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來牛排在國內還是比較受歡迎的,也算是品嘗牛肉最簡單直接的方式之一了,尤其在一些年輕朋友看來,可能跟涮牛肉火鍋的地位也差不多了。
正好最近也是待在家裡出不去,我們就來解答一下這個牛排做法的問題,也分享一下如何才能簡單又快捷的做出一份美味的牛排。
本期問題:用黃油煎牛排和用普通油煎牛排味道上有什麼區別呢?
首先題目當中「用黃油煎牛排」這個描述其實不太準確,一般情況下牛排並不是用黃油煎熟的,黃油本身也不適合煎牛排,黃油在牛排中的作用其實就是調味、增香、提色而已,就跟我們有些時候炒菜到出鍋階段會烹入明油、包尾油的意思差不多。
之前我們分享過在家煎牛排的方式,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就是「溫度要夠高」,一定要有足夠的溫度在第一時間將牛肉封煎,這樣才能讓內部的肉汁被鎖住。而黃油的弊端就在這裡,它的煙點實在是太低了,120到140度左右黃油就已經開始冒煙了(這主要是由於其中殘留的牛奶中的蛋白質物質),溫度再高一些就會焦,不僅僅風味變差,牛排的賣相也跟著變差,外觀看上去黑漆漆、髒兮兮的。
所以黃油並非是煎牛排必須的選擇,只是一種提供風味的手段而已。不過黃油畢竟是動物性油脂,又是來源於牛奶,對於有些朋友來說可能比其他油脂跟牛排的相性要更合一些,區別並不太大,黃油的風味也不是每個人都喜歡的,所以完全是可以被取代的。
那麼煎牛排的時候黃油要在什麼時候才下鍋呢?
黃油確實可以為牛排增添一些風味,當鍋中有植物油、牛肉自身脂肪和黃油混合的時候,能得到複合型的油脂香氣,這算是黃油對比其他油脂來說的一點優勢。所以黃油下鍋的時候其實就已經是給牛排調味、入味的時間點了,利用黃油就可以比較溫潤的激發並浸出迷迭香、大蒜、胡椒等等配料中的香氣。下面我們就分享一下在家煎牛排的詳細過程,讓大家可以簡單在家烹製出美味的牛排。
【所需材料】:牛排、鹽、黑胡椒、大蒜、迷迭香、橄欖油和黃油。
【製作步驟】:
步驟一(牛肉預處理):提前將牛排從冰箱拿出來,讓它恢復到室溫,將回溫之後的牛排用廚房用紙吸乾血水,然後均勻地撒上鹽和黑胡椒,大約有2克左右的鹽就夠了;
步驟二(煎鍋預熱):取一個平底鍋大火將其燒熱,然後加入橄欖油,接著放入牛排開始煎,橄欖油也可以提前抹在牛排上,火力至少中火以上;
步驟三(開始煎肉):牛排如果有油邊可以側重稍微多煎一下,油脂析出之後口感更好,也沒那麼油膩。牛排翻面可以選擇老派做法,最多1分鐘才翻面1次,也可以新派做法大約15秒翻一次,這樣可以煎得更加均勻,受熱程度比較好控制,兩者差別其實並不大,就按自己的習慣選擇吧;
步驟四(入味調味):牛排煎到整體焦褐色之後就可以下黃油了,大約有個30到40克左右就足夠了,注意要調小火力避免焦糊,與此同時放入迷迭香和簡單拍散的大蒜,拿一個耐熱湯匙不斷地將浸潤著香料的混合油淋到牛排上去;
步驟五(最終成菜):將牛排煎到自己喜歡的熟度即可取出來靜置5到10分鐘,這可以讓牛肉的汁水重新回到肌肉組織裡去,不然直接切會導致牛排大量流出汁水、肉質也會偏柴。等待牛肉靜置的時間我們可以往煎過牛排的鍋中加入一點熱水或者紅酒,將這個湯汁收濃就可以作為佐餐牛排的醬汁了。
製作小貼士】
黃油不要在一開始就放入鍋中,在鍋子燒熱之後可以加一些煙點較高的植物油來封煎牛排,比如橄欖油、芥花油等等,牛排上如果自帶油邊也可以利用起來。單獨包裝好的牛排是不用水洗的,直接用廚房用紙吸乾血水就好了,炙熱的油溫會解決一切顧慮。將整個一頭大蒜攔腰切開,用這個蒜去煎、塗抹牛排,能夠提供非常不錯的風味,就是有點費蒜。牛排的部位選擇非常多,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但是厚度至少得再1.5釐米以上,2.5釐米比較適宜家庭烹製,太薄的會被熱力直接「貫穿」,煎出來就會偏幹、偏柴,而且好牛肉一般也不會被切成那麼薄的牛排。
那麼以上就是這次關於牛排的全部內容了,如果有所幫助的話,懇請幫忙轉發和收藏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