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士自斷手指拒絕入朝為官,皇帝:當皇帝快樂還是當隱士快活?

2020-12-12 那樣的歷史挺有趣

明太祖朱元璋經過幾十年的奮鬥建立了大明王朝,當了皇上之後的朱元璋是非常的膨脹,認為整個天下都是朱家的,還有所有讀書的人有才華的人都應入仕為官為大明王朝做貢獻。但自古的文人都是一樣的,他們都講究著人可以沒有傲氣但不能沒有傲骨,所以很多的文人在封建王權面前面對死亡也依然是抬著自己高傲的頭顱。

明太祖時期江西就有個讀書人叫夏伯啟,他就非常不買朱元璋的帳,以為朱元璋還像以前的帝王一樣對知識分子非常的尊敬。但沒想到的是朱元璋壓根就不是那樣的人畢竟他自己是泥腿子出身,所以對這些讀書人本來就沒什麼好感,在建立王朝後朱元璋聽說在民間有個叫夏伯啟的人非常的有學識和才華,這就想著要請他進宮做官。但過慣了自己自由自在 日子讓他當官接受束縛肯定是不願意的,但大家都知道在古代像他這樣的話就是違抗聖旨是要殺頭的。

一開始夏伯啟是因為不想接受朝廷官場的束縛才不想去當官的,但當朱元璋用皇帝的身份強行的給自己下達命令這就使得夏伯啟產生了厭惡的心裡。這種文人墨客一旦倔起來是不得了的,就像夏伯啟為了不去宮裡當官就選擇了自殘,他想著自己成了殘疾人這樣皇帝就不會再要求他進宮當官的。

但朱元璋知道夏伯啟為了不服從自己的命令選擇自斷手指以後更加的生氣,便讓人將夏伯啟抓進了宮裡,並且仗著自己是皇帝還要殺了夏伯啟來以儆效尤,給天下的那些文人看看違抗自己的命令是什麼樣的下場。本就是乞丐出身的朱元璋在面對這些文人的時候本就有些感到自卑,加上他們狂妄不可一世就激起了朱元璋的殺心了。

處於朱元璋當權者的威嚴和恐嚇很多本來隱居田園的讀書人都開始紛紛的進入朝廷為官,儘管是這樣還是有很多的硬骨頭就是不屈服於朱元璋的淫威。比如朱元璋當年的舊友,就是不屈服於朱元璋的權威,但為了不得罪朱元璋還是自覺的去找朱元璋,一開始朱元璋以為他主動來找自己是為了能求個一官半職,但誰知道他是為了不當官才來找朱元璋的。氣憤的朱元璋就隨機問了他一個問題:「是當皇帝快樂還是當文人隱士快活?」

其實這是個很普通的問題,但從皇帝朱元璋的口中問出來就是一個波及性命的問題,因為如果你回答當皇帝快樂那麼皇帝就會懷疑你是不是有謀權篡位的心,要是回答當隱士快樂那麼就是違抗皇命也是要死的。所以這個問題的回答就要很小心因為一旦不注意就會丟了命,所以焦的問答還是很機智的,他說當皇帝有當皇帝的煩惱和樂趣,當隱士有當隱士的樂趣和憂愁。可以說這樣的回答真的是很聰明了,讓你沒話說也找不來茬。

