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跑者(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最全馬拉松完賽配速表!

2020-12-12 東方體育

大眾跑者(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最全馬拉松完賽配速表!

原標題:大眾跑者(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最全馬拉松完賽配速表!

來源:新浪跑步,咕咚

隨著馬拉松項目的蓬勃發展,有的跑者是享受跑步的快樂,但也有的跑者會去追求速度。2018年初中國田協新修訂了大眾選手等級評定實施辦法,根據全程馬拉松、成績,劃定非專業選手的等級。

該等級評定的主要內容與以往一樣,其中包括: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10公裡三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又分為四個等級:精英級、一級、二級以及三級。

評定覆蓋所有的馬拉松愛好者,共設置了9個年齡組別:29歲以下組、30-34歲組、35-39歲組、40-44歲組、45-49歲組、50-54歲組、55-59歲組、60-64歲組以及65歲以上組。

大眾跑者等級標準

相關焦點

  • 最全跑步(全馬、半馬、10公裡)等級標準更新,來看你在哪一級?
    在沒有馬拉松的日子裡,相信廣大跑者仍在堅持跑步,但是因缺少比賽的動力,相信有些人的訓練會懈怠下來了吧。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一份了最全跑步(全馬、半馬、10公裡、5公裡)等級標準,來刺激各位一下,請來對照下你的等級是上升了?還是下降了?
  • 想要全馬破3破4?先看看你10公裡、半馬成績是否達標
    如果直接去跑個全馬,耗時耗力當然不太現實,這時你可以用10公裡或者半馬成績,來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預測馬拉松完賽時間。  此外,還有新手、老將的區別,比如有些人特別是年輕人,10公裡跑到40分可能不成問題,但日常比較少進行半馬以上的訓練,跑量不足耐力不夠,跑全馬往往後半程就會跑崩。  在表格當中,最準確的還是用半馬成績估算全馬成績,越接近42公裡的最好成績越準確。
  • 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2019深圳馬拉松全馬完賽記
    是啊,你為什麼馬拉松,看到這個問題竟一時語塞。 跑步幾年了,從開始減肥、去三高、奢望消除多年體檢都有的脂肪肝、朋友圈拼步數…到後來10km、半馬、全馬,並認識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讓跑步成為了自己生活的一部分,是什麼讓我們愛上跑步?
  • 大眾馬拉松跑者的最優比賽配速策略
    參加過馬拉松賽的人都會知道,日常感覺非常輕巧的一兩公裡,在馬拉松終點線前卻猶如漫漫徵途看不到頭。所以說到底,平時訓練的感覺不能完全代替比賽,針對馬拉松,必須考慮採取什麼樣的配速策略,才能夠最優地利用體能,衝擊最快完賽的時間目標。
  • 全馬、半馬成績的9級段位,你現在突破了幾道坎?
    當然,作為追求健康跑為主的大多數跑者來說,他們對馬拉松訓練看得較淡,或者想等待比賽正式來臨時再開始訓練。今天,小編分享一個全馬、半馬成績的9級段位分類,刺激一下正在備戰和尚未備戰的跑者們,希望各位能及時調整好狀態,等待著那一天的到來。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決定你全馬能跑多快?
    10公裡是一個很棒的距離,初跑者把它作為首選目標,因為距離適中,容易達到,堅持一段時間,你會發現自己進步明顯,而且對身體健康也非常有好處。當你能跑10公裡時,那麼過渡到半馬和全馬也不是難事。對跑步老鳥來說,10公裡的成績可以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預測馬拉松完賽時間。
  • 最新2019跑步等級標準,最全馬拉松配速表,你在哪一級?
    該等級評定的主要內容與以往一樣,其中包括: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和10公裡三個項目,每一個項目又分為四個等級:精英級、一級、二級以及三級。 圖片來源:新浪跑步 專業跑者等級標準 如果你的完賽成績遠領先上面大眾跑者的成績標準
  • 一個全馬等於兩個半馬?你太天真了!半馬和全馬差很多!
    在參加過幾個半程馬拉松之後,你是否想跑個全程馬拉松呢?相信這是很多跑過半馬之後的跑友們考慮過得問題。但有人害怕那雙倍的距離會帶來雙倍的壓力。的確,半馬和全馬在強度上有著本質的區別,會給跑者帶來完全不同的感受。全馬並不是跑兩個半馬加起來那麼簡單,通常意義上,全馬是在你跑完一個半馬的基礎上,再跑一個半馬。
