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未來如何發展?

2021-01-15 中國網

量子計算正從「玩具」變成「工具」

— 訪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

本報記者 畢文婷

量子通信未來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擴大量子通信網絡的有效覆蓋範圍,包括實現量子通信網絡和經典通信網絡的無縫銜接、實現可支持千公裡量級的量子中繼、發展下一代可全天時工作的量子衛星網絡等;另一方面,需要在工程化集成與驗證的實踐中推動核心器件的自主研發、相關應用標準的制定和規模化的應用示範。

30多年前,在科學家們對量子疊加、量子糾纏等量子力學基本問題的研究過程中,精細的量子調控技術逐漸發展起來,使得人類從對量子規律的被動觀測跨越到對量子狀態的主動精確操縱,由此我們現在所說的「量子科技」便誕生了。

量子科技是融合量子調控和信息技術而產生的新興學科。在這一領域,我國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科學問題和關鍵核心技術突破,並在部分方向實現國際領先。我國量子科技將如何深化發展,自主創新科技體系將如何構建,從基礎研究到實用化、工程化的轉化之路將如何實現引領性突破?科技日報記者對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教授潘建偉進行了專訪,請他談談對量子科技發展的思考。

不會取代現有通信方式 量子通信將大幅提升信息安全水平

科技日報記者:在「墨子號」量子科學實驗衛星發射升空後,我國科學家已經利用它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並成功將量子通信發展到了實用階段,這是否意味著,一種顛覆傳統的通信方式即將誕生?

潘建偉:儘管量子通信是一個新興領域,但它並不是要取代現有的通信方式,恰恰相反,它將以一種新的途徑來大幅提高現有信息系統的安全性。

現代信息安全體系的核心要素是密鑰,只要確保密鑰安全,就可以保證加密信息的安全。在傳統保密通信中,至今還沒有能嚴格證明其安全性的方法。

但量子保密通信卻可以在已有公開信道中,通過量子密鑰分發實時產生密鑰並安全便捷地分配到用戶,使得在量子密鑰的傳輸過程中,如果信息被竊聽,竊聽者無法做到不留下痕跡。而且這一點是絕對的,是由量子力學基本原理所保證的。

換句話說,量子保密通信是在傳統通信中使用量子密鑰以提升安全性,而非一種完全顛覆傳統的通信方式。

科技日報記者:目前,我國已通過「墨子號」和「京滬幹線」的實驗,構建了首個天地一體化的量子通信網絡雛形,我國量子通信也已經處於國際領先水平。那麼,為持續保持引領地位,我國還需要在哪些方面著力?

潘建偉:量子通信的發展目標是構建全球範圍的廣域量子通信網絡體系。首先通過光纖實現城域量子通信網絡,進而通過中繼器實現鄰近兩個城市之間的連接,最終通過衛星平臺中轉來實現遙遠區域之間的連接,這是廣域量子通信網絡的發展路線。

按照這一路線,量子通信未來的發展,一方面需要擴大量子通信網絡的有效覆蓋範圍,包括實現量子通信網絡和經典通信網絡的無縫銜接、實現可支持千公裡量級的量子中繼、發展下一代可全天時工作的量子衛星網絡等;另一方面,需要在工程化集成與驗證的實踐中推動核心器件的自主研發、相關應用標準的制定和規模化的應用示範。

有3個裡程碑發展階段 通用量子計算機誕生或還需20年

科技日報記者:除量子通信外,量子計算也得到了極高的關注,國內外均有企業聲稱已進入到量子計算領域,但同時也有觀點認為量子計算還很遙遠。對此您怎麼看?

