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文創發展趨勢淺見

2021-01-12 網易

2020-12-13 16:56:51 來源: 文博在線

舉報

  

  近年來,在國家政策的引導和支持下,我國博物館文創發展迎來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當下,博物館對觀眾來說不單單是一個參觀、學習的場所機構,更是提高自身審美情趣和生活品質的藝術殿堂。博物館已從學習層面過渡到了生活消費層面,而博物館文創的市場認可度也已經成為考量一個館綜合實力的重要依據之一。

  面對當下的機遇與挑戰,博物館文創該如何發展也成為博物館從業人員必須考慮的問題。結合市場和觀眾的消費需求,筆者認為我國博物館文創的發展將呈現如下趨勢:

  更注重生活化、實用化

  實用性一直是設計領域所追尋的第一目標,消費者在購買一件商品時往往更注重這件商品的實用性,或者是考慮在日後生活中會不會使用到。相較之前各大博物館推出的旅遊紀念品、文物複製品等紀念類、觀賞類文創產品,未來的文創產品要盡力實現生活化,同時儘可能滿足實用性和功能性,這樣的文創產品才會更貼近人們的日常生活,不至於成為單純的藝術品或擺設。

  目前,這種文創設計原則在國外知名博物館得到了較好的運用,比如受到全球追捧的大英博物館文創。金字塔、法老王、木乃伊等神秘的古埃及文化有一種令人心馳神往的魔力,而藏有7萬多件古埃及文物的埃及館也成了大英博物館最受歡迎的場館之一。從實用性原則出發,大英博物館衍生出了「神秘埃及系列」文創產品,如木乃伊棺材形象的鉛筆盒、神秘祭祀書籤、埃及壁畫元素雨傘、「法老和他的朋友們」手機殼、蓋爾安德森貓冰箱貼掛鈎軟磁鐵、羅賽塔石碑馬克杯、羅賽塔石碑滑鼠墊等。

  更傾向女性和學生市場

  近幾年相關消費數據報告顯示,女性對於文創產品的購買力更強,幾乎佔整體比重的76%,而從職業層面來看,學生是消費的潛力股,所以未來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應儘可能針對他們進行產品規劃設計和定向宣傳。

  陝西歷史博物館結合館藏文物,從女性視角、形象出發,打造了「唐妞」卡通人物形象,衍生了筆記本、公仔、帆布包、冰箱貼等30餘款文創產品,與此同時推出了微信表情包、快閃店、原創動漫、主題公園以及2019年抖音大火的「不倒翁小姐姐」等線上線下互動體驗,成功使這一文創走紅中國、走向世界。

  青少年本來就是博物館的主要觀眾群體,近年來各大博物館推出的少兒漫畫書、故事繪本以及夏令營、學生體驗課程等都得到了廣泛的認可,由此可見博物館文創的學生市場不可或缺。

  更需要跨界合作與多渠道運營

  當前形勢下,僅憑藉博物館自身力量進行文創設計和銷售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藉助更大的平臺和更廣闊的市場環境,跨界合作並與知名企業、網紅品牌強強聯合,線上線下多渠道運營,將為文創產品開拓更廣闊的市場。

  通過跨界合作,博物館可以提供更多領域的文化服務,而品牌產品也注入了相應的文化內涵,可謂是一箭雙鵰。諸如敦煌博物館與百雀羚跨界合作推出眼影盤,中國國家博物館與歐萊雅合作推出限定款唇膏,故宮博物院與Kindel合作推出限量版電子閱讀器、與北京稻香村聯合推出月餅糕點等。

  博物館裡的文創商店也不再是唯一售賣文創的地方,天貓、京東、淘寶、微店等網絡平臺以及機場、商場、步行街等各大實體店也將成為博物館文創的重要傳播和運營渠道。

  更期待高科技手段的應用

  伴隨著科技水平的不斷發展,5G、VR、多媒體交互、立體影像互動等高科技手段相應出現,未來文創產品也將迎合市場需求,讓消費者感受全新的視聽藝術盛宴。上海博物館研發的一款少兒手繪書,可以對照文物實體,為線描稿上色,上色後可以通過手機軟體掃描圖片呈現三維可視效果。故宮博物院聯合「奇蹟暖暖」換裝手遊,推出故宮珍藏華服特集,讓藏品還原到遊戲人物身上。故宮博物院和騰訊聯合舉辦「傳統文化×未來想像」數字藝術展,通過全息投影的形式展現人物定製Look,用戶還可以通過天天P圖給自己穿上華服,穿越變身為古代美人。

  

  故宮換裝手遊頁面

  總之,文創產品作為博物館文化的延續,不僅有利於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播,也具有廣闊的市場前景,期待博物館人秉承與時俱進、勇於創新的精神,開拓屬於自己的文創天地。

