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
有一條時空隧道
讓你可以穿越到億萬年前
你還能找到家的方向嗎?
▼
中國
這片熱土
從海洋到陸地
從島嶼到大陸
悄然走過38億年
經歷了無數次海陸變遷
屹立於世界的東方之巔
▼
【壹】
「滄海桑田」
一念起、萬水千山
一念滅、滄海桑田
▼ 38億年前
全國上下一片汪洋
推測只有一座「華北島」
▼注釋:「華北島」為華北古陸核。中國最古老巖石是位於華北板塊的冀東-遼寧地區的石英巖,同位素年齡為38億年,大概在35億年時開始出露陸地。
25億年前
「揚子島」、「華南島」
「塔裡木島」、「柴達木島」
相繼開始形成
▼
注釋:這些「島嶼」均是微陸塊,準確來說應該是華北板塊、揚子板塊、揚子板塊等,此時「揚子島」的核心部分是四川盆地。
同一時期
原始生命
開啟「光合作用」數億年
海洋生成的氧氣與鐵離子結合
在我國北方形成鐵礦帶
▼
先後形成遼寧鞍山-本溪
河北東部灤縣-遵化
山東泰山一帶
山西五臺山地區
河南魯山-舞鋼地區
重要的鐵礦成礦帶
▼
◤遼寧鞍山大孤山鐵礦坑
注釋:在地球科學中,把距今25億-38年億稱為太古代、距今5.4億-25億年稱為元古代。
7.5-8億年前
隨著生存環境的變遷
一部分「強壯的」單細胞生物
開始發展為多細胞生物
形成地球早期的後生動物
爆發了「淮南動物群」
早期的後生動物是裸體的
生物普遍沒有硬殼
▼
注釋:安徽淮南發現的一批動物化石,是最早的無殼後生動物的軟體印模及其活動遺蹟化石。其特徵是動物體沒有硬殼,蠕形動物、帶藻和疑源類,化石是以軟軀體的印模和活動遺蹟保存起來的。
原生動物:是最原始、最簡單、最低等的動物。它們的主要特徵是身體由單個細胞構成的,因此也稱為單細胞動物,具有維持生命和延續後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動、營養、呼吸、排洩和生殖等。每個原生動物都是一個完整的有機體。
後生動物:是除原生動物外所有其他動物的總稱(後生動物亞界)。動物界除原生動物門以外的所有多細胞動物門類的總稱
5.4億年前
地球進入了寒武紀
生命演化進入了快車道
▼
◤地質年代簡表
中國島嶼群
經歷過聚散離合
沿赤道兩側分布
發展為數個「島嶼」出露
如華北島、華南島、揚子島
塔裡木島、柴達木島、羌塘島
▼
海洋裡生活著一群原始生物
▼
◤三葉蟲化石
注釋: 5.3億年前,我國雲南澄江帽天山所在的海洋裡生活著澄江生物群,包括植物界的藻類,無脊椎動物中的海綿動物類、開腔骨類、腔腸動物類、櫛水母類、葉足類、纖毛環蟲類、水母狀生物、節肢動物、雲南蟲等。
4億年前
「中國島嶼群」
開始從南向北運移
類似於今天的印度尼西亞
▼
@Daily Overview
地球誕生森林
植被鬱鬱蔥蔥
▼
3億年前
中國總體格架
為海陸交互特徵
華北和華南地區
由島嶼和海洋組成
塔裡木接近現在的位置
▼
魚類向兩棲動物演化
爬行動物開始統治地球
▼
◤提塔利克魚復原圖
注釋:陸地上的哺乳生物都是從海洋生物進化而來。最早在3.7億年前,一部分有「好奇心」的海洋生物開始登陸探索陸地,演化為陸生生物。
同一時期
(石炭紀)
祖國大地分布蕨類植物
石松綱樹木高達40米
植物遺體大量掩埋
經過沉積壓實和固結
▼
◤煤層@全景網
在我國北方
華北平原和黃土高原
生成巨厚煤層
▼
◤內蒙古鄂爾多斯哈爾烏素露天煤礦
◤秦皇島運煤碼頭@Dailyoverview
2.5億年前
四川峨眉山地區
發生超級火山事件
火山噴發持續100萬年
面積超過30萬平方公裡
▼
◤峨眉山大火成巖省想像圖
形成西南地區鐵多金屬礦帶
如攀枝花釩鈦磁鐵礦床
▼
而在我國北部
俄羅斯西伯利亞板塊
向南持續漂移運動
導致古亞洲洋閉合
最終與中朝板塊發生碰撞
形成天山-蒙古高原-大興安嶺
▼
◤2.6億年前的復原圖
形成我國北部的多金屬礦帶
如著名的白雲鄂博稀土礦
▼
◤白雲鄂博礦區衛星影像@NASA
2億年前
