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地村的晚上也像白天,走到哪都是硬化過的水泥路,跟以前比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談起生活的變化,這是大地村村民的真切感受。在大地村駐村工作組、脫貧攻堅作隊及村支兩委的共同努力下,大地村通組路得到硬化,一盞盞路燈照亮了大地村的夜晚。
我叫田亞運,就職於普定縣交通運輸局,普定縣猴場鄉大地村是交通運輸局的結對幫扶村。2017年,我作為普定縣第一批脫貧攻堅作戰隊的一員,來到猴場鄉大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
我出生在農村,是一名「90後」,大地村相較縣城比較遠,工作忙起來有時一兩個星期回不了家,以前的朋友也漸行漸遠。入村開展工作後,我很快和當地群眾打成一片,收穫了更多的朋友,大家親切地稱我為「小田同志」。
田亞運(左二)為群眾送去生活物資
為了快速熟悉大地村的基本情況,我和隊友對農戶進行了遍訪,與同事一起繪製了大地村六個村民小組作戰圖,圖上標註每戶農戶房屋位置,農戶屬性,人口數等信息,加班加點在短時間內完成全村貧困戶第一套基礎戶檔資料。
村民陳正福因為股骨頭壞死,行動不便,僅能依靠拐杖緩慢行走,卻從不到醫院醫治,跟他交流後我才得知,原來他是擔心醫療費用過高。於是,我耐心為他講解宣傳醫療保障政策,告訴他他是建檔立卡戶、又是低保戶,交了合醫以後,醫保可以為他報銷大部分醫療費用。
經過動員,陳正福很爽快地把醫保交了,經過後續治療,他慢慢扔掉了拐杖,醫保也為其報銷了治療費用。
爛泥寨組村民送的錦旗
可是,陳正福的故事卻讓我陷入了沉思。
陳正福是因為對政策缺乏了解,耽誤了病情,但只要把道理給他說透,村民實際很好交流,也很支持我們的工作。我想,這樣的情況肯定不在少數,挨個做工作費時費力,如何快速讓村民們了解政策呢?
為解決這一問題,我們組織了大地村2018年脫貧成效宣講暨脫貧攻堅政策宣講大會,邀請老黨員憶苦思甜,黨委政府領導、駐村工作組、作戰隊員進行脫貧成效及脫貧攻堅政策宣傳,三場宣講大會向全村400戶800餘人進行了脫貧攻堅相關政策的說明。
脫貧攻堅成果匯報會
2019年,大地村貧困發生率由2014年的45.8%下降至2019年的0%,建檔立卡貧困戶實現全部脫貧。當年10月,原大地村第一書記提前退休,關鍵時期,我主動接過老書記的擔子,擔任大地村駐村第一書記。
擔任第一書記後,我感覺肩上的擔子更重了,在幫助抓好村「兩委」班子建設、疫情防控、脫貧攻堅鞏固脫貧成效工作的同時,積極引導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通過組織召開全體村民代表會議等方式探索創新基層社會治理。
田亞運帶領群眾觀看預防火災警示片
入村三年來,我的職務發生了變化,稱呼也發生了變化,唯一不變的,是我對這片土地的熱愛,對這方群眾的熱情和誓拔貧根的決心。
【人物小傳】
田亞運,女,29歲,土家族,2013年8月參加工作,大學學歷,管理學學士,2012年12月加入中國共產黨;2017年以來,曾先後擔任普定縣交通運輸局計劃業務股工作人員,普定縣道路運輸局安全法規股工作人員、股長,普定縣交通運輸局派駐大地村脫貧攻堅作戰隊隊員、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梅世桂 整理
編輯趙雨思
編審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