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是一個歷史上都有十分有名的皇帝,他做事情心狠手辣,沒有人敢忤逆他,尤其是對於他手下的人來說,如果你不服從他,那麼後果是很嚴重的,朱元璋他想做的事情沒有人可以違背它,就是因為這樣的膽量還有氣魄才能夠做成功一份事業。讓天底下的人沒有一個不佩服的。在大明朝剛剛成立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還沒有準備完備,這時候朱元璋要選拔一批人才來為自己的國家出力,朱元璋這時候十分的感慨說,天底下這麼多人,我去哪裡招納賢士呢?
這時候有人提出來要找隱士,隱士就是不願意出世不願意做官的人,大概是因為知道做官,雖然有做官的好處,會有無盡的榮耀,用不盡的財富,但是也無盡的煩惱,尤其是在朱元璋的手下做官,一旦你有什麼話語上的錯誤,甚至是做什麼樣的事情,一件小事,一個小動作,都能引起他敏感的神經,掉了腦袋也是經常有的事情,你的命不在你的手裡,還不如做一個隱士來的快活。朱元璋想幹一番宏偉的事業,讓所有的人出來幫他。
隱士其實是最難請動的。因為隱士擺明了就是不想出來做官,而且是一般都是一些有名的讀書人,他們確實有雄才大略,你就看看三國的時候的諸葛亮,諸葛亮,雖然是在深山野林之中,但是還能有幫助自己的君主能夠幹出一番大事的本領,知道天底下的所有的形式,了解天文,了解地理,了解一些佔卜的事情,就可見這樣的賢士是很難請的,三顧茅廬也是經常的事情。
朱元璋顯然不是一個文化人,他不懂文化人的規矩,他不知道,如果讀書人不想出來做官,就不能出來做官,這也是歷朝歷代對於讀書人的一種尊敬,就說你不願意我就不會強求你,但是朱元璋是一個平民啊,他哪裡是一個讀書人,他根本不管那麼多,他下了一道死令,就是,如果你要是不聽我的話,不出來做官,那麼就不要想去見到明天的太陽之,於是所有人都被嚇出來了,唯有一個例外,其實讀書人就是讀書人的氣魄,他不希望自己做官。
於是他就為了違抗命令,就把自己給弄殘疾了,他就說不想出來做官,我不想做你的手下,不想為你做一些事情,朱元璋就命令人把他給帶了過來,來了過來以後一頓痛罵之後就把他給殺了,他認為你這是對我十分的不尊敬,你再敢這樣對我,那麼我留著你幹什麼?我的國家有這樣不聽話的人,對於我來說並沒有什麼好處,更何況你是個讀書人,我見著讀書人才讓你出來做官,但是你這樣不尊敬我,那你也別想好過。
有一個姓焦的名士,他也不想出來做官,但是這個名士卻聰明的多,就用了一招計謀,朱元璋拜見他的時候問了他一個問題,你說是做隱士快樂還是做皇帝快樂,這可犯了難,你說如果說做隱士快樂,那麼就說明朱元璋這個皇帝做得並不快樂,那麼你如果說做皇帝快樂也不行,那就是你自己想做皇帝,這他可不幹,那麼你是想覬覦他的皇位?哪個回答分明都是掉腦袋回答,所以對於他來說,他現在面臨的就是一個生死抉擇。
這個人果然是一個機靈人,他靈機一動就對皇帝說,做皇帝有做皇帝的快樂,雖然你這個皇帝日理萬機,十分辛苦,但是你卻有隱士得不到快樂,而隱士呢,不過是一介凡夫俗子,不用處理那麼多的政務,倒是閒得自在,但是我們要做的目的就只是活下去罷了, 皇帝聽了很滿意。其實這個回答真的是很簡單,也很平凡,他說做兩個都很快樂,都很不快樂。也許是說到了皇帝心坎裡,他成為了唯一一個能或者回山林的隱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