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雲墨翰之間 - 中國青年報

2020-12-15 中國青年報

歙縣古城(漁梁壩)

歙縣徽州府署

徽州區靈山村頭

徽州區西溪南

徽州區呈坎村

北京向南,高鐵可直達歙縣。

車過銅陵長江大橋,一個女生和一個男生在爭論歙縣的「歙」字怎麼讀,並埋怨一個地方的名字為什麼取這麼難寫、難念的字。我哈哈笑道,這些《新華字典》只釋作地名的字,屬真正古字、冷僻字,不會讀不會寫很正常。它通常說明該地歷史悠久。歙縣始置於大秦王朝,距今兩千多年了。

歙縣北站距城中心只十幾分鐘車程。內秀穩重的老友李忠來接我,要陪我舊地重遊。歙城掩映在花團錦簇中,屋瓦櫛比,道路寬敞,整齊潔淨,勃發的綠意裡,一派祥和,賞心悅目。

歙縣形勝

歙縣在安徽省的最南端,今屬黃山市。它北倚黃山,東鄰杭州,南接千島湖,西領廣大徽州腹地。歷史上的新安郡、歙州府或徽州府,一直是東南大郡,也是後來經濟文化地理中重要概念「江南」的重要組成部分。梁武帝對徐摛說,新安大好山水,卿為我臥治此郡。據說唐朝擔任宰相的,「嘗為此州者,蓋七人」。南宋偏安東南時,它與偏都杭州之間只有昱嶺關阻隔。明則以京畿之地著名,後改南直隸之地。

歙縣縣治所在的徽城鎮,是歷代徽州府(歙州)府治所在地。隋末,天下大亂,後被徽州人供奉為神的汪華起兵保境安民,據六州,稱吳王,始遷州治於徽城。歙縣同時附郭而治,形成府縣同城格局。自此,唐、宋、元、明、清,歷1300餘年,徽城都是徽州郡、州、府、路治所所在。

其實,「歙」字地名,本應是象形字。歙,讀she,也讀xi。《說文》:歙,縮鼻也。《淮南子》:開闔張歙。這個歙字,概括了歙縣縣治所在的地理面貌。所以《新安志》直陳:「歙者翕也,謂山水翕聚也。」歙縣形勝,雙竦、揚之、布射、富資、豐樂、練江等「六水」三面繞城,著名的明朝太平、萬年、紫陽三橋至今仍屹立在揚之河與練江之上。飛布山、西幹山、將軍山、紫陽山、問政山等「五峰」環護拱秀。

擺開地形圖看,不得不佩服古人,地名象形,更是因地理勘察極其精準。為聚一方人氣,成一方樂業,續長久生命提供了牢靠的地理條件。

作為區域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徽州府城的規制建設,當然成為徽州的最高標準。歙縣與雲南麗江、山西平遙、四川閬中並稱為中國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家底殷實,文化厚重。說徽州文化博大精深,文物如海,徽城無疑是其中最深厚、最廣大的那一片。一步即是一景,一轉身就面對一個朝代。這裡滿城都是文保單位,僅徽城幾平方公裡範圍裡,就集中了各級文保單位85個,其中「國保」就有5個。如雷貫耳的徽州府署、鬥山街、漁梁壩、許國石坊、打箍井、紫陽書院、陶行知舊居、巴慰祖舊居等,比肩而立。儘管沒有誕生《推背圖》,但朱升的九字三訓「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就是他在徽城貢獻給朱元璋的。它被譽為中國歷史上定天下的三大戰略之一,足以讓徽州人引以為驕傲。所以徽城人之於徽州人,一直是很牛的模樣。直至今天,歙縣人對傳統的「一府六縣」居民,仍有一種自帶光環的龍頭老大「城裡人」意識。

我們順流而行,先是豐樂河,再是揚之水,沿西幹山麓曲折前行,跨過練江上的明朝建築十六孔太平橋,便進入徽城核心圈了。正評論著車窗外忽隱忽現的宋代長慶寺塔,說其造型比杭州保俶塔更漂亮時,已進入漁梁街。漁梁街依漁梁壩而建而興,論歷史比屯溪老街還要久遠。走在清一色鵝卵石鋪就的魚鱗狀街道上,周遭是清一色的青石屋基木板房,人霎那間就安靜了下來。如同穿越劇,在不經意間一腳踏進了大明或大清朝。在「漁音繞梁」民宿陽臺上立定,練江南岸的紫陽山及其倒影,清晰地映入眼帘。那是我這次來歙遊覽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紫陽山上思古今

