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春高新區:海納天下英才 激發創新活力

2020-12-24 人民網

原標題:長春高新區:海納天下英才 激發創新活力

  12月21日,吉林省、長春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在長春高新區召開。

■「長白慧谷」英才計劃第五批入選英才簡介

  海外高端英才

  ——姚洪濤

  姚洪濤,男,42歲,畢業於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生導師。17年集成電路晶片產品研發經驗,曾任美國矽谷資深工程師。2011年回國,任長春理工大學微電子中心主任,2012年創立吉林省第一家專業從事集成電路晶片設計公司,2015年創辦吉林省長理像源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多款CMOS圖像傳感器新產品填補國內空白,銷往多個國家和地區。

創新創業英才

  ——秦偉平

  秦偉平,男,54歲,畢業於清華大學,博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吉林省高級專家、吉林省「長白山學者特聘教授」、吉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2014年與他人共同創立長春微紀元科技有限公司。公司開發的全自動納米材料合成技術及納米材料合成儀,填補了納米材料(高溫熱解法)全自動合成的市場空白,處於國際領先地位。

創新創業英才

  ——蘇恩本

  蘇恩本,男,49歲,畢業於南京醫科大學,博士,2002年創辦南京基蛋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事體外診斷試劑及配套儀器的研發、生產、銷售,5次獲得江蘇省、南京市級「科學技術進步獎」。2014年5月創辦吉林基蛋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營生化診斷試劑。目前,已完成產品研發20餘種,承擔省級項目1個,2015年預計銷售收入400萬元。

創新創業英才

  ——博格·孫楊

  博格·孫楊,女,49歲,丹麥籍,畢業於丹麥皇家農業大學,博士,曾任丹麥DAKO公司技術總監。2015年7月創辦長春尼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經理。其主導研發的腫瘤診斷試劑,在世界佔據領先地位。公司致力於生物醫學和現代農業領域高新技術產品的研發。公司現有醫療器械類產品10個,食品安全檢測產品12個,在研產品7個。

創新創業英才

  ——湯鈞

  湯鈞,男,48歲,畢業於吉林大學,博士。多年從事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的製備與應用研究,掌握多項生物醫用核心發明專利技術。2015年受聘吉林邦安寶醫用設備有限公司,任副總經理。主要負責新型液體敷料材料的研製項目,新產品具有高效、無毒、無刺激、無耐藥性等特點,預計在五年內實現年銷售收入超億元,市場前景良好。

創新創業英才

  ——李燕鴻

  李燕鴻,女,40歲,畢業於德國馬普膠體與界面研究所,博士。擁有高分子科學、統計物理、分子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等多學科交叉領域的學習工作經歷,2013年受聘於長春迪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負責化學發光免疫試劑順磁性微粒偶聯技術及規模化生產項目。該項目在我國市場中處於快速增長期,未來2—3年,每年的預期盈利約1000萬元。

創新創業英才

  ——季生象

  季生象,男,38歲,畢業於美國明尼蘇達大學,博士。多年從事高分子材料的合成、加工及產業化研究,取得了多項突出性成果。2015年受聘於長春鑫螯科技有限公司,任技術總監,負責金屬吸附劑樹脂材料的項目研發和生產。目前,已帶領團隊開發出兩類金屬吸附劑材料,產品性能達到或超過國外同類產品,預計未來五年累計銷售收入達到2000萬。

創新創業英才

  ——郭聃洋

  郭聃洋,男,32歲,畢業於莫斯科國立大學,博士。2013年受聘於長春中俄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任中俄生物技術與工程聯合研發中心主任,主要負責新型益生菌菌株及共生體製劑技術項目。本項目研發的新型益生菌共生體製劑打破世界傳統上對機體單純進行「填補」有益菌的研發理念,居於世界領先地位,預計在3—5年內實現產值1000萬元。

高級經營管理英才

  ——金兌勁

  金兌勁,男,42歲,畢業於韓國建國大學,博士,曾獲韓國京畿道優秀公共設施設計獎。2015年受聘於吉林紀元時空動漫遊戲科技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任產品設計總監。聘期內將在衍生產品設計、衍生品植入等領域開展工作,在東北區域建立衍生品主打品牌,實現衍生產品與市場接軌,並逐步走向國際。

