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崗戰鬥,粟裕用一場勝利打消了人們對新四軍的質疑

2020-12-24 美食生活健康

1937年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

在國家生死存亡的危急時刻,國共兩黨開始第二次合作,陝北的紅軍主力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改編後的八路軍和新四軍馬上挺進抗日前線,參加對日作戰。

南方八省紅軍遊擊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陸軍新編第四軍後,葉挺任軍長,項英任副軍長,張雲逸任參謀長,袁國平任政治部主任,下轄4個支隊。當時年僅30歲的粟裕任第2支隊副司令。

以毛澤東為首的黨中央對於新四軍的抗戰部署提出了意見。毛澤東把目光投向了茅山地區。茅山位於南京、鎮江和無錫側面敵後,如果新四軍行動到此地,就完全脫離了國民黨軍的控制,將來還可以從揚中一帶北渡長江,深入到長江以北的蘇中、蘇北地區。

粟裕

但剛從各個山頭來到皖南集結整編的新四軍,面臨新的作戰對象、新的作戰環境還不適應,對敵後地區的敵情、社情、地形以及如何突破日軍的封鎖線進入敵後地區還不熟悉。為慎重起見,新四軍軍部決定派先遣隊去蘇南進行戰略偵察,了解前進路線與作戰的情況,以便於主力部隊的開進。

毛澤東充分肯定了這一行動,並指示:「先派支隊去溧水一帶偵察甚妥,唯須派電臺及有軍事知識之人隨去。」

中共中央東南分局和新四軍軍部領導立即做了研究,確定從第1、2、3支隊抽調部分幹部和偵察分隊組成先遣隊,由粟裕任司令員兼政委,熊夢輝任參謀長,鍾期光任政治部主任,先期挺進蘇南敵後,實行戰略偵察。

先遣支隊出發前,軍分會秘書長李一氓又抽調了電臺臺長江如枝、副臺長廖肇權及機要員何鳳山等跟隨粟裕行動。

1938年4月28日上午,粟裕率領先遣隊從巖寺出發,揭開了新四軍東進抗日的序幕。先遣隊去蘇南敵後偵察,從接到批准電令,到具體編組以至開動,實際上只用了3天時間,速度相當快。

當時,天下大亂,到處的是各類冒牌司令,老百姓開玩笑說,有時候上個廁所都會遇到幾個司令。因此,老百姓對新四軍的戰鬥力持懷疑態度,甚至對他們革命的目的和態度有所懷疑。

到達蘇南後,粟裕朝思暮想的就是要先打上一仗,以改變當地軍民低落的士氣。

粟裕

偵察員帶來的另一個情報正好與此對路。

據偵察員說,在鎮江到句容的公路上,運輸相當繁忙,每天通過的日軍汽車多達五六十輛,通行時間多在上午8點到9點,以及下午4點前後。

幾天前,粟裕曾親自到那一帶公路沿線進行過偵察,並且當時就對一處地形情有獨鍾。

被粟裕青睞的地方叫韋崗,位於鎮江西南15公裡處,屬於丘陵山地,南北各有兩座近百米高的連綿山岡,公路就像一條狹長的帶子,前不見頭,後不見尾,彎彎曲曲,夾於其間。

粟裕仔細觀察了一下,儘管山上樹木稀疏,但有許多高低不平的小土丘,可用於隱蔽埋伏,以他多年從事遊擊戰的經驗和眼光來看,這是一個打伏擊戰的絕佳地形。

到韋崗去伏擊日軍車隊,不僅可以避開日軍的「搜剿」,還能藉此打開江南抗戰的局面,何樂而不為?

