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相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黃龍旗」是在屈辱無奈中誕生的!

2020-12-16 騰訊網

國旗是一個國家的象徵,是一個國家的主權意識不斷增強後必然的產物,最早誕生於近代歐洲。

清朝原本是沒有國旗和國旗的概念的,後來在和西方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因為不斷吃虧才逐漸認識國旗並意識到國旗的重要性。

「落後就要挨打」,打挨多了,也就學乖了。1862年10月17日,清政府終於制定了歷史上第一面非正式國旗——三角黃龍旗。此後,三角黃龍旗一直使用了近30年,直到1900年才被長方形黃龍旗取代。

1.連續吃虧意識到國旗的重要性

1856年10月8日,英國侵略者因為「修約」的無理要求被拒,製造了嚴重踐踏中國主權和損害中國管轄權的「亞羅號事件」,此事後來成為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導火索。

實際上,「亞羅號」跟英國人沒有多大關係,它的船主是香港華人葉亞明。也就是說,「亞羅號」其實是一艘中國的普通船隻,但英國人卻以此為由挑起了戰爭。事情的經過是這樣的:

1856年10月8日早晨,4名中國官佐和60名兵丁因為懷疑曾被海盜奪去的「亞羅號」船上藏有一個臭名遠揚的海盜而登船搜捕。最終,他們拘拿了船上的12名華人船員。但是,在搜捕過程中,英國國旗卻不知被誰扯了下來。

10月12日,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受英國駐華商務監督兼全權代表包令的指示對中方侮辱英國國旗以及不經英國領事的許可拘捕船員(「亞羅號」曾向英國香港皇家殖民地當局登記,但此時「亞羅號」的登記已經過期)提出嚴重抗議,要求釋放全部12名船員以及尊重英國國旗,並以「水師扯下英國國旗、侮辱國旗」為由要求兩廣總督葉名琛在48小時內出具一份書面道歉。

葉名琛嚴詞否認當時船上掛有英國國旗、拒絕道歉,並質問巴夏禮「為什麼幹預一樁由中國巡捕在一艘停泊於中國港口及中國人所擁有的船上拘拿中國人的案件」。

顯然,巴夏禮對葉名琛的答覆非常不滿。為了逼迫葉名琛讓步,巴夏禮下令扣押一艘中國師船作為賠償要挾。10天後(10月22日),葉名琛被迫放回了12名船員,卻依然拒絕道歉。次日,英駐華海軍突然闖入虎門海口,進攻珠江沿岸炮臺,悍然向廣州發動進攻,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由於廣州當地軍民的英勇抵抗,英軍被迫於1857年1月退出珠江內河。但是,在這次事件當中,當時的中國人和清政府卻第一次意識到了國旗的重要性。

無獨有偶。1862年,大清朝又吃了一次沒有國旗的啞巴虧。

當時,在湖北長江水域發生了一起中英水兵鬥毆事件。事後,在雙方交涉的過程中,佔盡便宜的英國人一口咬定中國船隻沒有掛國旗,所以不知道那是中國兵船,拒不負責。

後來,此事被上報到了領班軍機大臣與領班總理衙門大臣——恭親王奕?那兒。奕?痛定思痛,開始考慮制定一面國旗。

2.為維護清朝威儀決定製定國旗

鴉片戰爭後,中國國門洞開,閉關自守的清王朝被迫同西方列強交往。隨著和西方列強的交往日益增多,晚清「中興四大名臣」之一、洋務運動領袖李鴻章在談判、籤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經常會遇到西方列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無旗可掛的情況。對此,李鴻章常常深感「有失天朝威儀」。

實際上,李鴻章後來還遇到過清朝沒有國歌的尷尬。

1896年5月,李鴻章應邀參加沙皇尼古拉二世加冕儀式。當時,司儀每念到一個國家,這個國家代表就出來,並奏這個國家的國歌。但是,念到大清帝國的時候,當場卻一片死寂。原因很簡單,大清帝國沒有國歌。當時,大家的目光紛紛投向了坐在輪椅上的李鴻章。這時,這位大清帝國的代表做了一個大家意想不到的動作——他站起來,清了清嗓子,親自將「國歌」(其實是李鴻章家鄉的廬劇)清唱了一遍。李鴻章唱完後,全場掌聲雷動。