如果說,徽州文化博大精深,燦爛輝煌,是棵參天大樹,那麼其最大、最粗、最長的根,無疑是朱熹及程朱理學。

從漁梁老街西頭李白訪仙的「太白問津處」出發,經白雲禪院,沿鋸齒狀江邊護欄繼續前行,便接上了過去徽商出行的「新安古道」,可繞行至練江對岸的紫陽山。

徽州文化昌盛,教育發達,其標誌之一就是書院眾多。書院是徽州學者士子講學讀書的地方。徽州書院大多宗法白鹿洞書院學規,採取自學鑽研、相互問答、集中講學的教學方法。而徽州林立的書院,以紫陽書院為大。朱熹在《婺源茶院朱氏世譜後序》中說,「吾家先世居歙州歙縣之黃墩(今之屯溪篁墩——筆者注)」,死後被追封為「徽國公」。其父朱松早年在紫陽山讀書,一生念念不忘。其母為歙縣城人,家庭巨富,號祝半城。朱松罷官閒居建陽,刻印章「紫陽書堂」。朱熹生閩之延平,18歲中進士。「然春露秋霜之感,上世之情,未嘗不以祖源為念也。」一生多次歸遊故鄉。曾應邀在紫陽山上的老子祠講學,「生徒雲集,坐不能容」。為紀念朱熹在紫陽山老子祠讀書和講學,明朝時在此建有紫陽書院。我們沿山間小道曲折上行,但很遺憾,紫陽山上的古書院和老子祠,已蕩然無存。不過從這裡遙看漁梁老街,別有風味。

今仍存世的紫陽書院在問政山麓,始建於南宋。由宋理宗親灑宸翰,為之書賜「紫陽書院」。它倚山臨溪,位置絕佳,歷代屢建屢毀。上世紀初,科舉制度廢除後,紫陽書院曾接辦安徽省第一所中等師範學校——徽州府紫陽師範學堂。學堂停辦後,由歙縣中學承接香火。如今的書院,基本格局還在,存有朱子殿、明倫堂、道志舍、德據舍、文公井等,還有一些字跡不清的石碑。據說其中有康熙、乾隆題的「學達性天」「道脈薪傳」匾。「古紫陽書院」的巨大碑樓現存在歙縣中學校園內。朱熹的別號就是紫陽。

朱熹及其弟子顯然不滿足一般的理論理念創新,而是心繫天下,把自己的理論理念應用於地方「化民」實踐。「一道德,同風俗」。徽州民眾對自己的這位老鄉很真誠、很虔敬,頂禮膜拜,克敬克行,把凡事皆依《文公家禮》做得格外徹底。朱熹認為,「仁」在現實生活中體現為仁愛,最現實最直接的就是孝,「孝為百行之首」,「生民之德莫大於孝」,徽州就出了一大批孝子,很多村落甚至以「孝」立村;他提倡修建宗祠、修譜,徽州就遍地祠堂,爭高比大,據說現在國家博物館善本部收藏的善本族譜中,徽州一地提供的就佔一半;他一句「女人餓死事小,失節事大」,徽州就把這事做實做絕了,據說徽州一地,歷代的貞節牌坊多達6萬個,如果再算上還有很多人想立牌坊而立不上,這加在一起的數字,令人不寒而慄。讓人深切感受到朱熹禮教理論的殺氣和威力。

時光流轉,西學東漸,朱熹被視作與現代西方啟蒙思想背離、禁錮民眾思想的魁首,對民族精神衰敗負有責任,背上了負面名聲。但歷史是面多稜鏡,話要分兩頭或多頭來說。比方說,他倡議修祠堂和族譜之事,就很符合中國國民性格,客觀上也成為維繫血脈香火傳承的重要載體和手段。山連吳越雲濤湧,水接荊揚地脈長。徽州人不論在哪兒,不論怎樣開枝散葉、衍生壯大,不論位置多高、財富多巨,都很重視血脈傳承、譜系連接。血脈鄉關,中華民族「根」的概念,是與祖先的血脈、家鄉的山水綿亙相聯、難以分割的。再如,「一等人忠臣孝子,兩件事讀書耕田」,是中國傳統耕讀文化的精髓所在,也都浸潤著朱熹老夫子的光澤。眼前徽州古村落的發育和成長,甚至可以看作是這種價值觀不經意間產生的一個成果。

