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臥龍大熊貓人工繁育基地重建項目年內將開工

2020-12-12 中國政府網

    新華社四川臥龍4月17日電(記者易凌、馮昌勇)在汶川地震中被嚴重損壞的世界最大的大熊貓人工繁育基地將在今年年內開展重建工作,預計工程在兩年內完工。

    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黨委書記黃建華17日告訴新華社記者,目前基地所有的熊貓身體精神狀況良好,而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的新址已選定在距離原址10多公裡的黃草坪地區,重建項目具體實施內容正與對口援建的香港特區政府協商。同時,規劃修建在成都附近都江堰的大熊貓疾病控制中心也將在年內開工。

    黃建華說:「黃草坪新址是在綜合考慮了地質結構安全和大熊貓生活習慣等多方面因素後選定的,這裡地勢開闊,其環境、氣候、水源條件是臥龍地區最好的選擇,同時考慮到大熊貓對原來生活環境有一定依賴,新址也應該離原址不遠。」

    黃建華說,考慮將來大熊貓數量的增加,新的大熊貓研究中心面積將會比原有的有所擴大,而安全性是中心所有工作人員最為牽掛的。

    汶川地震導致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嚴重損毀,基本喪失使用功能,當時生活在中心內的60多隻大熊貓中一死一傷一失蹤。

    目前,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絕大多數工作人員和圈養的大熊貓都外遷到位於四川雅安的碧峰峽熊貓繁育基地,部分大熊貓還在外地動物園寄養,僅有6只1歲半左右的熊貓在臥龍鎮政府旁的大熊貓臨時安置板房內生活,8名工作人員照顧它們的生活。

    創建於1980年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是世界最大的大熊貓人工繁育基地,截至目前,共繁殖大熊貓99胎144仔,成活123只,圈養的種群數量由1991年的10只發展到142只,佔全世界圈養總數的60%。

熊貓之鄉汶川臥龍鎮恢復重建見聞

    新華社成都4月17日電(記者趙超、崔清新)安置350戶村民的生態新家園、建築面積近1500平方米的幼兒園17日在四川省汶川縣臥龍鎮開工建設,這標誌著以大熊貓聞名天下的臥龍鎮的恢復重建項目已全面展開。

    臥龍鎮是重災區。汶川特大地震中,臥龍鎮距離震中只有8公裡,因此遭受了極大損失,所有農戶全部受災,98%以上的房屋嚴重受損或倒塌,電力、通信等基礎設施全部癱瘓,直接經濟損失達到4.5億元。

    近一年時間過去了,雖然臥龍的重建一直在進行,但離全面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還有較大的距離。記者從映秀鎮到達臥龍鎮的公路是在去年11月搶通的臨時便道,通行條件極差,道路兩旁布滿山體滑坡時留下的碎石,可通行的路面不僅十分狹窄,而且凹凸不平,遇到車輛增多時還會堵車,公路已成為阻礙恢復重建的最大障礙。

    15日到達臥龍時,記者發現這裡沒有手機信號。據當地的工作人員介紹,手機信號時斷時續的情況最近時有發生,與外界聯繫只能通過固定電話。

    儘管面對種種不利條件,但臥龍已為全面恢復重建工作做好了最後的準備。鎮政府提供的信息顯示,鎮裡建好了兩個砂石料場,儲備了水泥1600噸,房屋重建隨時可以開工。

    齊心協力,迎難而上,這是臥龍鎮恢復重建不變的恆久動力。據臥龍鎮黨委書記杜軍介紹,安置村民的生態新家園本著災後安置、地災避讓、生態保護、發展旅遊的角度進行統籌規劃,民居具有濃厚的民族風格,建成後每戶村民只需拿出2萬元左右就可以住進建設面積120平方米至160平方米的新房。今後,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旅遊收入將成為臥龍鎮村民的主要收入。

