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國王申請成為我國藩屬國,後人仍用中國姓,究竟是為什麼?

2020-12-18 子淵談史

泰國是亞洲的一個國家,也是中國遊客比較喜歡的一個地方,最近幾年,泰國已經成了中國遊客,最喜歡去的地方之一,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是,亞洲其實很早以前是中國的附屬國之一,當年泰國國王特地申請成為我國的附屬國,其後人仍在使用中國的姓氏,究竟是為何呢?泰國的國王姓鄭,他的中文名字叫鄭勉。之所以會產生這種現象,主要是因為泰國有一個王朝的創始人。

其實是中國百姓,這個人名叫鄭信,他是一個土生土長的中國人,他生活的年代,泰國正好遭到了緬甸的入侵,整個國家幾乎崩潰。鄭信帶著一些泰國人和華人組成軍隊,一起去了泰國境內,不僅打敗了緬甸人,而且還在該地建立了一個政權,不久之後,鄭信就成了泰國的國王,而且還得到了其他國家的認可。鄭信雖然已經在國外當了皇帝,成了領導人,可他卻沒有忘記自己中國人的身份。

於是乎鄭信就派人聯繫朝廷,給當時的乾隆皇帝,寫了一封奏摺,希望自己建立的國家,能夠得到乾隆皇帝的認可,成為中國的一個附屬國。乾隆皇帝非常滿意,很快就承認了泰國的地位,而且還對鄭信進行了名義上的冊封。鄭信的政權只持續了十幾年,後來因為臣子的政變慘遭殺害,這個欺君犯上的臣子是個泰國人,他自己當了皇帝之後,還想著繼續獲得中國的認可,於是就寫信給朝廷,聲稱自己是鄭信的兒子,也是一個中國人,希望繼續臣服於中國。

乾隆皇帝也沒有深究,直接同意了新國王的要求,承認其合法性,而且也對他進行了冊封,在這之後,基本上每一任泰國國王,只要一上任就會寫信給中國的皇帝,聲稱自己是鄭信的後人。在那個時候,如果有泰國皇帝敢說自己不姓鄭的話,有可能會被人認為是不合法。從這件事不難看出,中國古代確實有很高的地位,連其他國家的皇帝換人,都得派人聯繫中國,只有獲得中國的認可,他們的皇位才能坐的安穩。

