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之今日:1862年10月17日,清政府制定黃龍旗為國旗

2021-02-23 半卷詩詞

1840年鴉片戰爭後,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原來閉關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強的交往日益增多。

1856年10月,一艘名為亞羅號(Arrow)的商船被廣東水師以參與海盜活動為由扣押。

當時船上有十二名船員,全部是中國人。

事發後,英國駐廣州領事巴夏禮想藉此機會挑起事端,便以該船曾在香港註冊(確在香港註冊,但扣押時已經過期)且懸掛英國國旗為由,向中方抗議,要求兩廣總督葉名琛釋放船員、查辦水師千總梁國定,並以"水師扯下英國國旗、侮辱國旗"為由要求中方賠禮道歉。

1856年10月23日,英艦突然闖入虎門海口,進攻珠江沿岸炮臺,第二次鴉片戰爭就這樣爆發了。

"亞羅號事件"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導火索。

該事件讓中國人知道"國旗"的重要性,更多的人開始思考中國是不是也應該有自己的國旗,但是時逢亂世,國旗的制定也只是停留在思想層面,並沒有實質性進展。

1862年,大清朝又吃了一次沒有國旗的虧。

清軍在湖北長江水域發生了一起中英水兵鬥毆事件。

在交涉過程中,佔盡便宜的英國人硬說船隻沒有掛國旗,不知道那是中國兵船,拒不負責。

事件報到恭親王奕訢處,這位大清朝的頂梁柱痛定思痛,開始考慮制定一面旗幟。

奕訢將這一建議通過書信告知時任兩江總督的曾國藩,並詢問增掛龍旗是否可行。

曾國藩接信後,非常高興,因為奕訢說出了他心中所想。

做事沉穩謹慎的曾國藩把湖北、江西等涉及水軍的巡撫找來會商,然後形成統一意見報給奕訢。

考慮到黃色是皇家專用顏色,龍又是皇權的象徵,辦事謹慎穩健的曾國藩害怕因此觸犯皇權,所以他建議把龍旗設計為三角形。

1862年10月17日,清廷批准了總理衙門的奏議,並委託總理衙門發表照會:"希即行知貴國各路水師及各船隻。

嗣後遇有前項黃龍旗幟,即系中國官船,應照外國之例,不準擅動。

倘有移動,即照犯禁辦理。"之後,中國所有水師船艦均懸掛三角形黃色龍旗,並以黃龍旗作為中國官船旗號。

1868年四月,清政府派了一個代表團出訪西方各國。

領團的是美國駐華公使蒲安臣。

在訪問過程中,每個國家都有國旗獨大清沒有,升旗時官員們都覺得很尷尬。

於是,美國人就替中國代表團製作了一批三角龍旗,權當用在宴請會議的國旗。

1872年,總理衙門擴大了三角黃龍旗的使用範圍,制定了具體的樣式規範。

1872年12月3日的《申報》上曾刊登對三角形黃龍旗的說明:北京總理衙門照會各西國官員,謂中國新定旗式,形如三角,色用黃,中畫龍,用藍色。

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制船舶及各關口巡河船,均建此旗以標認識。

隨後在一些外交場合和博覽會中政府使團和外國機構有時也會用三角形黃龍旗作為代國旗。然而這面三角形黃龍旗僅被稱呼為"中國旗式",在使用時"係為僱船捕盜而用,並未奏明定為萬年國旗"。

真正國旗的誕生,則是到了1888年。

1888年,李鴻章在同西方列強談判、籤約、通商、互派外交人員等外交活動中,看到西方諸國莊嚴懸掛國旗,而中國卻陷入無旗可掛的尷尬,深感有失"天朝威儀"。

於是上奏慈禧太后,提出在外交場合中需要有代表大清國的旗幟,請求頒制國旗。於是奏請慈禧太后,請求頒發一面能夠代表大清朝的旗幟。

慈禧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

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上呈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虎豹旗等多種方案,供慈禧太后選定,最後決定採納郭嵩燾的意見,使用黃龍旗為大清國國旗,並設計為四角龍旗。

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就這樣誕生了。

1912年1月10日,清王朝被推翻,黃龍旗也"壽終正寢",結束了它的使命,取而代之的是"五族共和旗"。

1917年7月1日,發生"張勳復闢"事件。

張勳、康有為等迎清朝末代皇帝溥儀出御太和殿,改民國六年為宣統九年。

張勳受命為議政大臣、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黃龍旗又在北京城出現。此次復闢僅歷時十二天即告結束。

