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新一代、世界最大的貨櫃船——「地中海伊莎貝拉」號和「地中海米婭」號,接連靠泊廈門嵩嶼碼頭,廈門港正恢復著往昔的繁忙。而作為「一帶一路」國際合作中重要的樞紐城市,廈門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貿易也正在復甦。
受疫情影響,不少企業的外貿業務受到衝擊。廈門市稅務局在確保相關稅費優惠「穩著陸」的同時,用「貼心式」服務、「精準式」輔導,持續優化營商環境,聚焦解決企業「走出去」的疑難和困惑,堅定企業「走出去」的決心和信心,幫助更多外貿企業復工復產、步入正軌,助推國家「一帶一路」建設順利實施。
廈門金龍旅行車有限公司於2013年1月便在俄羅斯投資設立子公司,2019年的出口銷售額達2.27億美元。「疫情衝擊下,上遊供應商不能按時交付零部件,我們自己也推遲了復工,直接影響了後續訂單的滾動。像原定出口埃及、以色列、沙特的訂單基本上都向後推遲了1個月左右。」 該公司財務負責人吳紹仁算了一下,今年上半年的訂單,預計比2019下降約20%。
為緩解企業資金流轉的壓力,保障外貿企業復工復產,廈門市稅務局建立快速響應落實機制,切實加強政策落實的網格化管理,在鞏固原有出口退(免)稅「非接觸式」服務舉措的基礎上再加碼,出口退稅審批速度再提速,納稅人的所有出口貨物勞務、跨境應稅行為等,均可通過網上提交電子數據的方式申報出口退(免)稅。「880多萬元出口退稅款,一趟都不用跑,2個工作日內就到帳了。」 吳紹仁在對退稅速度表示驚訝之餘也肯定了 「非接觸式」辦稅,認為這種方式打破了時空限制。
「一帶一路」在為廈企拓寬海外市場的同時,也使其面臨的涉稅業務更加複雜。對此,廈門市稅務局不斷將服務前移、細化,通過整合專家資源、提供定製化輔導,為「走出去」企業紓憂解困、保駕護航。
廈門華貿物流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航空材料、精密儀器代理報關、國際貨物運輸代理等業務的物流企業,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企業有著緊密的業務合作。作為千戶集團成員,稅務部門與其建立了「首席稅收聯絡員」制度,密切關注其復工復產進度,在得知其資金運轉出現困難時,主動聯繫、在線輔導,幫助企業實現社保費減免約60萬元。同時在了解到該企業正積極布局「一帶一路」沿線物流網絡後,考慮到涉及國家稅制建設的不同,立即組織了業務專家「線上問診」,告知其在開展國際運輸代理業務過程中,應當尋找需要有符合雙邊稅收協定、具有稅收居民身份證明的船公司,業務開展過程中及時為船公司進行扣繳申報。
穩定、明確的稅收政策和透明、公平的稅收環境,是跨境經營納稅人普遍關心的問題。據悉,針對大企業稅收風險大、疑難問題多的情況,廈門市稅務局對重點稅源及千戶集團實行單獨管理模式,構建「服務需求信息資料庫」,積極梳理關鍵因素和薄弱環節,幫助企業及時規避和消除在境外投資經營活動中潛在的各類稅收風險,讓其更踏實地邁開「走出去」的步伐。
不光海運、航線正在逐步恢復,通往「一帶一路」國家的陸路貨運班列也在忙碌地運行著。據悉,3月份以來,廈門始發的中歐班列開行數量已恢復到疫情爆發前水平,開始進入「上升通道」,有望實現日均一班。
「班列增開、出口企業貨運代理服務訂單增多,我們公司的發票用量也隨之加大,當前月開票金額約1000萬左右,較之前增長約50%。原本擔心發票不夠用,沒想到稅務局的審批速度比平常還快。」廈門國際班列有限公司財務駱晨茜說。
原來,在前期穩外貿的調研中了解企業情況後,廈門稅務立刻為其開闢了發票審批綠色通道,即申即審,充分保障其發票用量。「網絡辦稅不僅方便快捷,還能有效防控疫情。」駱晨茜告訴記者,目前公司所有的涉稅業務均通過電子稅務局進行辦理,「說到底就是稅收營商環境越來越好了。」
「真是沒有想到,中歐班列這麼快就恢復了運行,這讓我再次領略到什麼叫中國速度。」根特港接駁樞紐站業務發展部經理勞倫·科蘭本說。中歐班列逆勢平穩增長的背後,折射出的是我國「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積極成效。搭乘著這一「綠色通道」,越來越多的「中國造」正大步走出國門。
隨著「一攬子」稅費政策的接連落地,廈門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張曙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我們要著力發揮稅收職能作用,高標準助企紓困,高質量減稅降費,切實加強政策落實的網格化管理,確保各項優惠政策該減的減到位、該免的免到位、該降的降到位、該延的延到位、該緩的緩到位、該退的退到位,全力支持企業有序復工復產,保障更多外向型企業行穩致遠、走向世界。」(賴瑞琴徐然 陳倩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