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老店,上海老飯店的傳承與創新

2020-12-15 騰訊網

調查背景

上海本幫菜是指上海本地的風味美食。20世紀初,上海匯聚了蘇、錫、寧、徽等16個地方風味,上海人稱之為蘇幫菜、徽幫菜等,而對本地風味,則稱為本幫菜。上海本幫菜有一個特點就是:濃油赤醬,但也不是每道本幫菜都是濃油赤醬,後為適應上海人喜食清淡爽口的口味,菜餚漸由原來的重油赤醬趨向淡雅爽口。本幫菜烹調方法上善於用糖,別具江南風味。

但由於上海本幫菜在全國其他區域推廣不開,即使上海本地,它的消費群體也主要為中老年人。但是上海老飯店卻有著許多年輕客。我們疑惑:為什麼會有這樣的現象呢?對此,我們進行了針對上海老飯店的實地調查。

考察方法

本次社會調查,是以上海老飯店附近街道上的行人,針對對上海本幫菜口味印象及品牌傳播途徑,影響力進行了問卷式隨機調查,考察時間:2020年10月18日10:00-12:00

(一)考察內容

本次考察主要是實地觀察、採訪、隨機訪談、網絡問卷的方式進行調查。

(二)實地觀察

我運用周末時間與同學組織前往上海老飯店進行實地觀察。近距離觀察了上海老飯店的人流,後廚情況。顧客主要以中低齡人為主,多是有過預定,多與親朋好友同時到達。同時我們還參觀了餐廳後廚,可見在非營業期間,後廚部分是以準備半成品食材為主,方便營業期間提高上餐效率,生熟菜肉各有冰箱分類擺放,後廚中還有大量灶臺,可以保證同時製作多分菜品,且各灶臺火候不一,可以將各種菜口味提升至最佳,可見其後廚效率。

(三)路人隨機採訪

進行完實地考察之後,我們在上海老飯店附近都街道上對路人進行隨機訪談與問卷調查。其中大多數為外地遊客,年齡多偏低,大多是通過網絡廣告才選擇來這家飯店的,因為他們是飯店的顧客,對於菜品口味,服務態度都有客觀印象,我們一問卷調查的形式,主要想了解以下幾點內容:

您的年齡:

您是遊客還是上海本地居民

您是通過什麼途徑了解上海本幫菜的?

您對上海本幫菜的印象是什麼?

您覺得上海本幫菜存在什麼問題?

你是否聽過上海老飯店?

如果聽說過,你是從何種渠道了解到上海老飯店的?

如果你想吃本幫菜(或想在豫園商城用餐),會否選擇上海老飯店?

您認為百年老字號餐飲業最應注重什麼?

根據您在生活中的觀察,發揚上海本幫菜老字號餐飲有效的營銷手段是?

您在傳承和保護上海本幫菜方面有哪些建議?

考察過程與數據統計分析

本次社會調查的數據分析,以老飯店顧客為主,同時結合老飯店內部人員的介紹進行總結。

本次收到問卷15份,收到遊客(高齡)5份,遊客(低齡)10份,上海老飯店工作人員2份其,中有效問卷15份。

(一)得知老飯店的途徑

經過問卷訪談,73.3%的人是從網絡途徑(小紅書,抖音,微信公眾號、視頻號,大眾點評等渠道)中認識上海老飯店並前去用餐的,其中有91%的顧客年齡在20歲-50歲之間,現象表明大多數中青年人是從網絡途徑認知了上海老飯店,說明上海老飯店的網絡推廣是有效的。20%的顧客是通過現實推廣(如旅遊手冊,商場廣告等)中認知上海老飯店並前去用餐的,其中66.7%的人年齡在50歲以上,現象表明大多數中高齡人是通過現實宣傳了解到上海老飯店的,說明上海老飯店在現實推廣中的預料效果不如網絡宣傳,但是吸引到較多中老齡人前往飯店。剩餘6.6%的顧客是從親朋好友的推薦中得知上海老飯店並前來就餐的,顧客年齡不等,在對上海老飯店體驗(如菜品口感,服務態度,價格方面等)中,得到顧客喜愛,將其推薦給他人。

