很好交流,也很支持我們的工作。我想,這樣的情況肯定不在少數,挨個做工作費時費力,如何快速讓村民們了解政策呢?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組織了大地村2018年脫貧成效宣講暨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大會,邀請老黨員憶苦思甜,黨委政府領導、駐村工作組、作戰隊員進行脫貧成效及脫貧攻堅政策宣傳,三場宣講大會向全村400戶800餘人進行了脫貧攻堅相關政策的說明。

脫貧攻堅成果匯報會

2019年,大地村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45.8%下降至2019年的0%,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當年10月,原大地村第一書記提前退休,關鍵時期,我主動接過老書記的擔子,擔任大地村駐村第一書記。

擔任第一書記後,我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在幫助抓好村「兩委」班子建設、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效工作的同時,積極引導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通過組織召開全體村民代表會議等方式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田亞運帶領群眾觀看預防火災警示片

入村三年來,我的職務發生了變化,稱呼也發生了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這方群眾的熱情和誓拔貧根的決心。

【人物小傳】

田亞運,女,29歲,土家族,2013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管理學學士,201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7年以來,曾先後擔任普定縣交通運輸局計劃業務股工作人員,普定縣道路運輸局安全法規股工作人員、股長,普定縣交通運輸局派駐大地村脫貧攻堅作戰隊隊員、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梅世桂 整理

