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全國高考1卷考了海明威的小說《越野滑雪》,令一眾專家、研究員尷尬、難堪。
備考時,說好了注重傳統文化,要講文化自信。故此,傳統的、古典的小說大受歡迎。甚至,現當代的魯郭茅巴老曹也全面複習。
最後,高考偏不考中國的,考了一篇國界、階級、種族、區域皆模糊的外國小說。
你說,尷尬不?
考一篇情節曲折、主旨鮮明的不好嗎?偏偏選一篇不知所云的外國小說?
更無語的是選海明威的寓言式小說。誰能讀懂?舉個手!
沒有官方的正式賞析,你敢說,你讀懂了?
這些年我們都習慣了「標準答案」。離開教參,你該獨立思考一篇陌生文本嗎?
難堪不?我的同行和專家們。
到目前為止,百科確實沒有《越野滑雪》的賞析,選如此文本,任誰都會「頗有微詞」。
有老師說,出題專家「崇洋媚外」,故意刁難一線教學。對此,我不敢苟同。
要想回答高考為什麼選海明威這篇小說,我們應先了解這小說寫了什麼?考了什麼題?
《越野滑雪》情節很簡單,講尼克和喬治兩個少年在滑雪。
總共描述了2段滑雪過程,第一段路,先是喬治滑,後是尼克滑。
第二段路,先是尼克滑,再是喬治滑。
接著,兩人進山谷的小木屋喝酒,稍作休憩。
最後,兩人對話,相約下次滑雪,在不舍與憧憬的矛盾中,尼克一語道盡下次很難再滑的無奈現實。
故事簡單得不像故事。
其實表面的沒故事,實則隱去很多豐富的故事。
比如,喬治和尼克是什麼關係?什麼背景家世?他們為何而來?是逃學嗎?為什麼以後一定不能再滑雪了?他們之間到底有什麼隱情?
滑雪之前,發生了什麼?滑雪之後,尼克又預見了什麼?
我的天?這些疑問猶如屈原的《天問》!
一連串的疑問撓抓著讀者的心靈?海明威的藝術功力由此可見,非同凡響。
這對讀小說喜歡追問主題是什麼?喜歡用庸俗社會學解讀的中國讀者來說,是一次閱讀挑戰。
武斷一點說,小說啥也沒說。它只是一個供你想像審美的舞臺。
你是什麼,小說就是什麼。這就是高階段位的小說藝術與審美。
據有限的文本內容,能肯定的內容如下:尼克比喬治大,尼克滑雪技術比喬治嫻熟,尼克會照顧人。
如滑雪前會做準備工作——「給滑雪板上蠟,把靴尖塞進滑雪板上的鐵夾,牢牢扣上夾子。」
滑雪中途,會照顧人。「尼克用滑雪板把鐵絲柵欄最高一股鐵絲壓下,喬治縱身越過去。」
還有豐富的滑雪經驗:「你得靠左滑。因為谷底有堵柵欄,所以飛速衝下去後得來個大旋身。」
從喬治對滑雪的好奇以及急躁,沒做好安全工作就急不可耐地滑了,可看出喬治是第一次越野滑雪。
以上只是冰山一角。
「冰山下的八分之七」異常豐富和多彩。
我猜,在尼克的帶領下,喬治偷偷溜出學校,也或者在開學前幾日,他們兩人提前撒謊上學,然後玩滑雪。
以上是故事本身。
故事之外,我們習慣了追問這是什麼。
那,請問這故事說了什麼?
很多人說寫的是「硬漢」形象,答案對此是否定的。因為兩個少年純粹滑雪而已,又沒有與自然萬物如《老人與海》般的抗爭,算不上硬漢。
再說小孩子和硬漢無半點瓜葛。
說是冒險小說。
說是成長冒險故事。
說是校園對學生野蠻體魄、精神的束縛。
說是對外面多彩世界的嚮往。
說是培養孩子敢於冒險、擅於探險的精神......
硬要討說法,如此說法,我可以胡謅上百個。
你也是不敢否定的。
因為「詩無達詁」,形象大於思想觀念擺著。
這樣說何錯之有?
恰恰相反,這麼多說法足以證明此是一篇好小說。也足以作為考題,不但激發學生的創造力,還豐富了學生的審美力。
這就是2020年全國高考語文1卷的小說題。是一篇藝術性強、意蘊豐富,能放飛想像力,適合青少年閱讀的成長小說。
考了什麼題?
客觀選擇題考了海明威的「硬漢形象」,目的是考察學生是否真正理解《老人與海》的硬漢形象?拿一個熟悉的印象式標籤來考察學生的遷移能力。
不得不說,專家水平的確高。
第8題:兩人在喝完酒離開客棧前有一段一再相約的對話。請結合上下文分析對話者的心理。
第9題:海明威的「冰山」理論將文學作品同冰山類比,他說:「冰山在海面移動很莊嚴宏偉,這是因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說正是只描寫了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請據此簡要說明本小說的情節安排及其效果。
兩道題分別考了「人物形象的心理分析」和「探究情節安排及其效果」。
平心而論,這兩個題出得很好。
既反了套路,讓押題專家和老師無題可押,又紮實地考查了學生的小說鑑賞水平。
備考時,我們老師教給學生的小說答題,無論怎麼出,出什麼題,都要從人物、情節、主題、環境、讀者角度答題的思維套路,是不是失靈了?是不是陳舊了?
什麼叫素養?這個題考的就是學生的素養。
你讀不懂小說,你就不會答,套路只會讓你手足無措。
你閱讀積累少,連《老人與海》的作者海明威的著名的「冰山理論」都不知道,就有你緊張難受的份。
分析第8、9題,需要套路嗎?
答第8題,和分析傳統的小說有啥區別?不就是通過人物對話、動作等語言來分析人物心理的嗎?
這題簡單。
第9題,看似是探究情節。其實無情節可探究,就是考你是否理解「冰山理論」,只是讓你回答何為A,誰是B而已。陌生化題目,紮實考察學生的理解和遷移能力。
如此陌生題目,同學們是不是傻眼了?大受歡迎的歐亨利式結尾的小說你都懂了,還有必要考嗎?
為了不讓審美趣味單一,考情節衝淡的沈從文、汪曾祺、孫犁等類似的小說,看你是否真懂而已。
你不要回答我嗎沈從文、汪曾祺、孫犁等小說你不懂吧?他們可算是真正的傳統文化代表哦。
考來考去,還是考理解、分析,只不過中間過了一個遷移轉移。不得不說,高考的確是對學生語文素養的真正考查。
這樣說?回答清楚了嗎?
高考首先反套路:反題目套路化、反答題套路化,接著切實考查學生的語文素養,設問多數陌生化,其實考查的核心沒變,考的依舊的能力,關鍵的是考查學生的遷移能力,要學以致用,這太重要了。
還有一個原因,國家選拔人才,立德樹人也是一個考量。高考其實也是一次深刻的教育。要培養具備什麼素質的人?
國家肯定有國家的考慮,2020年重視勞動和體育,講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喬治、尼克那麼強壯的體魄以及敢於冒險的精神,是不是我們整天只知道刷題的孩子們所欠缺的?
故此,無論是考外國的,還是傳統的,都不重要。考題只是一個形式,內核不變考的永遠是遷移、運用能力!
能考出學生真實水平,能對單一的教學形式、呆板的答題套路、乏味的審美趣味作一次反撥和矯正,那就是高考出題者的勝利。
基於以上考慮,我想《越野滑雪》就溜出來了,以上所言也只是我這個井底之蛙的一點備課設想。
期待您的點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