在朱熹的思想引領下,北宋對科舉制度進行修訂完善,一是士人必須在本鄉讀書應試,從而使各地官僚鄉紳設書院辦學堂有了直接動力;二是只準士人和農家子弟參加科舉考試,其他業者如工商業者都不得參加,這不僅給了農村人科舉入仕、光耀門第的機會,也給了族人家人建設家鄉的動力。中國封建社會中後期,一大批在京做官的人年老退休之後還鄉,以「鄉賢」角色返哺家鄉、培育後人。當然,還給廣大在體制內外遊蕩的讀書人獨善其身,歸返自然,從事耕讀,提供了精神皈依和物質依託。

重修徽州府署

徽州府署建於元末明初,坐落於歙縣城西北隅。

10年前,我在黃山工作時,牽頭組織實施「百村千幢」古村落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重修府署是工程的重點項目之一。我對歙縣舉全縣之力重修府署,態度本來曖昧。接近2億元的重修預算,壓力很大,也以為在其內部會遇到阻力。但出乎我的預料,工作推進很順利,說明歙縣人對府署有文化情結,重修府署確實符合他們的內心期望。修建過程中,我曾多次來到工地進行督導。印象深的,是看徽州工匠們如何工作。他們把每根木料、每塊磚瓦都編上號,然後按步就班、不緊不慢地去做。施工現場雖然也刷了些標語口號,但沒人注意,根本沒有突擊會戰的氣氛。上級作出指示,他們也只是應承著,過後依然故我,並不照指示做。有人寬慰我說,最後都會做好的,儘管放心。雖然疑感,但過一段時間再來看,發現工程確定真實地在向前推進。

我一直琢磨這是不是徽州人耿直到固執,內斂到呆板的性格使然。後來讀到王振忠發掘出的一個史料,《徽墨煙規則》,這個手抄本對於徽州墨局中的同事、司作、做墨司、填做司、櫃夥、做墨學生、填字學生、柜上學生、刻印和修坯各色人等,都訂有詳明到瑣碎、嚴格到嚴酷的規章制度。內容涉及其人的職責、操守、薪俸及待遇,甚至對歲時節俗三餐,都有詳細要求。這與現在課堂上教的工商管理理論完全吻合,徽州人幾百年前就做了完善的操作實務指南。組織嚴密,把工匠精神、職業道德操守要求,變為具體人、具體工序上的制度規範,可能是成就諸多徽商、徽州行業攀峰登頂的秘密吧。

千年古城景,一朝潑墨就。如今重修後的府署,「規模宏敞,面勢雄正」,卓然巍然,蔚為大觀。所謂重修府署,是按照明弘治年間府署的建築規制,採用原工藝、材料,原規制的模式,在原址對衙署古建築群進行復原修建,恢復儀門、公堂、二堂、知府廨組群等,實際還包括了城牆、譙樓等建築。站在府署大門前廣場上,左右顧望,府署鼓聲、練江波影,登時入懷,你會發現府署的重修,使徽城內的其他古建如許國牌坊、打箍井街、鬥山街等連成一氣,起到畫龍點睛作用,古城風貌得以較為完整的展現。府署大門東側,是東譙樓陽和門,始建於宋,重簷歇山磚木結構。現為清中期遺構,近年更換部分木柱樓板,補齊滴水瓦,修復飛簷翼角,整修石臺階。南側南譙樓俗稱二十四根柱,始建於隋末,懸山三層三間磚木結構。近年,維修了黴爛梁枋、木柱、斜撐等構件,及四周排水溝、馬道、縷臺、基礎等。

登上城牆,徽城盡收眼底。往外看,山攏水合,煙火萬家,亭臺樓閣,錯落參差,官衙市肆,墟聲鼎沸,讓人對那裡的歙硯、徽墨、新安醫學、版畫、石磚木雕、竹編字畫的買賣交易充滿期待。

府署廣場上有三個少年男女正以「徽州衙署」為背景,對著攝像機勁舞。浮雲流水千年過,清風麗日之下,令人恍惚。明萬曆二十八年,徽城的新春匯演,曾搭了36座戲臺,供來自楚吳越巴等地戲班獻藝。鬥轉星移,古今通變。以為「其時春色腔妍,顏色與之煥發,光彩灌注,一郡見者,驚若天人」的情景再現。