最後面對自己的舊友朱元璋給了他幾個選擇,但焦選擇的是做一個普通的平民百姓,這才使得朱元璋放下了疑心留了他一命。

相關焦點

  • 天子令隱士入朝為官,隱士為證明自己無心仕途,一句話說服天子
    我們都知道古代那些清正廉明的皇帝為了能將國家治理的更好可謂是想盡了辦法,比如古代科舉考試,一方面就是為了選拔人才,另一方面那就是讓天下平民百姓能改變的自己的命運。當然這其中最大的目的還是為國家選拔人才了。可是沒有科舉考試之前皇帝是如何選拔人才的?
  • 隱士快樂還是皇帝快樂,讓朱元璋佩服的回答
    在大明朝剛剛成立的時候,所有的事情都還沒有準備完備,這時候朱元璋要選拔一批人才來為自己的國家出力,朱元璋這時候十分的感慨說,天底下這麼多人,我去哪裡招納賢士呢?這時候有人提出來要找隱士,隱士就是不願意出世不願意做官的人,大概是因為知道做官,雖然有做官的好處,會有無盡的榮耀,用不盡的財富,但是也無盡的煩惱,尤其是在朱元璋的手下做官,一旦你有什麼話語上的錯誤,甚至是做什麼樣的事情,一件小事,一個小動作,都能引起他敏感的神經,掉了腦袋也是經常有的事情,你的命不在你的手裡,還不如做一個隱士來的快活。
  • 猖狂隱士:幾次拒絕當官,還敢揪皇帝的鬍子,在皇帝面前自稱老子
    隱士,指隱居潛心研究學問之士人,歷朝歷代都有隱士,但相對來說,亂世期間會比承平之世多很多,畢竟隱士之中除了少數是真的想潛心鑽研學術,其餘大多數只是因為世道太亂,或者自己不受重用之類的原因才隱居的。世道雖然亂,但是隱士的名聲也會傳揚出去,這時候,皇帝就很可能會徵召他們。
  • 避世而居,不求聞達,古代特殊文人群體——隱士
    比如遠古時期的名士伊尹,他就是隱士出身。後來伊尹輔佐成湯滅了夏朝,建立商朝。《論語》是孔夫子的語錄,他認為,隱士不應該排斥出世。隱居只是積累個人能力的方式,時機到了,隱士照樣可以施展抱負。後來的隱士,也把孔夫子的教誨記在心間,等待著治國平天下的機會。《論語》中還說了,「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這句話把隱士的行為進行合理化。
  • 此人一直得不到重用,於是去山中做「隱士」,成功引起皇帝的注意
    俗話說,古代很多統治者都喜歡去深山老林裡找高人隱士當高參。可以說,隱士和牛人、高人基本可以畫等號。由此,隱居成了一條做官的通天捷徑。於是就催生了一批貪圖升官發財的冒牌隱士,唐朝時的盧藏用就是一個典型。盧藏用出身名門,他爺爺當過財政部長,老爹擔任過軍政高官。
  • 隱士被皇帝用盡辦法請來,才發現這人不是謙虛,而是真沒本事
    漢安帝和漢順帝當政的時期,朝廷先後徵召了一批名氣很大的隱士,其中出現了像樊英徒有虛名的假隱士。樊英是南陽郡人,他從小學識淵博,品行兼優,聲名遠揚,長期隱居在壺山南麓。州郡官府聽說他的大名後,曾先後多次徵召他出來當官,但都被他拒絕了,以致他的名氣越來越大,連朝廷都知道樊英這個人。
  • 大宋隱士不當官,還寫詩勸2位宰相辭官,宋真宗:死了看你當不當
    但是,他是真的隱士,堅決不幹,對宋真宗說什麼「麋鹿之性,頓纓則狂,豈可瞻對殿墀」。什麼意思,就是自己野慣了,不適合當官。宋真宗是真想他來當官,再三讓地方官勸說,他就是不幹,說自己死也不當官。宋朝皇帝比較開明,不像朱元璋那德性,讓你幹,不幹還不行,把你咔嚓掉。宋朝皇帝都不這樣,王安石前後辭官二十多次,皇帝也拿他沒辦法。
  • 【ThinkPadX1隱士評測】隱士還是猛士?ThinkPad X1隱士為設計師...
    隱士,引自道家哲學術語,原指隱修專注研究學問的士人。而在美感的世界,也有一群隱士。他們用設計的力量轉動了時代,作品改變了世界的樣貌。但低調的他們,更願讓作品去超越時間、超越時代,甚至超越生命。但無論是整機的楔形設計還是think經典的紅色元素點綴,都讓它骨子裡透露著一股不凡的氣質。
  • 你知道什麼叫隱士嗎
    公元前2200年,堯的一個決定讓一千六百年後的孔子將他稱之為最有智慧的人,而這個決定,正是堯選擇了一位隱士成為自己的繼承人,這個繼承人就是舜。下面繼續為您介紹中國歷史中十類隱士歸隱的路徑。他們或隱於山林終身不出,或先官後隱,亦或大隱於市……其間真假參半,但大都與清心明志有關。
  • 為什麼說終南捷徑,揭露了一些古代隱士的矯情和虛偽?
    唐朝時,一個名叫盧藏用的人在終南山隱居,與另一位在此修行的隱士司馬承禎是好友,兩人經常淡天說地,交流感悟心得。兩人雖是朋友,但最終的志向卻不同,司馬承禎是真心修煉道行,不問俗事。盧藏用只是把修行當成做跳板,想以此達到作官的目的。
  • 魏晉隱士的此岸情節——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的途智慧