(二)對於上海老飯店(本幫菜)菜品的評價

經過路人問卷調查,可得知其中100%的顧客認為上海老飯店菜品口味偏甜,53.3%的顧客同時還認為上海老飯店的菜品口味偏鹹,26.7%的顧客認為其菜品濃油赤醬,略微油膩。但是100%的顧客認為上海老飯店菜品可口,願意再次惠顧。其原因是因為上海老飯店並沒有一直使用傳統菜品製作方法,在秉承本幫菜甜口的基礎之上進行了大量的實踐創新,改變了多數菜品油膩的特徵。根據上海人口的多元化趨勢和遊客地域廣的特點對有些菜品增加了鹹的特點。這樣一來,隨著大眾口味變化,不停調整並修改原本的配方,使得菜品符合大眾口味,菜品才如此受顧客廣泛喜愛。

(三)上海老飯店就餐環境有不同於其他本幫菜的元素,有文化消費屬性。

經過隨機訪談與問卷調查,其中還有86.7%的顧客認為上海老飯店除了菜品原因之外,還有其他元素,導致上海老飯店的名氣,口碑比其餘本幫菜餐館好。在這86.7%的顧客中,有66.7%的顧客認為上海老飯店的裝潢比其餘本幫菜飯店更加有特色,經過我們實地考察,參觀了上海老飯店的室內餐廳,裝修風格為西洋式附加中式,場地開闊,兩種風格相互結合中西合璧,正好凸顯了上海中西貫通的文化特色。相對於其他本幫菜餐館單一西式風格或者單一中式風格,有著比較明顯的特色,故多數顧客會比較樂意選擇上海老飯店來體驗上海的文化。

個人收穫和體會

隨著時代發展的洪流,很多傳承因逐漸被人遺忘走向沒落,老字號商家除了將產品按照傳統做到極致之外,還應該與時俱進,追求創新、更加尊重消費者消費習慣的變化。傳統老字號還要積極挖掘文化消費的屬性,使得消費者在消費產品的同時進行文化體驗,塑造特色文化消費品牌。同時在品牌宣傳和傳播方式上要結合網絡或者社交媒體的傳播特點,吸引不同消費群體的關注度,通過消費者傳播美譽度,從而獲得充足的消費群體,良性經營。這讓我體會到了傳統文化在現代社會的傳承、創新和超越。

同時調查的過程也讓我掌握了社會實踐調查的方法,認識到網絡對未來的影響,以及和不同人群溝通的人際交流的能力的鍛鍊,很感謝此次調查,使我的知識和能力通過社會實踐進行了提升。