這些島嶼拼接在一起
中國大陸格架初步形成
以秦嶺海槽為界
開始出現「南海北陸」格局
▼
黃土高原還是一個盆地
▼
西南地區還是一系列島嶼
橫斷山脈開始出現
▼
◤大渡河@全景網
金沙江開始形成
▼
◤金沙江第一灣@全景網
恐龍統治著這片土地
▼
◤霸王龍偷襲角龍@Csotonyi
注釋:2-2.54億年期間,地質學稱為印支運動,主要影響我國青海東南部、四川、大別山及華南地區;2.3億年前,恐龍誕生、迅速統治地球,直至6500萬年前,恐龍滅絕。
1.2億-1.5億年前
太平洋板塊
向我國東部地區俯衝
▼
導致華北和華南地區
地表下方孕育巖漿作用
在華北地區形成金銀鉛鋅鉬
如山東招遠金礦
河南小秦嶺金礦
在華南地區形成鎢多金屬礦
如湖南和江西地區鎢礦床
▼
◤山東招遠玲瓏金礦
同一時期
東北地區河湖遍地
古生物遺體長期堆積
終於演化為珍貴的石油
現今開採的大慶油田
▼
◤大慶採油機
6500萬年前
印度板塊與岡底斯板塊初始碰撞
喜馬拉雅山脈仍在海底
▼
注釋:隕石撞擊地球,當時地球霸主恐龍滅絕,哺乳動物開始統治地球。
5600萬年前
▼
喜馬拉雅山脈隆升至約1000m
▼
@全景網
2400-2200萬年前
青藏高原隆升到2300m
開始變得越來越乾旱寒冷
▼
◤岡仁波齊峰@全景網
◤拉昂錯(結冰)和瑪旁雍錯(右下)@NASA
天山山脈開始快速隆升
▼
◤天山衛星影像@NASA
◤天山軍馬場@全景網
泰山大致隆升至現今高度
▼
@全景網
1500萬年以來
華夏大地
相繼形成現今的地貌格局
喜馬拉雅山脈君臨天下
(海拔超過5000m)
▼
◤珠穆拉瑪峰
注釋:是否在1500萬年前形成中國現今地貌格局有待商榷,學界有一種觀點,可能是360萬年前才開始形成。
太行山俯瞰華北平原
▼
@全景網
雪峰山玉立華南地區
▼
730萬年前
秦嶺山脈隆升至現今高度
▼
注釋:秦嶺是崑崙山脈的延伸,位於亞歐板塊內,屬南亞陸間區與中軸大陸區交界的北緣,於海西運動時期形成。
500萬年前
塔克拉瑪幹沙漠形成
▼
◤羅布泊鹽湖@NASA
200萬年前
雲貴高原隆升至現今高度
喀斯特地貌逐漸形成
▼
15萬年前
黃河之水天上來
奔流到海不復還
▼
◤黃河入海口@NASA
注釋:15萬年前,在三門峽的上遊、是一個巨大的古三門湖。之後、黃河完全切穿三門峽,貫通東流入海,標誌現代意義上的黃河形成。此後,貫通的三門峽仍不時淤塞。傳說中的堯舜之時,大禹治水的一個重點就是疏通三門峽。據傳,大禹使一把神斧,在那裡將高山劈成「人門」、「神門」、「鬼門」三道峽谷,河道中由鬼石和神石將河道分成三流,如同有三座門,黃河自此順流而下,三門峽也由此得名。
5萬年前
一顆隕石撞擊
中國遼寧省鞍山市
岫巖滿族自治縣蘇子溝鎮古龍村
形成一個撞擊坑
直徑1800米
平均深度150米
▼
◤岫巖隕石坑
1萬年前
末次冰期末期
臺灣海峽是一片蒼翠大地
臺灣和大陸是連成一體的陸地
末次最大冰期以來臺灣海陸變遷
▼
◤臺灣海峽類似於圖中情景
◤臺灣海峽類似於圖中情景@全景網
注釋:末次冰期於7萬年前開始、1.15萬年前結束,我國東部海域海平面下降100多米,臺灣海峽是一片陸地,臺灣島與大陸陸地相連,是原始海峽人、大象、水牛和鹿的天堂。
【貳】
「人類紀元」
180萬年前
山西西侯猿人
在山西芮城黃河邊
開始用火製作燒烤
▼
注釋:西侯度遺址為目前中國境內已知的最古老的一處舊石器時代遺址,位於黃河中遊山西省芮城縣西侯度村。西侯度遺址是中國早期猿人階段文化遺存的典型代表之一,發現打制的刮削器、砍斫器等表明人類已掌握了製造石器的技術,遺址中帶切痕的鹿角和動物燒骨的發現,是目前中國最早的人類用火證據,1988年被定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70萬年前
雲南元謀人
開始穿梭於森林
▼
