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栽培無疑是綏陽林業局多種經營產業的龍頭項目,2011年,該局黑木耳等山產品被列為人民大會堂國宴專用食品,如今全局22個林場所及街道社區(管委會)黑木耳栽培數量都達到100萬袋以上,其中500—800萬袋的單位有10個,800萬袋以上的單位有6個。
栽培無疑是綏陽林業局多種經營產業的龍頭項目,2011年,該局黑木耳等山產品被列為人民大會堂國宴專用食品,如今全局22個林場所及街道社區(管委會)黑木耳栽培數量都達到100萬袋以上,其中500—800萬袋的單位有10個,800萬袋以上的單位有6個。如今,綏陽林業局的木耳總產量達850萬公斤,創產值5.1億元,利潤3億元,僅此一項,實現全局人均收入8000餘元,佔職工家庭總收入的57%。目前,該局黑木耳栽培數量達到1.7億袋,從事黑木耳及相關產業戶數已達6000餘戶,從業人員達1.3萬人,佔全局勞動力資源總數的71%。2012年,該局開始發展棚室吊袋木耳,共有十二個林場發展大棚一百個,生產棚室吊袋木耳近目前共有吊袋大棚1100座,可吊菌袋2800萬袋。棚室木耳以其收穫時間早,品質好,售價高正成為該產業的發展方向。綏陽所產黑木耳,以其葉片肥厚,無筋,正反色差大,口感一流受到全國消費者的青睞。
綏陽是袋栽木耳的發源地,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有職工將沒有售出的木耳二級菌種(木段栽培木耳所用)胡亂用刀劃了些口子放在草叢中擺放,適當澆水,居然收穫了產量不錯的木耳。後來就有職工開始實驗性地生產地栽木耳,技術一年比一年成熟,產量一年比一年增加。看到地栽木耳的發展前景,該局開始在全局推廣地栽木耳產業。該局在發展黑木耳產業的十幾年中,一直堅持黨員幹部示範引領、政策資金扶持、龍頭企業帶動、打造循環經濟、菌包工廠化生產五大原則。
幹部黨員示範是關鍵,上世紀九十年代袋栽木耳作為新生事物出現後,並沒有得到職工的認可。於是在各林場,按照林業局的要求,黨員幹部首先開始發展地栽木耳。職工群眾看到這個項目實實在在賺錢了,也就有了發展的熱情。之後的優良菌種推廣、微噴水技術、晾曬技術、小孔木耳、春耳秋管、棚室吊袋等新技術新方法都是通過黨員幹部示範引領,打消職工群眾拍失敗擔風險的顧慮,推廣開來。政策資金扶持是重點,由多種經營局牽頭,成立以各單位專業人員、食用菌戶、經濟人和加工企業為成員的食用菌專業合作社,為林區菌戶提供信息諮詢、市場分析;集體招標採購生產物資,降低成本支出;為資金有困難的菌戶做好資金保障服務,其中包括工會的小額貸款以及信用社的涉農貸款;與菌戶、加工企業聯合開發相關產品技術,從而帶動多項產業發展,延伸食用菌產業鏈條。龍頭企業帶動是保障,以黑木耳精深加工、銷售為主的宏福公司是該局重點扶持的龍頭企業,通過政策協調、幹部集資等多種途徑,加大了對宏福公司的改擴建扶持力度,經過易地擴建,該公司年可加工黑木耳100萬公斤以上,年銷售5000萬元以上。2011年,該局在綏陽雨潤黑木耳(山產品)產業集群裡設置了36個門市,面積2520平方米,為林區下崗職工建立了創業孵化基地。龍頭企業的帶動和孵化基地的建設為該局黑木耳產業及山副產品開發、利用和銷售產生了極大的拉動效應。打造循環經濟是原則,該局通過生物質能源轉化、生產機制炭、活性炭和生物肥等多種途徑,將黑木耳栽培後的廢棄物加以科學、合理利用。建設食用菇基地。充分利用該局廢棄菌糠原料充足和良好區位優勢,以二道崗經營所徐化林的食用菇基地為帶動,強力推進全局食用菇產業發展。2008年綏陽林業局引進兩個廢塑料加工廠,回收做菌用的廢棄塑膠袋,再加工成塑料顆粒。2009年,該局通過招商引資,在八裡坪經營所建立了年產5萬噸的以黑木耳廢棄菌糠為原料的「木質煤廠」,該「木質煤」以廢棄菌糠為主要原料,通過一定的工藝加工而成,具有較高的燃燒值。菌包工廠化生產是方向,林河菌業是該局以加工菌包、研發菌種為主的小型企業,目前該廠已成為全省最大的菌包加工企業,日可完成20個普通小菌鍋的加工量,年可加工黑木耳三級菌包1000萬袋,能安排職工就業200人,年可為1000戶職工提供生產食用菌的平臺。各林場近年來也紛紛建設菌包廠,目前全局共有菌包廠11個,年可加工菌包3500萬袋,不僅將菌戶從起早貪晚的辛苦勞作中解放出來,而且避免了多處小菌鍋冒煙帶來的環境汙染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