為了維護清朝威儀,李鴻章最終決定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

3.三角黃龍旗誕生

1862年中英水兵鬥毆事件發生後,奕?終於意識到了國旗的重要性。

為了使制定國旗的想法儘快落實,奕?將打算提議制定國旗的事情通過書信告訴了時任兩江總督曾國藩,向他詢問在船艦上增掛龍旗是否可行。

曾國藩接信後,第一時間把湖北、江西等地涉及水軍的巡撫找來會商,眾人一致認為應該儘快制定國旗。於是,曾國藩將眾人對此事形成的統一意見報給了奕?:擬設計黃龍旗為國旗,以皇家專用顏色「黃色」作為底色,用「龍」象徵皇權和皇帝。不過,後來曾國藩發現製作出來的黃龍旗形態與長方形的滿清正黃旗相似。為防止僭越,曾國藩決定將之削去一角。於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就變成了三角形的黃龍旗。

1862年10月17日,清廷批准了總理衙門奏請制定三角黃龍旗的請求,並委託總理衙門發表照會:「希即行知貴國各路水師及各船隻。嗣後遇有前項黃龍旗幟,即系中國官船,應照外國之例,不準擅動。倘有移動,即照犯禁辦理。」

自此之後,中國所有官船(民船不得懸掛)、水師船艦以及個別涉外官衙均開始懸掛三角黃龍旗。從此,三角黃龍旗成為了清王朝歷史上第一面非正式國旗。

1872年,總理衙門擴大了三角黃龍旗的使用範圍,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制船舶及各關口巡河船,均建此旗以標認識。隨後,在一些外交場合和博覽會中,清政府使團開始用三角黃龍旗作為代國旗。

4.正式國旗誕生

1881年9月,清政府從英國定購的「揚威」號、「超勇」號兩艘巡洋艦回國。當時,「揚威」號、「超勇」號升掛的仍然是三角黃龍旗,與西方列強各國軍艦上的長方形國旗皆不相同。為了和國際接軌,李鴻章經清廷批准制定了北洋水師軍旗的質地、章色,又將三角黃龍旗改成了長方形黃龍旗。不過,此時長方形黃龍旗也只能算是清朝的海軍旗,還不是全國通用的正式國旗。

直到1889年5月26日,清末駐美國公使張蔭桓奏請定長方形黃龍旗為國旗,清政府才決定從1900年起採用本為海軍旗的長方形黃龍旗作為大清國旗。可惜的是,黃龍旗在全國懸掛之際,正值國家危難之時——1900年,八國聯軍發動侵華戰爭。

此後,長方形黃龍旗(俗稱「黃龍旗」)一直被當做清朝的正式國旗使用,直到1912年清王朝覆滅才被「五族共和旗」(五色旗,中華民國第一面法定國旗)取代,正式退出歷史舞臺。

