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5月,新四軍抗日先遣支隊到達安徽采石磯一帶,有一個號稱"四十八村"的大莊子擋住去路。這一帶地形十分複雜,長期為一股勢力頗為強大的土匪所盤踞。這股土匪的組織十分嚴密,除了"大當家"(首領)和軍師以外,還有四大護法、八大金剛、四十八堂主。他們與地主豪紳勾結一氣,形成獨立小王國,外人是不敢進去的。而偏偏這又是先遣支隊前進的必經之路。
怎麼辦,有人主張強攻,甚至說:"狠狠地打好這一仗,打出我們新四軍的威風來!"
粟裕否定了強攻的意見。第一,我們先遣支隊此次出徵的主要任務是偵察日、偽情況,宣傳群眾、發動群眾、組織群眾,為主力跟進,建立根據地創造條件。第二,這股土匪長期盤踞於此,地下通道、明碉暗堡處處皆是,絕不是三五天工夫能偵察清楚的,如果強攻,代價太大,費時太長。第三,此類土匪有一個共同特點: 如果與他們結了仇,其報復性極強,必然長期與你糾纏;如果搞順了,他們也講一些"江湖義氣",這一點,還是可以充分利用的。
這些土匪的大小頭目,多是世代相傳的慣匪,除了會武功外,槍法也特別好。記得1932年5月,紅軍撤出漳州,在通往大禾鎮的路上遇到了一個土匪盤踞的大莊子(土圍子),紅軍總部決定把此土圍子攻下來,並指定紅一軍團的紅四軍主攻。總部還決定把繳獲的幾門大炮用來攻這個土圍子。軍長王良、政委羅瑞卿、參謀長粟裕和總部派來的炮兵連長一起去前沿觀察地形和敵人布防情況。他們在一所破房子裡觀察,王軍長和那個連長想看得更清楚些,便再往前走了幾步。粟裕一見不妙,大喊一聲:"軍長,危險!"但,還是晚了,軍長和連長均被土匪的冷槍打死了。
這一次怎麼辦?粟裕決心"闖山"與匪首談判。
鍾期光主張派代表去談判。粟裕認為與土匪談判非常複雜,稍有不慎,就會出事。粟裕覺得浙南三年,自己曾多次與土匪、幫會武裝打過交道,甚至還有過收編土匪與動員土匪俘虜參加紅軍的經驗。對於他們的黑話,雖不算精通,也知道不少,所以決定親自去。
粟裕讓副官曹鴻勝送了帖子,以新四軍先遣支隊司令的名義"拜山"(拜訪首領)。
第二天,粟裕帶一個警衛員,赤手空拳進了"四十八村"。
粟裕走後,可忙壞了鍾期光,他要曹鴻勝根據昨天所見的情況,精心部署,萬一談判不成,就不但要攻下"四十八村",而且務必救出粟司令。鍾期光還會同曹鴻勝、張銍秀組成攻山指揮部。
粟裕到了"四十八村"聚義大廳,會見了他們大小頭目六十多人。大當家(首領)叫"黑狗兒",軍師叫"大象兒",所有頭目均以動、植物名稱為代號,最後又都帶一個"兒"字。常見的動物都有了,就是沒有叫貓兒的。其中還有個小堂主(村長)叫"小豌豆兒",甚是臉熟,原來此人曾是浙南大刀會的小頭目,被挺進師俘虜後,發路費釋放回家,後來他又投了"四十八村"當上了最後一名小堂主。
粟裕向他們介紹了新四軍的組成與由來,以及此次拜山的目的,就是借路下江南,打日寇!