相關焦點

  • 老店煥發新風貌,實現上海老字號飯店年輕化、創新化 ——上海老...
    說到上海的飲食文化,自然就是上海本幫菜。在上海,有一家名為上海老飯店的本幫菜飯店,原名「榮順館」,由上海川沙人張煥英創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地處「海上明園」豫園旅遊區內。以經營上海本地風味菜為特色。有「品味源頭上海菜,駐足百年老飯店」之美譽。飯店外觀為飛簷翹角仿明清風格,緊鄰外灘、南京路步行街及新天地等景點。上海老飯店作為上海菜的發源地,由國家級大師主理,以選料精細、風味醇正著稱。
  • 回顧民企發展路|沈健基:百年老字號傳承創新 金字招牌永放光彩
    他,在百年老店裡努力突出魯菜特色,打造餐飲文化名店。他,在「老」字上做文章,在傳承與創新上下功夫。他,就是青島春和樓飯店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經理沈健基。  春和樓店貌  擺脫經營困難 開設老字號連鎖分店  記者了解到,上世紀90年代初期,餐飲業快速膨脹,社會團體、個體新開辦的飯店像雨後春筍般地蓬勃發展起來,臺東、東部商圈也逐步興起。
  • 生活在上海 | 「老正興」傳承百年活力不減
    從前說起老正興,人們會說這是一家有著悠久歷史的上海本幫菜的傳統「老字號」;而現在說起老正興,它又多了「米其林一星餐廳」的時髦名號,吸引許多食客慕名而來。始於1862年的老正興,是上海歷史最悠久的本幫菜館,不少經典名菜均出於此。而在百年的傳承中,讓老正興持續煥發活力的還是靠著創新的精神。圖說:行政總廚胡斌。
  • 內蒙古包頭市政協召開「百年老店保護與傳承」界別協商會
    為傳承優秀傳統文化、提升「百年老店」的品牌價值,充分發揮老字號企業在包頭市經濟和社會建設中的作用,2016年12月30日,包頭市委授予包頭鋼鐵(集團)有限公司等26戶企業第一批「百年老店」稱號。在此背景下,包頭市政協主動作為,2017年年初就要求有關界別和委員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大力扶持發展「百年老店」,激發老字號、老企業活力,打造包頭企業品牌,提升包頭城市品位。
  • 溫州花椰菜「百年老店」的傳承與創新
    12月11日,記者走進溫州市種子界的「百年老店」,聽花椰菜育種第五代傳承人邵素惠講述她家與花椰菜的百年故事。花椰菜百年「種子老店」最初通過提純復壯育種浙江神良種業有限公司是專營花椰菜種子的家族企業,至今已歷經五代人傳承,從原來的扁擔挑賣發展成為集育種研發、生產制種、推廣銷售於一體的知名種企。邵素惠回憶,她與姐姐、弟弟從小在車間長大,認識最早的蔬菜種子就是花椰菜。
  • 傳承創新中醫藥工藝 「百年老店」煥發新活力
    齊魯網濟寧11月11日訊 山東廣育堂國藥有限公司是家有著440年歷史的製藥企業,近年來,企業在對傳統中醫藥炮製技術挖掘和傳承的同時,加大高科技創新研發,「百年老店」重新煥發活力。老運河,長又長,抓中藥,廣育堂......」這首清朝時期民謠裡的「廣育堂」,就是廣育堂國藥的前身。「廣育堂是由御醫徐春甫弟子李廣育先生於明朝萬曆六年(公元1578年)在濟寧創建的。明萬曆十八年被欽定為宮廷貢藥,在孔府中設有廣育堂分號,為歷代衍聖公及家人服務,並在北京、瀋陽、重慶、南京、西安等地設有分號,是中國醫藥連鎖的鼻祖。」提起廣育堂的歷史,公司總經理杜新磊如數家珍。
  • 包頭打造「百年老店」 弘揚誠信理念傳承工匠精神
    包頭日報 吳傑 攝  2016年12月30日上午,包頭市第一批「百年老店」授牌儀式在青山賓館會議中心舉行,包頭鋼鐵公司等26戶企業獲評「百年老店」稱號。包頭作為中西部乃至全國重要的老工業基地和歷史商業文化名城,培養造就了一大批老字號、老企業。此次授牌的26戶企業,是包頭的城市記憶、城市名片和城市形象,已深深銘刻在包頭的發展歷程中,融入到包頭人民的工作生活中。
  • 上海和平飯店︱在百年老店的時光之旅
    與爺爺年齡相仿是他那個年代上海灘時髦地標幾十年過去了位於南京東路20號的和平飯店這個百年老店依舊是上海的時尚地標我第一次去上海是2003年的國慶節,鄉下人進城,去逛了上海外灘,南京路步行街,滿大街的紅旗飄飄。
  • 百年浦江飯店將關閉 上海市民感受最後老上海服務
    原標題:百年浦江飯店「最後一日」 上海市民:感受最後的「老上海服務」百年浦江飯店閉門謝客 郭榮 攝31日下午,位於上海蘇州河口外白渡橋旁的浦江飯店門口人頭攢動,不少上海市民紛紛前來「打卡留念」,感受最後的「老上海服務」。
