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體看陽泉 | 平定:讓文明之光在古州大地熠熠生輝

2021-01-10 澎湃新聞

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是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深入人心、落地生根的重大舉措,是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基層宣傳思想文化工作和精神文明建設,打通宣傳群眾、教育群眾、關心群眾、服務群眾「最後一公裡」的戰略之舉。

按照中央、省、市、縣委要求,山西省陽泉市平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積極探索、勇於實踐,堅持「12375」的工作思路:即圍繞1個目標,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建設具有傳統文化特色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示範縣;強化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和助力鄉村振興發展2大功能;建設縣、鄉鎮(社區辦事處)、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3級陣地;通過整合各種資源建立理論宣講、教育服務、文化文藝、健身體育、科技科普與創業、平安建設、文明風尚7大服務平臺;自覺承擔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5大使命任務,走出了一條全民參與、全域共建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之路,讓文明之光在古州大地熠熠生輝!

凝聚群眾,讓文明實踐成為百姓門口的「溫馨港灣」

平定縣總人口35萬,下轄10個鄉鎮2個社區辦事處,共有218個行政村,24個社區。為了推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在基層深入人心、落地生根,讓黨的創新理論「飛入尋常百姓家」,平定縣建立了功能齊全、設備完善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充分發揮「傳播思想、實踐文明、成就夢想」的職能,統籌協調管理全縣的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12個鄉鎮和社區辦事處實現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全覆蓋,發揮承上啟下的作用,指導各村和社區開展工作。以「文旅融合」為主題的娘子關鎮新時代文明實踐所將文明旅遊和文創產品開發有效結合,實現了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引導當地群眾在家門口創業。全縣農家樂、民宿等旅遊配套產業蓬勃發展,紛紛吸引在外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各村和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以貼近群眾、服務群眾為導向,引導廣大群眾深入開展基層喜聞樂見、實用實效的活動,讓群眾切身感受到新時代文明實踐是「與我有關、有我想要、願意參與、人人喜愛」的新陣地。

以縣、鄉鎮(社區辦事處)、村(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所、站3級陣地為主體,在全縣水、電、氣、暖、行五大民生行業和縣域東——前黃安、西——範家莊、南——寧艾、北——甘泉井、中——鵲山五大區域重點村建立10個新時代文明實踐基地,以金地購物中心「誠信主題」、縣醫療集團各醫院「健康主題」、教育系統各中小學「育人主題」文明實踐點為龍頭,在文明單位建立新時代文明實踐點,初步形成了縣中心、鄉鎮所、村實踐站縱向到底、實踐基地和實踐點橫向到邊的新時代文明實踐矩陣,讓全縣群眾擁有了門前參與文明實踐的「溫馨港灣」。

宣傳群眾,讓文明實踐成為百姓身邊的「精神家園」

平定素有「文獻名邦」之美譽,新時代文明實踐充分挖掘和弘揚古州文化,形成以歷史悠久的冠山書院文化;七亙、南莊、趙家等紅色抗戰文化;娘子關、固關等關隘文化;移穰、馮家峪、宋家莊等古村落文化;跑馬陵道、武迓鼓、刻花瓷等非遺文化;二十四節氣、農業生產變革等農耕文化等六大鄉土文化體系,引導廣大群眾知文、愛文、傳文、踐文,唱響平定文化品牌。發揚平定兒女在長期奮鬥過程中形成的保晉精神和娘子關提水精神,激發全縣人民熱愛平定、建設家鄉的熱情和動力。

8月上旬至9月中旬開展了新時代文明實踐系列活動——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宣講賽,選手們圍繞制度優勢、文化自信、依法治國、鄉村振興等觀點深入全縣10個鄉(鎮)2個社區辦事處進行宣講,不斷增進廣大人民的政治認同、思想認同和情感認同。最終21名選手脫穎而出,被平定縣委宣傳部、平定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聘為「平定縣理論宣講員」,成為理論宣講服務的一支重要力量。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召開後,平定縣級領導、縣委黨校老師和新聘的理論宣講員進機關、進學校、進農村、進社區、進企業,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靈活多樣的方式,讓全會精神在基層得到廣泛傳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全縣大街小巷、機關企業、農村社區、廣場商廈,處處可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文化牆,充分發揮新聞媒體和網絡傳播陣地優勢,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群眾思潮、凝聚社會共識。