1917年7月12日,段祺瑞率軍入京,張勳遁入荷蘭使館,溥儀再次退位。

黃龍旗又被廢除。

相關焦點

  • 黃龍旗:「被逼出來的」第一面中國國旗
    近代以來,隨著國際交往的加深,加之第二次鴉片戰爭失敗後總理衙門的設立,清政府終於在1862年10月17日推出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黃龍旗。英國人差點越俎代庖依照十九世紀的海上國際慣例,商船需懸掛國旗方能進行貿易,否則將被視為海盜船。
  • 真相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黃龍旗」是在屈辱無奈中誕生的!
    1862年10月17日,清政府終於制定了歷史上第一面非正式國旗——三角黃龍旗。此後,三角黃龍旗一直使用了近30年,直到1900年才被長方形黃龍旗取代。10天後(10月22日),葉名琛被迫放回了12名船員,卻依然拒絕道歉。次日,英駐華海軍突然闖入虎門海口,進攻珠江沿岸炮臺,悍然向廣州發動進攻,挑起了第二次鴉片戰爭。 由於廣州當地軍民的英勇抵抗,英軍被迫於1857年1月退出珠江內河。但是,在這次事件當中,當時的中國人和清政府卻第一次意識到了國旗的重要性。 無獨有偶。
  • 清朝本無國旗,後來「黃龍旗」是怎樣被清廷廣泛使用的
    上圖_ 羅伯特·赫德(1835年2月20日-1911年9月20日),英國政治家,1854年來到中國 不過,這位李先生顯然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 歷史的今天清政府制定中國第一面國旗,古代中國有國旗嗎?
    在許多時候,一些重大的場合中,國旗作為一個國家的象徵,能夠讓敵對國家輕易辨別出自己國家的勢力範圍,但是在古代的中國,很多時候並沒有嚴格意義上的」國旗「,是什麼原因呢,在古代,從戰國時代開始,各個諸侯國連年混戰,由此就必須用顯著的顏色和標誌來區別敵我,就比如燕國,用藍色來區別自己,而趙國則用紅色,而秦國則比較崇尚黑色旗子。
  • 從中國的第一面國旗,再到民國,國旗樣式的變遷
    對於扣押的船隻,英國領事稱其為在香港註冊的英籍船隻(確實註冊過,但扣押當時已過期),船上懸掛英國國旗,並且以水師扯下國旗為由,要求清政府釋放船員並賠禮道歉。1862年,長江水域上清英兩兵互毆,事後佔了便宜的英國人,以清兵沒有掛國旗認不出是清朝兵船為由,拒不負責。
  • 國旗史話:從晚清到民國,都使用過哪些國旗?
    而大清國卻無國旗可掛,深感有失「天朝威儀」。鑑於此,清政府命李鴻章負責設計圖案,決定頒制國旗。經過多方徵集篩選,李鴻章呈上了八卦旗、黃龍旗、麒麟旗等多種方案。慈禧太后認為「龍」是君王的化身,而金黃色又是皇家獨享的象徵尊貴的顏色,所以選用了黃龍旗。1866年,總理衙門制定了代表大清國的第一面旗幟,並將其用作北洋水師軍旗。
  • 國旗知識:中國國旗的變遷史,曾聯松設計五星紅旗的故事
    中國自有國旗以來,三個被國際廣泛承認的政權分別為清朝、中華民國和中華人民共和國。而這三個政權分別使用過四種旗幟,分別為黃龍旗;五色旗;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和五星紅旗。1840年,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原來閉關自守的清王朝同各西方列強的交往日益增多。
  • 大清設「黃龍旗」為國旗,列強看到卻嘲笑,原因簡單的令國人無語
    後來,清朝開始向各國派駐使臣,並依照西方慣例使領館須懸掛國旗,中國也不宜例外。當時各國國旗旗身皆長方,唯獨中國是三角龍旗,看上去很不般配。1888年,李鴻章奏請慈禧太后確定國旗。出任過駐英與駐法公使的總理衙門官員郭嵩燾提議將三角黃龍旗改成矩形黃龍旗,立刻得到了慈禧的青睞,於是正式欽定其為清朝國旗。
  • 中國人一定要知道,天安門國旗為什麼不升到頂,只升28.3米?
    而中國出現國旗的概念是在19世紀晚清時期,1839年,英國向清朝偷送鴉片,中英矛盾也是逐漸累積,為了抵制鴉片,道光帝讓林則徐負責禁菸。 林則徐的虎門硝煙,大大影響到了英國人利益,為打開中國市場,英國以林則徐侵犯私人財產為由,發動了第一次鴉片戰爭,清軍面對英國的40艘戰艦和4000人機動艦隊兵敗如山倒,第一次鴉片戰爭宣告失敗。
  • 清朝最初並沒有國旗,為何「黃龍旗」之後會被清廷廣泛使用?