注釋:元謀人,因發現地點在雲南元謀縣上那蚌村西北小山崗上,定名為「元謀直立人」。約在170萬年以前,雲南元謀一帶,榛莽叢生,森森鬱郁,是一片亞熱帶的草原和森林,先有枝角鹿、爪蹄獸等第3紀殘存的動物在這裡生存繁衍。再往後推移一段時間,則是桑氏鬣狗、雲南馬、山西軸鹿等早更新世的動物出現在這片草原和森林。它們大多數都是食草類野獸。為了生活下去,元謀人便使用粗陋的石器捕獵它們。根據出土的兩枚牙齒、石器、炭屑,以及其後在同一地點的同一層位中,發掘出少量石製品、大量的炭屑和哺乳動物化石,證明他們是能製造工具和使用火的原始人類。
70-115萬年前
陝西藍田人
開始出現在這片土地
▼
注釋:1964年發現於陝西省藍田縣公王嶺,故命名為「藍田人」。藍田人的生活年代,本來認為是距今約69萬年前到95萬年前,但是1987年重新測定後認為是距今約70萬年前到115萬年前。
100萬年前
湖北鄖陽人
梁子和青曲
在漢江上遊河谷狩獵
▼
20-70萬年前
北京人
在周口店山洞裡
打造石器和木棒
▼
◤北京人復原圖
注釋:北京人是生活在遠古北京周口店,屬於直立人,會使用天然火,打制工具,人類第一次取得了支配一種自然力的能力。他們生活在距今約70萬年至20萬年,還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徵,但手腳分工明顯,能打制和使用工具,會使用天然火。森林茂密,野草叢生,猛獸出沒。北京人將石塊敲打成粗糙的石器,把樹枝砍成木棒,憑著極原始的工具同大自然進行艱難的鬥爭。北京人通常幾十人結成一群。壽命很短,大多數人在14歲之前就夭亡了。
10.5-12.5萬年前
河南許昌人
遇上遠道而來的尼安德特人
▼
◤尼安德特人
注釋:「許昌人」出土於許昌市靈井鎮舊石器遺址,是中國古人類跟尼安德特人交流並向現代人過渡的證據。「許昌人」具有早期現代人的特點,許昌人出現了向現代人演化的萌芽,有可能就是華北地區早期現代人的直接祖先。」
3萬年前
北京山頂洞人
開始縫衣禦寒,
製作穿孔貝殼項鍊
▼
注釋:北京郊外周口店龍骨山猿人洞中曾發現多具北京猿人化石,但在山的最頂端石鐘乳洞,即山頂洞中,1933年有新人階段的化石人骨出土,稱此為山頂洞人。
1萬年前
勤勞的中國人
長江中下遊開始種植水稻
▼
@全景網
注釋:浙江省浦江縣上山新石器時代遺址距今9000年到11000年,這裡就發現了人類活動遺蹟,其中就發現有人類食用稻米的痕跡。湖南澧縣彭頭山遺址距今約8300-9000年,考古人員在陶器胎泥所夾的炭屑中明顯有稻穀與稻殼的痕跡,這些都是是世界上最早的水稻種植痕跡。此外在江西萬年仙人洞—吊桶環遺址和湖南道縣玉蟾巖遺址均發現人工栽培稻遺蹟。
5000年前
智慧的中國人
鑿制文字性質的龜骨契刻符號
開啟了中國5000年文明史
▼
@全景網
注釋:中國歷史的長度還有爭議,因為根據不同的計算方法,有著不同的長度。從中國第一次建立大一統中央集權制帝國的秦朝開始算起約有2200年;從中國第一次使用文字,並成為信史的商朝算起約有3500年;自擁有二重證據法證明的夏朝算起約有4200年;從孔子所說的、有著三皇五帝的傳說時代算起約有4600年;從盤古、上帝、女媧等目前還不確定的神話時代算起約有5000年(這也是在一般中國人的認知中、中國歷史傳統意義上的長度);從標誌著人類文明萌芽的新石器時代彭頭山文化算起約有9500年;而從人類開始脫離原始生活的舊石器時代藍田猿人文化算起約有80萬年的歷史。
4000年前
創新的中國人
製作了一碗小米麵條
▼
注釋:2005年,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葉茂林在青海省民和縣喇家遺址(約4000年前被地震掩埋)中發現了距今有4000多年歷史的麵條,長約50釐米、寬0.3釐米,由粟製成,有最早的文字和實物佐證,很明顯麵條是起源於中國。之前阿拉伯及義大利都聲稱是麵條的發源地,但可考的關於麵條的最早文字記錄是東漢時期的中國。
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
統一中國
修築長城
▼
◤長城的星球圖
把中國推向大一統時代