高級經營管理英才

  ——王博

  王博,女,33歲,畢業於荷蘭埃因霍溫大學,博士。在物聯網和智能化方面有著豐富的研發經驗,曾在飛利浦醫療參與國家級項目研究,並帶領團隊為德國UKE醫院設計研發項目。2014年受聘於長春梨果科技有限公司,任技術總監。工作中,組建團隊為供熱、醫療等領域企業,提供基於智能硬體、雲計算、大數據等核心技術的物聯網智能化解決方案。

高級經營管理英才

  ——井手野 宏昭

  井手野 宏昭,男,60歲,日本籍,畢業於大阪大學,碩士。曾致力於三菱電機自主導航應用平臺開發,全面推進了車載多媒體事業的發展。2014年受聘於吉林省國家汽車電子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有限公司,任高級顧問。為公司引進了三菱電機先進的管理理念,形成完整的開發流程和體系方案,促成了公司與日本企業的項目合作。

高級經營管理英才

  ——朱亞夫

  朱亞夫,男,57歲,畢業於香港大學,碩士。曾任中國網通吉林省公司、黑龍江省分公司副總經理,在市場運營、項目管理等方面具有豐富的實踐經驗。2014年受聘於吉林數吉錢包電子商務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公司目前已經有長白山易通、吉林銀行手機銀行等項目投入運營,並已和長春市政府、吉林市政府籤訂了智慧城市合作協議。

  又到隆冬日,再話英才時。12月21日,吉林省、長春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在長春高新區隆重召開。這也是吉林省、長春市、長春高新區第五次共同組織召開的重要人才會議。

  姚洪濤獲得「『長白慧谷』英才計劃海外高端領軍人才」命名;蘇恩本等8人成為「『長白慧谷』英才計劃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朱亞夫等4人成為「『長白慧谷』英才計劃高級經營管理人才」。長春迪瑞醫療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2家企業獲「伯樂獎」榮譽稱號。13位新入選第五批「長白慧谷」英才計劃的人才獲得了680萬元資金的支持。

  擇天下英才而用之。今年,長春高新區新引進各類高層次人才5500餘人,投入資金8800多萬元,併入選了國家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靡不有初,鮮克有終。」在五年的時間節點處駐足回望,能看到的,是鍥而不捨的人才引進誠意,是碩果纍纍的人才立業盛景,是宏圖大略的人才興省決心。

  做好人才工作,政策是關鍵

  政策是人才工作的關鍵。一年來,人才改革試驗區在不斷完善、創新人才相關政策的同時,積極落實各項人才政策,擴大「長白慧谷」品牌效應。已組織開展了第五批「長白慧谷」英才計劃申報評審工作,共有45個單位的50個人才項目申報,評選出13個人才項目,給予680萬元無償支持。完成了前四批人才項目跟蹤考核、驗收及政策兌現工作,兌現人才支持資金508萬元。整合出臺了《長吉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區(長春高新區)促進產業發展若干政策》,支持、鼓勵企業和人才開展自主創新,全年兌現各類政策扶持資金8100多萬元。同時,完善股權激勵機制,在推動技術入股、成果轉化方面進行探索,激發人才潛能。矽谷歸國人才姚洪濤及其創業團隊,以智慧財產權作價5000萬元,與高新區合作成立吉林省長理像源微電子技術有限公司,開展CMOS項目的研究與開發。人才改革試驗區發揮「東北亞人才研究基地」作用,總結梳理人才特區建設經驗及存在問題,完成「吉林省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績效評估」報告編制及結題工作,並組織召開了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研討會。科技日報等知名主流媒體刊發了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經驗。試驗區還參加了《中國人才雜誌社》組織的創新案例比賽活動,獲得「全國基層人才工作創新評選活動最佳案例獎」。

  做好人才工作,引才是核心

  引進是人才工作的核心。一年來,人才改革試驗區不斷拓展引才渠道,大力引進高端人才,全力打造人才高地。發揮「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校友會協作聯盟」作用,吸引省外人才「回歸」及本地科技成果轉化,高校院所在高新區新創辦企業36戶;組織開展「天使資金」項目申報評審,將從申報的100個項目中擇優評選25項,給予無償資助180萬元。組織開展了第五屆「長春青年創新創業大賽」,收集參賽項目161項,擇優落位16個項目,無償資助120萬元。全年新引進項目50個,引進企業管理等高端人才150餘人。長春海外學人創業園、北湖科技園、中俄科技園等孵化器等機構全年新引進197個孵化項目500多名高端人才。組織各類現場招聘會43場,新引進大學本科以上學歷4800餘人。幫助企業引進高端人才14人,其中博士8人,海外歸國人員6人。全年通過組織「華僑華人專業人士回國創業研習班」參觀考察長春高新區,以及政策說明、項目洽談對接會,參加中國國際人才交流大會、廣州留交會等專項人才活動,宣傳高新區創新創業政策,達成合作意向30餘個。