大小頭目輪番用黑話問了粟裕很多問題,粟裕均用普通語言一一作了回答。
"黑狗兒"把臉一沉,說了幾句,意思是我們用內家話問你,你卻用官話回答,就是看不起我們。
"本司令不是道上的人,也不是到此借貴方一塊寶地落腳謀生。我之所以懂得內家話,是因為江南各省都有道上的朋友。久聞各位大小當家均以講義氣著稱,總不會拒絕多結交我這樣一個朋友吧。"
"黑狗兒"看看"大象兒","大象兒"看看四大護法。於是首席護法說:"粟司令官,是名震閩浙贛皖的角兒,想必有通天之本領,本護法想領教一二。"
粟裕一聽,知道第一關已經闖過去了,下一步該是比武了,也就不客氣地說:"請大護法賜教就是了。"
大護法的比武條件是,各方隨從的頭上頂一個酒盅,距離三丈,一槍命中而不傷著人。大護法說完,即有個頭頂酒盅的小土匪走了出來;同時,也立即有人給粟裕的警衛員頭上放了個酒盅。隨即有個土匪用盤子託出兩支七八成新的左輪手槍,讓粟裕挑選,先挑者先打,這也是客尊為先之意。如果,你傷著人了,匪徒則可以不打了,因為你已經輸了。粟裕的警衛員是老獵人牛長根的獨子牛炳興,當時還未滿十八歲,卻鎮定自若,微笑著用眼神鼓勵粟裕,那意思是說: 首長別怕,大膽打吧,就是犧牲了也是對革命的貢獻。
粟裕警惕而仔細地環顧著四周,迅速地思考著如何處理好這場比武。眾土匪虎視眈眈,倒要看看這教書先生模樣的共產黨司令官有多大本領。
粟裕發現那巨幅關雲長畫像下面有個香案,香案下有一個跪著的貓頭人身木雕像,雕像已用墨汁塗黑。粟裕立即眼睛一亮,計上心來!
他微笑著向"大象兒"點點頭,又向"黑狗兒"拱拱手說:"本司令已有多年沒玩槍了,是否請大當家容我在比武前先試兩槍?"
"可。"
粟裕隨手從盤中取了一支槍,裝上五發子彈。又將香案下的木貓人拿起,走到廳前,用力將木貓人往空中一拋,抬手就是一槍,木貓人在空中被擊得粉碎!頓時,廳堂內外一片喝彩聲。
"俗話說:'一箭定天下!'很可惜,本司令只不過打死一隻夜貓子,真是慚愧啊!這第一場比武,本司令輸了。"說著粟裕將手槍放回盤中,便向眾匪首拱拱手。
又是一片更加熱烈的喝彩聲。原來,"四十八村"往西走不到50裡的地方,也有一股土匪,首領就是"夜貓子",與"黑狗兒"是世代仇人。大小頭目齊聲喝彩,一是佩服粟裕的槍法,更多的是討好"黑狗兒"。
"人生在世,講的就是信義二字,本司令既然輸了,理當認帳。這是服輸表,請大當家笑納。"
所謂"服輸表",實際上是一份禮單。即先遣支隊借路南下,願送子彈500發,步槍10支給"四十八村"。一般客人獲勝,而佯裝平局時交出。如果主人收下了,即實際上認輸了,必須按照客人的要求辦事。這是當時黑社會的慣例,也叫潛規則。此外,送服輸表,也叫送臺階,意即給主人留個面子。
"黑狗兒"為難了: 不收吧,"義"字上是過不去的;人家打了"夜貓子"為自己出了氣。 收下吧,心裡還真有點不服。他與"大象兒"商量後,最後還是決定收下了"禮單"。
當天下午,先遣支隊就開進了"四十八村"並在村內過了一夜。第二天,"大象兒"與"小豌豆兒"來為先遣支隊送行,"大象兒"特地向粟裕提出互相交朋友的三個條件: 一、 今後還可以借路,但要事先通報;二、 不得在"四十八村"周圍48裡內建大營;三、 被東洋人或皇協軍打敗後,不得到"四十八村"來躲風。
粟裕高興地答應了。並送給他們兩人一些銀元。粟裕知道,此次談判借道,"小豌豆兒"在"黑狗兒"和"大象兒"面前說了不少好話,做了不少工作。所以特地鼓勵"小豌豆兒"要繼續為民族、為國家做些好事。"小豌豆兒"謝了當年救命之恩。
"大象兒"代表"四十八村"送給先遣支隊一份禮物,按照當時規矩,它不輕於"服輸單"內容的禮物,那就是500發子彈和10支步槍。
此後,"四十八村"在日寇、偽軍、國民黨和新四軍之間基本保持中立,但多次給先遣支隊"借"過路。
經過26天(其中有23個雨天)的長途跋涉和頻繁轉戰,終于于5月19日到達指定的浙南敵後戰場。一路上,粟裕腦海裡反覆出現與葉文明老先生談話的情景。是啊,在群眾中,特別是那些中上層人士中,認為我軍武器不行,出戰必敗的人,何止葉文明一個?就連"四十八村"的土匪,也認為我們打不過日寇與偽軍,甚至明確表示,如被日偽軍打敗,不得到"四十八村"去躲風。真是豈有此理!我新四軍挺進江南敵後,只有狠狠地打幾個漂亮仗,打出我們的軍威,用鐵的事實來教育人民,喚起廣大民眾戰勝日寇的激情和信心。
那麼,這幾個漂亮的勝仗,將在何時,何地,怎樣打呢?