全縣60餘所學校兩萬餘名學生和家長參與中央文明辦「美育雲端課堂」活動;充分利用led電視大屏、新媒體等平臺開展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系列公益廣告宣傳、「感人瞬間」抗美援朝主題微視頻展播;深入推進愛國主義影片進校園、進農村、進社區活動,進一步加強理想信念教育,厚植愛國主義情懷。

關心群眾,讓文明實踐成為百姓生活的「貼心幫手」

新時代文明實踐聚焦基層群眾的所需所盼,七大平臺充分發揮示範引領作用,關注民生需求,關心群眾福祉,整合各方資源,進一步夯實了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根基。

理論宣講服務平臺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與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有效結合。制定了《「學習強國」學習平臺推廣應用實施辦法》,舉辦鄉鎮、系統、企業3場「學習強國」知識競賽,14場理論宣講賽,大力推進「學習強國」示範村建設;教育服務平臺招募有資質的教師志願者組成志願服務隊,疫情期間為廣大中小學生及家長提供心理諮詢和教學輔導,保障了線上教學的有序進行;文化文藝服務平臺利用網絡徵集抗疫作品,開展「億達杯」黨的創新理論主題作品創作大賽,充分激發了群眾的文化創造力,新時代文明實踐紅色輕騎兵送文藝下鄉50餘場,進一步豐富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精神動能;健身體育服務平臺積極傳播環保健康的生活理念,統籌全縣衛生資源,築牢疫情防控的「堅強屏障」,組織開展黑熱病防治宣傳、愛國衛生月、「萬步有約」健走等活動,深入推進「健康平定」建設;科技科普與創業服務平臺出臺科普惠民實施辦法,通過「六個一」科普陣地創建打造基層便民利民的科普服務陣地,同時招募120餘名藍色科普志願者,運用科普平定、中國科普等網絡矩陣,解群眾之憂、盡惠民之力;文明風尚服務平臺大力推廣「一約四會」工作,實現所有行政村全覆蓋,進一步破除陳規陋俗、深入推動移風易俗。在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傳統節日節點,發出《「我們的節日」文明過節倡議書》、《文明用餐,拒絕浪費》倡議書等,進一步弘揚時代新風、傳播文明理念。

服務群眾,讓文明實踐成為百姓樂業的「深厚沃土」

秉承「奉獻、友愛、互助、進步」的志願精神,平定縣著力構建「總隊+大隊+中隊+特色分隊+品牌志願服務隊」的專兼職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網絡。縣級組建新時代文明實踐志願服務總隊;各鄉鎮(社區辦事處)建立大隊;各村(社區)建立中隊;總隊直屬黨員、青年、婦女、文藝、科普、法律等組成的12支行業特色分隊;全力打造自來水徐虎、煤氣藍焰、醫院南丁格爾、愛心公交、紅色輕騎兵、科普藍色智遠軍、大林山藝之鳴、南關益嘉鑫等品牌志願服務隊,積極吸納陽泉商聯、星火文化兩個群眾自發的大型志願服務組織,形成「機關+企事業單位+民間組織」的綜合性品牌志願服務網。

目前,全縣共有註冊志願者隊伍136支,志願者人數11000多人,開展各類志願服務350多次,受眾人數近10萬人次。建立志願服務項目庫,逐步完善群眾點單、系統接單派單、志願者踐單、群眾評單的服務體系,出臺完善《平定縣星級志願者評定和激勵機制》,有效保障志願服務的權益。

