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扶貧故事」牢記囑託 不負韶華丨普定縣穿洞街道大樹村第一...

2020-12-16 天眼新聞

2017年,曾是一類貧困村普定縣穿洞街道大樹村經國家脫貧攻堅評估驗收合格,脫貧出列。

大樹村山高坡陡、交通不便、基礎條件差,近半數勞動力外出務工,部分農戶通過易地扶貧搬遷、生態搬遷、自購租賃等方式搬到縣城發展,留下一座多為老、弱、病、殘等人群居住的「留守村」,困難重重,缺乏生機。

今年4月,我被選派至大樹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從小不服輸的我,跟大樹村的「貧困」較上了勁。在精準把脈的基礎上,針對產業發展、基層治理、民生保障等問題開出良藥,在「問診複診」中改良藥方,讓大樹村的骨骼更健壯、肌體更健康。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大樹村因地制宜,優化調整產業空間布局,流轉土地種植白茶1000畝、黃花菜200畝,養殖生豬肉牛200餘頭、家禽3000餘只,爭取青島對口幫扶資金190萬元完善產業設施配套,協調爭取田園高效農機4臺幫助提高農業生產效率,培育壯大永祥種養殖專業合作社、大樹利民發展5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產業發展欣欣向榮,逐步形成「公司+合作社+農戶」的長效發展模式。

今年,大樹村扶貧「就業基地」吸納貧困勞動力2000餘人次,發放務工工資16餘萬元,有效帶動困難群眾增收。

走訪群眾

工作中,我堅持以黨建為引領,著重抓好幹部教育培訓和作風建設,解決組織力不強、行動力不夠、工作本領不高等問題。2020年7月,在各級部門的大力支持下,普定縣黨性教育基地宣傳陣地落戶大樹村,我緊緊抓住此契機,大力宣傳弘揚新時代「羊昌」精神,讓緊跟黨走、艱苦奮鬥、自力更生的優良品德根植民心,大樹村的「文化名片」亮起來了,「茶旅鄉村」的「新IP」響起來了。

針對大樹村自然條件差、貧困基數大、群眾困難多等實際問題,我與駐村幹部、村幹部一起制定了定期走訪研判、民主議事決策、跟蹤監測管理等制度並長期堅持,圍繞子女就學、人員就醫、住房保障、勞動就業、飲水安全、收入保障等方面問題進行全面排查,第一時間知群眾冷暖、解群眾困難。

今年,15戶因疫因災困難群眾得到臨時救助,11人在公益性臨時崗位上工作,1人納入農村特困供養範圍,30餘名因病因災生活困難人員成功申請農村低保,6名大學生新生全部獲得資助,5名大病重病人員得到及時醫治和足額報銷,1戶農戶獲得危房改造,20餘人通過崗位推薦穩定就業,50餘人實現就近就業……群眾生活有保障,家庭和睦了,鄰裡和諧了,我的心也放下了!

有新時代強農惠農政策的有力支持,有愛農助農的青年幹部的苦幹實幹,一定有大樹村美好的明天、農業蓬勃的發展、農民幸福的生活。而我,正是把汗水揮灑在離夢想最近的地方,讓情懷融入到為民服務最基層,在脫貧攻堅「戰場」和鄉村振興「舞臺」綻放青春之光。

【人物小傳】

鄧洋洋,2018年中科院博士畢業;2020年4月被選派至普定縣穿洞街道大樹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梅世桂 整理