當然,戰場與時間的選擇,首先在於熟悉敵情。於是,先遣支隊一連數日,均冒雨偵察敵情,至6月初,每日將偵察所得,經分析後報告新四軍軍部。一周後,軍部根據粟裕的匯報,命令陳毅率領第一支隊主力,跟進過江,到江南敵後會同粟裕開展遊擊戰爭。
根據軍部和陳毅的要求,第一階段任務是破壞敵人交通線,地點選擇在南京至上海的鐵路幹線。於是,粟裕率部冒雨一夜走了200多裡,與陳毅部會師。
次日夜,即6月15日夜,粟裕遵照軍部的命令,率部到達南京至鎮江間下蜀鎮附近,漆黑的雨夜裡,先遣支隊在當地群眾的熱情幫助下,拔道釘、撬鐵軌、搬枕木、剪電線,頃刻間,神不知鬼不覺,破壞了下蜀東站兩側的鐵路與電線達數百米。部隊隨即撤離,隱蔽在一座小山上,次日凌晨,一列軍車從上海開出,在下蜀站出軌翻車,滬寧幹線因此中斷了整整三天。
此次勝利,對敵人的打擊是很大的。但粟裕認為,還不足以震撼日偽,也不足以喚起民眾的抗日激情和信心。他決心在日偽的腹心地區,打一個漂亮仗!
6月16日晨,粟裕率部來到下蜀南面約20 裡東謝村隱蔽休息。東謝是個小小村寨,位於半山坡上,四周茂林修竹,極為隱蔽,易守難攻;又有潺潺流水,處處鳥語花香,顯得格外幽靜。故此小村寨又名"亭子"。
午飯後,戰士們繼續休息。粟裕卻在竹林中召開緊急幹部會議。他說:"由於國民黨的幾十萬大軍被日寇打得大敗,南京、上海等重要的大城市相繼失守,日寇長驅直入,在江南未受到過打擊,因而驕橫到了極點,日寇士兵甚至三五成群,不帶武器也敢到駐地十幾裡遠的鄉下橫行,這就給了我們伏擊日寇的好機會。根據多次偵察,公路上每天行車約60輛,上午7時起,即有軍車往來,行車時多無戒備。因此,我決定今天子夜行動,目標是鎮江以南30裡的韋崗,任務是伏擊敵軍的軍車隊。要以很小的代價,奪取軍事上政治上的重大勝利。同志們,這是我們先遣支隊,挺進江南敵後的第一仗,十分重要,只有初戰告捷,才能樹立我軍的威信,才能擴大我軍的影響,才能喚起民眾抗日的激情和信心!"
幹部們聽罷粟裕的動員,情緒極為高漲,一個個摩拳擦掌,紛紛表示: 堅決執行命令,保證完成戰鬥任務。粟裕充分聽取了幹部們的補充意見後,決定: 由副官處主任陳荷龍帶電臺和勤雜人員繼續留在"亭子"裡隱蔽待命;粟裕親自挑選了89名精幹的戰鬥人員(連其本人計90 人)去執行伏擊任務。
粟裕親自率領精幹的小分隊,向韋崗南面的贛船山急進,這是幾天前就反覆偵察選擇的伏擊區。天黑、風急、雨猛、路滑擋不住將士們,在崎嶇小路上飛速前進。拂曉前已全部進入伏擊陣地。這是理想的伏擊之地,地形險要,公路兩側均是高200米左右的山巒,連綿不斷、橫亙南北,公路似一條長長的遊蛇,蜿蜒在山間。粟裕再次作了簡短動員,要求大家隱蔽、迅速、勇猛、靈活,打出軍威,務必全殲!接著,粟裕安排了少量部隊擔任句容方面的警戒,大部分人員就地伏擊,等待軍車的到來。
上午8時,雨若傾盆,鎮江方向傳來的汽車馬達聲蓋過了風雨聲。指戰員們平心靜氣,循聲盯著公路的一端。陣風掠過,樹葉隨風雨沙沙作響,在強烈的車隊馬達聲伴奏下,令激戰前夕的氣氛格外緊張。日軍車隊進入了伏擊區,第一輛軍車距我陣地不足40米,粟裕舉起左輪手槍,驀地從巖石後躍起,挺身而立,命令截車!頓時,機槍、衝鋒鎗、步槍、手槍一齊吐出了火舌,首輛軍車的駕駛兵腦漿迸裂,汽車歪歪扭扭地衝出幾十米,轟的一聲爆炸起火,倒在公路旁。緊接其後的黑色臥車,被密集的火力擊中,起火燃燒,不得不停了下來。後面的三輛軍車也先後被火力擊中,一起停在了路上。這時,槍聲、手榴彈爆炸聲、軍號聲、喊殺聲震撼山谷!殘敵二十餘人在兩名軍官指揮下,嚎叫著拼命反抗。有的跳進路邊的溝塹,有的竄入路旁的草叢,有的依託被擊毀的車輛在負隅頑抗。這時,遠在公路兩側山坡伏擊的將士,一齊衝向公路,將敵包圍。一場白刃格鬥開始了,刺刀對刺刀,槍託對槍託,這是力量的較量,更是意志的較量!日寇的氣勢完全被壓倒了。