徽州古村落珠鏈

從徽城到黃山市徽州區這一帶,可以說是徽州鄉村旅遊的精華了。

上世紀80年代,國家撤銷了徽州地區設立黃山市,考慮保留「徽州」地名,特地把歙縣西部的400多平方公裡的土地切出來,單獨設立了縣級徽州區。歙縣人說,這是老徽州地區最繁榮、最富庶的地方。前兩年,歙縣和徽州區聯手將這個區域內的古城和數個古村落景點打包,按全域旅遊的思路,統一規劃和設計,集中力量在農村基礎設施、村莊的改造、田園的精緻化上,又做了較大提升,成功向國家申報了5A級旅遊景區。

現在徽州區工作的王恆來先生原來是黃山市「百村千幢」工程的辦公室主任。對村莊和民居的改造提升情況非常熟悉。

如今,古城到村落、村落到村落之間都開通了公交線路,遊覽十分方便。所謂珍珠項鍊,描寫其他地方,大多是虛詞比方,在這裡則是實景。車行在專門的旅遊通道上,人感到特別愜意。暖陽下,青山綠水,粉牆黛瓦,在車窗外掠過。每個村落、每幢房屋,就像鑲嵌在山水之中。黑色的柏油路面、古樸的石橋和新起的各色農家樂、民居,各家各樣的微型菜園、花園點綴其中。花園菜園都不多作裝飾,最大限度與自然相融,並方便耕作,把皖南山區特別的風姿、鄉村的溫馨顯露無遺,讓人體味到可感可觸可體驗的純正中國鄉村風情。

出徽城,往西不遠,是鮑氏聚族而居的棠樾村。它以牌坊著名,體現著忠孝節義意思的村口七座牌坊,曾經上過郵票。

唐模,位於徽州區潛口鎮,始建於唐,許氏聚族而居。其村口小西湖,模仿西湖的構景手法,園內多植檀樹和紫荊,又名檀幹園。取名《詩經》: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幹兮。石坊、亭臺、水榭、溪流、魁星樓、宗祠、橋廊等,各種園林要素一應俱全,文氣深重。

靈山村,坐落在靈山山腰上一片修竹翠林之中,始建於唐,方氏聚族而居。基本是原初風貌,沒有被商業化市場化風潮席捲,村落擁有翰苑坊、天尊閣等明清古建築數十處。特別令人稱道的是,小小村落有條「天上水街」,曲裡拐彎足有十八道彎之多,人行其中,青石條鋪就的路似乎永無盡頭。

西溪南,始建於後唐,吳氏聚族而居,曾錯落有十大名樓、二十館閣、二十四堂院等名勝。現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老屋閣及綠繞亭等古建築36處。穿過村頭水口楓楊林,便覺阡陌縱橫,街道深幽。唐伯虎、祝枝山等都曾到訪,打過秋風。黃山畫派著名畫僧漸江曾數遊於此,謂「日曳杖橋頭,看對岸山色,意有所會,群山不斷,亙數千裡,而擘脈數分,昏曉異狀。其樹石橋道,特出心裁,迥與世別。似欲於杳然天地外」。時下,西溪南以其獨絕風貌,吸引了眾多民間資本進入,建成了一批品質韻味俱佳的民宿客棧,助人享受真實又浪漫的鄉村時光。

呈坎,陰坎、陽呈,二氣統一,天人合一。羅氏聚族而居。始建於東漢,形似八卦。有羅東舒祠等古民居120幢,朱熹曾為此村題寫:呈坎雙賢裡,江南第一村。優美的村落環境,飄動的徽州風韻,曾是2018年央視春晚的外景地之一。

把徽州古村落打包共同申報國家5A級旅遊景區,突破了傳統景區評審框框,其內在邏輯是徽州古村落雖然各具風彩,但村落肌理、外在風貌總體統一協調,大同小異,都是依靠朱熹的那一套理論,包括風水理論建設的。

徽州村落都是聚族而居,源頭在中原世家大族的南下遷徙。兩晉之永嘉之亂,汪吳等十族從中原遷入,安史之亂和黃巢之變,遷至徽州的有31族之多,兩宋之靖康之亂,入居徽州有15姓。這些家族都是大姓,在徽州枝繁葉茂。從中原遷來的家族無一不希望繁衍播展、舉族興旺,他們帶來了北方豐富的文化底蘊,內在理念是仁義禮智信孝悌忠等,其外在標識就是宗祠、家譜、祭祀、書院等。在徽州特殊地理條件下,他們或耕或學,或官或商,與當地文化融合,創造了聞名於世的徽州文化。中國封建社會的一大特徵是皇權不下縣,家國同構。中國中央政府在社會基層組織的統治體系,在徽州鄉村的體現最為充分。徽州村落是家族宗族鄉族嚴密有序的組織,既有著對封建制度文化的傳承作用,也承擔著徽州地域文化的主要創造者角色。由於其保存完好,成為研究農耕文明的活的樣本。