相關焦點

  • 歷史中的中國國旗
    眾所周知,國旗是一個國家的重要象徵和標誌。最早在遠古時期,旗幟的作用大多數是一個民族或者一個部落的圖騰。當然在戰爭中,是作為指揮戰鬥的號令。隨著人類文明的發展,旗幟那慢慢發展成了一個城邦的標誌性象徵。此後,隨著國家的歷史發展逐步產生了國旗。相對於西方國家,我國的國旗誕生比較晚。
  • 世界上的第一面國旗:距今801年,不是人設計的,而是上天賜予!
    世界上的第一面國旗:距今801年,不是人設計的,而是上天賜予!大清的第一面國旗是如何誕生的?因為一場鬥毆,驚醒了慈禧與國人!旗子的出現,至今已有幾千年的歷史,旗子也叫「旗幟」、「旌旗」,泛指懸掛在杆上、具有特定的顏色、圖案的布。
  • 黃龍旗:「被逼出來的」第一面中國國旗
    [摘要]商船需懸掛國旗方能進行貿易,否則將被視為海盜船。鴉片戰爭中西方列強的堅船利炮敲開了中國的大門,中國歷史從古代走入近代,不得不開始適應近代的國際社會,用今天的話說,就是「國際化」。近代以來,隨著國際交往的加深,加之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總理衙門的設立,清政府終於在1862年10月17日推出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黃龍旗。英國人差點越俎代庖依照十九世紀的海上國際慣例,商船需懸掛國旗方能進行貿易,否則將被視為海盜船。
  • 清朝本無國旗,後來「黃龍旗」是怎樣被清廷廣泛使用的
    上圖_ 李泰國(1833~1898),英國人,海關第一任總稅務司 這位李泰國,雖然名字中規中矩,但其實是個土生土長的英國人,在童年因父親職位變動而來到中國定居
  • 被歷史抹除的國旗,竟然跟日本國旗只有顏色差別!你絕對想像不到
    不管咱們學的歷史書上還是看的紀錄片裡,清朝的國旗似乎都是那面黃龍旗即「黃底藍龍戲紅珠」旗,這面旗幟可以說是中國的第一面官方國旗了,在以前的封建王朝裡,可跟本就沒有國旗的這個概念,只有清末的這個特殊時期,因為西方的洋人來到了東方,清朝迫不得已開始與洋人接觸。
  • 從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再到民國,國旗樣式的變遷
    其實古人並沒有國旗概念,中國的第一面國旗直到清朝末期才正式出現,而且還是因為吃了兩次西方人的虧後,加急提議確立的。於是經過緊急會商,清朝所有水師船艦開始懸掛三角形黃龍旗,作為清朝官船的旗號。此時的三角黃龍旗,還算不上國旗。在清政府緊閉的大門被西方人強行打開後,李鴻章迫不得已展開與西方列強的諸多交往,從談判、籤約等外交活動中,李鴻章發現,大家都會莊嚴的懸掛起代表本國的國旗。
  • 史之今日:1862年10月17日,清政府制定黃龍旗為國旗
    嗣後遇有前項黃龍旗幟,即系中國官船,應照外國之例,不準擅動。倘有移動,即照犯禁辦理。"之後,中國所有水師船艦均懸掛三角形黃色龍旗,並以黃龍旗作為中國官船旗號。1868年四月,清政府派了一個代表團出訪西方各國。領團的是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在訪問過程中,每個國家都有國旗獨大清沒有,升旗時官員們都覺得很尷尬。
  • 歷史的今天清政府制定中國第一面國旗,古代中國有國旗嗎?
    在許多時候,一些重大的場合中,國旗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徵,能夠讓敵對國家輕易辨別出自己國家的勢力範圍,但是在古代的中國,很多時候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國旗「,是什麼原因呢,在古代,從戰國時代開始,各個諸侯國連年混戰,由此就必須用顯著的顏色和標誌來區別敵我,就比如燕國,用藍色來區別自己,而趙國則用紅色,而秦國則比較崇尚黑色旗子。
  • 中國歷史上的七面國旗,這七面旗撐起了半個多世紀的撕逼大戰
    在清末之前,中國是沒有國旗的。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的外交活動日漸頻繁,同時也逐步開放通商口岸,各國的來往艦船均懸掛國旗,唯獨大清國無旗可掛,雖然此時中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仍然顧及所謂的「天朝威儀」,於是朝廷決定以三角黃龍旗作為官旗,懸掛船上,注意,這時候沒把三角黃龍旗作為國旗,只是用於官船。
  • 它是中國第一面「國旗」,掛23年後消失,但在其他國家一直飄揚
    ——華崗(中)文章分類|歷史奇聞文章字數|660字,閱讀約2分鐘慈禧在位時,認為作為一個國家,需要建立自己的國旗,以便更好地宣傳中國,於是開始了國旗的建設。也是在這個階段,我國終於有了第一面國旗,但只掛了23年,清朝滅亡了,國旗沒有了,如今,這面國旗又在另一個國家上空飄揚。旗幟當時,在意識到中國需要一面國旗後,慈禧把製作國旗的任務交給了李鴻章,希望他能全力以赴,做出最好的國旗。李鴻章接到任務後,深知責任重大,決定拉著曾國藩一起商量辦事流程。