相關焦點

  • 探秘唐朝:一座殘缺唐代石像,證實新羅是唐朝藩屬國?
    然而,一座殘缺唐代石像的發現,說明唐代帝陵的蕃酋石像中確實存在新羅人的石像,這不僅證實新羅和唐朝來往密切,更證實新羅是唐朝藩屬國。 「貞」也作「真」,大致意思是,唐高宗想展示先帝唐太宗的偉業,於是命匠人按諸藩國國王的形狀造石像,並在石像上刻上該藩國國王的名字……其中有新羅國王金真德。金真德曾被唐太宗封為樂浪郡王,所以又稱新羅樂浪郡王金真德。 2.《乾陵圖》記載:「乾陵之葬,諸蕃之來助者何其眾也!…… 於是錄其酋長六十一人,各肖其形,鐫之琬琰,庶使後人皆可得而知之……石人背後刻各人姓名。」
  • 泰國國王為什么姓鄭?
    現任的泰國王室都有一個漢姓,就是鄭姓。然而泰王一家都是泰國人,為什麼會有一個漢姓呢?這其實還從泰國歷史上的一個華人國王說起,也就是泰國史上五大大帝之一的吞武裡大帝。鄭鏞剛到泰國,一個是語言不通,一個是沒啥本錢,只能在下層艱苦奮鬥,和其他勵志人物的鹹魚翻身不一樣,鄭鏞翻身靠的是賭博,正所謂搏一搏,單車變摩託。鄭鏞靠著賭博贏了錢,又去承包賭場,結果開始發達,甚至還獲得了泰國的爵位,取了暹羅姑娘,後來剩下鄭信,也就是吞武裡大帝。
  • 中國古代有哪些藩屬國?
    中國古代國力強盛,與周邊國家存在藩屬關係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種關係表面上看來是一種以小事大的不平等關係,周邊國家都要向中國進貢,實際上這種藩屬關係只是維繫中國和周邊各國友好關係的一種形式。
  • 泰國曾是我國藩屬國,大清滅亡100多年,為何曼谷王朝屹立不倒
    泰國曾是我國藩屬國,大清滅亡100多年,為何曼谷王朝屹立不倒? 提到泰國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優美的自然風光和發達的旅遊業。雖然世界上很多國家都走向了民主化社會,然而泰國卻依然保留著王室。
  • 亞洲唯一沒和中國建交的國家,一直沿用清朝龍旗,曾是我國藩屬國
    新中國成立之後,我國逐漸與大部分國家完成正式建交。可是亞洲卻存在一個不與中國建立外交關係的國家,它曾經是中國的藩屬國之一,並且它與印度互相開放國界。現如今,這個國家已經成為國際上幸福指數較高的國家,它就是不丹。它之所以不與中國建交,或許最大的原因是歷史遺留問題。
  • 泰國國王其實並不姓「鄭」,也不是漢人,為何要使用「鄭」姓
    當今世界,眾多的君主立憲制國家中,泰國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存在。在人們的印象中,但凡君主立憲制國家的國王,往往都只是國家的象徵性元首,不會掌握實權。而泰國的國王不僅掌握著行政大權,甚至還是國家武裝部的統帥。一旦對治理國家的政府有所不滿,是有實力推翻政府進行重建的。
  • 為什麼泰國歷代國王都是中文姓氏姓「鄭」呢?原因令人意外
    泰國現在的曼谷王朝也叫拉瑪王朝,國王中文名字都姓鄭。比如在2016年去世的拉瑪九世蒲美蓬老國王,他的中文名叫鄭固。現在的新國王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他的中文名鄭冕。
  • 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並非漢裔,為何都有一個「鄭」姓的中文名?
    為什麼有中國姓呢,很簡單,因為泰國曼谷王朝的國王跟中國有瓜葛。這種瓜葛就是歷史淵源,一種打斷骨頭還連著筋的瓜葛。眾所周知,泰國至今仍然是個王國,泰國的王朝有兩百多年的歷史。泰國雖然現在實行的是君主立憲,但這個王朝依然合法存在,國王和王室受到國民的尊重,王室受到國家優待,過著非常體面和榮華的生活。泰國的曼谷王朝建立於18世紀末,也叫拉瑪王朝,國王都有中文名字,而且中文都姓鄭。前幾年去世的第九世普老國王也有個中文名字叫鄭固。現在在位的國王拉瑪十世哇集拉隆功,有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鄭冕。
  • 外國王子紮根中國,五百年後,母國邀其後人回國遭拒:我是中國人
    雖然最後沒成功,至少他和後人在大唐活得好好的,沒有遭受厄運。前幾年,在中國又發現了一位外國王子的後代,為了逃避戰亂而來到中國,繁衍幾百年後,仍然被故土的人找上門來。這事要從明朝永樂年間說起。傳聞永樂大帝朱棣從自己侄兒建文帝手上奪取政權後,並未找到朱允炆的屍首,於是派心腹全國各地找了一圈,結果沒有找到。
  • 泰國國王都姓鄭?都有中國名字?只是前幾任佯稱而已