徽州古村落在選址、布局、建築、徽州民居的院落、門堂、裝飾等的選擇與安排上,從形到神都滲透著徽州文化的深刻內涵。如在選址上的堪輿理論應用,強調天人合一,村落空間的自然天成與人工雕琢統一。水口、水圳、水埠,構成徽州村落的氣血脈絡。水口是村落的公共空間,水圳是建築的景觀地,水埠則是人的景觀地。水口多植楓楊、樟樹、烏臼等。水圳兩邊則為臨水街,或為平房商鋪、或為涼棚騎樓、石級碼頭等。有水則靈動,無水則板滯。水汽蒸騰之間,方得藏風聚氣之妙。

徽州村落基本上是按照唐詩宋詞的意境來著意營造的,特別是村莊朝向、水流路徑甚至山丘、房屋擺布,講究與自然的山水高度契合。表面看似自然天成,實則都是人事之工。這些人工痕跡,經過歲月的洗禮沉澱,融入自然,後人以為那就是本來的樣子了。穿行在古村落間,「徑曲萋萋草綠,谷深隱隱花紅。鳧雁翻飛煙火,鷓鴣啼向春風」(李白)。「蒲短斜侵釣艇,溪迥曲抱人家。隔村惟聞啼鳥,捲簾時見飛花」(白居易)。靜觀流動的水,飄逸的建築,極渺遠的人聲,沒有什麼比這更符合中國文人對鄉村生活的審美想像了。

耐人尋味的是,徽州古村落更多體現的是唐詩宋詞中那種風潤雨細、林木蓊鬱的意境,而非明清特別是明末清初中國畫的意境。明清中國畫包括黃山畫派,骨子裡都透著種枯山廋水冷寂格調,儘管它徵服了幾代文人包括徽商們,但徽州人在實際生活中並不實踐。

坐在呈坎澍德堂前的楓楊樹下,沏一杯黃山毛峰,透過水汽蒸騰,聽凱風自南,悟庶物露生,看遠山近水,賞紅男綠女,忽然有一種似古似今,亦真亦幻的感覺。什麼都是妥妥貼貼的,什麼都修飾得恰到好處,都透著富足安康四個字。

朱熹與徽商,徽州文化的一體兩面

天人合一,理念要落在山水人間,並不是自然而然、單方面想要即能要的。

除卻歙(縣)西及休(寧)屯(溪)盆地一塊,徽州地理條件並不十分優越。今黃山市管轄的三區四縣,曾都是國家和省級扶貧縣,近年才摘帽。史書記載,「其地險狹而不夷,其土剛而不化」「十日不雨,則仰天而呼,一遇雨澤,山水暴出,則糞坯與禾蕩然一空。」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十四,往外一丟。說起來真是滿把的辛酸淚。受徽州地狹人稠的困擾,徽州商人足跡遍及宇內,從偏遠的沙漠到神密的海島,乃至海外,其地無所不至,其貨無所不居。徽州商人娶了媳婦,一般在家裡待幾個月後就外出經商,而且一去就是幾年甚至幾十年才回來,乃至於有父子在外地相遇而不相識者。其中艱辛,又不是一把兩把、一代兩代人的辛酸淚可以包納。著名黃梅戲表演藝術家韓再芬演繹的《徽州女人》的故事背景就是這個史實。

現在,外地人來徽州旅遊,總覺得這裡是人間仙境。殊不知,村落的選址,大的自然地理環境,如前朱雀後玄武、左青龍右白虎之類當然要有,但具體到每個村落,營造優雅生境,達到風水要求卻必須下大成本、費大功夫,特別是水口,基本沒有自然形成,大多經過了山河改造。村落內部的房屋建築,保留到今天能做風景的,無一不是靠巨額財富堆積,才有那規模和質量。再簡單的如水圳和馬頭牆,大多也非美學需要,而是護家保家的理性表達。所有這些都需要花費大把銀子。我們在搞「百村千幢」工程時,一個村落整治項目投下去,動輒數百上千萬元資金,看不到什麼起色是常事。同時更要命的是需要時間,沒有一個村莊可以一蹴而就,一夜之間建成。