  本文轉自2020年9月1日

  《中國文物報》第5版

  作者|郭穎

  編輯|毛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對於極限運動的未來發展趨勢的4點淺見
    那備受大家關注的極限運動,未來會有怎樣的發展趨勢呢?我們不妨一起來聊一聊。1、與產業、媒體結合更加緊密極限運動中各個項目的發展,離不開裝備生產企業的助力,它們之間有著天然緊密的聯繫。隨著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新材料、新技術的不斷湧現,極限運動的數量和種類也隨之擴大,增加了人們體驗極限運動的機會,同時新技術、新材料的出現,也會使極限運動變得更加極限。自1995年以來,裝備生產企業、媒體與極限賽事組織方的聯繫變得更加緊密。各大商業公司以極限運動為主題開發出來的產品已成為了時尚的標誌,往往一上市就銷售一空。
  • 2020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發展(廣州)合作交流會舉辦
    12月18日,由廣東省博物館協會主辦、廣東省博物館協會非國有專業委員會承辦的首屆「2020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發展(廣州)合作交流會暨非國有博物館文創聯盟成立儀式」在廣東省博物館學術報告廳舉行。廣東省博物館協會理事長陳邵峰表示,本次大會是在貫徹落實國務院《國務院關於推進文化創意和設計服務與相關產業融合發展的若干意見》,同時也是在構建非國有博物館文創領域的交流合作、資源共享的平臺,推動非國有博物館文創產業協同發展,深入挖掘和活化博物館的文物資源,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 大英博物館文創探秘:世界一流博物館如何發展文創產業?
    常展文創:深入挖掘「IP」價值走進大英博物館的大門,文創產品商店就在一層「大中庭」非常顯眼的位置。大英博物館國際事務部主管NadjaRace介紹說,大英博物館銷售這些產品的初衷就是想通過文創產品與顧客互動。
  • 博物館文創發展需打破四個困局
    步入新時代,我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獲得了快速發展。文創產品為博物館提供了優厚的附加價值,成為品牌價值的延伸。文旅融合大背景下的博物館業,應該拓寬視野,不斷創新,思考和探索文創產業的全新發展模式。筆者認為,博物館文創發展需打破四個困局。
  • 觀察|紐約大都會博物館、大英博物館文創引進的背後
    上海品源文華IP開發總監孫贇告訴記者:「我們首先會把博物館裡比較適合於市場開發的館藏梳理出來,進行篩選,把文物上的紋案和圖樣開發成我們想要的一個模型。同時我們會提前半年左右做下一年的流行趨勢,包括數據和市場等方面的分析,繼而每一年定出很多主題出來,根據這些主題,再從館藏裡面找到這些流行趨勢源頭的東西。」
  • 博物館文創產品抓住年輕人的心
    杜甫草堂博物館產業部相關負責人黃萍說,草堂文化是具有完整體系、內涵極為豐富的大IP(智慧財產權),因此目前探索草堂文創主要通過「實體店+電商」和「品牌授權」兩種模式開展。成都武侯祠博物館之前也通過舉行「諸葛文創大賽」搭建平臺,廣邀各路創客達人,展開腦力激蕩,為成都文博文創的發展貢獻力量。
  • 博物館文創,如何「牽手」數位化(新語)
    近年來,故宮頻頻發力,藉助數位技術手段,打破傳統文創形態和模式,「故宮」這一文化IP日益活起來、火起來。  如今,依託館藏資源,開發集審美、文化和實用價值為一體的文創產品,已經成為許多博物館的共同選擇。開發文創產品,讓博物館將優質內容生產放到了與收藏和展覽同等重要的位置,將文化資源激活轉化為可開發資源。數位化趨勢無疑加快了這一過程的速度和效率。
  • 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即將來襲
    今天,記者獲悉由成都博物館主辦的「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 將於12月6日啟幕。此次文創大賽將面向致力於文化創意設計和研發的企業、設計機構、院校、設計公司和設計師、發明人、專利持有人、工藝美術師、手工藝製作者、藝術從業者、院校師生等群體徵集以成都博物館館藏文物為主要設計靈感的文創作品,推動城市公共美育,激活成都乃至整個西南地區的文創產業創新力,詮釋屬於成都的生活美學,以成都之名向世界獻禮。
  • 數位化背景下民航安檢發展趨勢之淺見
    數位化背景下民航安檢發展趨勢之淺見 來源:民航資源網 作者:張瑞珠 2020-12-11 10:20:51     當前,在數位化快速發展極大推動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新形勢下,信息化技術正成為民航安檢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推動探索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的新路徑,推進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安檢業務深度融合
  • 博物館文創出國展覽的實踐與意義