    可想而知,國旗對一個國家來說的重要性,而在清政府時期,作為中國封建歷史中的最後一個朝代,清政府也有屬於自己的國旗,其實在建國之初,清政府本來是沒有自己的國旗的,而隨著時間的發展和文化的傳承,逐漸清政府也擁有了自己的國旗。在清政府時期,一直都處於一個閉關鎖國的狀態,大力壓制商品經濟和商人的發展。
  • 天安門的國旗為什麼不升到頂,只升28.3米,作為炎黃子孫要明白
    天安門的國旗為什麼不升到頂,只升28.3米,作為炎黃子孫要明白 國旗是一個國家身份的代表,所有的大型活動都會有升旗這個儀式。都知道中國的國旗是五星紅旗,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國旗在19世紀的晚晴就已經逐漸形成。
  • 世界上的第一面國旗:距今801年,不是人設計的,而是上天賜予!
    中世紀的歐洲各國統治階層將「紋章」作為家族的象徵,後來紋章的緞帶顏色與徽章圖案就發展成為國旗。中國之有國旗,是始於清朝末年的黃龍旗。最早的黃龍旗(三角形)為清朝海關總稅務司的官職旗,後於創建海軍時,充做海軍旗,隨後再充當國旗使用,因而,黃龍旗就為中國的第一面國旗。
  • 中國歷史上的七面國旗,這七面旗撐起了半個多世紀的撕逼大戰
    在鴉片戰爭之後,清政府與西方列強的外交活動日漸頻繁,同時也逐步開放通商口岸,各國的來往艦船均懸掛國旗,唯獨大清國無旗可掛,雖然此時中國已經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但仍然顧及所謂的「天朝威儀」,於是朝廷決定以三角黃龍旗作為官旗,懸掛船上,注意,這時候沒把三角黃龍旗作為國旗,只是用於官船。
  • 中國各個時期的國旗以及國旗所代表的涵義
    當時大清政府決定使用黃龍旗作為大清國國旗,形狀為是三角形(1862年-1890年),後來為了與國際接軌,將黃龍旗改為長方形(1890年-1912年)。黃龍旗作為清朝國旗,也稱「黃底藍龍戲紅珠」旗,是中國第一種官方國旗,黃色在中國歷來都是帝王專用色,龍代表著天子也就是皇帝,所以黃龍代表著大清皇帝,象徵著「朕即國家」的意思。
  • 歷史中的中國國旗
    一、黃龍旗清朝末期,清政府的」閉關鎖國」被西方的大炮打破後,漸漸的和西方國家的交流逐漸增多,出於外交的需求,中國歷史上第一面國旗誕生了。晚清重臣李鴻章在呈給慈禧太后的圖樣中,上面都繪有龍、虎、豹、獅、麒麟、八卦等獸形及傳說中的動物圖案。
  • 韓國用我們中國的八卦圖做國旗,這裡面有故事
    為什麼他們要用中國的八卦圖作他們的國旗圖案呢?事情還得從晚清慈禧當政的時候說起,下面小山同志為讀者們詳細解說這段歷史。19世紀,落後的大清國國門被打開,清政府不得不適應近代外交的需要,有必要設計一面「國旗」。
  • 飄不久的黃龍旗
    今日流行的西式衣褲式樣,公元前幾百上千年時多半只配窮人穿,因為它只方便於勞動者生產生活之用,是人們將服裝工具化的結果。如果承認這一點,中國古人可能還一度走在了世界各民族的前面,當過周邊有些民族的學習榜樣。從出土的春秋戰國時期中國古代勞動者或奴隸的上衣下裳及各種小袖狹身的短衣裝束,即能看出這方面的歷史痕跡。
  • 「黃龍旗」作為清朝國旗,為啥會被外國人恥笑?原因讓大家憤怒了
    「黃龍旗」作為清朝國旗,為啥會被外國人恥笑?原因讓中國人都憤怒了在清朝的時候因為閉關鎖國這個政策,導致我國的國力越來越衰弱,在面對其他外國國家的侵犯的時候,根本就毫無反手之力。國旗是一個國家的標誌,剛開始我國也沒有設立旗幟這個傳統,但是後來在和其他國家接觸之後,發現其他國家的船隻上飄揚著自己國家的旗幟。於是清朝的大臣在商量之後,在曾國藩等重臣的表彰之下,選擇將「黃龍旗」作為清朝的標誌。
  • 此國沒國旗,用中國國旗替代,我國反對,於是在國旗上寫8個漢字
    人們意識到領土主權的重要性後,國旗便應運而生。我國最早的國旗也是誕生在晚清那會,由於西方列強入侵,我國被迫捲入了世界貿易體系和外交體系。當時的外交大臣李鴻章,在出席各種外交場合時,看到其他各國花花綠綠的國旗,唯獨清政府卻是孤零零的一根旗杆,很不是滋味,便向清廷提議要設計一個國旗。
  • 近代中國使用過的國旗,一部中華民族的屈辱與抗爭史
    1873-1890年的大清國旗。1872年12月3日《申報》曾刊登對三角形黃龍旗的說明:三角版黃龍旗(1862-1889) 北京總理衙門照會各西國官員,謂中國新定旗式,形如三角,色用黃,中畫龍,用藍色。所有福州、上海炮局所制船舶及各關口巡河船,均建此旗以標認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