潘建偉:量子計算研究是一個高度複雜的工作,對於學術界而言,還是要循序漸進,實現一個個階段性的目標。國際學術界公認的量子計算發展有幾個裡程碑階段——

第一個裡程碑是實現量子計算優越性,即量子計算機對特定問題的計算能力超越超級計算機,這需要相干操縱約50個量子比特。2019年穀歌實現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懸鈴木」就包含53個超導量子比特,在求解隨機線路採樣問題上超越了超級計算機,也就是成功實現了量子計算優越性。但是,求解隨機線路採樣目前看來還沒有現實意義,現在的量子計算原型機更像是一個「玩具」,只能在玩某一個遊戲方面擊敗經典計算機,它的重要意義在於,證明了量子計算機是可以超越經典計算機的。

第二個裡程碑是實現專用量子模擬機,即相干操縱數百個量子比特,用於解決若干超級計算機無法勝任的實用問題,例如量子化學、新材料設計、優化算法等。到這個時候,量子計算機才真正開始有用,變成一個「工具」。我們希望能夠在5—10年內實現這樣的量子模擬機,這是當前的主要研究任務。

第三個裡程碑是實現可編程的通用量子計算機,即相干操縱至少數百萬個量子比特,同時將量子比特的操縱精度提高到超越容錯閾值(>99.9%),能在經典密碼破解、大數據搜索、人工智慧等方面發揮巨大作用。到了這一階段,量子計算機可能就和我們現在觀念中的計算機差不多了,可以用來快速解決很多問題。不過,由於技術上的巨大挑戰,何時實現通用量子計算機尚不明確,學術界一般認為還需要2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科技日報記者:前不久,您的團隊構建了76個光子的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據媒體報導,其可以在1分鐘內實現超級計算機1億年才能完成的任務。您認為,我國的量子計算正處於什麼階段?

潘建偉:根據現有的最優經典算法,「九章」處理高斯玻色取樣問題的速度比目前最快的超級計算機「富嶽」快100萬億倍,標誌著我國也成功達到了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且「九章」的等效速度比谷歌的「懸鈴木」快100億倍左右。

除了「九章」代表的光量子體系,超冷原子和超導線路也是公認最有可能率先實現大規模量子比特相干操控的物理體系。在超導量子計算方面,我國近期也有望實現超越谷歌的「量子計算優越性」。在超冷原子體系中,我國在規模化原子糾纏的製備與操縱,對自旋軌道耦合、超冷分子反應等的量子模擬方面取得了系列重要成果,這為實現超冷原子體系的專用量子模擬機奠定了基礎。

離子、矽基量子點等物理體系同樣具有多比特擴展和容錯性的潛力,也是目前國際量子計算研究的熱點方向。在這些體系的量子計算基本要素方面,我國積累了大量關鍵技術,與國際主要研究力量處於並跑水平。

此外,由於拓撲量子計算在容錯能力上的優越性,利用拓撲體系實現通用量子計算機是面向長遠的重要研究目標,目前國內外均在為實現單個拓撲量子比特而努力,這將是一項「從0到1」的突破。

調控技術迅速發展 精密測量已經進入量子時代

科技日報記者:除上述兩大領域外,量子精密測量也是量子科技非常重要的細分領域,相比而言,公眾可能對它比較陌生。能否請您介紹一下,量子技術對精密測量的意義?

潘建偉:量子狀態對環境高度敏感,其實就是一個非常靈敏的傳感器。同時,物理量的量子化也提供了一個非常精確的基準,比如光子是光能量的最小單元,在一定頻率下,一個光子的能量就是固定值,那麼如果我們能夠一個個地「數」光子的話,基本物理量中的發光強度就可以用光子數來定義,精度和穩定性都會大幅提升。這裡「數」光子其實就是指量子調控的能力。

正是鑑於量子調控與量子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2018年第26屆國際計量大會通過了量子化方法定義國際單位制的重大決議。事實上,時間、位置、加速度、電磁場等很多物理量,都可以利用量子技術實現超越經典技術極限的精密測量。

科技日報記者:量子精密測量包括了哪些應用領域?

