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全球醫官網權威報導:
日本是一個癌症大國。但同時,日本也是一個長壽大國。在2017年,日本官方宣布的數據是,癌症患者中,男性佔比55.7%,女性是41.3%。據日本厚生勞動省最新消息,2019年的人均壽命男性81.41歲,女性87.45歲。相比之下,中國的人均壽命卻只有77歲。為什麼癌症發病率如此高,而日本人的壽命卻能一次次創新高?
同樣作為癌症大國,我們該如何降低癌症死亡率、延長癌症患者的壽命呢?我想,我們可以從日本人的生活方式中學習。
1.日本患癌率高,但他們發現得早
日本有兩組數據看起來很矛盾。一方面日本患癌的人口佔比非常高,根據2017年日本官方發布的數據,日本分別有55.7%的男性和41.3%的女性患有癌症。按這個比例,幾乎每兩個人就有一人患癌。僅2017年一年內日本新增的癌症患者就有97.7萬人。
另一方面,日本人因癌症而死亡的人數卻並不高。根據日本癌症研究中心公布的2019年的數據看,日本癌症患者的平均5年生存率達到66.4%,治癒率非常高。難道日本的癌症醫療水平特別高嗎?並非如此。
日本人患癌多,與日本人口老齡化嚴重有重大關係,而日本的癌症治癒率高,則與日本醫保的普及,以及日本人重視癌症早期篩查有關。
日本厚勞省規定其國民必須定期進行肺癌、胃癌、大腸癌、宮頸癌、乳腺癌這五種癌症的早期篩查。
日本20歲以上的女性每年都可以獲得政府免費發放的癌症篩查體檢卡,40歲以上的女性還能額外獲得一項乳腺癌篩查。
日本也從上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在40歲以上人群中普及胃癌篩查。據統計數據,每年約有1/8的日本人接受胃鏡檢查。
由於重視癌症篩查,日本也開發出了先進的篩查技術。有說法認為一些10毫米以下,甚至微米級別的極早期癌症,在日本都能查出來。從官方數據看,日本對癌症篩查的重視的確為癌症患者贏得了更多生機。
2.日本的「長壽大國」是怎麼來的?
日本百歲以上的老年人口數量很多。據調查,其百歲以上人口在1963年僅有153人,到2012年已經突破5萬人,且逐年增長。日本社保研究工作人員預測,到2029年日本的百歲以上人口將突破18萬人。
日本人為何如此長壽?這就要說到日本人的生活習慣了。
膳食特點「少量多樣」
相信不少人吃過日本料理,你會發現日本飲食的特點是數量很少但品種很多。日本料理的一份套餐,擺上來就是好多個小碗和小碟子,魚、肉、菜、豆、米、面、水果應有盡有,但都份量稀少。
這種飲食習慣讓日本人吃得更健康,營養攝入更均衡。而平衡膳食與適量飲食,正是預防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心臟病、癌症、骨質疏鬆症等多種慢性疾病的關鍵因素。
烹飪講究「水料理」
日本料理的烹飪方式也比較清淡,多為少鹽、少油、少調味品的清蒸、涼拌、水煮或生食等方法,很少有爆炒和紅燒等烹飪方式。
日本的這種「水料理」可以更好地保持食物的纖維素、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素的活性,也避免在高溫烹飪過程中形成致癌物質,讓日本人吃得更營養、更無害。
愛吃海產品
日本是個島國,海產非常豐富,而日本人也非常喜歡吃海產。日本人每年吃海產的量甚至超過吃大米的量。章魚、蝦、蟹、秋刀魚等海產品中都富含胺基酸和牛磺酸,有利於降低血液膽固醇;海帶、紫菜等一類海藻又富含微量元素和膳食纖維,有助於預防高血壓和糖尿病。
追求「0.8生活」
日本著名醫生、作家賀志貢提出了一個「0.8生活」的概念,大概是說凡事盡八分力即可,留下兩分力休養生息。比如吃飯只吃八分飽、調料只放八分量、心臟每0.8秒跳一次等。這種生活概念更有助於健康長壽。
嚴格控制腰圍
日本法律甚至規定企業必須檢查40~75歲員工的腰圍,如果發現男性腰圍超過85cm,女性腰圍超過90cm,則要督促其去檢查血糖、血脂、血壓。如果企業沒有按規定執行,還可能被政府罰款。
可以說日本政府在管理國民健康問題上也是細緻入微了,但日本國民也因此獲益,擁有更健康更長壽的人生。————本文轉自全球醫官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