全縣誌願服務貼近群眾生產生活實際,把理論宣傳融入惠民服務、生產生活等;讓身邊人說身邊事、用百姓話說百姓事、用大白話說天下事,把「大道理」講活講深講透。基層編排的快板說《學習十九大、奮進新時代》、戲歌《喜看山村新變化》、小品《待產》、《家門口的文明實踐》等節目形式活潑受歡迎、通俗易懂接地氣。全縣通過倡導文明風尚,推進移風易俗。倡導健康文明、飲食文明、交通文明、旅遊文明、生態文明等,全面豐富新時代的新文明,促進人的道德發展、素質提升。南關社區立足於傳承國學經典設立國學講堂,開拓未成年人邏輯思維開設樂高公益課堂、積極踐行生態理念開展空瓶換購;瑞錦社區「幫幫樂」實踐團隊通過集中宣講、送菜上門、手工藝傳承等服務,解決了居民的小事情、小問題、小矛盾、小訴求、小困難等「五小問題」;大林山社區每周六早上「愛國主義歌曲大家唱」已吸引數百名愛好者加入,把優美的讚歌獻給偉大的祖國,激發群眾愛國的熱情。

引導群眾,讓文明實踐成為百姓前行的「精神動力」

平定縣積極調動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熱情,開通了「平定文明實踐」微信公眾號,及時宣傳全縣新時代文明實踐工作的動態和亮點,展示群眾參與文明實踐的風採和效果,讓群眾在參與中轉變角色,逐步開始自主組織和開展活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在轉型發展上率先蹚出一條新路來」的重要指示,平定全力打造「砂都平定」品牌,全縣舉行各級各類紫砂技術培訓上百次,有30多個農村建起了紫砂生產線,紫砂技藝展示也成為了平定不少農村和社區文明實踐鄉土文化展示的重要項目。群眾在看中學、學中練,不僅掌握了紫砂製作技術,也有效帶動了家庭經濟收入。

深入實施公民道德建設工程,8月召開了2020年度平定縣「新時代好少年」發布會,18名好少年受到表彰,進一步提高了新時代好少年的道德感召力和影響力,有力推動了全縣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10月中旬舉辦了「弘揚中華美德、爭當時代新人」第五屆平定道德模範暨第四屆「平定好人」頒獎典禮,進一步發揮道德模範的榜樣作用,在全社會形成學習、關愛、爭當道德模範的良好風尚。東回鎮連續開展兩屆「東回榜樣」評比、娘子關鎮對首屆道德模範進行隆重表彰,西嶺村設立敬老基金,連續舉行三屆重陽節孝老愛親道德模範表彰,通過晚輩向長輩寫家書、做賀卡、錄感恩視頻等方式,營造出道德引領、示範帶動的濃厚氛圍。

全縣深入開展愛國型、致富型、學習型、廉潔型、美德型、育才型、公益型、環保型、文化型、節約型等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在群眾中形成爭當星級、崇尚星級、學習星級的積極氛圍。讓群眾生活有所盼、工作有所幹、休閒有所樂,讓文明實踐成為前行的精神動力。

新時代文明實踐是精神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說文明話、辦文明事、做文明人、創文明城,全縣上下將進一步整合各種資源、調動多方力量,將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建設成為強信心、聚民心、暖人心、築同心的文明實踐主陣地。