  做好人才工作,平臺是基礎

  平臺是人才工作的基礎。一年來,人才改革試驗區進一步優化人才發展平臺,不斷激發人才的創業熱情和創新活力。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穩步推進。中科院光機所光電子平臺項目已經投入使用,入駐企業達到32戶,其中7戶已經投產。中科院應化所新材料技術平臺項目,兩個通用技術平臺、3個專用技術平臺及科技服務中心,內外裝修已經完成,6個項目已進駐。長春北湖科技園產業一期35棟建築主體、13萬平方米全部投入使用,總計籤約落戶58個項目,其中40個項目進駐運營。創新型孵化器建設也初見成效。年初,制定實施了《長春高新區關於發展眾創空間,建設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實施方案》,按照方案確定的目標,已建成創新型企業孵化器9家。其中擺渡創新工場和原創驛站被認定為國家級眾創空間,中科創客營被認定為吉林省首批創客空間,高新區已經成為全省眾創空間最為集中的區域。「長春高新科技大市場」獲批為第三批省級技術轉移示範機構;利用大市場,組織、徵集「北湖科技園『貝殼』創業訓練營」、「『擺渡創新工場杯』吉林省全民APP大賽」等6個活動項目,先後完成了2015年全國科技周吉林省活動項目申報、「高新技術產品(項目)發布」等20餘次專題活動的組織和承辦工作。金融服務平臺融資功能進一步完善。在延續與建行助保貸的基礎上,與中行籤署見保即貸協議,與民生銀行合作小微貸,助保貸5000萬額度已全部完成,與科技支行合作開展的股權質押貸款,開創了吉林省中小科技企業信用貸款的先河,前三季度累計年度新增貸款總額4.75億元。新增掛板8家,融資額1.2億元。

  做好人才工作,服務是保障

  服務是人才工作的保障。一年來,人才改革試驗區圍繞人才的實際需求,創新服務理念,完善服務體系,由市委組織部與高新區共同組織實施的「長春人才港」現已開通上線試運行。指導人才企業申報項目,爭取人才獎扶政策。預計全年各級科技立項550項,獲得資金4.2億元。有1人入選國家科技創新創業人才推進計劃,1戶企業榮獲「國務院僑辦重點華僑華人創業團隊」,3人入選省高級專家。全年通過舉辦周末大講堂、3P系列知識講座,組織企業赴上交所培訓、高新技術企業專利培訓、大學生企業創業輔導、3D列印知識推廣培訓、高技能人才培訓等專題培訓近萬人次。進一步落實人才服務專員、高層次人才走訪、節假日慰問、健康體檢等制度,建立了持續組織開展高層次人才聯誼活動制度,為高層次人才搭建溝通交流平臺。全年組織金融論壇、私募對接、人才聯誼等企業溝通交流活動30餘次;走訪企業、園區70餘戶次,回復、協助解決困難和問題50餘個。

  做好人才工作,創新是動力

  改革創新是人才發展的根本動力。「十三五」時期是國家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的決勝階段,也是吉林省及長春市實現新一輪振興發展的關鍵時期。特別是省委、省政府「一個意見、三個辦法」的深入實施,對推動人才改革試驗區創新人才體制機制、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加快創新驅動發展具有極為重要的意義,市委十二屆八次全會對人才工作也提出新要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將緊緊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省、市推動新一輪振興發展目標,圍繞大力推進長吉產業創新發展示範區和長春新區建設,圍繞高新區「十三五」發展規劃,以「一個意見、三個辦法」為指導,以推動產業發展為目標,以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為核心,進一步完善人才政策和服務體系,不斷強化人才創新創業載體建設,切實優化人才發展綜合環境,為區域發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證和智力支撐。