    何為隱士?隱居之士,這類人也常以世外之人自稱,自然無為便是有作為,這也是隱士的核心思想,魏晉時期不少能人志士都是隱士出身,大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魏晉時期也盛行隱士文化,為何在這個年代,會出現這麼多隱士,這些隱士又是如何在隱逸和入世之中尋找平衡?隱士終究還是還是世間人,最終也會歸於世間。
  • 不打工不當官,中國古代的隱士們都是怎麼生活下來的
    說起隱士,第一個進入到腦海中的畫面就是在山水之間有一仙風道骨的男子,這位男子每日裡飲酒作樂,興致高昂之時就賦詩一首留下千古絕句,縱情山水好不快活。在我國古代歷史上,確實是有這麼一些隱士高人存在,他們不需要為了生活去打工賺錢,也不去朝堂之上耍心眼,每天不需要擔心吃喝只需要玩樂,那麼這些看起來沒有任何收入來源的隱士們是怎麼生活下去的呢?且讓小編為大家稍稍講一下。在我國古代,隱士也是分好多種,而歷史上留名的那些隱士們大多都不是當了一輩子的隱士,而是一段時的隱士。
  • 哪有真正的隱士,隱世的目的就是為了更好的入世
    早期被當地村民推舉為孝親,後隱居山林等。當形勢成熟時,韓暨被劉表任命為荊州長,丞相曹操平定荊州。並晉升成為了樂陵太守、曹丞相,官入爵命,最高成就是司徒之死。可以說是眾多人生隱士中的贏家。居會稽,與王羲之、高陽、許遜、桑門等支遁遊歷之地,出漁夷山水,入正言文。
  • 陶淵明:其實,我不是隱士
    陶淵明年輕的時候,也做過幾任小官:江州祭酒、恆玄的幕僚、鎮軍參軍、建威參軍,最後一任官職,是菏澤縣令,僅僅當了八十多天,陶淵明便棄職而去,再未出仕。作為一個讀書人,陶淵明未嘗不想為國家掃平戰亂,像曾祖陶侃那樣建立一番功業,然而,他卻被現實一次次地擊垮。
  • 李白為官時訪隱士寫下一詩,字句裡都是開心,1000年後仍令人振奮
    最出名的幾位詩人,也都對仕途充滿著熱望,願為盛唐平天下。只是既然生來為詩人,也就註定了大部分人的仕途路並不好走。因為詩人單純,簡單的人情世故尚且不知,又如何能適應官場政壇的條條道道呢。但李白既然當時就已經盛名為天下知,被賀知章誇為謫仙的他,被道士比為「仙風道骨,可與神遊八極之表」的他,雖因為經商的緣故無法科舉,終究也還是被推薦到了皇帝面前。那段時間李白志得意滿,寫下「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的豪邁詩篇,「曾令龍巾拭吐,御手調羹,貴妃捧硯,力士脫靴」,這是何等的痛快。
  • 《女神異聞錄4》隱士人格面具特點分析 p4g隱士合成公式分享
    下面就和九遊小編一起來看看P4G遊戲中隱士的PERSONA合成規律查詢... 《女神異聞錄4:黃金版》中存在各種各樣的人格面具供玩家戰鬥使用。人格面具的合成也有一定規律,每個合成後的人格面具還有其固有的屬性。
  • 神話塔羅|隱士
    作者/朱麗葉·沙曼-伯克 麗茲·格林譯者/閆東升 編輯/Tang 圖片/網絡本文節選自《神話塔羅》神話塔羅牌的設計源自於希臘神話,希臘諸神是西方文化的一個重要支柱,它們並不獨屬於某一個神秘流派、宗教教義或靈性途徑,它們無關道德卻蘊藏著深刻的道德真理,它們的出現早於我們現代的宗教象徵符號,無處不在地滲透其中,整個西方文化的藝術和文學中都能看到它們的身影
  • 探秘終南隱士:坐忘山林 修行於心
    正如高鶴年先生在《名山遊訪記》所寫:名山修道,終南為冠。 今年3月下旬的一天,終南山的春雪中,我遇到劉師傅在山中掃雪,80高齡的劉師傅紅光滿面,恍若世外高人。其實從2004年開始拍攝終南山隱士以來,這般平常而又有趣的場景,常常出現在山中的某個轉角處。而終南山自古以來就是著名的修道勝地。
  • 古代隱士真的不願做官嗎?很真實的,籌碼夠就可以了
    中國古代歷史當中具有極高才學的隱士不在少數,他們都不經常活動在世俗當中,打出來的都是不願在世俗當中做官的旗號,以他們的話說就是寧可在山野過著閒雲野鶴的生活,也不願意在官場的苟且著。他們的本心不允許他們與世俗同流合汙,同時,他們還有的才學也鞭撻著他們去做一些真正能夠為社會帶來利益的事情。可是很多時候官場的黑暗,讓他們對朝廷失去信心,官員們之間波詭雲譎的政治鬥爭讓他們身心俱疲。所以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就會寧可選擇隱居也不選擇入朝為官。但是這些人卻並非在本質上就討厭入朝為官。
  • 《詩經·考槃》:遠離世俗,品隱士之樂
    作者:袁老師來源:星陪伴(xinghuivip)這是隱士的讚歌,描寫一位在山澗結廬獨居的隱士自得其樂的意趣,真切地道出了隱居生活的快樂。全詩三章,每章四句。此詩反覆吟詠隱士的形象,用復沓 的方式,說明其生活在水湄山間,言辭行動暢快自由,創造了一個清淡閒適的意境,抒發了對隱士的讚美之情。說起中國的隱士,似乎陶淵明當排第一,就像元曲裡說的:「……盡道便休官,林下何曾見?至今寂寞彭澤縣阮瑀就連一向看不起隱士的魯,迅,先,生也說「陶淵明先生是我們中國赫赫有名的大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