編輯趙雨思

編審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普定縣猴場鄉黨委書記陳雲兵:身先士卒徵戰脫貧...
    剛來到猴場鄉任黨委書記時,我立下了這個工作目標。 我叫陳雲兵,1997年農校畢業後到普定縣化處鎮工作,帶頭包村駐點,曾任化處鎮副鎮長、普定縣扶貧辦副主任等崗位,紮根基層20餘載,工作歷經三個鄉鎮。20016年6月,我臨危受命,到普定縣脫貧攻堅主戰場猴場苗族仡佬族鄉任黨委書記。
  • ...故事」把群眾當親人,把群眾的事當家事丨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村...
    我是猴場鄉紀委幹部聶應平,2015年,成為了猴場鄉水落洞村上巖腳組村民楊金偉的結對幫扶幹部。入村後,沒曾想到在村委辦公室了解情況時就被潑了涼水。幫扶政策宣傳不到位,就會讓群眾產生誤解。楊金偉老大哥對有關政策不了解,也不清楚自己享受了哪些扶貧政策,得讓他把有關政策精神吃準吃透,心結才能打開。不氣餒的我在心中暗暗下定決心,要消除楊金偉對村委及其享受政策存在的誤解。
  • 「我的脫貧故事」自力更生謀發展 脫貧致富奔小康丨普定縣猴場鄉猛...
    我叫李迪,是普定縣猴場鄉猛舟村的村民,家庭情況比較特殊,外公、外婆、老爹、老媽都是靠我來養。2013年底,我弟弟李澤被查出患有腦瘤。醫生明確地告訴我們,弟弟治癒的機會渺茫。我父母在得知弟弟的病情後整日以淚洗面,經過治療,奇蹟並沒有出現,2014年底,24歲的弟弟走完了他這一生,我也欠了20多萬元的帳。  2015年,經我申請,通過上級覆核,我家成為了精準扶貧戶。我一邊在建築工地上做工,一邊尋找發展的門路。在對辣椒市場進行了解後,我決定租幾十畝土地,大幹一場。
  • 「我的扶貧故事」揚帆遠航促改革 凝心聚魂拔窮根丨現任普定縣猴場...
    我叫龍全江,現任普定縣猴場苗族仡佬族鄉黨委副書記、鄉長。自2009年11月參加工作以來,我一直在猴場鄉工作,從未離開過,用一句話來表達我的想法就是:「我和我的猴場一刻也不能分離」。我是這裡土生土長的幹部,參加工作十餘年,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想群眾所想、急群眾所需、解群眾所盼,以為人民謀福祉、為猴場鄉謀發展為自己家業,一心為猴場的改革和發展貢獻自己全部力量。 我經常想:「我們上班幹工作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為了讓貧困的家鄉擺脫貧困。」
  • ...最想接觸的也是群眾丨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村第一書記張海鵬
    2018年11月,受組織選派,我作為脫貧攻堅作戰隊隊員,來到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村時,還下著濛濛細雨,印象很深刻。說到猴場,我腦中第一印象是「遠」!猴場位於普定縣最邊遠的西北角,而水落洞位於猴場的正北角。作為縣委組織部下派的幹部,這點距離沒讓我畏懼。
  • 「我的扶貧故事」有他們,才有向陽而生的力量丨普定縣猴場鄉水落洞...
    支書在我耳邊輕聲說道,我猛地抬頭,一位老人站在圍欄旁,手上緊緊地攥住一根麻繩,麻繩的一頭拖著一頭正在吃食的牛犢,那牛吃得入神,老人也看得恍惚,冬日裡的餘暉灑在老人身上,像極了《活著》裡的「福貴」和那頭牛,有一種說不出的悲涼。這是我見盧鳳才老人的第一面,至今難忘。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丨普定縣雞場坡鎮新寨...
    我叫黃麗,現任普定縣人民醫院總務科科長,2017年10月30日,經醫院推薦和縣委組織部安排,我離開從事20餘年的護理工作崗位,被組織派駐到雞場坡鎮新寨村開展扶貧工作。在3年多的駐村工作中,我為變成村民們貼心的「駐村幹部」而感到驕傲。黃麗(左三)走村入戶了解村民情況新寨村全村總戶數962戶,共4089人,其中貧困戶479戶2152人,人口基數大,貧困面廣。
  • 「我的扶貧故事」一管清水一片產業一份深情丨普定縣穿洞街道三興...
    清晨,三興村的田間地頭交織著村民忙碌的身影,我享受著這繁忙的時節帶來的喜訊。我叫周源,2017年7月組織選派我到普定縣穿洞街道三興村任第一書記。從安順輾轉到普定,從普定到穿洞街道,再從穿洞街道到三興村,我整整繞了兩個半小時。在踏入三興村的那一刻,面對沿路貧瘠的土地、破敗的房屋、蜿蜒的山路,我心裡五味雜陳。
  • 「我的扶貧故事」牢記囑託 不負韶華丨普定縣穿洞街道大樹村第一...
    大樹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基礎條件差,近半數勞動力外出務工,部分農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搬遷、自購租賃等方式搬到縣城發展,留下一座多為老、弱、病、殘等人群居住的「留守村」,困難重重,缺乏生機。今年4月,我被選派至大樹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小不服輸的我,跟大樹村的「貧困」較上了勁。
  • 「我的扶貧故事」興利村已舊貌換新顏丨普定縣穿洞街道興利村第一...
    2020年8月,經由單位推薦,我來到普定縣穿洞街道興利村,成為村第一書記。我懷揣著滿腔熱血與激情來到興利村,內心設想了無數遍這個村子的樣子,但還是和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隨著一系列措施的推進,興利村各項工作舊貌換新顏,基礎設施、產業發展成效顯著,群眾安全飲水、安全住房、子女就學、群眾就醫得到保障,群眾生產生活不斷改善。在全縣村級黨組織考核中,興利村被縣委組織部評為二星,村支兩委凝聚力、戰鬥力不斷增強。