  長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紀工委書記楊俊良對明年人才工作作出安排, 2016年「人才改革試驗區」將組織開展第六批「長白慧谷」英才計劃申報評審工作;對已入選人才項目進行跟蹤考核,及時兌現相關政策。對第三批入選人才項目進行驗收考核,提出後續支持意見。開展高層次人才需求情況調查,以製作高層次人才需求手冊、網站發布等形式,增強引才的針對性。根據區內企業對高端人才需求,利用僑務、科協、外專等部門項目優勢,策劃組織引才活動。圍繞校企合作,提前介入高校按企業需求培養學生。圍繞宣傳推介人才政策及創新創業環境,發揮「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校友會協作聯盟」作用,主動參與、策劃校友會相關活動,吸引更多的人才到高新區創新創業。圍繞支持大學生創新創業,組織開展「2016年長春市青年創新創業大賽」,遴選優質人才項目落戶高新區。依託大連海創周、廣州留交會及各種招商活動,宣傳推介人才政策,吸引高層次人才。進一步深化「長春人才港」建設工作,打造政產學研一體化服務平臺,成為吸引域外高端人才的新窗口。利用高新人才市場,組織專場招聘活動45場以上。發揮企業引才主體作用,支持、引導企業設立「人才發展專項資金」,調動企業引進、培養人才的積極性。

  將在現有平臺基礎上,加快長東北科技創新中心建設,打造科技創新高地。發揮中國科學院長春技術轉移中心作用,引進高水平研發類項目。中科院光機所光電子平臺項目引進落戶企業力爭達到40戶以上,應化所新材料平臺孵化大廈入駐的10個項目投產達效。加快吉林省集成創新綜合體建設,全面整合科技創新資源。抓好工大科技園建設,進一步提高孵化企業的數量,爭取達到40家以上。促成吉大現代產業技術研究院儘快落位,統籌謀劃推進生物醫藥類、新材料類、探測及檢測類和工程技術服務類等平臺建設。積極發揮吉林省科技大市場國家技術轉移中心東北分中心作用,全力打造立足吉林、服務東北、輻射東北亞的一流技術產權交易中心。加快創新型孵化器建設,助推人才創新創業。推進汽車電子產業基地、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等園區建設創新型孵化器,力爭在明年底投入運營10家以上條件成熟、功能完備、特色鮮明的創新型孵化器,建成在省內發揮示範引領作用的創新創業示範基地。北湖科技園確保產業二期生物醫藥平臺如期開工建設,年底前完成7萬平方米主體結構封頂,新引入科技研發及相關企業20個。

  在吉林省、長春市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會議上,長春市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綦遠方對進一步推進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有效發揮先導、示範、帶動作用提出三點意見,一是要認真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推動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向更高層次邁進。二是要加大政策創新突破力度,進一步激發人才創新創業活力。三是要構建全方位人才服務體系,營造人才舒心創業的良好環境。

  吉林省委組織部副部長王長生就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工作提出四點希望,一是進一步發揮政策創新的引領作用,帶動人才體制機制創新。二是進一步發揮聚才引才的示範作用,加快打造人才創新創業高地。三是進一步發揮科技成果轉化促進作用,為創新發展提供原動力和新支撐。四是進一步發揮創新創業平臺作用,營造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濃厚氛圍。

  「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人才引進非一朝一夕之功,秦納天下英才一掃六合,耗時以百年計;人才立業乃全心全意之舉,哺育「吉林創造」,實現自身價值。在國家經濟進入新常態的今天,保持中高速增長,實現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源頭在創新,實現創新驅動的最終希望在人才。在國家向「第一個一百年」邁進的時候,「長白慧谷」目標清晰,它會成為引領吉林發展、打造東北亞人才品牌的金色「名片」和強勁引擎。

(來源:科技日報)

