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傳統文化之一些有趣的歇後語,比如廁所裡打燈籠找什麼?

2020-12-11 歐忘機

歇後語是中國老百姓從生活實踐中創造出來的一種簡短、有趣又形象的語言。它是由兩部分組成的,一般情況說出前半部分就能領會它其中的含義,而後半部分往往能給人眼前一亮的感覺。歇後語往往都是貼近生活的,它也是一門藝術,有句話說,藝術源於生活卻高於生活,在歇後語這種表現形式中就能得到很好的體現。

這種藝術有時候也很風趣,它會利用同音字、邏輯推理等形式把它的本意表達出來,比如豬鼻子自插大蔥——裝相就是利用了象與相兩個字的同音,竹籃打水——一場空就是一種邏輯推理的表現形式。這樣就使得很多歇後語會非常有趣。下面我們就來整理一些比較有趣的歇後語。

1、廁所裡點燈——

2、空棺材出葬——

3、風口裡拉屎——

4、飛機上拉屎——

5、廁所裡的茅缸——

在整理有趣的歇後語之前,我們先出五個比較有趣的歇後語前半部分讓大家猜猜後半部分吧!小編覺得這幾個是格外有趣的。下面我們接著來整理。

6、茶館裡伸手——胡(壺)來

7、朝天放炮——空想(響)