    除了集中安置,臥龍鎮還有175戶村民選擇自建住房,104戶村民對原有住房進行了加固,政府對此投入了26.1萬元的財政補貼。

相關焦點

  • 世界最大的大熊貓繁育基地在四川臥龍奠基
    世界最大的大熊貓繁育基地在四川臥龍奠基 2008年04月19日 11:00 來源:天府早報 (18)日在臥龍奠基,國家林業局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和民介紹,新基地的佔地面積將達到1平方公裡,年內將建成,並將滿足未來200隻大熊貓的生活和起居。
  • 世界上最大大熊貓繁育基地將於08年底在臥龍建成
    新華社成都4月20日電(記者馮昌勇)記者19日從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繁育基地有望於今年底在臥龍建成。屆時,新基地可容納200只左右的大熊貓生存和繁殖。    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和民介紹,18日動工的這個大熊貓繁育新基地位於臥龍保護區內的耿達鄉黃草坪,佔地約1平方公裡,擁有大熊貓室內飼養區、繁殖育幼區、飼料加工區、入口管理區以及20個大熊貓野外飼養、繁殖圈舍和1.94萬平方米的大熊貓戶外運動場。
  • 四川臥龍將建世界最大大熊貓基地
    據新華社成都4月20日電  記者19日從四川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獲悉,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繁育基地有望於今年底在臥龍建成。屆時,新基地可容納200只左右的大熊貓生存和繁殖。  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局長張和民介紹,18日動工的這個大熊貓繁育新基地位於臥龍保護區內的耿達鄉黃草坪,佔地約1平方公裡,擁有大熊貓室內飼養區、繁殖育幼區、飼料加工區、入口管理區以及20個大熊貓野外飼養、繁殖圈舍和1.94萬平方米的大熊貓戶外運動場。
  • 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及臥龍基地簡介
    2000年大熊貓共計產仔8胎12仔,成活11仔(其中1隻出生時已死亡),4個雙胞胎,4個單胎,創大熊貓人工繁殖史上一年內產仔胎數和幼仔成活數最多兩項世界紀錄。懷孕產仔率72.7%,幼仔成活率91.6%,均居全國首位。近年連年幼仔存活率均為100%,1991年至2004年,研究中心共繁殖47胎60仔,存活57仔。  2002年在國家林業局的支持下新建,減輕了種群壓力。
  • 臥龍國家自然保護區將新建大熊貓研究繁育基地
    新華社成都6月24日電(記者 周正平 林甦)臥龍國家自然保護區主任助理、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德生24日透露說,由於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核桃坪基地在汶川大地震中損毀嚴重,保護區將在區內黃草坪和神樹坪一帶建設新的大熊貓研究和繁育基地。
  • 臥龍大熊貓基地港人免費遊
    旁為張和民  今日是汶川大地震八周年,香港援川重建項目「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神樹坪基地──中華大熊貓苑」昨日正式開園,標誌著香港援建臥龍保護區的成果初現,更體現兩地密切交流及手足情深。為了答謝香港特區政府對四川災後重建的捐助,四川省政府宣布將會永久免費招待香港居民參觀臥龍兩個大熊貓基地。/大公報記者 向芸 臥龍報導  「你是一片陽光,溫暖著大熊貓故鄉的山水。
  • 臥龍自然保護區完成重建 18隻大熊貓踏上回家路
    新華社成都10月30日電(記者 孫陽)記者30日從臥龍自然保護區獲悉,災後新建於保護區內耿達鄉神樹坪的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新基地,30日投入試運行。首批18只大熊貓從研究中心碧峰峽基地重返臥龍,這是汶川大地震後,首批大熊貓返回臥龍的重建基地。
  • 震後4年多 首批18隻大熊貓重返臥龍住進新家
    臥龍新基地按綠色三星標準設計,有59套別墅式的大熊貓圈舍,約有原基地的20倍大。  18隻熊貓今日回家  今天(30日),臥龍將舉行儀式歡迎18隻大熊貓從碧峰峽基地重返臥龍,這將是地震後4年多來,首批大熊貓返回臥龍的重建基地。這也標誌著臥龍自然保護區的災後重建工作已基本完成。
  • 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四川臥龍掛牌
    中新社成都12月28日電 (賀劭清 安源)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28日在四川臥龍大熊貓基地正式掛牌。該中心首任主任由中國國家林業局副局長陳鳳學兼任。
  • 臥龍人工繁育大熊貓結束野放 今將回歸自然(圖)
    淘淘在這樣的環境中也從未感冒 (臥龍自然保護區管理局供圖)  據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2010年8月3日,大熊貓「淘淘」在臥龍培訓基地誕生,成為全球首隻在野化培訓場誕生的熊貓寶寶。經過26個月的野化培訓,如今「淘淘」的行為已經和野生大熊貓十分相似,具有較高的警惕性和較強的自我保護意識,算得上熊貓家族中的「運動員」水平。
  • 臥龍熊貓基地重建年內竣工 在外「漂泊」熊貓10月回家
    臥龍大熊貓基地重建將於今年完成,之前因地震受損而「漂泊」在外的臥龍大熊貓也將踏上回家路。昨日,中國保護大熊貓研究中心在成都東區音樂公園舉行「2012《熊貓回家》」啟動儀式,120名小學生身著統一熊貓服在百米熊貓長卷上繪畫「淘淘」的童話世界,表達對熊貓回家的美好祝福。