粟裕立即召集各連幹部到竹林開會。他告訴眾人:「根據日軍車隊活動的規律,戰鬥可能在明天拂曉前後打響……」

粟裕已記不清自己打過多少次伏擊,汽車也打過,但通常沒有押運兵,只有司機,跑得快的就溜了,反應慢的看到紅軍便瑟瑟發抖,不用費什麼手腳,他自己就會把車停下來。

打日軍的軍用汽車,這還是第一次。對於粟裕來說,另一個他必須面對的現實是,由於電臺損壞,已經來不及將作戰方案向上級報告,也就是說,這一戰必須完全由他自己策劃、自己指揮,當然也要由自己承擔後果,無論是好是壞。

在對韋崗伏擊戰進行部署時,粟裕斬釘截鐵地說:「一定要把日軍的車隊截住,否則我們今後在政治上、軍事上的困難會很大!」

韋崗戰鬥示意圖

會議結束,粟裕的視線才離開了地圖。

從一支隊抽到先遣支隊的那個連的連長叫童炎生,三年遊擊戰爭時期在湘贛邊打遊擊,此前與粟裕從未謀面,但他和許多新四軍老兵一樣,對粟裕慕名已久。就在這次會後,他難得地與「粟司令」嘮起了嗑兒。

粟裕說的是先遣隊,不過不是現在這支,是4年前的那支:「4年前,在方志敏同志領導的抗日先遣隊裡,我被任命為參謀長,但那支先遣隊的使命沒有能完成,我們在懷玉山上被圍困了……」

這是一段不堪回首的記憶,但是粟裕的聲音隨後便轉向激越:「4年後的今天,我們又搞出一個先遣隊,並勝利挺進到蘇南,現在我們面臨著一個全新的形勢。」

粟裕手握著竹枝,目光停留在青青的竹葉上,低吟起了方志敏在獄中留下了的一首絕句:「雪壓竹頭低,低下欲沾泥,一輪紅日起,依舊與天齊。」

形勢好,不等於就能打得好。4年前的抗日先遣隊,說敗,也就是敗在伏擊戰上,那場伏擊戰沒打好,從此一路敗下去,直至覆亡。

又要打伏擊戰了,還是先遣支隊出師江南後的處女作,對粟裕來說,它的規模也許不大,但是意義不小。最重要的是,他在這場戰鬥中決不能敗,只能勝。

隨著夜幕降臨,在粟裕的率領下,先遣支隊從下蜀後山出發,插向韋崗。

粟裕

天正下著大雨,每個人的頭上都像罩著一口大鐵鍋,到處是黑乎乎的一片,能見度極差,只能隱隱約約地看到一些樹木、草棚和土岡,這使行軍變得非常困難。人們的汗水跟雨水混在一起流淌,還沒跑多少路,就個個渾身溼透。

從奉命執行任務開始,先遣支隊就這樣天天泡在雨水裡,加上破擊鐵路時通宵苦幹,官兵越來越疲勞,生病的人增加到10多人,隊伍也逐漸拉開了距離。

這當然不是一個好的兆頭,粟裕很快意識到這一點。行至中途,他傳令停止行軍,重新編組部隊。

粟裕從各連挑選出精幹人員,也就是那些身上還有一股虎勁的官兵,共組成6個步槍班、1個機槍班和1個短槍班,各班均配備了手榴彈投擲手。

兵多不如兵精,他要用這支精兵來打伏擊戰,以確保以一當十,得心應手。

凌晨兩點,編組後的先遣支隊分路而行。不參加戰鬥的人員攜帶病員和行李,到預定地點集結待命,參戰部隊則繼續往韋崗前進。

在到達距韋崗約8裡地的一處小蘆葦蕩後,粟裕再次下令休息,除分配作戰任務外,對伏擊戰做最後一次準備。

機槍班共有兩挺輕機槍,這是先遣支隊唯一的重火力,毫無疑問,機槍手將在戰鬥中起到很關鍵的作用,機槍手也因此被反覆叮囑:「你可要沉著,打得要準,要猛,但不能浪費子彈!」