潘建偉:量子精密測量的主要應用包括高精度光頻標與時間頻率傳遞、量子陀螺儀、原子重力儀等量子導航技術,以及量子雷達、痕量原子示蹤、弱磁場探測等量子靈敏探測技術等。這些技術將在慣性導航、下一代時間基準、隱身目標識別、全球地形測繪、醫學檢驗等廣泛領域發揮重要作用。

我國量子精密測量領域的研究整體上相比發達國家還存在一定差距,但這個差距近年來正在迅速縮小,並且在部分方向上已經與公開報導的國際最高水平相當。

(更多內容請關注《前沿科學》量子科技專輯)

相關新聞

我學者實現量子超表面圖像邊緣探測

科技日報訊 (記者吳長鋒)記者從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獲悉,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郭光燦團隊在量子超表面圖像邊緣探測實驗研究中取得重要進展。郭光燦團隊的史保森教授、周志遠副教授等利用高品質偏振糾纏源和高效介質超表面,實現了待檢測圖像狀態在正常模式和邊緣探測模式遠程的開關切換,並且證實了在弱光場照明下,糾纏光子照明相對於直接單光子照明具有更高的信噪比。這項研究成果2020年年末在線發表於《科學進展》。

近年來,超表面材料與量子光學結合成為重要的研究方向,而邊緣探測是圖像處理過程中的一種常用手段。相較於傳統的數字邊緣提取方法,模擬邊緣提取方法具有更高速度和更低能耗,但此前在量子糾纏照明下的超表面器件邊緣探測還沒有出現相關研究。

本次研究過程中,科研人員用線偏振光照射超表面器件發生光自旋霍爾效應,使兩個圓偏振的出射光場在空間發生微小的平移,從而導致出射光場的中間部分是線偏振、邊緣部分是圓偏振,隨後通過檢偏器可以提取待成像物體的邊緣輪廓。

那麼,成像模式如何在正常模式和邊緣探測模式之間實現遠程切換?專家解釋說,可利用偏振糾纏光源中的一個光子進行照明,該光子含有兩種可能的偏振狀態,通過測量另外一個光子的狀態,用於照明的光子的偏振狀態也會隨之確定,因此通過遠程切換糾纏光子對中的用於觸發的光子的偏振狀態,就能切換不同的成像模式。

專家表示,該成果是量子超表面研究在圖像邊緣探測的一次嘗試,在圖像加密和隱寫上具有潛在應用。另外,在光子照明匱乏的場景,如酶反應跟蹤與生物活體細胞的觀察上,較高信噪比會表現出一定優勢。該工作將會促進更多的關於量子光學和超表面材料結合的相關研究。