  • 當年經歷地震的大熊貓已繁衍後代 熊貓寶寶臥龍開啟新生活
    臥龍神樹坪基地,開心吃奶的幼年熊貓。.  四川新聞網成都4月19日訊(記者 劉佩佩 攝影報導)「快快快,下來喝奶了。」4月19日下午3點,在中國大熊貓保護研究中心臥龍神樹坪基地,4隻幼年熊貓結束甜美的午覺,進入幸福吃奶時間。在這4隻幼年熊貓中,就有經歷過5·12汶川大地震的熊貓的後代。
  • 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總體規劃
    然而,這只是漫長保護進程的起點,想讓人工培育生長的大熊貓們成功野放到自然棲地裡去生活,則需要我們更多的耐心與支援。四川臥龍大熊貓保護區的總體規劃項目,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產生的。AECOM經驗豐富的旅遊與度假規劃團隊,攜手生態規劃團隊共同對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提出了一個嶄新的保護性旅遊規劃思路:動物園、繁育基地並不是大熊貓真正的家,大森林才是。
  • 四川臥龍神樹坪基地大熊貓的安逸秋日生活
    10月20日,在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一隻大熊貓在樹杈上休息。  進入秋季,氣溫下降,在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裡,國寶大熊貓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照顧下享受秋日時光。  該基地是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中心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重建的大熊貓基地,位於四川省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耿達鄉神樹坪——黃草坪區域,佔地面積約150公頃。目前神樹坪基地共有大熊貓50餘只,其中包括今年在基地新生的19隻熊貓寶寶。  新華社記者 張帆 攝
  • 四川臥龍神樹坪基地大熊貓的安逸秋日生活(組圖)
    10月20日,在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一隻大熊貓在樹杈上休息。  進入秋季,氣溫下降,在四川臥龍中華大熊貓苑神樹坪基地裡,國寶大熊貓在工作人員的精心照顧下享受秋日時光。  該基地是中國大熊貓研究保護中心在2008年汶川地震後重建的大熊貓基地,位於四川省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耿達鄉神樹坪——黃草坪區域,佔地面積約150公頃。目前神樹坪基地共有大熊貓50餘只,其中包括今年在基地新生的19隻熊貓寶寶。
  • 贈臺大熊貓臺北生存懸念 臥龍基地提供各種支持
    本月底,由臺北市的大學教授和木柵動物園飼養員組成的20人專家組將赴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學習"取經";7月中下旬,成都的大熊貓專家將赴臺北指導大熊貓場館的建設。  6月10日下午,臥龍大熊貓研究中心王鵬彥接受鄭州晚報記者採訪時說,從國家林業局公布消息時起,臥龍大熊獵研究中心就開始著手準備大熊貓赴臺的各種相關工作。準備工作包括,除了挑選合適的對象,還在準備可能提供的人才和技術。
  • 從遊客到訪客,大熊貓和我們的未來|四川臥龍大熊貓自然保護區
    攝影:鄭燿忠及黃瓊慧作為曾經最備受世界關注的瀕危物種大熊貓,在經過數十年的積極保育後,終於在2016年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從「瀕危級」降至「易危級」。然而,這只是漫長保護進程的起點,想讓人工培育生長的大熊貓們成功野放到自然棲地裡去生活,則需要我們更多的耐心與支援。
  • 大熊貓之鄉--中國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
    新華網四川臥龍4月28日電(記者易凌 馮昌勇 白潔)臥龍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位於四川省汶川縣西南部,地處長江支流的岷江上遊,距成都約130公裡。保護區總面積20萬公頃,是世界聞名的「大熊貓之鄉」。  保護區內山高坡陡,河谷幽深,物種豐富,有4000多種植物和2000多種動物,常年氣候涼爽,有較完整的高山生態系統,是大熊貓生存的理想場所。  臥龍自然保護區建於1963年,是中國最大的大熊貓保護區,區內擁有野生大熊貓154隻,約佔全國野生大熊貓的十分之一。截至2005年底,區內共有圈養大熊貓103隻,佔全世界圈養大熊貓數量的55%,是世界上最大的大熊貓飼養種群。
  • 泥石流下的臥龍大熊貓:應該是寶氣衝了天,我們一切安好
    8月中旬,四川西部成為了全國暴雨中心。8月17日,就在大佛洗腳的同時,臥龍特區也受了暴雨泥石流的襲擊,四川臥龍特區與外界通訊及交通全部中斷,境內山體滑坡厲害,整個臥龍鎮處於斷路斷網斷電中。特區內的200多隻大熊貓及大量人員的安危牽動廣大民眾的心弦。
  • 中國保護大熊貓雅安碧峰峽研究基地
    基地是集大熊貓飼養、繁殖、科研、珍稀野生動物救護和科普教育為一體的大熊貓樂園。基地劃分為大熊貓飼養區、繁育區、科研區、辦公區幾大功能區。自基地開園以來,基地緊緊圍繞大熊貓飼養、宣傳教育開展工作,同時做好鄰近地區野外大熊貓的救護工作,充分發揮基地繁育、救護、研究、科普教育等綜合功能,在維持大熊貓種群穩定的前提下,基地將通過3-5年的努力,使現有大熊貓種群進一步擴大,為野外放歸提供更多的遺傳多樣性和人工繁殖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