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村落如何做村落更新?

2020-10-03 文旅項目諮詢實戰派

點擊右上角,關注【文旅項目諮詢實戰派】,評論或私信領取項目諮詢表,稻田策劃為您出謀劃策

近年來,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中國傳統村落空間形態多樣,文化成分多元,蘊含著豐富深邃的民族歷史文化信息,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是不可再生的文化資源和富有價值的旅遊資源,更是優秀傳統文化、歷史記憶的重要載體和精神家園,承載著人們的鄉愁記憶,保護傳統村落對於傳承和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針對傳統村落保護,我們該如何做呢?

01

傳統村落在慢慢消失


隨著工業文明的深入,城市化城鎮化進程的強勢推進,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傳統的農業耕作方式正在被快速淘汰,與此同時,傳統村落因各種人為或自然的原因,正以驚人的速度消失,一些地方人為損毀傳統村落的態勢尚未得到遏制,在許多地方,城鎮化被異化為「大拆大建大手筆,高樓大廈平地起,各種園區CBD扎堆聚」,傳統文化卻一再被邊緣化。

或夷為平地,被擴張的城市所吞噬;或因原住居民大量進城務工而成為「空心村」,在經歷常年缺乏修繕的苟延殘喘的痛苦之後,轟然坍塌於某個悽風苦雨的夜晚;或因一些地方官員政績工程的需要,而被拆得七零八落,「被」「舊貌變新顏」;或因「土地財政」的驅動,急功近利的商業模式運作下的過度開發,傳統村落被恣意肢解,而變得面目全非……與此伴生的是,傳統村落原來所具有的代代相繼、傳承至今的文化形態正在發生急劇裂變,傳統文化的內在結構也面臨著支離破碎的危險。

02

傳統村落如何有機更新?


傳統村落的有機更新,說白了就是要解決兩個問題,一個是空心化,一個是商業化。

政府的責任與擔當是前提

傳統村落文化保護應體現出政府的責任與擔當,地方政府要加強對傳統村落保護和開發的規劃,改變一些地方盲目、無序的狀態。成立專門班子,組織專業力量對一個區域以及單個的村落從保護、提升改造、傳承展示、產業開發等方面進行因地制宜的科學規劃,並作為傳統村落發展建設的重要依據。統籌各級政府對傳統村落保護的資金投入,做到精準扶持,提高投入效能。

避免過度商業化

利用自然文化資源發展生態旅遊或文化旅遊,這是傳統村落謀求發展的一種選擇。發展旅遊無可厚非,而且合理利用資源發展旅遊,本身也是對資源的保護。但商業化不能超過合理的度。把資源當作搖錢樹,一味追求經濟效益,這就是一種破壞。傳統村落發展旅遊不能一味追求收益的最大化,更不能為招徠遊人任意編造和添加與村落歷史文化無關的「景點」。避免過度商業化,不要輕易改變傳統的空間格局,否則留下的可能只是一個傳統村落的外殼,內在的生活、生產方式和傳統文化都沒有了。要尊重傳統村落的歷史文化。

把產業留在鄉村

沒有產業,鄉村就吸引不了資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一切問題的前提。而「一切」所指的是農村全局、全面、全方位的。沒有產業,就沒有鄉村的振興,農村要發展,不能局限於第一產業,只做面朝黃土背朝天的事情,這樣也賺不到錢,應該把重點放到更多的第二三產業,吸引資金入村,最後甚至是留在鄉村,突出資源優勢,重點發展現代種養業、鄉土特色產業、農產品加工流通業、鄉村休閒旅遊業、鄉村新型服務業和鄉村信息產業,這些不僅能活躍農村市場,也能突出本地優勢,吸引投資,建設新型生態模式。

同時文化創意產業進鄉村,是實現鄉村改造的另一條路徑,其意義在於通過場景再造,在鄉村形成了一條新的產業鏈,引導和培育當地居民參與。文創的價值在於為鄉村賦予「場景」,而這些「場景」是可以消費和產品化的。 文創進鄉村,發掘與開發鄉村的歷史傳統、建築形制、傳統產業文化等資源,打造出具有鄉村特色的文創產品,既可以保護傳統文化形式,也可以給鄉村發展帶來新的生機。

加強區域合作

加強區域內傳統村落群的橫向聯繫,以政府為主導,社會力量參與,典型帶動,突出各自特色,以點帶面,就近形成一種發揮各自特色,協同發展的地區優勢,避免村落間的各自為戰,也可避免同質化競爭。整體呈現出區域鄉土文化特色與魅力,形成有影響力的區域鄉村文化旅遊品牌。