相關焦點

  • 亞馬遜CTO談量子計算:仍處早期發展階段,重點在於降低成本
    在量子計算還處在非常早期發展階段的情況下,主要玩家競爭意願有限。12月18日,沃納·威格爾發表演講,談及未來技術趨勢和遠景時指出,2021年雲和機器學習向邊緣的推進將進一步加速,嵌入到隨身設備、汽車、家庭和工作場所,最終雲的存在將無遠弗屆。另一方面,小企業競相上雲,東南亞和撒哈拉以南的非洲將成為領跑者。
  • 英特爾詳解計算趨勢:量子計算如何商業化?神經擬態計算如何提升性能?
    面對數位化、雲化的未來世界,底層的計算平臺正發生變革,全球科技巨頭們都爭相布局下一個十年的計算能力。12月4日,英特爾在2020年英特爾研究院開放日上,公布了集成光電、神經擬態計算、量子計算、保密計算、機器編程等前沿計算技術的最新進展並進行解析。
  • 谷歌實現量子霸權論文曝光,圈內人士:量子計算的裡程碑事件
    文中沒有給出很直接的回答,他們認為從複雜度分析來講經典算法總是會隨著比特數和 cycle 指數增加的,而且即使未來有一些更好的經典算法,到時候量子的處理器也發展了所以還是會比經典的好。最後 @ 少司命 認為,我們對於谷歌新研究感到振奮的同時也要保持清醒,我們離著實現量子計算的完全功力還有很遠的距離。
  • 18歲華裔天才顛覆量子計算,《科學》:他「殺了」量子計算的發展
    時代的發展,伴隨著的是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在現如今的信息化時代中,科技的發展是非常迅速和快捷的,就拿時下最火熱的5G來說,我們中國已經取得了絕對的領先優勢,尤以我們最驕傲的民族企業華為公司的5G技術最著名。
  • 美國人眼中的中國量子計算
    網際網路先驅、AsimovVC管理合伙人、3DR Holdings, LLC執行長Alan Meckler在接受彭博社採訪時表示,中國在量子計算領域的領先地位令人擔憂。 他警告稱,對比美國目前在相關領域取得的進展來看,中國在發展量子計算方面所做的事情令人十分擔憂。
  • 百度量子科普課堂:AI與量子融合發展,正碰撞出新火花
    一方面,以深度學習框架和雲計算為代表的人工智慧技術有望在量子計算軟、硬體的研發過程中大顯身手,比如百度飛槳深度學習平臺就包含了量子機器學習工具集『量槳』,可以支持開發者和科研人員更便捷地開發量子人工智慧應用;另一方面,隨著量子科技的發展,量子計算、量子通信以及量子精密測量等方面的先進成果也將逐步融入人工智慧的技術發展和應用落地之中。」
  • 攀登量子計算的珠峰,華為邁出第一步,意義深遠
    未來等於"量子計算+人工智慧"要說華為的這個量子計算模擬器HiQ平臺,先來說說量子計算。在9月舉行的世界人工智慧大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量子計算專家、圖靈獎獲得者姚期智發表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未來等於"量子計算+人工智慧"。由此可見看到量子計算對於未來的革命性意義。量子計算是和現在經典的計算截然不同的存在。
  • 全球量子計算初創公司盤點|光子|美國_科技|量子計算機|...
    Xofia的目標是確定這些原語在數據分析管道中出現的位置,以及量子計算如何應用於相關問題(例如矩陣求逆、搜索、線性規劃、量子模擬等),方法是提供一套軟體套件,使客戶能夠利用量子硬體實現更快的性能。,它使用計算研發工具進行藥物設計。
  • 攻堅下一代計算技術:17家典型的量子計算創業公司
    D-Wave雖然是當之無愧的量子計算機與軟體開發行業的先行者,但其發展過程也經歷了長期蟄伏,而並非突然走紅:公司成立的前5年都在做研究和專利布局;2004年組建科學家和工程師團隊,開始設計、製造和測試處理器與量子計算系統;直到2010年,公司推出第一臺商用量子計算機;接下來便是2013年的D-Wave Two,到2015年的D-Wave 2X,再到2017年的D-Wave 2000Q的不斷升級
  • 科技巨頭雲集全球量子計算戰局:亞馬遜雲計算子公司三招齊出
    ,成立AWS量子計算中心和亞馬遜量子解決方案實驗室。2019年5月,微軟宣布在GitHub上部分開源其量子開發工具包(Quantum Developer Kit),包括量子程式語言Q#編譯器和量子模擬器。很顯然,現在亞馬遜也加入了量子計算戰局。
  • 百度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 巨頭爭搶賽道
