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蘇區放牛娃
萊蕪戰役收官時,全面開戰才不過8個月,蘇中戰役前被逼應戰,原本只求議和的毛主席豪氣倍增。而曾經信心百倍的蔣氏,卻連連損兵折將,僅在華東戰場便打一仗輸一仗,丟掉了30萬人。蔣氏的家底再寬裕,也禁不住這種山崩地裂般的神速損耗,再也無力全面進攻,只得改弦更轍,實施新的「黃河戰略」,重點進攻延安和山東這兩個地方,前者為我方的指揮中樞,後者是威脅南京、上海的「臥榻之側」,成為其重點進攻中的重點。
【華野官兵在研究戰法】
為報蘇中、宿北、魯南和萊蕪之仇,蔣氏調集了24個整編師(軍)45.5萬人,對付山東和華東野戰軍,包括「五大主力」中早已開赴東北的新1軍和新6軍外的3個:整編74師、整編11師和第5軍,佔其進攻解放區全部總兵力的27%,重點進攻兵力的66%。
蔣氏還再次吸取教訓、變更戰法,決定由顧祝同統一指揮,採取密集靠攏、加強維繫、穩紮穩打、逐步推進的策略,加強兵力密度,成縱深梯次部署,做「弧形一線」式推進,使華東野戰軍啃不動、吞不下。
作為華野全軍的戰役指揮員,粟裕千鈞重擔繫於一身,再一次面臨考驗。他密切注視蔣軍的動向,一個人關在房內籌劃作戰,或在地圖前靜坐,或來回踱步,部下們各種熱鬧的慶功會、聯歡會和會餐都與他無關。陳毅也特別規定:「粟裕同志在地圖前構思殲敵方案時,任何人不準打擾。」
【粟裕在作戰室】
擔任粟裕警衛員的唐洪等人後來回憶,陳毅擔心粟裕身體吃不消,有一次強拉他外出打獵,結果問到一隻打下的兔子該怎麼吃時,粟裕的心思卻依然在戰場,若有所思地回答:「這是敵人五大主力中的王牌,硬吃不行,必須智取而且一定要全殲。」他想到的不是陳毅手中耷拉著腦袋的兔子,而是正煙塵滾滾向華野殺過來,號稱「五大主力」之首的整編74師。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粟裕開始迎戰。他指揮華野10個縱隊20多萬人,虛虛實實在沂蒙山區大踏步進退,與顧祝同的三路大軍進行了幾次試探性接觸,一面調動和迷惑對方,一面尋找他們的破綻,創造有利戰機。
一是4月初,粟裕指揮華野大軍分路南下,出擊馬頭和新安鎮等地,尋殲湯恩伯兵團主力。湯恩伯大驚失色,立即烏龜縮頭一般火速縮攏,加強防禦。粟裕馬上改變決心,掉頭北上另尋戰機。
二是4月20日,粟裕抓住一個戰機,突然發起泰(安)蒙(陰)戰役,打掉了王敬久麾下的整編72師2.4萬餘人。粟裕原本計劃「圍泰打援」,多吃掉一些援軍,不想無論整編72師師長楊文泉如何哀聲連連,苦苦呼救,王敬久和其他將領擔心成為華野的打援目標,整編72師又是非黃埔系的雜牌川軍,因而始終按兵不動。粟裕乘勝攻克寧陽後,從容回師魯中。
三是4月29日,粟裕又盯住了湯恩伯,以4個縱隊出擊進佔桃墟和青陀寺的湯恩伯兵團,準備將其分割,打掉其中一部。然而,相當警覺的湯恩伯又故伎重演,立即收攏後縮,粟裕吃掉他的3000多人後,主動放棄了繼續攻打的計劃。
四是5月3日,粟裕看準一個時機,指揮4個縱隊突然包圍剛剛進佔新泰的整編11師。整編11師是「五大主力」之一和陳誠起家的老本,也是蔣氏疼愛有加的黃埔系王牌。王敬久大吃一驚,不敢怠慢,急忙帶兵團主力趕來救援。粟裕發現,不能速戰速決,便主動撤圍而去。
一個月的時間內,粟裕從容不迫,真真假假,虛虛實實,指揮華野大軍時東時西,忽南忽北,猶如「耍龍燈」。顧祝同和他幾十萬人的重兵集團,被迫跟著粟裕的指揮棒來來去去,疲於奔命,被調動往返行程1000公裡以上,蔣軍官兵苦不堪言。
原本兵強馬壯的3大兵團,肥的拖瘦,瘦的拖死,暈頭轉向,怨聲載道,實力開始削弱,戰前整齊的部署也逐漸錯亂,蔣軍將領內部矛盾重重,大殲滅戰的戰機漸漸出現。
不過,一些華野官兵對粟裕大兵團作戰的大踏步進退,一時也頗不理解。普通戰士以為,是司令員陳毅在調度,編了順口溜說:「陳司令的電報嗒嗒嗒,小兵的腳板撲撲撲。」粟裕晚年回憶,我們的戰土實在是令人喜愛的,他們渴望著以自己的英勇作戰來換取戰爭的勝利。
【萊蕪戰役中的陳毅,遠處左側為粟裕】
性情直率的9縱司令員許世友,在一次行軍開進途中突然接到返回原地命令時,在電話裡對粟裕發牢騷:「你們只曉得在地圖上指手畫腳,隨便指一下當兵的兩條腿就要跑上一天一夜,還可能是白跑!」
這是比誰更有耐心的時候,粟裕異常鎮定,沒有受到這些牢騷話的影響。在陳毅的力挺下,他像獵人一樣在尋找時機,張靈甫的墳墓,在悄悄挖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