機槍手是老兵,一拍胸脯:「沒問題,包在我身上。」

話音剛落,就有人拋出了難題:「你先別吹牛,你知道打汽車該打哪裡呀?」

先遣支隊面臨著很多第一次,「打汽車究竟打哪兒」是一個,其他還有「向鬼子喊話怎麼個喊法」等等,但是最後的焦點都集中在了打汽車上。

從粟裕到童炎生等連班級指揮員,都沒有準備標準答案,他們臨時給士兵們開了個「諸葛亮會」,讓大家一起想辦法。

粟裕

有人說:「把開車子的打死了,汽車不就僵了。」

這個辦法馬上就遭到反對:「光打死開車的,說不定再冒出個活的來把汽車開走呢……」

「那你說怎麼個打法呢?」

反對的人自有主意:「我說應該打輪胎,把輪胎打漏氣了,車不就跑不動了!」

「打輪胎」得到一致同意,部隊在完成準備後,即向韋崗猛撲過去。

因為路上多費了一番周折,當先遣支隊趕到目的地時,天已經亮了。

日軍車隊先頭第一輛汽車由鎮江方向駛來,進入伏擊區域。早已潛伏在山口的偵察班遵從粟裕的命令:讓敵通過,截其退路。驕悍的日軍不注意偵察,根本沒有料到新四軍會在此地伏擊他們。

當敵車進入山間公路時,機槍班迎頭射擊,擊中汽車汽缸,但仍向前猛衝一裡多遠,至山南口外才停止,由於後續部隊尚未到達,致使整車日軍全部逃走。

由於天雨有霧,加之公路彎曲,後面的日軍沒有發現前面的情況。六七分鐘後,日軍第二輛汽車進入伏擊區。新四軍用機槍、手榴彈一陣猛擊,汽車翻入公路西面水溝中,駕駛員和日軍少佐土井被當場擊斃。梅澤武四郎大尉潛伏在車底下,用刺刀刺傷近前搜索的新四軍戰士,當即被擊斃。

又過了約五分鐘,敵人的第三、四、五輛汽車接連而至,車上約有日軍三十人。粟裕命令已經全部進入陣地的戰士們猛烈射擊。第三、四輛車被擊中。第五輛車見勢不妙,緊急剎車停在伏擊火力射程之外,敵卡車僅有踏板,左,右、後沒有攔板,訓練有素的日本鬼子一聞槍聲全部跳下車,迅速跳入公路兩側草叢中,利用地形隱蔽射擊新四軍。

先遣隊一部佔領路口北右側高地用機槍射擊,才將日軍擊潰。戰鬥結束後,粟裕命令部隊趕緊打掃戰場,收集戰利品及焚毀日軍汽車,然後迅速分路撤退。果然,部隊撤離不到兩公裡,就自鎮江開來17輛日軍卡車和1輛坦克,趕到作戰地域大肆轟擊,還派來3架飛機低空盤旋偵察。

韋崗伏擊戰激戰半小時,擊斃日軍土井少佐、梅澤武四郎大尉等日軍13名,擊傷8名,擊毀敵汽車4輛,繳獲步槍10餘支,手槍、軍刀各一,日鈔7000餘元,以及車中所載的軍需物品。新四軍犧牲1人,負傷4人。

粟裕

新四軍挺進江南首戰告捷。韋崗戰鬥開創了新四軍在江南敵後戰勝日寇之先例,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與平型關大捷南北呼應,樹立了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的威望。

伏擊戰前後大約經歷了半個小時,粟裕估計鎮江之敵應該已得到消息,對方有公路運輸的手段,機動增援的速度將會很快,因此在匆匆打掃戰場後,即下令迅速撤離。

也是過了半個小時,駐鎮江的第三師團增派的援兵趕到,共有17輛運兵車和1輛裝甲車到達韋崗,不過現場除了殘骸,已空無一人。

1938年6月18日,第三師團再次對韋崗一帶「搜剿」,韋崗的民房幾乎全部被燒毀,不少當地民眾遭到槍殺,但日軍仍未能發現先遣支隊的蹤跡,甚至於也搞不清楚這支奇兵的來歷。