編輯 徐濤

編審 尹長東 李玲

相關焦點

  • 「我的扶貧故事」興利村已舊貌換新顏丨普定縣穿洞街道興利村第一...
    2020年8月,經由單位推薦,我來到普定縣穿洞街道興利村,成為村第一書記。我懷揣著滿腔熱血與激情來到興利村,內心設想了無數遍這個村子的樣子,但還是和我想像中的不太一樣。面對這個剛剛出列的小山村,我是一頭霧水,不知從何抓起。這個村原本地少人多、產業結構單一、基層基礎薄弱,再加上村班子戰鬥力、凝聚力不強,我一時間頭疼。然而,就在我不知道從哪兒下手的時候,村支書和村主任找到我,我們三個坐下來商量,可算是找到辦法了。先解決思想上的難題,也就是村班子戰鬥力、凝聚力不強的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一管清水一片產業一份深情丨普定縣穿洞街道三興...
    清晨,三興村的田間地頭交織著村民忙碌的身影,我享受著這繁忙的時節帶來的喜訊。我叫周源,2017年7月組織選派我到普定縣穿洞街道三興村任第一書記。從安順輾轉到普定,從普定到穿洞街道,再從穿洞街道到三興村,我整整繞了兩個半小時。在踏入三興村的那一刻,面對沿路貧瘠的土地、破敗的房屋、蜿蜒的山路,我心裡五味雜陳。
  • 「我的扶貧故事」這個秘密李奶奶到現在也不知道丨普定縣穿洞街道...
    哎喲,去年我燒壞的那兩百塊錢,全靠你給我拿去銀行兌換了,不然憑我一個大字不識的老太太,說破嘴跑斷腿,也換不成新錢,謝謝戴書記你了!」國慶期間我值班,在村裡巡查時,遇到80歲高齡的李迪秀,非要讓我去家裡坐。
  • ...扶貧故事」無私奉獻助脫貧丨普定縣穿洞街道茗興村第一書記方登勇
    我叫方登勇,2017年8月,我背上行囊,前往人生的下一站:穿洞街道茗興村任第一書記。來到茗興村,我就與村幹部召開了見面會,查看脫貧資料數據、服務陣地,到各自然村走了一圈,倍感交集,感慨萬千。農業適用技術培訓會晚上,躺在寢室裡,一棟棟破舊的房屋、泥濘的路面、人挑馬馱的畫面、群眾期盼的眼神在我腦海裡揮之不去。
  • 「我的扶貧故事」醫療扶貧助力脫貧攻堅丨普定縣穿洞街道小窯村...
    我叫唐華敏,是普定縣醫療保障局工作員,自在小窯村開展結對幫扶工作以來,經歷了許多故事,有辛酸、有喜悅、有感悟、有收穫。我幫扶的對象有3家都是年紀比較大、又患有慢性病的貧困戶,每次走訪我都會帶上血壓計給他們測量血壓,囑咐他們按時吃藥,注意飲食。
  • 「我的扶貧故事」用真心換真情 用實幹贏信任丨普定縣穿洞街道掛職...
    2014年,組織選派我到普定縣馬官鎮金荷村駐村,駐村以後,我先後協調幫助金荷村安裝路燈、栽種水果、安裝汙水處理設施,金荷村在各級黨委政府的幫助下成了遠近聞名的小康村。原以為我會就此結束脫貧攻堅幫扶工作,沒想到,2018年,我又被選派到穿洞街道擔任黨工委副書記,重新回到脫貧攻堅一線。穿洞街道12個村有9個貧困村,9個村中又有3個深度貧困村。要致富,先修路,掛職期間,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先後協調項目資金820萬元,安裝路燈562盞,配套建設產業道路,安裝「生命防護工程」公路護欄,有效解決村集體發展過程中群眾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
  • 「我的扶貧故事」只爭朝夕 不負韶華 以行動彰顯90後扶貧壯志丨...
    我叫劉榮鑫,現任丙妹鎮歸林村同步小康駐村第一書記,是一名90後中共黨員。2019年6月23日,我榮幸成為脫貧攻堅這場無硝煙戰爭中的一名排頭兵,成為歸林村脫貧攻堅指揮所第九網格網格員。月色朦朧,偶爾傳來遠處的狗吠聲,此時已入深夜,漆黑一片,唯有不遠處亮著一盞明黃色的燈,借著灑下的月光,我到達指揮所報導,所裡的同志還在挑燈夜戰。我揣著感動與激動的心情開啟了歸林村脫貧攻堅駐村工作新篇章。
  • 「我的扶貧故事」點燃鄉親們希望,以夢為馬不負韶華丨鎮遠縣陽鎮...
    我叫何梅,懷揣著對未來生活的憧憬和對家鄉熱土的眷戀,2017年11月我研究生畢業後,成為了貴州黔東南鎮遠縣陽鎮的一名結對幫扶幹部、同步小康駐村隊員、扶貧專幹。在任務繁重但意義重大的扶貧領域,一步一個腳印,走過了一段平凡不尋常的歲月。
  • 「我的扶貧故事」相識是緣 幫扶是責丨普定縣貓洞鄉中巖村第一書記...
    「王書記我家糧食直補存摺還沒補回來,我知道你調走了,我又不認識鎮裡面的人,還是請你幫忙問一下?」「好的,我問鎮農業服務中心辦理情況後給你回話。」   「王書記,我在鎮上開了個裝飾裝潢店,是三級殘疾,縣殘聯對殘疾人創業有哪些優惠政策,請你幫忙問一下?」
  • 「我的扶貧故事」羅發榮老人笑了丨普定縣定南街道隴黑村第一書記...