    在朝貢時期,這些周邊國家的國書裡使用的外交用語一般為漢語,大小管理及君王一般也取有漢語名字,泰國也不例外。我們看到網上說歷代泰國國王都姓鄭,都有中國名字,包括現在的國王,事實如何呢,泰國國王姓鄭有何由來?泰國國王加冕典禮泰國國王「姓鄭」要上溯到一個泰國華人「鄭信」,泰名為「達信」。
  • 半個中國人,開闢了泰國一代王朝,讓所有泰國國王擁有中國姓
    由於父親是王國的稅務官,鄭昭打小就能見到泰國各類高官顯宦,王國首相昭披耶·扎克裡·穆就看上了這個孩子,收他當了乾兒子,為他取了個泰國名字「達信」。幾年以後,通過乾爹的推薦,鄭昭進入泰國王宮,成為一名王室的侍衛,得以在國王身邊當差,這給了他晉升的空間。沒過幾年,國王看鄭昭能力出眾,讓他當官,從副府尹開始幹起,一路當上總督,擁有了兵權。
  • 此國國王為何都有一個中文名字,還必須姓這個姓?原來和乾隆有關
    文/思源此國國王為何必須姓這個姓,還都有一個中文名字?原來和乾隆有關泰國現任國王常被稱作拉瑪十世,其實他還有個別名叫鄭冕、很顯然是個地地道道的中文名。似乎歷代泰國國王都有一個中文名字,而且姓氏基本上都是鄭。說起來泰國的語言和文字與中文完全不同,為何每個泰國國王都會特地取一個中文名字呢?說起泰國的王室,追溯起來應該有七八百年的歷史了,如今的卻克裡王朝其實是在早先吞武裡王朝的基礎上演變而來的,吞武裡王朝是由一個名叫達信的泰國人創立的。
  • 這個小國願生生世世為中國藩屬國,可日本佔領時,中國卻袖手旁觀
    關於琉球國的名字,史書上有不同的記載,直到洪武五年,才正式定名「琉球」。洪武五年,朱元璋派戴出使琉球三國,並分別冊封了三國國王,三位國王也表示奉明朝為正朔。同時,琉球國的官方文書都以漢文書寫,甚至連國王宮殿都是朝向大明所在的位置。
  • 明清兩朝藩屬國琉球 如何覆滅成為日本衝繩(圖)
    琉球三省三十六島(古圖)琉球王宮公元1372年(明太祖洪武五年),琉球三國明確表示向明朝政府稱臣,正式成為明朝的藩屬。幾年之後,中山國滅了其他兩國完成統一,中山國國王被明政府冊封為琉球王,成立了歷史上的琉球國。
  • 此國200年不設防,滅亡時仍要做中國藩屬國,慈禧太后卻丟掉了它
    千百年來,中國一直是世界性的大國,特別是漢唐盛世,更是位居世界第一,八方來朝,四夷來服,擁有眾多的藩屬國,這些藩屬國每年都要向中國朝貢。坦白來說,藩屬國,對於中國來說,既是自身實力強大的象徵,同時也意味著多了一份責任,明朝萬曆年間,豐臣秀吉派出大量日軍入侵朝鮮,萬曆皇帝發兵抗擊日軍,這場抗擊日軍的大戰,足足耗時7年,並且動用了10萬大軍,使得明朝國力消耗殆盡,這也造成明朝後期無力抵抗關外的清軍。
  • 清朝棄之不保的這個藩屬國,卻被此國吞併,如今是一塊寶地
    石頭之前寫過幾篇關於清朝藩屬國的文章,有尼泊爾、不丹、錫金等等。這些藩屬國有的獨立建國,有的被他國吞併,如錫金王國就被印度吞併成為了印度的一個邦。石頭今天要講的這個藩屬國,本可以成為中國領地,由於清朝放棄保護,後被日本吞併,如今是一塊寶地,此藩屬國就是琉球王國。
  • 此國曾是我國藩屬,多次被我國保護免受入侵,為何至今沒有建交?
    英國方面則每年付50000盧比給不丹,並宣布不丹成為英國的保護國。」進入21世紀之後,我國的經濟飛速發展,社會穩定朝氣蓬勃,尤其是近幾年科學技術日漸雄厚,國力倍增,我國在國際事務中的地位變得越來越重要,從某種角度來看,其他國家想要在未來有一個好的發展,都或多或少的離不開我國的幫助。
  • 琉球不再是清朝藩屬國後,數易其主,現在主權究竟是哪國的
    (衝繩街景) 那麼,曾經作為我國藩屬地的琉球王國群島,今天的主權屬於哪個國家呢?從此,琉球成為中國藩屬國,年年向中原王朝進貢,這種局面一直到南明時期。 明朝萬曆三十七年,日本的薩摩藩入侵琉球。由於國力弱小,琉球不得不向中原稱臣進貢的同時,還向日本稱臣進貢。 1875年即清朝光緒元年時,日本露出貪婪的嘴臉,公然要吞併琉球王國,使之成為日本的下轄領地。琉球國王派遣使者赴北京,請求清政府出面幹涉。
  • 泰國國王為什麼能夠穩如泰山?
    文/王凱迪作為一個東南亞佛教國家,泰國越來越成為了中國遊客的境外旅行聖地,每年都基本上有近千萬的中國人前往。這個令無數人趨之若鶩的佛教國家,至今卻依然保持著君主。並且,無論這個國家經歷怎樣的政治風波,國王總是能夠穩如泰山。
  • 明朝一支軍隊被藩屬國截殺,朱棣大怒:給我打到亡國為止!
    明朝一藩屬國被人篡位,還截殺明朝軍隊!朱棣:給我打到亡國為止明成祖朱棣,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具備軍事才能的非開國皇帝。生於戰火,死於徵途就是他一生的寫照。從年少時的戍邊,到中年時的靖難,再到登基後五次親徵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