奠定中國2000多年
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
◤秦朝疆域圖
1949年
共產黨
領導中國人民
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
▼
21世紀
中華民族
開始走向康莊大道
▼
◤焦作青龍峽@搜狐帳號創意遊
【叄】
「中國人民」
勤勞勇敢的中國人民
在這片熱土繁衍生息
▼
◤北京1500人組成人體之肺@Atlantic
◤太極運動-貴州@Atlantic
◤少林塔溝武術學校表演練習@Atlantic
◤南京水上樂園@Atlantic
◤浙江千島湖捕魚@Atlantic
種植農業
▼
◤中國新疆塔城農業種植區@NASA
◤貴州水稻梯田@Atlantic
發展工業
▼
◤江蘇常州中天鋼鐵@Atlantic
◤山東濱州勝利油田採油廠-紅色區域◤長春一汽奧迪出廠@Atlantic
◤安徽淮南煤礦坍陷區太陽能發電廠
◤江蘇鎮江食醋@Atlantic
修建公路
▼◤新疆沙漠公路@Atlantic
◤上海立交橋@Atlantic
建設城鎮
▼
◤上海市郊@Atlantic
◤深圳南山路與深南路天橋@Atlantic
促進共享經濟
▼
◤上海郊區的共享單車
打造
世界最大天文望遠鏡
▼
◤貴州平塘500米口徑天文望遠鏡
努力實現
載人航天發展
▼
◤神舟十號攜三名太空人升空
不忘初心
勇往直前
▼
◤貴州安順高鐵線
【肆】
「大好河山」
中國
從東海之濱
▼
@ESA
◤上海港@Daily Overview
到西域荒漠
▼
◤塔克拉瑪幹沙漠中沙塵暴@NASA/20130423
從江南水鄉
▼
◤上海朱家角古鎮@全景網
到漠北草原
▼
◤內蒙古希拉穆仁草原@全景網
從華北平原
▼
到青藏高原
▼
@全景網
從西南梯田
▼
◤雲南紅河州元陽梯田@全景網
到東北雪鄉
▼
◤吉林長春@ESA20110207
瀋陽秀湖工人切冰塊@Atlantic
從南海島礁
▼
◤美濟礁@Daily Overview
到大漠之淚
▼
◤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沙丘與湖泊
注釋:內蒙古巴丹吉林沙漠中沙丘與沙漠湖泊,衛星圖片放大看,湖泊在沙漠好似一滴滴眼淚(@NASA/20141005)
從首都北京
▼
◤首都機場@Daily Overview
到祖國大地
夜上海
▼
@NASA
@全景網
杭州西溪溼地公園
▼
@Atlantic
太行山村
▼
@全景網
安徽省寧國市方塘鄉紅杉林
▼
@全景網
湖南張家界玻璃棧道
▼
@Atlantic
甘肅敦煌鳴沙山
▼
@Atlantic
四川甘孜州色達喇榮寺
▼
@Daily Overview
@全景網
雲南怒江河谷
▼
@全景網
青海湖畔
▼
@Daily Overview
青海省察爾汗鹽湖
▼
@NASA
內蒙古戈壁灘羊群
▼
@Atlantic
西藏日喀則吉隆縣
▼
新疆獨山子大峽谷
▼
@Atlantic
這裡
還有令人討厭的霧霾
2014年12月6日
▼
@NASA
2016年12月4日
▼
@NASA
2017年01月25日
▼
@NASA
鄭州中原福塔
▼
@Atlantic
這
就是
大中國
十三億人的家園
▼
全球華人的故鄉
生我養我的地方
▼
主要參考文獻:
1. 萬天豐. 2011. 中國大地構造學. 地質出版社.
2. 潘桂棠等. 2016. 中國大地構造階段劃分和演化. 地學前緣.
3. 侯方輝等. 2014. 古生代以來中國主要塊體活動古地理重建及演化. 海洋地質與第四紀地質.
往期文章精選:
1.宇宙138億年
2.地球46億年
3.人類700萬年
4.土星,很土嗎?
5.非洲:非常之洲
6.南極:世界的盡頭(一)
環球地理志
Earth-Sci
專注地球科學
探索宇宙星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