徽州古村落、甚至整個徽文化後面的支撐是徽商。徽商資本雄厚,積累巨萬財富,藏鏹百萬千萬,從明中葉興起,嘉靖萬曆時達到繁盛,至清代又有大的發展,稱雄全國商界達數百年之入。徽州山水絕世風貌的塑造,得益於徽商巨額、不絕的財力支持。文化與金錢,在徽州形成了一個近乎完美的閉環。朱熹與徽商,構成了徽州文化的一體兩面。由理學推動形成的「博於問學」「明於睿思」的地方文化,轉而形成了徽州強大的人力資本。徽商掌握著一定的文化知識,以及與商業有關的各種知識、特別是技能,是他們能勝人一籌的關鍵。同時,賈而好儒,亦賈亦儒,發跡和未特別發跡的徽商,傾力回饋家鄉,大力投資家鄉的科舉教育、文化藝術、建築園林、公益事業,一定意義上,又成為徽州文化、徽州人才積累的酵母。

很多學者文人甚至直接寄居富商家庭,「久者十數年,近者七八年,四五年,業成散去。」那些理學、樸學知名學者,幾乎沒有不受富商們資助的。徽州程大位的《算法統宗》,在徽商鼎盛時期出現並不偶然。「欲識金銀氣,多從黃白遊。一生痴絕處,無夢到徽州」。從湯顯祖原意看,就是不願從俗跟風到去徽州打秋風。徽商以風水理論指引、投入巨資對家鄉的山河改造,今天,除了那些不易覺察的公共設施外,最顯見的就是這些古村落和古民居了。它使得原本只適合避亂避禍的窮山惡水,變成了山川秀麗、文雅風流的人間仙境。至於人們垢病的徽商買田置地、肥家潤身及奢靡性消費,不重工商業擴大再生產,只不過是徽商多稜鏡的其中一面而已。

誰不說俺家鄉好,前提是建設得好哇!近幾年,黃山市為建設好、維護好青山綠水,卯足了勁進行了大量投入。更重要的是帶動了一大批民間資本與力量的投入。這是「夢幻黃山」的底氣所在,也是黃山人呈奉給世界的貢獻。呈坎景區的實際掌門人方順來趕來看我。他臉曬成了古銅色,說已把兒子從歐洲召回家來管理景區,為家鄉建設出力,自己則在後山進行呈坎後續「靈山書院」的工程建設。要一茬一茬地幹。

肆虐的新冠肺炎病毒,在山水間了無痕跡。山還是那山,水還是那水。大自然過濾了一切,掩蓋了一切,接納了一切。在人的面前,大自然永遠是那麼明豔照人。陽光照耀下,河、塘、圳、溪、溝波光瀲灩,水汽蒸騰,浸染得每株樹、每株莊稼上都嫋繞著一層嵐氣。嵐氣之下,是植物的奮力拔節和成長。

黃山毛峰的頭茶採過了,正等著新的葉片生長。既作為經濟植物又作為景觀植物種植的油菜,現結滿了飽滿的油菜莢。茶樹和油菜,順著山勢,層層疊疊鋪排到天際,蔚為壯觀,是一幅天然水墨山水畫,看得人滿心歡喜。只是優雅的皖南古民居中,強勢闖進的新式民居拙硬扎眼,不甚協調,提醒著你身處在這個繁華的、世俗的、世界的商業時代。

在徽州,象形村落眾多,如八卦、禽、獸、魚、樹、鳥等,但我發現最多的是象形「船」。如西遞、黃田、屏山、龍川等,都是巨型船舶的造型。再大的船,也要人開。村裡的「水手們」,從來是把徽州當作母港,村口的大纛,永遠在那兒召喚著再出發。