相關焦點

  • 經濟日報評論員:集聚天下英才 激發創新活力
    原標題:集聚天下英才 激發創新活力   面向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大戰略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關鍵是要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激發各類人才創新活力和潛力」。
  • 成都高新區:培植企業發展沃土 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作為成都產業發展主陣地,成都高新區不斷扶持本地企業做大做強,持續招引優質項目落地,已成為中國中西部創新資源富集、投資環境優越、對經濟拉動強勁的創新發展高地。截至目前,成都高新區已聚集各類企業超14萬戶,科技型企業超5萬家,高新技術企業2053家,上市企業39家。優質企業的聚集地8月下旬,成都高新區與網易籤署合作協議,成都高新區將與網易實施「數字產業創新基地」「科技文創產業基地」「工業網際網路示範中心」等合作計劃,集聚更多產業鏈相關企業共同發展。
  • 近悅遠來 聚天下英才追夢圓夢
    11月22日,2020重慶英才大會(以下簡稱英才大會)在嘉陵江畔的悅來國際會議中心圓滿落下帷幕。天下英才聚渝州、萬類霜天競自由。英才大會作為重慶最高規格的招才引智盛會,今年首次採取「線上+線下」方式舉行,搭建起集思想交流、項目合作、人才對接於一體的國際化合作平臺。
  • 長春新區:以體制機制改革推動國家區域創新中心建設
    面對新形勢,長春正積極應對,提出率先建設「四大板塊」,全力推進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全方位振興。作為國家區域創新中心的主要載體,長春新區承擔著促進區域創新中心板塊迅速崛起的重大使命。今年4月,市委書記王凱在長春新區調研時進一步強調:「要以長春高新區為突破口,堅持政府主導、企業主體、市場導向,進一步創新開發模式、建設模式、管理模式、服務模式,激發開發區創新活力。」
  • [長城微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人才活力充分迸發
    要加大改革落實工作力度,把《關於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的意見》落到實處,加快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人才制度體系,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楊海靜:要想招攬天下英才為國家經濟發展進步貢獻力量,筆者認為,最先決條件就是要懂得如何挖掘人才,只有發掘出適合本單位的專業技術人才,才能使各方面人才各得其所、盡展其長。
  • 2020海聚英才創新創業峰會在上海啟幕
    人才、技術、項目、資金都在此匯聚,創新創業生態圈越來越有活力,他們對未來在上海創新創業充滿期待。  政策「組合拳」激發活力  這個月起,上海一批落戶新政開始實施,包括臨港新片區和張江科學城的「居轉戶」人員、引進人才和留學回國人員在內的各類群體,都成為政策優化的受益對象。
  • 【地評線】紅辣椒網評: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讓各級黨組織充滿活力
    百年大黨如何永葆活力?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新徵程如何開啟?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抓好5項重大工作,其中重要一項就是要抓好執政骨幹隊伍和人才隊伍建設。我勸天公重抖擻,不拘一格降人才。清代學者龔自珍的這句名言如今讀來仍覺得很有分量。要把各級黨組織建設好,使之永葆青春和活力,顯然也離不開來自方方面面的英才。聚天下英才而用之,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 濟寧高新區:科技創新谷釋放集聚效應
    「濟寧創新谷」攻堅行動是濟寧高新區十大攻堅行動之一,也是濟寧市創新平臺建設攻堅的重要內容,同時被納入市級十大攻堅行動。建設「濟寧創新谷」對濟寧高新區發展的長遠和現實意義是什麼,創新谷的建設方向、重點是什麼……就這些問題,濟寧高新為您進行分析解讀。
  • 科技興企激發創新活力
    原標題:科技興企激發創新活力   12月2日,稷山縣經濟技術
  • 高新區:「四個堅持」激發乾部隊伍活力
    今年以來,高新區堅持以攻堅帶攻堅、以作為促作為,緊緊聚焦「講政治、提素質、強本領」目標要求,用「四個堅持」激發乾部隊伍活力,為全區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保障。堅持思想教育。(黨工委管委會辦公室 牛俊傑 組織部 張洋 紀檢監察工委 黃敏)【來源:襄陽高新區】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高新區(濱江)與長春新區對口合作聯席會議在長春召開!
    6月8日至9日,杭州高新區黨工委、濱江區委書記王敏帶隊赴吉林省長春市長春新區調研考察。長春市委常委、長春新區黨工委書記李忠斌,長春新區管委會副主任薛春龍等陪同,杭州高新區黨工委委員、區委常委、區管委會副主任、副區長石威,區管委會副主任、副區長王斌達參加。
  • 銀座幼教:守正創新,激發活力 讓更多孩子享受更優質的素質教育