當天,南京「華中派遣軍」司令部接到第三師團傳來的報告:「一支番號不明的中國軍隊,對由鎮江至句容的車隊進行了伏擊。」

「華中派遣軍」司令部隨即向韋崗派去3架飛機,進行低空盤旋搜索,自然也是一無所獲。

找得到才是怪事,先遣支隊此時已轉移至寶埝,寶埝在韋崗以東30多裡外。聽說新四軍擊毀汽車,打死日本兵,又看到他們繳獲的武器,寶埝人歡欣鼓舞,紛紛走出來歡迎這支凱旋之師。

童炎生說,自進入蘇南,他還是第一次經歷這種熱鬧場面,韋崗一戰,一下子就把新四軍在當地的形象給樹了起來。

粟裕

自南京失陷,蘇南民眾已有半年多沒有見到一支像樣的中國軍隊,更不用說還能打勝仗了。在蘇南各個地方,三五個日本兵,甚至是徒手士兵,都可以到遠離據點十裡八裡的村莊橫行,老百姓毫無抵抗的能力,敢怒不敢言。

新四軍恰如橫空出世,逐漸成為敵後群眾一種不可或缺的心理依靠。

粟裕為自己,也為先遣支隊和新四軍開了個好頭,韋崗戰鬥的意義和價值自然非破路可比。陳毅得知後高興地說:「江南處女戰打得很好。」他擅長寫詩,隨即吟詩慶賀:「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

從新四軍軍部到三戰區,級級上報,國民政府軍委會給新四軍軍部發來嘉獎令:「所屬粟部,殊堪嘉尚。」

小書童評語:

韋崗戰役的勝利,是粟裕經過三年遊擊戰積累經驗的結果,沒有之前積累的經驗,就很難有今天的勝利。

韋崗戰役意義重大,這新四軍挺進江南的首次告捷,它開創了新四軍在江南敵後戰勝日寇之先例、

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與平型關大捷南北呼應,樹立了共產黨領導下的軍隊的威望。

參考:《黨史縱橫●韋崗之戰》張鵬;《戰神粟裕》(關河五十州)。

相關焦點

  • 光亭:挺進江南 粟裕首戰韋崗
    1938年6月的韋崗伏擊戰,是新四軍挺進江南的第一戰,儘管規模和戰果都不是太大,但是意義卻非常深遠。在日軍重兵據守的核心地區,敢於組織伏擊,速戰速決,從戰術上說是非常成功的,在戰略上更是極大地用事實為新四軍做了宣傳,迅速擴大了新四軍在江南敵後的影響。
  • 強大土匪形成獨立小王國,粟裕帶著警衛員赤手空拳前往,兵不血刃
    粟裕向他們介紹了新四軍的組成與由來,以及此次拜山的目的,就是借路下江南,打日寇!大小頭目輪番用黑話問了粟裕很多問題,粟裕均用普通語言一一作了回答。"黑狗兒"把臉一沉,說了幾句,意思是我們用內家話問你,你卻用官話回答,就是看不起我們。
  • 被毛主席譽為十大將之首的粟裕為何請辭元帥?說出的理由讓人敬仰
    兩年之後,粟裕投筆從戎,來到武昌投奔了葉挺的軍隊。葉挺看這個20的年輕人讀過書,身上還有點武藝,便讓他當了一個小班長。在這一年,粟裕加入了中國共產黨,並參加了八一南昌起義的戰鬥。「不想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粟裕算是用自己的行動,實踐了拿破崙的這句名言。
  • 為什麼說新四軍首戰的時間是1938年5月而不是6月?
    長期以來,一些史書都把新四軍先遣支隊在江南韋崗戰鬥稱為新四軍東進敵後的第一仗。韋崗戰鬥發生時間是1938年6月17日。但據目前所見的史料,1938年3月新四軍第四支隊在皖西集中後奉命東進皖中敵後,於5月中旬在巢縣蔣家河口伏擊日軍獲勝。這次戰鬥發生的時間比韋崗戰鬥要早一個多月,因此,新四軍抗日首戰應為第四支隊的蔣家河口戰鬥。
  • 新四軍如何匯成「一道抗日鐵流」
    6月11日,國民黨第三戰區司令長官部下達命令,要新四軍「派兵一部,挺進南京、鎮江間破壞鐵路,以阻擊京滬之敵」。新四軍軍部決定,由粟裕率先遣支隊及第一支隊一部在3日內到達鎮江、龍潭間完成破壞該段鐵路的任務。任務來得突然和急迫,粟裕只好邊行軍邊準備。到達目的地後,在當地群眾的幫助下,先遣支隊奮戰4個半小時,破壞鐵路、電線40多米,使京滬鐵路中斷數小時。
  • 1984年粟裕大將病逝,訃告中這句話,在開國將帥中絕無僅有
    1938年,正是日軍開始瘋狂侵華的開始,粟裕率領自己帶領的遊擊隊一路殲敵最後加入新四軍的戰鬥行列中。部隊整編為新四軍第二支隊第四團第三營,粟裕任第二支隊副司令員。同年6月17日,粟裕率領軍隊在韋崗伏擊日軍,殲滅日軍少佐土井以下官兵30多人。6月21日,先遣支隊撤銷,仍回第二支隊任副司令員,後任代司令員。粟裕曾經也說過:有很多羨慕我升官夠快,但職位大的同時責任也大,很多人的生命可能跟我的一個決策有關,壓力真的很大。
  • 皖南事變真相,陳毅粟裕兩場戰役激怒老蔣,消滅新四軍是既定計劃
    高敬亭堅持三年遊擊戰爭,發展了2000多遊擊戰士,以至於新四軍成立之初就有「新四軍吃四支隊的飯」的說法,不管是新四軍抗日第一戰——蔣家河口戰鬥,還是一年之內23次戰鬥,都證明了四支隊的強悍實力。但是,葉挺視察四支隊,發現高敬亭違抗軍令,上報蔣介石,蔣介石大筆一揮,高敬亭人頭落地。高敬亭之死,算是讓新四軍內部分裂了。
  • 「滄海一粟」——粟裕大將軼事
    1938年6月17日,粟裕率江南新四軍先遣支隊進入江南敵後,韋崗伏擊,初戰告捷。是役,我軍擊斃日軍軍官2名、士兵13名,繳獲長短槍10餘支,擊毀汽車4輛。我軍只付出了陣亡1人、負傷數人的代價。戰後,粟裕作五言詩一首:「新編第四軍,先遣出江南,韋崗斬土井,處女奏凱還。」陳毅聞之亦賦詩讚曰:「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
