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
我們住進了嚮往已久的「大樂之野」。
「野有食」餐廳
幾年前,因為經營城市民宿的緣故,我們報了一個網課,以了解民宿的經營之道。
課畢,經營之道沒學到,倒是種草了好幾家民宿,「大樂之野」便是其中印象深刻的一家。
在課程中,「大樂之野」的聯合創始人介紹了民宿品牌的打造方法,用的是「大樂之野」首店——碧塢店的案例。
我們應該就是在看到照片的那一刻,開始對這家鄉野民宿心生嚮往。
2020年的秋天,我們來到了莫幹山,也非常自然地入住了「大樂之野」碧塢店。
「大樂之野」logo
「大樂之野」碧塢店的客房分散在6棟樓裡,我們這次住在了4號樓。
房子都是從當地農民手中收來的,改造時,大框架的木樑木頂被保留了下來,內部空間則做了優化,闢出了餐廳、廚房、客廳、露臺、泡池以及5間客房,非常適合一大家子或一群朋友包棟度假。
房子的外立面是原木加白牆,配上落地大玻璃,通透明亮;房子內部的配置走的也是簡約風,符合民宿的常規套路,觀感舒適。
不過,打開客房的那一刻,我們是有些許失望的,客房中規中矩,沒有驚喜,可能是期待值太高了吧。
我們是下午到達的莫幹山,把車停在了江南碧塢景區門口的停車場。民宿管家收到我們的信息後,開著電瓶車來接我們,一同前來迎接的,還有一條可愛的小黑狗。
小黑很可愛,看到我們後,就自覺地從車上跳了下去,並目送我們離開。可惜,碧塢的狗並不都如小黑這般乖巧,在前臺辦理入住後,碧塢以及狗的故事,都才剛剛開始。
客廳的落地大玻璃
客房的沙發&茶几
客房的洗漱臺
「大樂之野」碧塢店,幾乎位於山村的最深處,面向群山翠竹,背靠龍潭秘境,寧靜至極。
因為是枯水期,所以除了偶爾的鳥鳴聲,幾乎聽不到任何雜音,我們一覺睡到了自然醒,起床完全沒有負擔。
清晨的碧塢,空氣清新,我們愜意地走到戶外,舒展身姿,遠眺竹海。院子裡種著的一棵紅豆杉,樹枝上已長滿了果實,紅彤彤的豆子,在晨光中,熠熠生輝。
我們推開院門,沿著山間小路走去餐廳,藏在樹叢中的一隻八哥突然熱情地和我們打招呼,「你好」、「hello」切換自如,還夾雜著語調清奇的方言。我們從驚嘆中緩過神來後,向它報以熱烈的回應。
民宿的餐廳位於前臺樓上,空間不大,但大面積的玻璃窗設計,引入了山景,讓就餐環境很宜人。我們選擇了靠窗的位置坐下,慢悠悠地吃著早餐。
一個老人徒步隊伍從餐廳門前經過,饒有興致地打量著眼前的這棟白色建築,並用我們非常熟悉的口音輕聲交談。
他們是一群來自上海的阿姨爺叔,身著運動套裝,應該是專程來莫幹山登高望遠,親近自然的。
早餐後,我們步行去龍潭景區遊覽,與阿姨爺叔們再次相遇,他們登頂後返程,我們則拾級而上,錯身而過。
之後,我們就再也沒有遇見其他遊客了,開始獨享這一整片的山中秘境。
晨光中的院子
精緻的紅豆
層疊的遠山
餐廳的小庭院
碧塢,沒有夜生活。
傍晚五六點,太陽西落,這個小山村一天的生活就差不多過完了。
從民宿走到江南碧塢景區入口的一路上,沒有什麼商業門店,甚至,連路燈都沒有。
我們打開手機的手電筒,探著路慢慢下山,一直走到仙潭村的主幹道上,路邊才開始有了零星的餐廳、小店。
有一家民宿的大院內,閃動著露天燒烤的火焰,但這孤立的氛圍沒有改變村子總體上的原生態氣息。
天黑之後,村民很少出沒,而是選擇在家看電視。估計稍微收拾收拾,就準備休息了。
仙潭村裡有幾棵巨大的銀杏樹,樹齡從幾百年到近千年,是不折不扣的活化石。
其中一棵銀杏樹下,開著一家好看的咖啡廳,我們進山時曾留意到,不過,此時我們再經過,它也已熄燈打烊了。
秋夜的莫幹山,涼意頗濃,看著寂靜的村道,我們打了個寒顫,決定打道回府。在即將走到民宿的一個拐角,夜色裡猛然衝出四條大狗,朝我們狂吠,驚得我們一身冷汗。
在碧塢的夜,我們收穫的不是驚喜,而是驚嚇。
農舍上的畫——「澆花的小女孩」
農舍上的畫——「豐收」
銀杏樹下的咖啡館
咖啡館前的等待
入住「大樂之野」的那幾日,莫幹山都是晴朗少雲的好天氣。到了晚上,站在院子裡,抬頭便可以看到繁星點點。
這片星空,應該就是創始人在分享「大樂之野」初心時曾提到的那一片星空吧,7年過去了,它依舊璀璨。
不過,回到民宿,回歸現實,碧塢店的遲暮還是顯而易見的。
公共區域的設施已不負精緻,客房內的配置也略顯陳舊,更挫傷體驗的是客房一言難盡的隔音效果,客廳的交談聲、樓上客房的流水聲都會隱約入耳。
在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打開了「大樂之野」的公眾號看了看。在最新的一篇推送裡,看到了「碧塢將要休息一陣」的消息。
所以,碧塢店的滄桑,管理團隊也已經看在眼裡。
山居的情懷
離店的時候,管家開著電瓶車把我們送到停車場,他說,過了10月份,就是淡季了,周末之外,住客都很少。
如此看來,我們應該是老碧塢的最後幾波住客了。
相信改造後的碧塢店,會華麗蛻變,但對於被碧塢故事吸引而來的我們,反倒慶幸能踩著歲月的尾巴,看到它最初的模樣。
這趟拔草之旅不算完美,但在老碧塢的情懷故事裡,有一段屬於我們的小時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