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州白雲機場「海天走廊」啟用 重現絲路之美
央廣網廣州8月17日消息(記者周羽 通訊員機場宣)還沒有離開白雲機場,旅客於先生就感受到「不一樣」的廣州。「剛下飛機就來到航站樓一個絲綢之路主題通道,真的很有特色和新意,讓人對羊城文化充滿期待。」8月16日下午,由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與廣東省博物館聯合舉辦的「白雲機場海天走廊啟用儀式暨廣東省博物館戰略合作籤約儀式」活動在白雲機場航站樓負一層舉行,白雲機場大型歷史文化長廊——「海天走廊」正式開通迎客,成為不少國內外旅客感知廣州的「第一站」。
這個被命名為「海天走廊」的通道,位於白雲機場航站樓負一層,是連結航站樓出發廳與A區到達廳的通道,全長200米、面積約3300平方米,從地鐵「機場南」出口或A區到達廳進入負一層均可到達,是全國機場首個大型「絲路主題」公共藝術空間。
2000多年前,廣州正是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先輩們從這裡出發,搏擊驚濤駭浪,開闢了綿亙萬裡的「海上絲綢之路」,通過寶船架起了東西方交流的橋梁。而今,作為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廣東廣州城市發展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建設的大力推進,成為帶動經濟發展的重要節點城市,而白雲機場作為國家定位的世界級航空樞紐,在這條貫通古今的絲路上,亦承擔起重要的角色,在新時代的運河上以一架架「銀鷹」舟楫全球賓客,肩負起東西方交流的新使命。
據悉,「海天走廊」命名頗有深意——「海」源於廣州千年港口文化;「天」指的是中國南大門白雲機場;「走廊」寓意白雲機場架設起連通世界的空中橋梁,成為現代「空中絲綢之路」的起點和促進經濟發展的「廣州之路」支點。白雲機場相關負責人表示,「海天走廊」的打造,更是文化機場建設、提高城市綜合體文化價值的又一重要舉措,有助於提升旅客出行品質、優化旅客出行體驗,更好地對外傳播好中國文化、展示好中國形象,助推世界級航空港的建設發展。
走廊設計以時間為序,分「古」、「今」、「未」三部分。在「古」部分有嶺南鑊耳牆雕塑和古絲路的歷史呈現,帶給您一個「海上絲綢之路」古代之旅。嶺南獨有的建築「鑊耳牆」,在這裡以雕塑形式呈現,由280多種規格各異、48000多個大小為五釐米的金屬方塊組成,虛實相間、錯落有致、極富層次。濃鬱的嶺南印象結合現代3D技術手法,呈現出一幅風情萬種的藝術長卷。「今」部分設計靈感來源於海上絲綢之路著名商船「哥德堡號」。在設計上利用特殊燈光輔助,讓「哥德堡號」以更靈動的形態呈現在旅客面前。站在海天長廊的哥德堡號前,你看到的是古往今來中國之美,世界之美!「未」則由頗具現代氣息和設計風格的玻璃與導光光纖構成點點「繁星」,表達對空中絲路的美好憧憬,也恰好呼應位於「海天走廊」正對面的「時空隧道」,寓意人類穿越時空、走向無限美好的未來。步入「海天走廊」,給人視覺上震撼的還有走廊上空貫穿288米長的藝術「絲帶」裝置。它先後通過木紋質感、不鏽鋼光面緞帶以及高反射的不鏽鋼絲網的質感,來打造「萬帆出港」的盛況,而這些船帆漸漸化作段段「絲綢飄帶」,延展向空中,最後化為寄語未來的星光。
在「海天走廊」開通儀式上,廣州白雲國際機場股份有限公司與廣東省博物館籤訂了合作備忘錄,首先落地了一個小型文博展項目——「白雲機場文博館」。第一期合作展示的是「牽星過洋—廣州海貿傳奇」主題展覽,主要講述廣州作為「海上絲綢之路」發祥地之一的貿易歷史,展品包括跨越唐、宋、明、清代的特色瓷器、銀飾品等。展覽設有網上語音導覽,只需使用手機,掃一掃現場二維碼,即可收聽展覽內容與展品介紹。本期「牽星過洋—廣州海貿傳奇」主題將持續到2018年2月,感興趣的旅客或市民可前往海天走廊現場觀看。未來,白雲機場還將與省博物館開展更多資源共享合作,策劃組織以廣東嶺南文化尤其是出土(出水)文物、非物質文化遺產等為主要內容的文化傳播活動,把藝術元素引入到機場公共空間,讓大家更近距離地接觸和感受藝術魅力。
據悉,白雲機場近年來在文化機場建設上持續發力,除了倍受好評的炫酷「時空隧道」,還有「絲路」主題的「絲路花城」、「絲路驛站」、「絲路登機口」,這次再添「海天走廊」。相關負責人表示,未來白雲機場二號航站樓還將有更多文化項目與旅客見面,帶給大家驚喜和愉悅的出行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