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南山村民宿一角。
橙黃的夯土牆,甌越的吊腳樓,古木溪流環繞,花紅柳綠飄香。走進麗水市蓮都區碧湖鎮下南山村,仿佛來到了陶淵明筆下的世外桃源,用「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來形容這個村莊一點都不為過。
這座始建於明朝萬曆年間的古村落,曾經由於產業結構單一,人口大量流失,一度走向衰落。如今,全村在整村保護的同時招商引資,引來聯眾集團這隻「金鳳凰」對古村落進行開發,在「村企合作」中迎來古村復興「第二春」。2019年,全村經濟總收入突破50萬元,村民人均純收入3.2萬餘元,村集體固定資產達270萬元。這樣的變化是怎樣發生的?近日,我們來到這裡一探究竟。
下南山村夜景
既收租金又掙工資
遠遠望去,下南山村的民居依山而建,坐東朝西,面向甌江,屋舍呈階梯狀分布,泥牆青瓦的建築外貌風格統一、錯落有致、古樸自然,如果不深入其內,完全看不出這裡已經是一個名為「歡庭·下南山」的旅遊度假村。
「您好,請出示健康碼和身份證。」上午10時,我們踩著帶有青苔的石階走到村口,就碰到安保人員周志純上前檢查。「這裡的任何一位一線服務人員,說不定就是哪棟房子的『包租公』或『包租婆』!」看著我們一臉詫異,下南山村支委鄭秀旺自豪地介紹起了下南山的「前世今生」。
早在2005年,下南山村90%的村民就已經下山脫貧,搬到了山下的新村。為了讓承載著幾代人「鄉愁」的破舊老村重新復興,2016年,下南山村將很多已經荒廢的老屋修復後,以全村現有土地、房屋及設施的使用權作為出資,交由聯眾集團建設和運營「歡庭·下南山」精品民宿項目,並將每年交給村裡的利潤,按照村集體30%、村民70%的比例分成,有些村民每年光「收租」就有一兩萬元的收入。
度假村項目的引進,也為村民解決了不少就業問題。走過幾條鵝卵石鋪就的小巷,我們在一棟名為「大梅」的客房前找到了正在「搶房」的客房服務員林曉雲。「12點一過,新客人就要入住,我得趕緊把房間打掃出來。」林曉雲邊說邊手腳麻利地換著床單。兩年時間,她已經從家庭主婦轉型成優秀的客房服務員,一套房間收拾下來,只需要20分鐘。「如今每月還有兩三千元的工資和五險一金,內心是實實在在的滿足感。」林曉雲笑著說。
跟林曉雲一樣,度假村裡上到店長,下到一線服務人員,幾乎都是下南山村和鄰村村民。「一邊收租,一邊上班,大家再也不用靠山裡的幾畝田過日子了!」鄭秀旺告訴我們,整個度假村每年能為全村村民帶來640萬元的收入。
藉助客流做物流
歡庭·下南山度假村項目的引進還帶動了當地特色農產品黑炭楊梅產業的發展。在度假村的餐廳裡,我們看到了一排排供客人飲用的楊梅酒。紫紅的色澤讓人口齒生津,我們忍不住小嘗了一口,甘冽清甜。
「這款楊梅酒是客人必點的,有的喝完還要買點帶回去。」店長陶素慧介紹說,下南山的丘陵地貌和氣候環境很適宜種植黑炭楊梅,這裡家家戶戶都有幾畝楊梅林,每年6月是村民賣鮮楊梅的旺季,他們還會把楊梅做成楊梅酒,賣給度假村裡的客人。
「叮咚,您有新訂單了!」正說著,陶素慧的手機傳來了熟悉的聲音。「您這裡還接外賣?」看到我們一臉好奇,陶素慧笑著拿過手機點開了微商城APP,進入「村長說」頁面,隨後跳出一個購買楊梅的預購訂單。「這是我們聯眾集團為當地村民銷售農產品專門創建的網購平臺『村長說』。」陶素慧介紹,當地村兩委和聯眾集團的歡庭項目合作,利用豐富的客流和優質農產品優勢,在該平臺推出村民的各種農產品,一方面拓展了度假村的業務範圍,另一方面又為村民的農副產品找到了更廣的銷路。特別是每年6月份楊梅上市的季節,平臺訂單量會很多,度假村負責將訂單發送給村民,村民到自家果園採摘後直接發貨給客戶,截至目前,該平臺已經為下南山村接受楊梅預購300多單,近3000斤。
隨行的鄉鎮幹部周虹霞告訴我們,疫情期間,「村長說」平臺利用線上直播、特價團購等方式對民宿及農產品進行宣傳銷售,不僅為下南山村,也為周邊村子提供了很大幫助,實現了多方共贏。
小山村多了「文藝範兒」
隨著歡庭項目越做越大,下南山村和聯眾集團決定進一步提升度假村的品位,探索「鄉創」發展模式,帶領大家走上文創富民路。
「你看,這是我們村的標識!」在歡庭·下南山度假村的入口處,我們隨著鄭秀旺手指的方向望去,看到那裡掛著一幅「騾子」的畫像。
「建造歡庭項目時,為了減少施工對環境的破壞,我們所有建築材料都採用人工扛抬、騾馱的方式運送。」鄭秀旺說,把騾子作為村莊的標識,既讓人不忘守護生態的初心,又為鄉村賦予了藝術氣息。下南山還和聯眾集團在歡庭項目中為創業人群搭建了餐飲、養生、手工等創客平臺,吸引大家來下南山村創業。
來自寧夏的黃生貴就是其中一名創客,他專注於為周邊村民的農產品做文創包裝,並創立了阿貴園林(上海)鄉建工作室微型綜合體。
這段時間,剛好是下南山黑炭楊梅上市的時節,「來,你嘗嘗我們這個當季的楊梅甜不甜!」正在工作室給客戶一箱一箱打包楊梅的黃生貴,用一口地道的西北口音熱情地招呼我們。「你看這楊梅,紅得發黑,大的像桌球,品質絕對一流,農戶卻只賣10元一斤。你猜我這麼一包裝賣多少錢?」黃生貴賣了個關子。我們上前抱著箱子掂量了一下,也就兩斤半的樣子:「最多50元吧?」我們猜測說。「一斤50元,一箱不低於145元!」黃生貴得意地說。
「初夏有意、紅實贈君」,一句簡潔明快的廣告詞加上熱情奔放的包裝設計,被賦予藝術氣息的楊梅在身價倍增的同時也打開了銷路。僅一個月,黃生貴就幫農戶多賣出600多斤黑碳楊梅。
如今,歡庭·下南山原生態度假村項目已成為古村落保護開發和利用的典範,2018年獲評浙江省休閒旅遊示範村。古老的下南山村,破繭成蝶,正煥發出勃勃生機。
【浙江新聞+】
給古村
添點「新味」
下南山村作為浙西南山地古民居的代表,跟上了「民宿」建設的熱潮,讓落寞荒廢的古村擁有了「新味」。他們在保護好古村落原始風貌的同時,將古村作為資本與企業合作,對古村進行開發建設,僅僅幾年時間,就給村集體經濟和村民收入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下南山村還藉助企業力量,讓農產品搭上電商平臺的快車,並且緊追時代步伐,跟企業一起探索「鄉創」模式,吸引不同業態和人才入駐,實現了「村企」共贏,讓古村破繭成蝶。
來源:浙江新聞客戶端
原標題:《老屋變民宿 特產「雲」上賣 麗水下南山村:村企合作 古村煥發勃勃生機》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