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Handoogies
編譯:Jin
周四就是感恩節了,也就是美國和加拿大人每年暢吃各種火雞美食的時候。但對於臺灣的嘉義市人民來說,他們的火雞是可是從年初吃到年底的。
在斟酌如何寫這篇文章前,我詢問了公司裡各個部門的中國同事,得出的結論是:大多數的人知道火雞是什麼,卻從來沒吃過火雞肉。
說實話,第一代歐洲移民初次見識到這種鳥類的時,也誤將其命名為珠雞。在幾經更改後才決定把它稱為火雞。歐洲移民將這種新世界的鳥類帶回舊世界時,避開了大多數偏愛矮腳家禽的亞洲土地。
這讓嘉義噴水火雞肉飯背後的故事有趣了起來。在被曾西方人稱為福爾摩沙的臺灣,火雞飯是嘉義暢銷的美食。大多數的網絡資料如此記錄:噴水雞肉飯在 1949 年由林添壽先生所創,因其本店位於嘉義市噴水池圓環旁而得名。
當時光復後的臺灣食品短缺。雞肉成了許多臺灣人只有在節日才能享用的美食。在火雞飯被發明之前,臺灣已經流行起了各式雞肉飯。於是,林先生突發奇想,用臺灣雞肉飯的做法,將切片的火雞肉用肉醬、雞油、醬油、米酒和其他香料調味,搭配上經典的油蔥酥和醃蘿蔔乾。
烹煮火雞較普通雞肉更花精力和時間,所以火雞一直都是需求比較少的禽類。但火雞被撕成片後,它的羶味反倒賦予了油米飯特別的鮮甜。很快,火雞飯就成為了本地暢銷美食。
這個版本表面看起來沒什麼問題,肯定也讓林先生經營了六十年的餐廳成為了老字號。但故事本身存在漏洞:首先,在 1949 年的臺灣,要找到來自美國的火雞並不容易。因為直到 1950 - 1965 年,臺灣才獲得美國的軍事援助。也就是在那時,思念火雞心切的美國大兵將這種禽類引進臺灣。通過神奇的網際網路,我們在 Facebook 小組 US Taiwan Defense Command 找到退伍老兵,同時也是大師級主廚 John T Quinn。確定了直到 1970 年代,臺灣都很難見到火雞的蹤影。
獵殺野火雞是件辛苦活
在 1979 年美軍離開臺北後,才有了傳統雞肉飯到火雞肉飯的轉型。一方面讓店家與其他小飯店區別開來,一方面是因為較低的成本,另一方面,私以為是因為火雞實在太好吃了,終於取悅了本地人的味蕾。在我聯繫過的嘉義人口中,他們也稱火雞肉飯在 1990 年代早期才開始盛行開。
(時髦上海譯者注:除了網絡上最常見的版本,也有部分採訪表明餐廳第二代擁有人林昭正在經過幾番改良後,才最終選用了火雞肉。因此火雞肉飯發明的時間遠在 1949 年之後。)
隨舊世界移民從墨西哥北部來到歐洲,登上一艘開往臺灣的荷蘭船隻,蕩漾於山間直至到達美軍基地雜交繁殖。火雞被美國大兵拋棄後成為了臺灣的一種國民美食,經過幾番改良,被臺商帶來上海。對於一碗雞肉飯來講,這段旅程可真夠長的。
嘉義噴水火雞肉飯用的火雞在上海市區外養殖。他們的兩家店都在閔行,而且經常客滿,食客是臺灣、韓國人以及本地喜愛火雞的民眾。餐廳沒有計劃在靠近市中心的地方再開第三家店,因為「租金太貴了」。
一碗大份的火雞飯只要 12 元,但如果你和我一樣是食肉動物的話,還可以再點盤 30 元,淋上甜醬油和薑絲的火雞肉來搭配。其他的配菜水準從平庸到出眾,但還是值得從菜單裡挑挑揀揀。兩個人吃上一頓火雞料理和臺灣家常菜差不多是 100 元(不包括你 60 元的優步車費),所以絕對是性價比超級高的地方。
嘉義噴水火雞肉飯
虹莘路 3787 號,近吳中路
十號線紫藤路站
34310298
七莘路 1760 號,近銀七星滑雪場
九號線七寶站
541610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