  • 見證上海味道 傳承老飯店經典——羅玉麟
    ,熙熙攘攘的「海上明園」——豫園旅遊區內,有一家經營了140多年的餐廳——上海老飯店,創建於清光緒元年(1875年),年歲也將近一個半世紀了,但上海老飯店身處其中,名號雖老,環境卻不顯老,紅木桌椅越發渲染出濃厚的文化氣息,與老上海的本幫菜式相得益彰,承載著上海老百姓味蕾上的集體記憶。
  • 【青廬臺灣遊學】回顧:度小月擔仔麵——百年老店的傳承與創新
    青廬臺灣遊學來到了這家臺灣百年老店——度小月擔仔麵。不管經典招牌還是當季新品,烹飪技法、味道,度小月都保留著原本的臺灣味道。度小月2013年剛在大陸開店時,因為文化差異,在擔仔麵這個招牌產品上,顧客都嫌量少。這就是飲食文化的差異,在臺灣,擔仔麵被當作點心,但大陸是當作正餐吃。
  • 新店老味道,上海老飯店新店入駐南翔印象城
    因此,每每提起上海老飯店,許多人的腦海裡就會不禁浮現出許許多多的本幫味道:用超過8種食材製成的金牌八寶鴨,每年只有秋冬才能品嘗的「中國鵝肝」青魚禿肺,享有「天下第一參」美譽的蝦籽大烏參,脆到連殼都可以吃下去的油爆蝦,以及被《舌尖上的中國2》拍攝的「刀功巔峰」扣三絲……這些本幫菜餚不只是上海老飯店店裡的招牌,更是上海人餐桌上的「常客」。如今,這些本幫味道跨越20多公裡,從百年豫園來到了千年南翔。
  • 百年傳承 老店新潮
    經過歷史的大浪淘沙,一些企業憑藉對產品質量的堅守、優秀理念的傳承、時代風向的把握,敢於改革,善於創新,深得消費者信賴,經營上百年乃至數百年而延續不斷,至今依然生機勃勃,引領時代潮流。
  • 百年老店的創新與特色名店的傳承~臺中陳允寶泉、臺北廣聯餅店
    而臺灣糕餅業的競爭非常激烈,經過百年來的發展,已經發展為正常的良性競爭,除了在口味的傳統保留與創新研發外,使用的食材原料也特別注重食品安全衛生,以及如何在不添加防腐劑的方式下,以強化包裝的方式達到保質期的延長(即便如此,最多不會超過三個月)。
  • 「正心誠意」創新做好杏仁餅 中山咀香園躋身百年老店
    1918到2018,從老石岐裡的餅鋪,再到100 畝的園區,咀香園陪伴著幾代人的成長,讓味道縈繞在他們的記憶裡。進入2018,咀香園成為了有底蘊的「百年老店」又有怎樣的百年故事呢?對話咀香園健康食品(中山)有限公司執行董事總經理郭偉文,了解咀香園的百年蛻變。
  • 全新的環境老底子的味道 百年老店重回延安路
    在多樣化餐飲市場格局下,今天,杭州的老字號餐飲企業重新整裝、帶著青春活力激情歸來——告別延安路九年的杭州酒家重回江湖,裝修一新的百年老店知味觀華麗歸來,即將迎來它的百歲生日。  老店新開,這些老底子的味道還在不在?又會有哪些新花樣?這些「金字招牌」還能不能找到發展的新空間?期待了一年多,記者走進全新風貌的老字號餐飲店,細細品味王者歸來的激情和杭菜文化的傳承、發展。
  • 百年老店,何以傳承?社科新書揭秘咀香園生存之道
    企業傳承,一直是備受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如何打破「富不過三代」的定律?11月21日晚,在為期兩天的「中山社科普及超市」活動中,一部反映百年企業咀香園誕生、發展壯大、突圍崛起、創新傳承的社科類書籍《創變百年——老字號咀香園的傳承與發展》舉行了新書首發式。書籍的主創也來到現場與市民進行分享。
  • 老字號如何傳承與創新?——有關上海老字號企業社會考察報告
    2、對上海本幫菜的印象,以及認為存在的問題。3、對上海老飯店這個企業的了解程度。對百年老字號餐飲業的營銷建議。考察結果本次我們採訪到的15名對象,主要分布51~60歲這個年齡段,其中,有73.3%的採訪對象是遊客。
  • 日本「百年老店」為什麼不行了?
    億歐 楊良[ 億歐導讀 ] 日本的百年老店一直稱得上是全球翹楚,然而,去年日本百年老店的倒閉數刷新了21世紀以來的最高紀錄。日本百年老店從被人競相學習到紛紛倒閉究竟經歷了什麼?這給中國老字號又帶來了什麼啟示?
  • 鐵嶺百年老店--大華飯店
    大華飯店的最早前身是開辦的「三合慶」,鐵嶺老關臺團家溝的潘家人盤下了店鋪,解放前改名叫「三合飯莊」。解放後的1956年,飯店實行公私合營,三合飯店蛻下私有制的外衣,成為公有制國營飯店,潘家的老三改名為潘國華,三合飯店亦改名為「大華飯店」,並將此名沿用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