    博物館研發的文創產品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載體,博物館積極開展文創對外交流活動,不僅可以促進博物館文創的進步,對博物館整體事業的發展、國家的外交大局也有積極的意義。基於此,2018年中國文化中心、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及故宮博物院等機構聯合舉辦了「故宮文化創意產品國際綜合展」,在全球六家中國文化中心(新加坡、布魯塞爾、貝寧、曼谷、首爾、雪梨)陸續開展。
  • 新發展理念下的中國博物館發展趨勢探析
    據統計,世界博物館在數量和質量上不斷提升,世界各國博物館總數至 2018 年已超 55000 家。可以說,目前世界上博物館類型日益多樣化,收藏日益體系化,展陳日益個性化,文創日益產業化,傳播日益分眾化,交流日益多元化,運維日益智慧化,功能日益多樣化。
  • 探索〡加快成都「博物館型文創」發展的思考(中英文)
    特別是20世紀90年代以來,博物館型文創異軍突起成為文創產業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開發具有一定收藏、欣賞和實用價值的博物館文創產品,既滿足了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又能提高博物館經濟收入。作為國家中心城市的成都,旅遊資源富集,各種類型的博物館眾多,加快博物館型文創產業發展具有良好基礎和條件。對此,筆者有以下幾點思考。
  • 文創大咖談|殷九龍:讓博物館文創真正走進生活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 攝影 向宇 在中國,博物館文創正在進入2.0階段,圍繞博物館IP進行文創開發,已經成為當下「博物館熱」的重要一環。今年12月,「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啟動,通過把「文物IP」與「設計」嫁接,讓文物真正「活起來」,將成都文化更好地傳承下去。
  • 博物館文創:響應消費需求升級的新窗口
    除了在公共教育和文化傳播方面發揮著重大作用,文創產品經營所得可以提升博物館自身造血能力,為博物館公益事業健康可持續發展提供資金補充。目前大多數公立博物館的運行經費仍然主要依賴政府撥款,來源單一,增量非常有限,不能滿足長遠發展的需要。面對資金困境,博物館開發銷售文化創意產品能獲得一定的經濟收益,對於解決事業發展資金困境、減輕對財政撥款的依賴具有現實意義。
  • 博物館的特展和文創產品開發 ——以上海博物館為例
    近年來,博物館特展的文化創意(以下簡稱「文創」)產品開發已成為我國博物館文創工作的重要趨勢之一。博物館特展文創的開發一方面回應了公眾的文化需求,另一方面也是商業策略或消費主義的發展所致[1]。博物館特展文創不僅提升了展覽活力,更讓公眾的觀展行為與消費行為融合成為一種文化現象。
  • 博物館文創可雙軌推進
    這不僅是要求文博界要開展文創工作,而且要利用館藏資源帶動文創產業的發展。也就是說,文博行業有責任作為領軍者走在文創產業的最前沿。近年,各級文化文物部門及各級博物館等相關單位,為發展文創投入了不少的人力、物力和財力。故宮等的文創已卓有成效,但多數博物館尤其是中小館在文創方面舉步維艱。
  • 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網際網路模式
    在中央及地方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從設計、生產、營銷一條鏈式打造符合各自博物館文創發展模式,先後湧現出許多集創意、文化、審美、實用於一體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許多地方博物館在文化創意產業發展方面已經先行一步,形成較為完整的博物館文化創意產業鏈;如江蘇南京博物院的「微服出訪」行李牌、「竹林七賢」冰箱貼;江蘇蘇州博物館的「國寶味道之秘色瓷蓮花碗曲奇」;湖北博物館的「文物撲克」等,得到遊客的好評
  • 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該怎麼讓文物「出圈」?
    四川在線記者 薛維睿不論是新穎創意的陳展方式,還是文物的數位化呈現,博物館近年一直在不斷探索新的文化傳播方式。其中,博物館IP文創產品更是呈現大爆發的趨勢。12月6日,「這禮是成都」2020成都博物館文創設計大賽正式啟動。
  • 原標題:《博物館條例》20日起施行,文創產業發展迎來政策「加速器」
    新華網北京3月20日電(記者姜瀟)3月20日,我國博物館行業首個全國性法規文件《博物館條例》正式施行。條例規定,博物館在不違背其非營利性屬性、不脫離其宗旨使命的前提下,可以開展經營性活動。多位博物館從業人士表示,該條例的出臺,為加速博物館文創產業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 博物館文創的「故宮經驗」
    首先,文創工作是博物館整體工作的一部分,配合展覽,服務觀眾,以藏品研究為基礎,以文化宣傳和教育為目的。文化產業同仁,往往集中關注博物館文創問題,但文創不是孤立存在的事物。展覽火起來,具有廣泛影響力和關注度,配合展覽的主題化、系列化文創,才受到熱烈歡迎。展覽結束後,主題文創也一直熱銷,具備了長久的生命力。因此,文創往往是博物館綜合實力和影響力的表現形式之一,體現了博物館各環節工作的配合度。如果一家博物館藏品匱乏,科研力量不足,展覽反響平淡,文創也很難一枝獨秀,有大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