相關焦點

  • 江西進一步保護傳統村落 正在制定《江西省傳統村落保護條例》
    文化和歷史如何守住     寧靜的村落,流瀉出古老深沉的韻味。    保護和開發怎樣兼得     村子外面的人希望進去開發,村子裡面的人想要「逃」出來,就像圍城一樣,傳統村落一直面臨著開發和保護如何兼得的難題。
  • 傳統古村落的「舊」與「新」
    潘成 吳德華攝  今年72歲的楊天宇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搬個板凳,坐在楊家老屋的大門口,與幾位老夥伴一起,聊聊家長裡短、村裡變遷。  從清晨聊到中午,眼看著農婦們打理好自家菊園,返回家中,往灶臺裡塞進去一把柴火,小村炊煙升起。「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裡煙。狗吠深巷中,雞鳴桑樹顛。」像極了古詩裡描繪的鄉村畫面。
  • 傳統村落「存」與「活」
    隨著城鎮化、工業化建設速度加快,一些傳統村落正漸漸褪去色彩,甚至消失。自2012年起,住建部等6部門啟動傳統村落保護工作。目前,中國傳統村落名錄已經公布4批,總數量達到4153個。今年,中國已啟動第五批傳統村落調查,預計總數將超過5000個。  在新型城鎮化和鄉村振興戰略大背景下,傳統村落如何接續現代化,留住鄉愁?如何讓傳統村落活起來、動起來,實現鄉村振興、可持續發展?
  • 如何做好我國傳統村落及古建築防火
    2012年4月,由國家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聯合啟動了中國傳統村落的調查,初步統計現存的具有傳統村落性質的近12000個,充分保留傳統格局或歷史風貌,能夠集中反映本地區文化特色、民族特色,建築集中連片的村寨等。
  • 黔東南州共有409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
    近年來,我州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委關於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工作的各項決策部署,在傳統村落的保護、傳承和發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截至目前,我州共有409個村落被列入中國傳統村落名錄,佔全國6799個的6.01%,佔貴州省725個的56.4%,位居全國地州市級第一。
  • 讀懂廣州舊改第4篇|蔡邊一村為例,舊村改造遇到傳統村落如何處理
    11月25日,廣州住建局公示《番禺區蔡邊一村片區更新策劃方案》,因該項目涉及傳統村落,本文就來簡單介紹一下舊村改造時遇到傳統村落的處理方式。自秦漢以來, 廣州就是嶺南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作為一座擁有2200多年的悠久歷史的城市,廣州不僅文物古蹟眾多,傳統村落也很多。
  • 讓傳統村落走向現代、走向未來、走向世界!
    二、分級精準的保護好傳統村落 傳統村落歷經風雨滄桑,能延綿至今,實屬不易,我們如何以敬畏之心、歷史之責守護好祖先留下的寶貴遺存?而山西晉中喬家大院把周邊傳統建築拆得幾乎片甲不留,又新蓋了一批不倫不類的建築,過度追逐商業利益,忽視了對文物的保護,難怪會被摘牌。 2、對於價值一般的傳統村落,在保護好傳統風貌的前提下,大膽的更新和發展。中國建築有一個很大的特點就是部件不斷的在更新和更換,像一些門板和窗扇。
  • 傳統村落,回歸自然與人文之美(鄉村振興,藝術何為?)
    在國家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背景下,如何做好傳統村落的保護、更新和發展,再現傳統村落質樸之美?加強整體修復改造傳統村落,既要有「形」,也要有「神」。在修復改造中,設計者要在傳統村落物質性的空間存續上做足文章,保護、修復、回歸傳統聚落形態,強化鄉村風貌特色;也要在精神性的文化傳承上下功夫,發展、織補、延續傳統鄉村文脈,在為鄉村可持續發展注入現代文明的同時,兼顧地域文化的保護,留住鄉愁。在貴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板萬村的改造實踐中,團隊基於該村保留的大量傳統建築和民族傳統文化,從整體改造理念出發展開設計。
  • 手繪傳統村落
    其實,給傳統村落建築繪製手繪圖,是1997年中國村落文化研究中心成立以來,就一直在從事的一項重要工作。至今為止,我們已經走遍4900多個傳統村落,手繪出數千張建築圖。  諸如此類,前輩學者對中國傳統建築的考察,要麼集中於亭臺樓榭,要麼止步於寺廟宮觀。對散布於全國各地村落中的民居建築,或一筆帶過,或視而不見。如此大的存世體量,與如此小的研究篇幅,形成強烈反差。我們希望以自身之力,對現狀進行稍微改觀。繪製村落建築手繪圖,是我們嘗試的一小步。  看到這些熬寒冬歷酷暑得來的手繪圖,我們還是很有自豪感的。
  • 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名單公布 保護傳統村落助推鄉村振興