  • 「我的扶貧故事」做新時代的「孺子牛」丨普定縣馬場鎮掛職黨委副...
    我叫宋生懿,是安順市農業科學院到普定縣馬場鎮掛職黨委副書記。自2017年10月到馬場掛職以來,我深入群眾中間、田間地頭,抓產業發展,落實惠民舉措。這是我掛職以來,當地幹部群眾對我的評價。邀請專家到馬場鎮指導種植技術除此之外,我還到那細村、田壩村召開村民大會推進茶產業落實落地,動員村民流轉土地發展茶葉種植,2019年馬場鎮新植茶園2720畝;發揮安順農科院人才優勢助力產業扶貧,邀請省管、市管專家、技術骨幹到馬場開展果樹、蔬菜等技術培訓10期
  • 「我的扶貧故事」行走在大山裡的扶貧醫生丨普定縣雞場坡鎮新寨村...
    六月,桃李滿枝頭,空氣中流淌著甜絲絲的鮮果味,我走在雞場坡鎮新寨村的鄉間小路上,眼裡儘是生機勃勃的綠色……我是普定縣人民醫院的一名普通醫生。在來到這個大山裡的小村莊之前,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給患者看病、打針、開藥。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換真情 用實幹贏信任丨普定縣穿洞街道掛職...
    2014年,組織選派我到普定縣馬官鎮金荷村駐村,駐村以後,我先後協調幫助金荷村安裝路燈、栽種水果、安裝汙水處理設施,金荷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原以為我會就此結束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沒想到,2018年,我又被選派到穿洞街道擔任黨工委副書記,重新回到脫貧攻堅一線。穿洞街道12個村有9個貧困村,9個村中又有3個深度貧困村。要致富,先修路,掛職期間,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先後協調項目資金820萬元,安裝路燈562盞,配套建設產業道路,安裝「生命防護工程」公路護欄,有效解決村集體發展過程中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無論多苦多累都值得丨普定縣馬場鎮扶貧工作站...
    走訪農戶2018年初,黃店村因為易地扶貧搬遷、精準扶貧、土地產業調整等產生的問題較多,成為了馬場鎮的「問題村」,我與同事走訪調研,了解到這是由於貧困戶識別不精準造成的。為了真正做到精準識別,保障識別過程公平、公正、公開,我與同事紮根黃店村,對已納入貧困管理系統但是反映強烈的貧困戶和未納入貧困戶但有訴求的農戶進行逐戶核實,以自然村寨召開小組會進行民主評議,召開村民代表大會進行民主表決,將結果進行公示,將符合政策的和不符合政策的農戶按照程序進行識別、納入、清退,做到應納盡納、應退盡退,這一舉措得到了群眾的認可。
  • 「我的扶貧故事」山的這一邊,群眾笑了丨安順市紫雲自治縣火花鎮...
    初到村裡,語言不通、居山而息的環境,我心裡有過猶豫和彷徨,特別是百姓知道我是從沿海地方來的時候,他們對我更是遠離之,對他們來說,我是一個城裡娃,對農村工作根本吃不消。無法與群眾溝通,我心裡干著急,為了能夠儘快融入群眾,我一戶一戶地走,一家一家的竄,我給他們講沿海的故事,講山裡的純樸真摯。
  • 「我的扶貧故事」甘做綠葉守基層 終得滿園荷花香丨普定縣化處鎮...
    我是化處鎮人民政府派駐水井村的駐村幹部劉鋒。自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從產業、貧困戶、自身學習等多角度深入,在這裡留下了許多扶貧故事。  我深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從駐村開始到現在,水井村10個村民組384戶貧困戶,我都戶戶走到,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傾聽他們的訴求,將適合的惠民政策落實到貧困戶頭上。
  •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幫扶暖民心丨平壩區青峰村第一書記 邵國軍
    【我的扶貧故事】真情幫扶暖民心丨平壩區青峰村第一書記 邵國軍 2020-12-17 17:3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我的扶貧故事」醫療扶貧助力脫貧攻堅丨普定縣穿洞街道小窯村...
    我叫唐華敏,是普定縣醫療保障局工作員,自在小窯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以來,經歷了許多故事,有辛酸、有喜悅、有感悟、有收穫。我幫扶的對象有3家都是年紀比較大、又患有慢性病的貧困戶,每次走訪我都會帶上血壓計給他們測量血壓,囑咐他們按時吃藥,注意飲食。
  • 「我的扶貧故事」只要用心就沒有脫不了的貧丨 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
    2018年3月,我從銅仁市應急管理局煤礦監管科的一名採礦工程師,成為了德江縣穩坪鎮鮓魚村駐村幹部的一員。初到鮓魚村,看到的是很多留守在家的婦孺小孩,通村公路沒有硬化凹凸不平,沒有路燈,沒有連戶路,老舊危房散落在各個角落,環境衛生髒亂......沒有一點生機的村子,心瞬間涼了半截。
  • 「我的扶貧故事」守住綠水青山 收穫金山銀山丨普定縣貓洞鄉補龍村...
    我當過農民工、開過煤礦業、辦過養殖場、經營過投資公司。2013年支部換屆我被選舉為補龍村黨支部書記,不說人生太精彩,但生活很殷實。我叫張相明,為什麼今天要矗立補龍村山頭,為家鄉的脫貧致富風雨兼程,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