粟裕冒著槍林彈雨,繼續指揮大家,搜殲殘敵,要求大家務必全殲。在公路旁的溝塹裡,一個受傷的日軍軍官,突然一躍而起,舉起寒光閃閃的指揮刀,惡狠狠地向粟裕劈去,警衛員大叫:"首長,危險!"其實,粟裕早已注意此人,迎上一步,抬手一槍,槍響敵倒。此人便是梅澤武四郎大尉。警衛員注意到粟裕身旁的汽車下面有動靜,立即朝那裡連開數槍,將敵擊斃,拖出屍體一看,是土井少佐。
此時,日寇傷亡殆盡!粟裕命令大家迅速清掃戰場。共計殲滅日寇土井少佐、梅澤武四郎大尉以下30餘人,繳獲長短武器20多件,鋼盔10多頂,日鈔7000餘元,日軍軍刀、軍旗、軍服、食物、被褥、保險箱等大量物資。粟裕命令,把凡能帶走的東西全帶走,其餘物資連同汽車一併澆上汽油,點火燒毀。
初戰大捷,粉碎了日軍不可戰勝的神話,指戰員的戰鬥情緒格外高漲。粟裕掏出懷表一看,打這一仗的時間不多不少,正好是30分鐘,真是乾淨利落!粟裕滿意地笑了,遂命令部隊迅速撤離戰場,向預定之處轉移。
凱歌高奏的勇士離開戰場不久,敵大批援軍,分乘17輛軍車和5輛坦克,在3架飛機的掩護下,匆匆趕到韋崗,然而,戰場上只有日軍官兵的屍體和仍在冒煙的汽車殘骸……
兩天後,先遣支隊的各路人馬計500多人,全部在白馬鎮附近的上元莊會師。指戰員們歡騰雀躍,慶祝勝利。一些紅軍老戰士,知道粟裕會作詞作曲,就"逼"他來首新歌。粟裕無奈,便作了五言一首:"新編第四軍,先遣出江南;韋崗斬土井,處女奏凱還。"配了曲在先遣支隊中傳唱。
捷報傳來,陳毅喜出望外,得七絕一首:
彎弓射日到江南,終夜喧呼敵膽寒;鎮江城下初遭遇,脫手斬得小樓蘭。
後來,陳毅將此詩書贈粟裕。
幾天後,有兩個國民黨軍官到白虎鎮求見粟裕,自稱是第三戰區司令派來的。粟裕在駐地接見了他們,他們呈上一函,向粟裕索取日軍三八步槍兩支、手槍一支、軍刀一把、望遠鏡一隻、軍大衣一件、軍帽一頂,皮靴一雙。還說願以一挺機關炮換一支日本步槍。粟裕一聽,微微一笑,便說:"你們要這些戰利品,可以送給你們,但是要第三戰區司令部寫個收條給我們。"那兩個國民黨軍官非常失望,悻悻地走了。
"粟司令,人家出高價同我們交換,賺錢的生意你不做,還要送給他們。"偵察參謀張銍秀問。
"是呀,白送他們卻不要,偏偏要換呢,因為照他們意思辦了,他們會拿這些戰利品拍照,到處吹牛,說這仗是他們打的。"
"原來這樣。"
韋崗之戰,開創了江南敵後戰勝日寇之先例。上海、南京、杭州等地的中外報刊競相報導,而且愈傳愈神奇,有說"殲敵三百",也有說"殲敵數千"。國民黨中央政府也給新四軍葉挺軍長頒發嘉獎電:"所屬粟部襲擊韋崗,斬獲頗多,殊堪嘉賞。"並通報全國。
總之,儘管這一仗規模不大,但給江南敵後人民,於黑暗中見到了勝利的曙光,紛紛奔走相告。毫無疑問,這一仗起到了震撼日偽、喚起民眾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