  • 粟裕對自己評價最高的一場戰役,晚年直言:不打,那可不行
    在每一場戰鬥中都可能會凸顯出一位優秀的將領來,在1931年到1945年期間的抗日戰爭時期,其實也有很多將領的名字被後世所銘記。在這一期間內,粟裕的名字一定會在名單當中。提到粟裕,很多人都會想到1944年的車橋大戰。除了車橋大街之外,粟裕還指揮過南坎戰役。當時粟裕認為,在車橋大戰之後日軍能夠支配到的日偽裝軍根本就沒有多少人,這時候不可能會派大量部隊來進攻蘇中。
  • 新四軍抗戰:謝家渡殲滅戰
    新四軍第1師偵察科長嚴振衡等向師長粟裕提供了可靠情報,說這次保田只有一個多中隊,長途奔襲而來,粟裕立即決定予以殲滅。嚴振衡與妻子顧徵粟裕、劉先勝、嚴昌榮等親臨陣地,察看地形、分析敵情、部署戰鬥。南通警衛團奉命在白龍廟地區阻擊,誘敵西去。
  • 日寇斬首新四軍總部,陳毅命懸一線,粟裕「轉蘑菇大法」玩哭敵寇
    相較於以往日寇對蘇中新四軍局部性、分區性和短時間性的「大掃蕩」,此次的日寇來勢洶洶,無論是從人數、規模、武器還是籌劃等諸多方面,均創下了自徐州淪陷以來的最高紀錄。從當時的情況來看,敵人似乎大有畢其功於一役,以一場規模空前的「大掃蕩」將蘇中的新四軍肅清殆盡的架勢。
  • 粟裕離開師部102天後幹了一件大事,有人不高興,敵人卻很佩服
    國民黨的省政府和韓德勤的十萬軍隊能在這裡駐紮兩年,表明只要經營得好,這一帶完全可以成為新四軍的基本區。在詳細了解敵情的基礎上,粟裕再三考慮,認為機不可失,決定先斬後奏,以粉碎敵人「清鄉」和「屯墾」為理由,在車橋對敵人進行一次師級規模的反攻。車橋戰役打響粟裕首先發起了一場試探性的進攻。
  • 粟裕指揮的奇襲官陡門,到底有多厲害?看傷亡數字就知道了
    1939年,侵華日軍企圖通過增加兵力部署,進一步威脅新四軍在江南的活動範圍為了打擊侵華日軍的囂張氣焰,粟裕開始醞釀一場對侵華日軍的戰役打擊行動這次戰役就是著名的「奇襲官陡門」之戰,這次戰鬥以極小的代價取得勝利,極大的鼓勵了官兵和江南人民的抗日士氣。
  • 二十三軍前身締造者-粟裕大將
    3月中旬,率部參加東陂、草臺岡兩次戰役,勝利完成偽裝主力、創造戰機任務,朱德稱兩次戰役是「紅軍戰術上最好的戰例」。5月,在硝石戰鬥中被子彈擊中,左臂留下殘疾。10月―11月 任紅七軍團參謀長兼二十師師長、政委。率部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 二十三軍前身的締造者-粟裕大將
    3月中旬,率部參加東陂、草臺岡兩次戰役,勝利完成偽裝主力、創造戰機任務,朱德稱兩次戰役是「紅軍戰術上最好的戰例」。5月,在硝石戰鬥中被子彈擊中,左臂留下殘疾。10月―11月 任紅七軍團參謀長兼二十師師長、政委。率部參加第五次反「圍剿」作戰。
  • 粟裕在新四軍和華中野戰軍倚重的三員悍將是誰?1955授什麼軍銜?
    都知道粟裕大將是從新四軍走出來的,從抗戰初期,到1945年組建華中野戰軍,一直到後來的山東野戰軍,粟裕非常倚重從新四軍出來的這3員戰將,分別是葉飛、王必成和陶勇。這3人1955年授什麼軍銜?後來成就如何?
  • 老照片再現解放高郵之戰 日軍大佐向粟裕將軍鞠躬獻刀
    接見降軍日軍大佐向粟裕鞠躬獻刀12月29日,粟裕接見繳械投降的日本軍官。當陳超寰用日語向日本軍官介紹粟裕司令員時,日軍人員才得知受降時粟裕也在場,並且穿的還是普通士兵的軍服。日本軍官驚訝異常,連連表示:「不勝感激之至!」
  • 江南地區經濟發達、人口稠密, 為何新四軍卻遭遇徵兵難、補給難
    1938年5月,由粟裕率領的新四軍先遣隊挺進江南,並在韋崗伏擊戰中首戰告捷;隨後,陳毅第1支隊、張鼎丞第2支隊相繼進入蘇南、蘇皖地區,並開始著手創建敵後抗日根據地。新四軍在蘇南地區遭遇補給困難在隨後的近1年時間裡,新四軍第1、2支隊共進行大小戰鬥200餘次,甚至一度偷襲南京郊區的麒麟門等據點,沉重打擊了日寇的囂張氣焰,振奮了廣大群眾的抗戰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