來源:學習強國

原標題:《媒體看陽泉 | 平定:讓文明之光在古州大地熠熠生輝》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古州平定,太行井陘
    古州平定一如它的名字,安詳的沐浴著歲月風雲,就像靜謐的被時光隱秘在太行腳下的古松,只在走進它時才能讀懂它的寓意。,統一疆土,歷代帝王將相的車攆也曾從這裡駛過,你看那深深的車轍。秦國王翦伐趙、秦始皇屍歸鹹陽,韓信「背水之戰」,郭子儀、李光弼平定「安史之亂」,康熙皇帝西巡……太多的歷史訊息從這裡經過,以至於韓愈、司馬光、韓琦、于成龍、孔尚任等都在固關留下詩篇佳作。
  • 古州翰林書院一周年慶典
    、時年86高齡的孫祥棟先生,合力在帝師故裡光裕樓開辦書院,定名「古州翰林書院」,目的在研發本地優秀的傳統文化,並力求藉助網際網路平臺,追尋魅力古州,尋夢人文平定。各位朋友,各位來賓,各位合作夥伴:    2017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一年來,在各位領導和各位同仁的鼎力支持幫助下,古州翰林書院可謂「得道多助」,與我們已經形成親密合作的除了天津創影工廠之外、還有中華竇氏文化研究會、三晉文化研究會、太原恆立信影視公司、陽泉三晉文化研究會以及山西新聞網陽泉頻道、陽泉新浪、陽泉友愛醫院以及平定東升大藥房等部門和單位,
  • 媒體看陽泉 | 山西特產「氣質」還需「細品」
    媒體看陽泉 | 山西特產「氣質」還需「細品」 2020-05-31 04: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媒體看陽泉 | 山西陽泉市平定:環保夜查在行動
    媒體看陽泉 | 山西陽泉市平定:環保夜查在行動 2019-09-26 17:4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夏農耕文明源頭看陽泉之一:誰把炎帝神農的1000畝地給丟了
    好在有陽泉,好在陽泉有千畝坪,讓這五千年文明源頭的1000畝地又失而復得,只是面目全非了。這平定古州萬山之中的千畝平地,何其難得?這悠悠千古,風風雨雨三千年的千畝平地,竟然幻化成了一個村莊,而這兩個緊密相連又背而分之的兩個村,竟同時擁有著「千畝」之名,只是上下而分,這裡就是千畝,這是三千二百年前的「千畝」!這是周武王的「帝籍千畝」,也是周天子的「籍田千畝」!到周宣王「不籍千畝」,導致歷史上的兩次「千畝之戰」就都是發生在這裡!
  • 李文元民間文化專欄丨積澱深厚的平定古州鼓文化史(一)
    積澱深厚的平定古州鼓文化史(一)———對張士林《鼓之說》的研究題記:2014年春,得幾頁平定著名士人張士林先生《鼓之說》一文的電子列印件。我發現此文是張公在清代平定州大學問家張穆先生,也即誦風公《鼓說》基礎上,經充實新集資料而成,信息含量豐富。
  • 媒體看陽泉 | 陽泉郊區:小本本「約」出新風尚
    媒體看陽泉 | 陽泉郊區:小本本「約」出新風尚 2020-05-05 04:2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陽泉的平定砂鍋,據說和火鍋更配哦~
    平定縣地處山西省中部東側,周圍群山環繞,溝壑縱橫,礦產資源十分豐富,其中高鋁土、耐火粘土、紫砂陶土、矽質粘土儲量非常之大,且色質單純、質地綿軟、可塑性強,是制砂的絕佳材料。經專家考證,確認其「屬秦代生產的平定砂貨」。上世紀70年代,在平定柏井村發現了平定窯遺址,據《大明一統志》《廣輿記》及《中國陶瓷義》等文獻記載:「平定窯始於唐,興於宋,後因戰亂而失傳。」明清時期,平定砂鍋更是聞名遐邇,與宜興紫砂陶、廣東砂煲齊名,史稱「三鼎甲」,平定也被譽為「砂器之鄉」。郭蘭英一曲《誇土產》:「陽泉煤炭有名聲,平定砂貨亮晶晶」,平定砂貨享譽大江南北。
  • 在陽泉,看二青會聖火與山城的盛大約會
    」桃河兩岸、山城大地處處閃耀著青運夢想 二青會聖火 燃起在「中共第一城」當天清晨,火炬傳遞起跑儀式現場一早就湧動著熱火朝天的氣氛。它還是山西的東大門,素有「三晉門戶、晉翼要衝」之稱,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國內現存唯一可考石砌內長城,固關長城桃河之畔,歷史雲煙氤氳著千年往事。春秋時,程嬰藏孤,忠肝義膽天地可鑑;唐高祖李淵三女兒平陽公主,率一支娘子軍鎮守關隘,巾幗不讓鬚眉。