  •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中國自有國旗以來,三個被國際廣泛承認的政權分別為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這三個政權分別使用過四種旗幟,分別為黃龍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和五星紅旗。1840年,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原來閉關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強的交往日益增多。
  • 「黃龍旗」作為清朝國旗,為啥會被外國人恥笑?原因讓大家憤怒了
    「黃龍旗」作為清朝國旗,為啥會被外國人恥笑?原因讓中國人都憤怒了在清朝的時候因為閉關鎖國這個政策,導致我國的國力越來越衰弱,在面對其他外國國家的侵犯的時候,根本就毫無反手之力。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剛開始我國也沒有設立旗幟這個傳統,但是後來在和其他國家接觸之後,發現其他國家的船隻上飄揚著自己國家的旗幟。於是清朝的大臣在商量之後,在曾國藩等重臣的表彰之下,選擇將「黃龍旗」作為清朝的標誌。
  • 大清設「黃龍旗」為國旗,列強看到卻嘲笑,原因簡單的令國人無語
    中國古代的各個朝代沒有國旗一說,大清朝也從來沒有定製過任何形式的國旗。在西方列強入侵中國後,尤其是列強的艦船在我國近海或國內航行,常常與我國未懸掛任何旗幟的船隻發生爭議。後來在奕訢與曾國藩等人的操縱下,把代表皇室的「黃龍旗」掛在了清朝的官船上,開始只是三角旗。
  • 近代中國使用過的國旗,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與抗爭史
    1873-1890年的大清國旗。1872年12月3日《申報》曾刊登對三角形黃龍旗的說明:三角版黃龍旗(1862-1889) 北京總理衙門照會各西國官員,謂中國新定旗式,形如三角,色用黃,中畫龍,用藍色。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制船舶及各關口巡河船,均建此旗以標認識。
  • 被歷史抹掉的清朝國旗,除了顏色和日本國旗一樣!你一定沒見過!
    清朝在歷史上也有自己的國旗,黃龍旗是清朝的國旗,其實還有一面旗子也是清朝的國旗。因為歷史的磨滅,原來清朝在外交時候所使用的紅底黃日旗老王已經查找不到具體的名字了,這種清朝在外交場合才會使用的旗幟可以說就是當時清朝的國旗了,因為連外國人的明信片當中介紹中國的時候都用的這個旗幟。
  • 明朝開始就有國旗了,清朝國旗太敷衍,這6面國旗你認識幾個?
    【明朝開始就有國旗了,清朝國旗太敷衍,這6面國旗你認識幾個?】明朝隆慶元年,也就是公元1567年,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明朝隆慶元年(1567年),隆慶帝(明穆宗)宣布解除海禁,明朝商船看到外國人的商船船頭上都掛有一面國旗,於是自己也設計了一面「國旗」。
  • 組圖:中國歷史上使用過的旗子,你知道哪幾種?
    中國歷史上使用過的旗子,你知道哪幾種?圖為1873-1890年大清國晚期的黃龍旗,是中國正式確立的第一面國旗。慈禧就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后選定,最後決定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國旗。
  • 此國沒國旗,用中國國旗替代,我國反對,於是在國旗上寫8個漢字
    眾所周知,國旗是現代文明的產物,在封建時代,世界上是沒有國旗這麼一說的。倘若實在要找個能代表國家的旗幟,無非是行軍打仗時的戰旗了。後來世界進入到「地理大發現」的探索時代後,伴隨著新航路的開闢,國家和地域的概念開始凸顯。
  • 我們的國旗,1949年差一點設計成了這樣…
    今天的白夜故事,我們來聊一聊五星紅旗誕生背後的秘辛。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國旗的概念其實是個近代的舶來品。回首中國幾千年來各朝各代,旗幟固然五花八門,但從沒有人想過製作一面代表國家的「國旗」,直到清朝末年,中國才有了第一面國旗:黃龍旗。
  • 中國曾經使用過的五面國旗 數數你認識幾個?
    中國第一面國旗是晚清時候確立的,1840年國門被打開後,清政府與列強打交道越來越多,總理大臣李鴻章上書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最後慈禧太后選定黃龍旗作為為大清國國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