    山東銀座·英才幼兒園黨總支書記、董事長袁霞山東銀座·英才幼兒園不斷尋求發展創新,由一所幼兒園迅速成長為國內知名大型幼教集團。自2001年9月創辦以來,山東銀座·英才幼兒園(以下簡稱銀座幼教)風雨兼程,不斷尋求發展創新,以「辦中國式幼兒園,打造中國幼教模式」為目標,以「讓愛更多一點」為辦園核心價值觀,實現了由地方品牌向全國品牌發展的戰略目標,由一所幼兒園迅速成長為國內知名大型幼教集團,並成為同行業的「領軍集團」。
  • 長春新區做好普惠創新「大文章」為實體經濟保駕護航
    包容普惠創新是考量一個地區基本公共服務、生態環境、交通出行、創新創業、人才引進、市場開放的綜合性指標。「惟有包容才能開放、惟有普惠才能公平、惟有創新才能進步。」長春新區以包容的心態廣迎四方賓客,以普惠的政策均灑每一寸陽光,以創新的舉措激發市場活力,持續用力,久久為功,全力打造具有吸引力、創造力和競爭力的營商環境高地,用包容、普惠、創新的營商環境,為實體經濟發展保駕護航。聚焦創新引領 激發市場主體活力營商環境猶如一根扁擔,一頭挑著企業的「冷暖」,另一頭挑著經濟「興衰」。
  • 人民論壇網評︱完善人才制度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
    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目前,有些地方還存在著一些問題,如對人才重視不夠,「上熱下冷」「先熱後冷」;人才評價標準片面死板,引進人才和就業崗位脫節;人才市場化配置不暢,人才流通困難等。以上現象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阻礙了人才的長足發展,單位的考核人才長效機制還不全面等問題使得一些人才心寒甚至流失的現象也還存在,如何解決問題成為擺在黨和國家面前的挑戰。
  • 潮起錢江,天下英才重杭州|全面小康 杭州力量
    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節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引,匯聚天下英才共建杭州的藍圖繪就,打造人才生態最優城市的戰略落地,杭州擁抱人才。人才服務工作,一頭連著發展,一頭連著民生。這裡萬物生長、活力迸發;這裡人才讓經濟創造活力充分迸發,讓經濟創新源泉充分湧流;這裡續寫著經濟發展新輝煌,滋生著新的激情和夢想。這個夢想,屬於杭州,也屬於中國。戰疫篇——先鋒鐵軍為雙線作戰蓄力賦能先鋒鐵軍,意味著用最高的站位詮釋初心,用最實的行動擔當使命,用最新的理念樹立標杆。
  • 長春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助企 引「改革活水」競相湧流
    長春高新區:體制機制改革助企 引「改革活水」競相湧流 2020-07-28 09:2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激發創新活力關鍵在於營造良好創新生態
    習近平總書記在科學家座談會上強調,我國擁有數量眾多的科技工作者、規模龐大的研發投入,初步具備了在一些領域同國際先進水平同臺競技的條件,關鍵是要改善科技創新生態,激發創新創造活力。這些重要論述凸顯了營造良好創新生態,以改革促創新、以創新促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為我國加快建設科技強國提供了科學指導。
  • 蘇州高新區打造「創業者樂園 創新者天堂」
    新華網南京11月29日電(記者劉巍巍)蘇州高新區打造「創業者樂園 創新者天堂」人才新政29日發布,全周期人才發展扶持體系呼之欲出。    蘇州高新區明確「1」個目標,圍繞創業者、創新者「2」類人群,構建全周期、全領域、全要素、全方位「4」大扶持體系,系統推出「30」條硬核舉措。    未來3年,蘇州高新區將用於支持創新創業投入100億元,新增各類人才10萬名,其中科技領軍人才1000名,引進創新型科技企業5000家,創投機構投資區內人才項目500個,建設創新創業載體200萬平米,籌集各類人才公寓20000
  • 領英在深圳設立創新中心,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並不簡單
    全球領先的職業社交網站 LinkedIn(領英)宣布 LinkedIn 領英(深圳)創新中心落戶深圳南山區人力資源產業園,通過領英大數據、全球化平臺和 O2O 人才解決方案賦能深圳當地政府和企業。該創新中心是領英繼貴陽之後的第二個創新中心,將立足深圳、輻射華南區域,為企業客戶提供領英徵才解決方案(LinkedIn Talent Solution)的演示、定製設計、培訓等多項服務,並幫助當地政府和企業更高效地對接全球經濟機會和高精尖人才,打造在全球「招才引智」的城市品牌影響力。
  • 金融產品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
    來源:經濟日報央行舉行「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第四場新聞發布會——金融產品創新激發市場主體活力今年以來,中國人民銀行注重指導金融機構加大金融產品和服務創新力度,激發市場主體活力11月19日,央行舉行「金融支持保市場主體」系列新聞發布會(第四場)聚焦「金融產品創新」,圍繞政策工具創新、信貸產品創新、配套服務創新等主題介紹了相關做法和取得的成效。「關於取消外商直接投資人民幣資本金專用帳戶這項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總行已經批准我們可以實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