  • 山西平定古州宋家莊行走在明清一條街
    平定古州宋家莊明清一條街是平定縣古代聚居形態的典型,中國傳統民居是地域文化與人居智慧的集中體現,是延續城市歷史文脈的重要組成部分。明清一條街作為平定民居的典型代表,具有格局完整、布局緊湊、規模適當。至今仍較完好地保存著明清兩代建築群與古街風貌。
  • 媒體看陽泉 | 娘子關:京冀藩屏北國江南
    媒體看陽泉 | 娘子關:京冀藩屏北國江南 2020-09-28 17:3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山西首屆博物館陳列展精品獎丨博物館裡憶烽火歲月看陽泉古今
    山西省首屆(2019年度)博物館關山煙云:博物館裡憶烽火歲月看陽泉古今陽泉,古稱漾泉,因泉水噴湧而得名,自古是「燕趙秦蜀往來之道」,系「晉冀門戶」「三晉要衝」。陽泉歷史悠久,據20世紀50年代今陽泉市郊區棗園村、大梁丁等地出土文物考證,舊石器時代中期,便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陽泉文化悠久,歷代重教興學崇尚文化,古有「三晉文化數二定」(平定、定襄)之說,歷史上曾有「文獻名邦」之美稱。2019年2月24日,精心籌建的陽泉市博物館正式對外開館,陽泉的流傳文脈、歷史故事、人文精粹等通過文物展覽展現在公眾面前。
  • 媒體看陽泉 | 陽泉郊區群眾多種形式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媒體看陽泉 | 陽泉郊區群眾多種形式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12-12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華夏古道看陽泉之六:趙簡子給陽泉留下了平潭城
    從裡側看,牆有3米多高,6米多寬;從外圍觀,牆高有16米之多。乃是城牆的一角,分別向南、向東延伸。在今天的青年路北,泉中路西這一片,都應該是當年趙簡子所築平潭城的範圍。圍繞這座古城,向西不遠的小河,名叫西河。其與桃河交匯處的平川地帶,名為「平潭街」。
  • 媒體看陽泉 | 陽泉郊區群眾多種形式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媒體看陽泉 | 陽泉郊區群眾多種形式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2020-12-12 18:25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三晉文化研究會成立古州翰林書院
    10月30日,三晉文化研究會古州翰林書院成立。  三晉文化研究會自1988年成立以來,深入開展三晉文化研究工作,在圖書編撰出版、學術研討、文化考察、重要節慶日和重大歷史事件紀念活動、緬懷先哲、贈書育人等方面,成績顯著。
  • 帝籍千畝在陽泉之一:籍田千畝,敷政天下第一地
    否則,在平定古州這塊「半田半水九分山,四驛百關千道連」的崇山峻岭之地,何以會憑空冒出一塊方方正正的千畝平地?是的,我說的就是歷史上大名鼎鼎的千畝,以及陽泉古道邊上的古老村莊——千畝坪。 千畝坪有一通大魏武定八年的《關勝誦德碑》,這絕對是陽泉境內最早的碑刻之一,據今1500多年了。在光緒版《山右石刻叢編》第一卷中,此碑名列第十二位,可見此碑也是全山西境內所見較早的碑刻之一。
  • 陽泉日報小記者喊你來看山城非遺——平定砂器
    小記者張博然  洪城河小學  六(1)班山西大地名俗多,各種各樣特產多。陽泉煤炭人聞名,平定砂器精又巧。平定官窯非遺品,官窯砂器亮晶晶。張氏大師一出場,全聲目光緊緊盯。陽泉日報小記者,體驗砂器之魅力。砂器精巧又美觀,家用欣賞作用多。
  • 發現陽泉--平定西郊韓信廟
    尤其在夕陽中的小廟,看起來不卑不亢,沉靜又有一種不可侵犯的氣勢。
  • 平定美食——薄煎餅 @ 趙科文
    古州美食薄煎餅《平定網》薦讀雞蛋炒煎餅古州美食薄煎餅整理;趙科文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