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這火鍋必涮菜品,毛肚必須榜上有名。
在全國川渝火鍋十大熱門菜品裡,毛肚的銷售量位居首位。毛肚雖然花樣不多,但已經是全國爆品。話說回來,火鍋店賣了這麼多年毛肚,你對它真的了解嗎?
除了毛肚,火鍋店裡還會有牛肚、牛百葉,這三種食材看著很相似,那它們是不是同一種東西呢?
顧客如果問起來毛肚是什麼?毛肚、牛肚、牛百葉有啥區別?作為火鍋店老闆,你能精準得回答出來嗎?
今天這篇文章,筆者給大家科普一下:「毛肚到底是啥?」,「毛肚、牛肚、牛百葉到底有啥不一樣?」
作者:蔥拾貳
說白了,毛肚其實就是牛的胃。
牛是反芻(chú)動物,它身上有4個胃,分別是瘤胃、網胃、瓣胃、皺胃。它們雖然都是胃,但這區別還是很大的。
圖片來源:科普中國
瘤胃,就是火鍋店賣的毛肚
毛肚,就是牛的第一個胃,也就是「瘤胃」,它是牛胃中塊狀最大的一個,它位於腹腔左側,幾乎牛的整個腹腔都是它的。因其表面有密密麻麻的小凸起,像一塊毛巾,所以取名毛肚。
而,咱們在火鍋店看到的毛肚,都是瘤胃切開後的樣子。瘤胃是一種獨特的消化器官,是迄今已知的降解纖維物質能力最強的天然發酵罐。也就是說,草料經過降解,形成低級脂肪酸,大部分都可以被瘤胃壁吸收。然後沒有吸收的那部分從食管逆行,回到嘴裡重新嚼一嚼,再咽下去。有一部分草料既沒有被瘤胃吸收,也沒有從食管中逆行回到嘴裡,而是從瘤胃到了網胃中。顧名思義,網胃的作用就是過濾。食物到了網胃就像過安檢一樣,萬一牛不小心吃了什麼不能消化的東西,那可是全靠網胃給篩檢出來。它會把有用的食物傳到下一個胃裡。沒有用的,就從網胃再返回到牛嘴裡。看了上邊這張網胃的圖片,是不是有種似曾相識的感覺呢?其實它就是咱們火鍋店賣的牛肚了,也叫金錢肚、蜂窠肚。接著,有用的食物就從網胃傳到了瓣胃,瓣胃內壁有很多平行的葉片,是不是想到了什麼?沒錯,這就是美味的牛百葉!瓣胃的作用就是把粗糙的食糜磨細,食糜在瓣胃葉片之間受到擠壓變細後,才好讓第四個胃消化吸收。同時,瓣胃也會吸收一部分水和低級脂肪酸。當食物經過處理後,就來到了最後一個胃,「皺胃」,這才是牛真正的胃。皺胃有消化腺體,可以分泌消化酶,直到這一步,食物才能算被消化了。牛的皺胃其實也是可以吃的,但是由於它體積很小,與瘤胃的後端相連,跟豬的胃大小差不多,舉個例子,如果瘤胃有2斤的話,那皺胃最多也就2兩重。所以很多時候,市場上的皺胃是和瘤胃一起賣的。牛除了最後一個皺胃是它真正的胃以外,其餘三個有輔助功能的胃都拿來做菜了。根據它們各自的形狀和特徵,人們把瘤胃、網胃、瓣胃分別稱為毛肚、牛肚和牛百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