  • 馬拉松大全集:聊聊全馬、半馬和迷你馬的那些事兒
    二十一世紀,人們出於不同的原因加入到馬拉松比賽的行列。「全馬」、「半馬」、「迷你馬」字樣也在網絡躥紅。在11月5日2017漠河北極冰雪馬拉鬆開跑之前,一起來聊聊什麼是全馬、半馬和迷你馬。  馬拉松賽是一項長跑比賽項目,其距離為42.195公裡(也有說法為42.193公裡、42.192公裡),比賽項目距離的確定源於公元前490年9月12日發生的一場戰役。一般提及馬拉鬆通常指的是「全馬」。
  • 最新10公裡跑自測,你在哪一級?全馬成績又能跑多少?
    男子40分鐘、女子50分鐘以內,10公裡能跑進該成績基本已屬於業餘跑圈裡的大神水平,全馬完賽成績基本可達到3小時16分左右,是眾人膜拜的對象,但切記跑馬時仍需量力而行;
  • 馬拉松訓練~配速跑~如何提升馬拉松跑的速度和效率
    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賽事,通常採取勻速跑的策略,要想安全高效地完成一次全程馬拉松,就必須找到自己的最佳節奏和配速,穩定的配速是安全完賽的關鍵,馬拉松配速跑訓練可以幫助到你,一個優秀的馬拉松跑者通常具備很好的配速控制能力,保證他們按照自己設定的目標完賽。
  • 配速3分43秒!用韓寒跑五公裡的配速,於嘉跑了一個半馬
    用3分43的平均配速跑半馬,作為中國最快主持人,於嘉是如何做到的?馬拉松助手專訪於嘉,告訴你答案。用他的話說,「線上馬拉松的獎牌,獻給我武漢的親朋好友,也祝福這座英雄的城市和這裡英雄的人民——武漢必勝!中國必勝!」在接受馬拉松助手專訪時,於嘉說,這次半馬跑出的1小時18分多的成績,也刷新了自己的半馬PB。平均配速343,有沒有眼熟?
  • 馬拉松成績推算表|用半馬PB計算全馬成績
    馬拉松成績推算表|用半馬PB計算全馬成績 2017-10-27 21:36  PronghornSports
  • 半馬與全馬成績究竟存在什麼關係?如何才能讓跑步訓練更加精細有效
    而基普喬格則是在2018年柏林馬拉松創造了2:01:39的世界紀錄,其平均配速換算下來達到2:53,也就是說坎迪半馬每公裡用時比基普喬格全馬每公裡用時快9-10秒左右。
  • 為什麼說10公裡成績能決定你全馬跑多快?
    而10公裡是一個很棒的距離,初跑者把它作為首選目標,因為距離適中,堅持一段時間就會達到,而且日常跑跑對身體健康也非常有好處;對資深跑者來說,10公裡的成績可以檢驗自己的訓練成果,預測馬拉松完賽時間;一些跑步教練也會把10公裡成績,視為評判個人路跑能力的重要標準,用來判斷你的馬拉松潛力。
  • 探討| 21.0975公裡的「半馬」到底是不是「馬」?
    在跑友圈跑友們也經常在討論:「半馬」到底算不算「馬」?半程馬拉松也就是全程馬拉松的一半,相比全馬30公裡左右的撞牆期、掉速來說,半馬看起來要輕鬆很多,所以現在也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了半馬的隊伍當中來了。稍微有點跑量或者說有跑步習慣的跑友來說幾乎都能完賽。
  • 85歲半馬249,55歲完賽800裡流沙:這些乘風破浪的姐姐,你跑不過
    1066歲邱國珍:全馬跑進4小時邱國珍,今年66歲,來自江西南昌,退休前是一位紡織廠工人,9年前才開始跑步。後來她認識了一些跑友,才了解什麼跑步。她經常每天4點半起床,不到5點出門去贛江江邊跑步,每次10公裡,用時1小時。
  • 2017上海馬拉松9月1日開通大眾報名 確認取消半馬項目
    發布會現場  近兩年全馬跑者均高於半馬  據了解,從2012年起,上海國際馬拉松賽增設了10公裡,使得上馬設有全程馬拉松、半程馬拉松、10公裡、健身跑四個項目  從2016年上馬系列賽設立以來,全年上馬系列賽一年近10場賽事,覆蓋了5公裡、10公裡、半程、全程等短、中、長距離賽事,涵蓋了個人賽、情侶跑、家庭跑等多元化賽事項目,上半年頗受好評的上海國際半程馬拉松賽擴容至15000人,為半馬跑者提供了純正的半馬舞臺,今年下半年在長寧舉辦的首屆長寧國際半程馬拉松賽又為跑者在上海中心城區謀福利,已連續舉辦兩年的奉賢半程馬拉松賽今年也將如期舉行。
  • 大眾跑者在馬拉松比賽中,如何安全地跑出個人最好成績
    呼嚕爸爸在前兩天的大眾馬拉松跑者的最優比賽配速策略裡已經介紹過,一般的大眾跑者也許在10公裡,21公裡的比賽裡可以很好地控制速度,跑出平時訓練裡能夠達到的水平,但是要在一場42公裡的比賽裡,做到這一點就困難得多。
  • 時下最火的「客廳馬拉松」賽來了 屋子裡跑半馬會是什麼體驗?
    宅家的這段時間,可苦了全國各地的跑友,上半年陸續有馬拉松賽宣布延期或者取消,很可能面臨五月前無馬可跑的情況。 比賽沒了,鍛鍊不能停,充滿想像力的跑者紛紛開始「鬥法」,在社交媒體上曬出特別的軌跡圖:家中毛線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