    大兒子王邦忠、二兒子王邦勝神情嚴肅,各自抽著煙;小兒子王邦益微醉,斜靠在門邊,誰都不說話。「王邦忠,你是老大,你先說說你的想法。」我知道,能組織王家三兄弟坐在一起商量贍養母親的事,著實不易,必須好好把握這次機會,徹底解決了這個難題。「我年紀也不小了,掙錢難,孩子也在上學,負擔重。母親雖然七十多歲了,但身體還能動,再說她還有低保,生活是不成問題的。」王邦忠慢悠悠地說著。
  • 「我的扶貧故事」無論多苦多累都值得丨普定縣馬場鎮扶貧工作站...
    作為馬場鎮新寨村包村幹部的我和該村第一書記李權,站在馬路關胡家大壩的貧困戶老胡家門口一籌莫展。老胡家寬寬的院壩,到處是雞糞和豬糞,竟沒有一個能下腳的地方。老胡家人口多,但勞動力只有1個,土地少且貧瘠,種不出糧食,要做生意也沒錢。
  • 「我的扶貧故事」行走在大山裡的扶貧醫生丨普定縣雞場坡鎮新寨村...
    六月,桃李滿枝頭,空氣中流淌著甜絲絲的鮮果味,我走在雞場坡鎮新寨村的鄉間小路上,眼裡儘是生機勃勃的綠色……我是普定縣人民醫院的一名普通醫生。在來到這個大山裡的小村莊之前,我每天要做的事情就是給患者看病、打針、開藥。
  • 「我的扶貧故事」群眾認可就是我們最大的幸福丨織金縣綺陌街道...
    我叫黃成龍,2018年8月中旬,我帶著組織的囑託,來到琦陌金山居任駐村第一書記,開展扶貧工作。為儘快摸清幫扶本居基本情況,我只能對貧困戶挨著走門串戶、拜訪黨員、深入田間地頭與老百姓談心,通過不懈的努力,很快摸清了幫扶村貧困群眾的所思、所想、所盼,基本掌握了幫扶村脫貧發展的困難和有利條件。
  • 「我的扶貧故事」為群眾的生命健康保駕護航丨普定縣雞場坡鎮新寨...
    「我是農民,不懂現在這些種植,但是只要他們做好了,我們就會跟著他們幹。」普定縣雞場坡鎮新寨村村民老陳,在領到村公司的入股分紅後,對村支部和村公司豎起了大拇指。兩年前,老陳跟大部分村民一樣,不相信在家也能掙錢。
  • 「我的扶貧故事」以夢為馬 不負韶華丨鎮遠縣蕉溪鎮猛溪村駐村幹部...
    我叫吳波,是黔東南州鎮遠縣蕉溪鎮專職監察員。2017年1月,我被選派到鎮遠縣蕉溪鎮猛溪村擔任同步小康駐村幹部。我所幫扶的貧困戶位於蕉溪鎮猛溪村最偏遠的涼水井和齋公坪組。2017年7月,初到涼水井組我記憶十分深刻。我準備騎摩託車到涼水井組去走訪貧困戶,村紀檢員楊秀華告訴我,那裡還沒有硬化水泥路,路上全是砂石,騎車一定要注意安全。果然,不管怎麼小心,在路上還是翻了幾次車,手也摔破了皮。最後我決定把摩託車停在了齋公坪組,步行半個多小時,終於到了達目的地。
  • 「我的扶貧故事」盞盞路燈照大地 拳拳之心暖群眾丨普定縣猴場鄉...
    我叫田亞運,就職於普定縣交通運輸局,普定縣猴場鄉大地村是交通運輸局的結對幫扶村。2017年,我作為普定縣第一批脫貧攻堅作戰隊的一員,來到猴場鄉大地村開展脫貧攻堅工作。我出生在農村,是一名「90後」,大地村相較縣城比較遠,工作忙起來有時一兩個星期回不了家,以前的朋友也漸行漸遠。
  • 圓夢新一代 ——北京大學「學習回信·不負韶華」五四青春主題曲...
    圓夢新一代 ——北京大學「學習回信·不負韶華」五四青春主題曲發布!在五四青年節、北大122周年校慶來臨之際,北京大學學生工作部推出「學習回信·不負韶華」原創MV五四青春主題曲《圓夢新一代》,唱響愛國主旋律,弘揚青春正能量。從百年前的五四青年,到今日的圓夢新一代,追夢徵程不斷,圓夢初心不改。
  • 「我的扶貧故事」甘做綠葉守基層 終得滿園荷花香丨普定縣化處鎮...
    我是化處鎮人民政府派駐水井村的駐村幹部劉鋒。自駐村工作開展以來,我從產業、貧困戶、自身學習等多角度深入,在這裡留下了許多扶貧故事。  我深知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從駐村開始到現在,水井村10個村民組384戶貧困戶,我都戶戶走到,詳細了解他們的生產生活情況,傾聽他們的訴求,將適合的惠民政策落實到貧困戶頭上。
  • 「我的扶貧故事」做新時代的「孺子牛」丨普定縣馬場鎮掛職黨委副...
    我叫宋生懿,是安順市農業科學院到普定縣馬場鎮掛職黨委副書記。自2017年10月到馬場掛職以來,我深入群眾中間、田間地頭,抓產業發展,落實惠民舉措。這是我掛職以來,當地幹部群眾對我的評價。2018年4月大墳壩村的標準園測產,第一刀韭黃畝產達到1626.5公斤。
  • 「我的扶貧故事」普定縣猴場鄉黨委書記陳雲兵:身先士卒徵戰脫貧...
    剛來到猴場鄉任黨委書記時,我立下了這個工作目標。 我叫陳雲兵,1997年農校畢業後到普定縣化處鎮工作,帶頭包村駐點,曾任化處鎮副鎮長、普定縣扶貧辦副主任等崗位,紮根基層20餘載,工作歷經三個鄉鎮。20016年6月,我臨危受命,到普定縣脫貧攻堅主戰場猴場苗族仡佬族鄉任黨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