相關焦點

  • 無夢到徽州------水雲墨翰之間
    南宋偏安東南一隅時,它與偏都杭州之間只有昱嶺關阻隔。明則以京畿之地著名,後改南直隸之地。歙縣縣治所在的徽城鎮,是歷代徽州府(歙州)府治所在地。隋末,天下大亂,後被徽州人供奉為神的汪華起兵保境安民,據六州,稱吳王,始遷州治於徽城。歙縣同時附郭而治,形成府縣同城格局。自此,唐、宋、元、明、清,歷1300餘年,徽城都是徽州郡、州、府、路治所所在。其實,「歙」字地名,本應是象形字。歙,讀SHE,也讀XI。
  • 中國青年報2003兩會特刊——發刊詞
    中國青年報兩會特刊今天重新開刊。在未來的13天裡,我們將繼續認真履行新聞媒介的職責,溝通會內外,促進代表、委員與普通公民之間的良性互動。  本次兩會意義非凡。它不是一般的例會,也不僅是換屆的會。它是黨的十六大後,第一次召開的兩會。
  • 探路者x中國青年報聯名,限量早鳥盲盒火速售罄!
    以盲盒、手辦等為代表的潮流文化逐漸進入大眾視野,彰顯著屬於中國青年的個性。在這樣的背景下,探路者x中國青年報強強聯名,合作推出直面當代「新青年」的「敢」系列衝鋒衣,並配合兩款限量盲盒限時、限量發售,撩得當代青年們心動不已。
  • 中國青年報與能貓商店推出聯名款文創產品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訊(中青在線見習記者 曾憲旭)1月17日,「青年國潮節」品牌聯名項目——中國青年報×能貓商店「中國青年 整裝出發」限定系列將登陸摩點平臺進行系列預售。傳統與創新相融,懷舊風與後現代交織,聯名款產品面向青年群體,融合了雙方品牌元素,包括外套、帆布包、棒球帽等品類。
  • 新華社、《中國青年報》報導西瓜哥故事
    新華社、《中國青年報》、中新社等國內主流媒體也進行了專題報導,不僅報導了西瓜哥的感人故事也讚揚了鄭州市向上向善的傾城之愛。記者 廖謙 文/圖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送來3萬元捐助昨日上午,在天明路西瓜哥常贊的賣瓜點,河南省宋慶齡基金會的副秘書長王霄鵬把3萬元現金交到了常贊手中。
  • 冰島特別重視對旅遊者進行安全培訓-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聽說冰島是「地球上最類似月球的地方」?    張羽翀:對,冰島曾作為美國阿波羅號太空人登月的訓練基地。冰島是火山灰堆積而成的,地貌凹凸不平,很像月球表面。冰島70%的土地都是高原。火山、冰川、湖泊、溶洞,構成了冰島奇特神秘的自然景觀,使冰島成為探險愛好者的理想之地。旅遊業已經成為冰島的支柱產業之一。
  • 中國青年報:大學生社團:同齡人一起努力的地方
    中國青年報 ( 2018年11月19日 11 版)近日,中國高校傳媒聯盟面向國內50多所高校的大學生開展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有88.15%的學生認為其所在的學生社團關係融洽。 「成員之間沒有距離」 楊子恆從大一下學期加入記者團,等到他離開,已經是他大學畢業的那一天。在團裡,對他影響最大的,是他的老部長。很多高校的學生會、社團等都有「傳幫帶」的傳統,楊子恆曾經所屬的記者團也不例外。
  • 《中國青年報》首發後引關注的張志超案寫入最高檢報告
    中國青年報客戶端北京5月25日電(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王亦君 耿學清)今天下午,最高人民檢察院檢察長張軍在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上作最高人民檢察院工作報告時指出,秉持客觀公正立場,檢察官依法履行指控證明犯罪主導責任,既是犯罪追訴者又是無辜保護者。
  • 福島之花-中國青年報
    中國青年報社負責徵集中文作品,人民中國雜誌社負責徵集日文作品。     從2011年6月起至11月,《中國青年報》將陸續刊登18篇獲獎文章(即從6月起至11月每個月評選出3篇文章見報,請注意及時投稿)。     待徵文活動全部結束,由定評委從18篇獲獎文章作者中遴選出6名一等獎獲得者、12名二等獎獲得者。
  • 北京青年報35周年社慶 平板支撐引爆全民運動潮
    2016-08-03 15:49:45來源:中國新聞網作者:${中新記者姓名}責任編輯:魏巍 騰勢純電動汽車杯』2016中國平板支撐挑戰賽」。  在活動開始前,《北京青年報》旗下北青國際兒童藝術學院的老師們表演的爵士舞《crazy》和北京體育大學專業健身操表演團體,為現場的參賽者和觀眾帶來青春激昂的表演,瞬間點燃了現場的氣氛。  挑戰賽開始前,《北京青年報》社長張延平發表了社慶致辭,張延平介紹了《北京青年報》35年來的輝煌歷程。