    據名單顯示:第五批中國傳統村落共2666個,北京房山區佛子莊鄉黑龍關村、天津寶坻區八門城鎮陳塘莊村、山西省大同市雲岡區高山鎮高山村、江西省撫州市臨川區騰橋鎮石池村、永州市道縣梅花鎮修宜村等上榜。據悉,自2012年以來,住建部會同相關部門先後數次組織傳統村落調查,分4批將4153個有重要保護價值的村落列入了中國傳統村落名錄,涵蓋全國所有省272個地級市、43個民族。
  • 宣城市27個村落入選安徽省首批傳統村落
    記者從市住建委獲悉,近日安徽省第一批傳統村落名錄公布,我市的郞溪縣姚村鄉姚村村等27個村落入選,佔全省228個村落十分之一強,數量居全省第三位。
  • 淄博市博山區兩處古村落入圍省級傳統村落
    中國山東網10月21日訊(記者 孫俏俏 通訊員 陳停)近日,山東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布《關於對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進行公示的通知》,對103個被評為第一批省級傳統村落名單進行了公示。博山區八陡鎮雙鳳村、山頭街道辦事處古窯2個村落入選。
  • 民俗文化瀕臨消亡 如何讓藏羌傳統村落「活」起來?
    然而,這些美麗的傳統村落也面臨著被破壞甚至消亡的壓力。如何有效地保護,讓這些傳統村落「活」起來?□朱蕾 本報記者 徐中成碉樓 吸睛的特色符號在馬爾康松崗鎮直波村,南北兩座高聳雲天的碉樓特別扯眼。兩座碉樓相距約50米,均由石塊和黃泥砌築而成。其平面外呈八角形,內呈圓形,由下往上成錐體形狀。
  • 日本秘境-三座不為人知的傳統村落
    在這些地方,你可以找到古雅的傳統村落座落在幽靜的山谷中。這些村落被大自然給環繞,拜訪者們可以在此欣賞日式經典的農舍建築和茅草屋頂,一窺這些隔絕於摩登世界的生活。以下是我們秘境清單上的前三名,在本州島上分別有著不同程度的與世隔絕和知名度。深度體驗這些地方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入住其傳統的農舍建築,享受當地民眾的熱情款待並充分地沉浸在這鄉村風情中。
  • 探訪界首的省級傳統村落----陶廟鎮段白莊
    探訪界首的省級傳統村落——陶廟鎮段白莊       2019年4月25日,安徽省第三批傳統村落名單揭曉公布,全省共有390個村莊入選了這一批省級傳統村落
  • 楊建勳:陝西省「傳統村落」海則廟磁堯溝,該如何保護
    2019年,入選為第三批「陝西省傳統村落名錄」。保護、傳承和利用這些不可再生的歷史文物和文旅資源,將磁窯溝村打造成為傳統文化與新時代文化相結合的新型「傳統村落」,既是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需要,也是「美麗鄉村」建設和「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更對實施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具有積極意義。
  • 惠城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 探索村落旅遊發展
    從2012年起,惠城區就著手開展傳統村落調研和修繕工作。至今,橫瀝鎮墨園村入選首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蘆洲鎮嵐派村列入首批廣東省傳統村落名錄;三棟鎮鹿頸村也被列入市級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試點。根據《惠城區加強傳統村落保護與利用工作實施方案》,至2017年,惠城區將全面開展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工作,選擇符合條件的傳統村落申報國家級、省級歷史文化名村;並實現傳統村落保護發展規劃全覆蓋,使傳統村落得到基本修復和保護。『水口下源村村民自掏腰包修古宅』☟
  • 我市10個中國傳統村落入圍2020年省級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建設
    日前,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座談會在湖南省住房和城鄉建設廳召開,省住建廳黨組成員、副廳長易小林同志出席會議並做了重要講話。會議明確,全省納入2020年省級財政資金補助的中國傳統村落數字博物館建設80個,其中我市入圍10個。
  • 保護傳統村落要差異化
    傳統村落是中國傳統文明的「活」見證,是中國古代先人智慧的結晶。對個體而言,傳統村落蘊含著中國人歷久的「鄉愁」情節;於國家而言,傳統村落是中華五千年磅礴文化的「活載體」。當曾經熟悉的傳統村落在一個個消失,「鄉愁」無處安放,民族精神也逐漸失去賴以傳承的純真的「活載體」。
  • 傳統村落旅遊開發模式存爭議 如何保得住活起來
    事實上,與無數中國傳統村落裡的老居民相比,張翠蘭已經非常幸運。至少,她在多年後還能看到自家的老宅,朱家峪村也已被當地政府保護和打造成一個傳統村落的旅遊景區。而在中國別處的大部分地方,承載中華民族寶貴文化記憶的傳統村落正以每天近300個的速度快速消失著。如何讓傳統村落保得住、活起來,成為擺在人們眼前的急迫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