8、和尚打傘——無法(發)無天

9、城隍廟裡掛弓箭——色(射)鬼

10、泥菩薩過江——自身難保

11、騎驢看唱本--------走著瞧

12、飛機上點燈——高明

中國有趣的歇後語還有很多,上面只是其中的的冰山一角,不知道大家有沒有什麼有趣的歇後語可以分享出來供我們樂一下的嗎?最後小編再出兩個比較有趣的歇後語供大家猜猜。

14、狗咬屁股——

15、丈夫扇蒲扇——

相關焦點

  • 鄉下那些有趣的「損人」歇後語,損人不用說髒字,你都見過哪些?
    我國有很多很多有趣的歇後語,這些歇後語也是組成我們民間文化的很重要的一個部分,小時候在鄉下的時候我們可能也聽過很多的歇後語,像是竹籃打水——一場空,耗子舔貓臉——沒事找刺激,老頭上樹——欠搓,外甥打燈——照舊等等。這些歇後語都是很有意思的。
  • 解放碑的鐘——不擺老……重慶那些有趣的方言歇後語
    癩疙寶吃豇豆——懸吊吊的癩疙寶是重慶人對於蟾蜍的稱呼,也就是癩蛤蟆。所以這一句歇後語也就流傳了下來。茅廝頭打燈籠——找(屎)死茅廝在重慶方言李就是廁所的意思,在廁所打燈籠自然就是找(屎)死了。常用來形容人做事不顧後果,對自己極為不利。貓抓餈粑——脫不了爪爪
  • 蔡徐坤畫燈籠,讓中華文化在年輕人手裡傳承
    近日,蔡徐坤忙裡偷閒,在一個大大的福字下面饒有興致的畫了一個燈籠,並坦言將此親手繪製的物件當新年禮物送給粉絲。此事咋看起來無足輕重,但在小編看來,這讓咱們中華優良傳統文化在年輕人手裡傳承下去有了更大的信心和保障。
  • 新年將至話燈籠之:燈籠的趣話傳說
    春節為什麼要掛燈籠的傳說燈籠在中華民族悠久歷史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象徵著中華文明的燦爛。每到過年的時候,家家戶戶都會在自己的家門口高高掛起紅紅的燈籠。至於春節為什麼要掛燈籠呢?尤其是一些外地來的客人,更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還真的以為官府要在城裡放三天火呢!大家紛紛收拾行李,爭相離開這是非之地。當地的老百姓,平時對于田登的專制蠻橫無理已經是非常不滿,這次看了官府貼出的這張告示,更是氣憤萬分,憤憤地說:「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這是什麼世道!」由此「只許州官放火,不許百姓點燈」就流傳下來。
  • 農村流傳的6句歇後語,損人時候必用,幽默不失道理
    文/濤聲依舊農村流傳的6句歇後語,損人時候必用,幽默不失道理老一輩的勞動人民總喜歡把一些有趣的事情總結成一些俗語或者是歇後語,俗語相信大家已經聽厭了,今天就給大家說一說非常有趣的幾句歇後語,聽起來十分的搞笑,但是也能察覺到一些人生的道理,下面就讓我們看看吧。
  • 中國歇後語有多豐富有趣?80句歇後語幽默風趣,值得收藏細品
    中國歇後語有多豐富有趣?80句歇後語,盡顯中國文化幽默風趣文/詩綠鳳歇後語,是我國勞動人民在長期生活中創造出來的一種「熟語」。它的特點是短小精幹,比喻生動貼切形象,寓莊於諧,幽默風趣,是我國民間文化獨有的一朵奇葩。人們在運用時,常常省去後一部分不說,讓你去思想其中的深意,故而得名「歇後語」。下面我們就來欣賞80句內涵豐富、幽默風趣的歇後語。
  • 撕逼專用歇後語!媽媽再也不用擔心我和同學撕逼了
    撕逼專用歇後語,不到萬不得已,一定不要用,要做個文明的乖寶寶!您真是耗子來月經——多大點逼事您真是往女廁所裡扔石頭——濺逼您真是生孩子嗑瓜子——逼嘴不閒著您真是老鷹打飽嗝——雞兒吃多了>您真是母牛下不來仔——牛逼壞了6.您真是老母豬帶胸罩——一套又一套啊7.您真是廁所裡跳高啊——過糞啊8.您真是廁所裡打燈籠——找屎啊(死)
  • 這些歇後語收好,教你如何有文化的罵人
    大致類似這樣:「在這新的一年裡,祝願大家成績,芝麻開花——節節高,開心快樂成長……」「芝麻開花——節節高」或許是我們最早認識歇後語,歇後語這種特殊語言形式,短小、風趣、形象深得人們喜歡。文章題目「這些歇後語收好,教你如何有文化的罵人」,初衷不是罵人,而是感受學習歇後語獨有的藝術魅力。
  • 歇後語大全!(值得收藏)
    藥鋪裡開抽屜---找玩。(找丸)。癩蝦蟆跳水井---不懂。(噗咚)。唱戲的騎馬不行。(步行)。炒鹹菜不放醬油-有言在先。(有鹽在先)。吃餃子不吃餡---調皮。(挑皮)。從河南到湖南---難上加難。(南上加南)。打燈籠搬石頭---照辦。(照搬)。大水衝走土地廟-留神。(流神)。耕地裡甩鞭子---吹牛。(催牛)。
  • 大紅燈籠可不是中國風,中國傳統燈籠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大紅燈籠高高掛》海報於是在我們的印象裡,傳統的燈籠應該就是電影裡的那個造型,但其實真不是。再比如丸提燈中的這款——和《大紅燈籠高高掛》中室內常用的燈比,是不是也很像——綜上,我們能看出,自從新中國成立之初採用了日本設計師為開國大典設計燈籠以來,這種結合日本丸提燈式樣的燈籠就在中華大地上普遍流傳開來
  • 河南開封:傳統燈籠文化