    3月8日,百度宣布成立量子計算研究所,開展量子計算軟體和信息技術應用業務研究。雪梨科技大學量子軟體和信息中心創辦主任段潤堯教授出任百度量子計算研究所所長,直接向百度總裁張亞勤匯報。     「微軟所公布的程序語言及開發工具,可以在普通伺服器上通過虛擬量子模擬器模擬到30個量子態,讓開發者用最簡單基礎的方式了解到量子計算。」一位接近微軟的業內人士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分析稱。     谷歌早在2013年,便購入超級量子計算機,與NASA成立量子人工智慧實驗室。
  • 從基礎量子位到當下火熱的量子計算機,一文助你入門量子計算
    1900 年,德國物理學家普朗克(Max Planck)提出量子概念,「量子論」就此宣告誕生。1981 年,著名物理學家費曼 Richard Feynman 提出了量子計算 / 量子計算機的概念,自此,量子力學進入了快速轉化為真正的社會技術的進程,人類在量子計算應用發展的道路上行進的速度也越來越快。
  • 中國量子計算創世界紀錄!美國:中國人太過於聰明!
    科技發展是一個國家強大的重要因素之一,從新中國建立初期一直至今,科技的發展發生天翻地覆的變化,在短短的幾十年內趕超世界強國——美國、俄羅斯,如今中國也躋身於世界頂端,如今中國量子計算創世界紀錄!美國發出感慨:中國人太過於聰敏!
  • 繼量子網絡,荷蘭為搶量子計算生態系統又投錢了
    量子技術具有影響整個社會的潛力。可以為能源、食品供應、安全和醫療保健等領域產生的挑戰性問題提供解決方案。這些領域會隨著量子計算的成熟發展,發生顛覆性巨變。而要想充分理解量子計算對社會的影響,需要讓其更接近未來的潛在用戶。
  • 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問世,實現「量子霸權」
    圖為高爾頓板如果將「高爾頓釘板」發展出一個量子版本,即,由全同光子來代替小球,用分束器(當一束光通過分束器時會被分成兩束強度較低的光,一束透射,另一束反射)來代替釘子,則這個遊戲就變成「玻色取樣」的量子模擬。一般來講,「玻色取樣」是指,在n個全同玻色子經過一個幹涉儀後,對n個玻色子的整個輸出態空間進行採樣的問題。
  • 量子計算優越性的裡程碑,中國科學家是怎麼做到的?
    量子物理看似離我們的生活很遠,但是量子力學所催生的各種技術,其實已經進入了我們的生活。今日,中國科學家帶領團隊研發出中國量子計算原型機九章,實現裡程碑式突破。到底什麼是量子?量子有什麼用?量子通信和量子計算是什麼意思?我國的研發進程如何?又面臨著哪些國際挑戰?
  • 朱嘉明:量子科學,未來十年最大的變量
    這次會議通報討論了所謂的「量子霸權」問題,如何評估,如何應對。僅僅過去一年,全球範圍內的量子科技不斷有所突破,證明了關注量子科技的發展速度是必要的。朱嘉明不僅是研究數字經濟,數字資產和區塊鏈的先行者,也是近年來持續呼籲各界關注量子科技的倡導者。12月11日,由《商業周刊/中文版》主辦,梅賽德斯-奔馳作為首席戰略合作夥伴的「The Year Ahead 展望2021峰會」繼續進行中。
  • 面對中國、歐盟等大力投資量子計算,美國終於按捺不住了
    至於發展的根本原因,是需求。隨著中國在該領域的崛起,美國從未放下自己的提防之心。眾所周知,量子計算是如今各個科技巨頭的重點,比如,谷歌、IBM、微軟、英特爾等美國科技企業擁有先發優勢,通過不同技術路徑不斷實現對更多量子比特的操縱;過去一年來,中國阿里巴巴、騰訊和百度三大科技企業也相繼「入局」量子計算,彰顯新興市場的強大後勁。
  • 德國發力量子計算幫歐盟爭奪數字主權
    圖片來源:網絡(inceptivemind.com)近日,德國聯邦教研部長卡利切克表示,德國將於2021年擁有首臺量子計算機。繼6月決定加碼投資20億歐元發展量子技術後,德國希望在擔任歐盟輪值主席國期間,把量子計算機相關議題納入未來歐盟的科研框架,進一步推動歐洲在這一關係到技術主權的關鍵問題上加速發展。
  • 谷歌宣稱量子霸權已經實現,中國量子計算走在世界前列,比肩美國
    1996年,山姆·洛伊德(S.Loyd)證明了費曼的猜想,他指出模擬量子系統的演化將成為量子計算機的一個重要用途,量子計算機可以建立在量子圖靈機的基礎上。從此,隨著計算機科學和物理學間跨學科研究的突飛猛進,使得量子計算的理論和實驗研究蓬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