  • 日本外交人員前往重慶青年報抗議 遭報紙駁回
    菅義偉圖為《重慶青年報》最新一期報紙刊登的帶有蘑菇雲的日本地圖【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共同社7月9日報導稱,針對中國重慶周刊《重慶青年報》刊登標記有原子彈爆炸蘑菇雲的日本地圖一事,日本內閣官房長官菅義偉在9日的記者會上表示,日本政府8日已通過駐重慶日本總領館向《重慶青年報》方面提出「嚴重抗議」。
  • 【中國青年報】揭秘龜類祖先:我不是進化史上的「怪胎」
    中國始喙龜生態復原圖。陳瑜/繪圖  一項最新研究打破了多年來龜類研究的僵局。  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李淳領銜的國際合作團隊,在我國貴州發現了最早出現「喙」的原始龜類化石——中國始喙龜,這為人們了解龜類演化彌補了「缺失的一環」。  該成果已於前不久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該雜誌特邀審稿人評論稱:這是一個特別重要的發現。這種三疊紀的原始龜類填補了龜類演化中的重要空白,說明這種動物的早期歷史比人們此前了解的要複雜得多。
  • 中國青年報:川妹子是人間當之無愧第一美女
    雖布衣荊釵不掩其豔  凡天香之色必不是以胭脂綢緞堆砌的,自古以來,中國美女崇尚的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  但這些年月,包裝美人、整容天仙滿街跑,擠破了電視電腦的屏幕,讓我們幾乎忘了美真正的標準:眉不描而黛,唇不點而朱。
  • 韓國青年報志願更看重大學而非專業
    北京師範大學心理系大三學生吳思語,作為中國青年代表團成員,在5月21日~28日訪問韓國期間,與韓國青少年進行了深入交流。她發現,韓國社會尊崇高考,名校畢業生在就業和婚姻上有更多選擇。不過近年來隨著就業形勢的變化,一些家長和青少年對待高考和大學的態度已經有所改變。    中國青年報:韓國的高考是怎樣的?
  • 中國青年報:莫斯科發生劇場大劫案
    中國青年報:莫斯科發生劇場大劫案   2002年10月25日04:56  中國青年報
  • 人民日報、新華網、中國青年報等央媒紛紛報導東北這所大學
    積澱了"兵工七子"的歷史底蘊,又獲國家國防科技工業局與遼寧省人民政府共建,瀋陽理工大學實力強勁、社會認可度高,歷來備受社會各方媒體關注,曾被新華網、人民日報/人民網、中國青年報、法制網等多家央媒聚焦報導,堪稱"媒體寵兒"。本期推送,帶你回顧知名媒體報導中的"沈理工身影"!
  • 《重慶青年報》刊登帶蘑菇雲日本地圖 日擬提抗議
    圖為《重慶青年報》刊登的帶有原子彈爆炸蘑菇雲的日本地圖【環球網報導 記者 王歡】日本《產經新聞》7月8日報導稱,中國《重慶青年報》在近日出版的一期報紙上,刊登了一張標有原子彈爆炸蘑菇圖案的日本地圖,引發了日方的不滿。日本外相岸田文雄稱「無法容忍」,將向中方提出抗議。
  • 《中國青年報》報導我市大竹縣廟壩鎮:村黨支部為民大修「致富路」
    來源:中國青年報四川達州志願者與村民共修「致富路」2020年12月15日,四川省達州市大竹縣廟壩鎮土竹村連接210國道的出山村級水泥公路修築現場一派火熱忙碌景象。
  • 中國青年報李斐然:我為什麼當記者
    他是在伊拉克戰爭爆發後第一個衝進戰區的中國記者,連防彈衣都沒穿好,就奔赴巴格達了。任何沒有立刻振臂高呼「我要做好記者」的反應,都不是他要的正確答案。於是,這個問題一直貓在我的心裡。兩年前的冬天,我一個人跑去政局動蕩的中東,那時候的埃及蔓延著一場因大規模反政府示威遊行引起的騷亂。在距離時代變局最近的地方,我成了一個實習記者,揣著採訪本和錄音筆,一邊採寫新聞稿,一邊繼續尋找答案。
  • 以青年的名義命名:青年餐廳、北京青年報……
    早期的青年會主要從事西方文化的傳播活動,還將現代體育項目籃球、田徑、遊泳等介紹到中國。抗日戰爭時期,青年會成員積極開展抗日宣傳,為抗戰軍人服務,提供學生救濟。1980年以來,青年會面向社會大眾,開設文藝培訓班;支援貧困地區發展教育、醫療衛生事業;助殘、扶貧……時刻彰顯自身的愛心。  中國青年報社,位於北京市東直門內海運倉2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