    今年48歲的張俊濤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汴京燈籠張」的第七代傳承人。「汴京燈籠張」始於清代,是河南省開封市的燈籠製作世家。其燈籠使用紙、布、竹、木等材料,經繪製草圖、扎制骨架、粘貼燈皮、著色、組裝等過程完成,設計精緻,種類齊全。
  • 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該怎麼傳承
    中華傳統文化是什麼?關於這個問題,在網絡上經常會有網友問起,而且問題的答案也是五花八門各有側重。筆者在網上發貼的時候,經常會在留言區裡遇到這樣的詰問,讓我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在工作之餘,朋友同事之間談起中華傳統文化的時候,筆者亦會想起網貼留言區之問。
  • 弘揚歷史悠久的中華傳統文化,堅定文化自信
    弘揚傳統文化,就是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運用於中國革命建設改革之中,中共中央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反覆強調大力弘揚中國傳統文化,提高民族道德素養,更好地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傳統文化的定義傳統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匯集成的一種反映民族特質和風貌的文化,是各民族歷史上各種思想文化、觀念形態的總體表現。
  • 燈籠,具有象徵意義的傳統手工藝作品,是值得延續的一種文化
    中國燈籠又統稱為燈彩,是一種古老的漢族傳統工藝品。起源於2000多年前的西漢時期,每年的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前後,人們都掛起象徵團圓意義的紅燈籠,來營造一種喜慶的氛圍。中國的燈籠綜合了:繪畫藝術、剪紙、紙紮、刺縫等工藝,在中國古代製作的燈彩中,以宮燈和紗燈最為著名。燈籠與中國人活息息相連,廟宇中、客廳裡,處處都有燈籠。
  • 祛魅「中華傳統文化在臺灣」,破解「文化臺獨」第一步
    在網際網路大潮下,給文化傳播帶來極大便利的同時,也有一些不好的現象,一些打著傳統文化、國學旗號的封建糟粕也在捲土重來,比如宗族文化、兒童讀經運動、宗族的死灰復燃等等。 尤其不能忍的是像《弟子規》這種書會堂而皇之登堂入室。這本出版於鴉片戰爭之後的近代,現在的流行則完全是商業炒作的產物。
  • 開封燈籠張博物館免費開放 傳統燈籠文化在其中
    【初見】古樸小樓裡懸掛各式燈籠開封市區,從繁華喧鬧的解放路拐入理事廳街,汴京燈籠張民間藝術博物館便坐落在這條安靜的胡同裡。復行數十步,路北一座古香古色的小樓便是。張俊濤熱情地邀請記者進入館內參觀。【特點】與生活息息相關,傳承宋代風韻張俊濤說,燈籠張的燈籠很有特點,第一個特點就是生活氣息特別濃鬱,比如水果燈、蔬菜燈、植物燈,這些燈籠的選材都與生活息息相關,讓人看起來親切,就會受歡迎。「例如有著很多尖尖角角的燈籠,造型其實來源於一種叫蒺藜的植物,諧音是吉利,象徵著在新的一年裡,紅紅火火、大吉大利。」
  • 十二生肖之鼠生肖歇後語,精心整理,趕快收藏
    如果傳統文化有個「最親民」排行榜,十二生肖與歇後語排名前二沒有異議,關注我們的朋友應該了解,之前給大家分享不少「生肖文化」的內容,歇後語也是,比如「罵人」的歇後語、「讚美」的歇後語等等。作為生活實踐中創造的一種特殊語言形式——歇後語,自然有不少關於十二生肖的歇後語,那麼十二生肖排名第一的鼠,又有哪些常見的歇後語?
  • 燈籠製作和裝飾等體驗中秋傳統 感受文化魅力
    在傳統節日中秋節來臨前,為了引導學生認知傳統、尊重傳統、弘揚傳統,9月23日,滁州市城南小學開展「我們的節日·中秋」主題教育活動。班隊會上,老師通過故事、圖片、動畫等方式,帶領同學們一起了解中秋節的起源、發展、民間傳說及相關習俗,讓同學們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感恩父母養育之情。
  • 農村歇後語搞事情,「大家三十看黃曆」什麼意思?
    農村的歇後語與諺語不同,歇後語多是具有」諷刺「的意味,在農村一般歇後語有兩部分組成,前半部分為」引子「,後半部分如謎底一般,這其實都是在長期的日常生活中總結的一些經驗,也反映了農村世代傳統的傳統文化,對於過年的歇後語有哪些,可能你還不清楚,今天小編整理出最全的過年歇後語」大餐「!
  • 組圖丨制燈籠 感受中秋傳統文化
    老師手把手教孩子們如何製作燈籠。孩子們提著自製燈籠在快樂奔跑。紅網時刻9月29日訊(記者 姜珊 攝影 歐紅宇 實習生 姜夢琴)9月28日,中秋節前夕,位于衡陽市雁峰區的衡陽幼兒師範學校附屬幼兒園小四班的孩子們,迎來了一堂別開生面的實踐課——手工製作燈籠。此次實踐課的主題是「自製燈籠傳遞中秋祝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