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8年6月,粟裕打開封,被稱是一個創舉;在他之前,1948年2月,陳賡打洛陽,更是一個創舉。
為什麼這麼說?
1948年夏,粟裕打開封,完全是獨斷專行,突然向中央提出攻擊開封。這,出乎中央意外,也令敵措手不及!最後拿下開封,震驚全國。這一戰,一舉打開了解放軍在中原的局面。
這一戰被許多軍事家讚嘆。
其實,在這4個月前,陳賡打開洛陽,與粟裕完全是異曲同工,也是在中央還沒有同意時不放棄,繼續用兵,突然戰機一到,他兵臨城下,攻下洛陽。這一戰,使得蔣介石在中原地區由優勢轉變為劣勢。粟裕打開封,幾乎就是陳賡打洛陽的翻版。
打洛陽,是陳賡三次建議的結果,也是他運用奇兵的範例。
1948年2月,解放軍已轉入外線作戰。陳賡兵團進行新式整軍運動時,陳賡就開始思謀下一步作戰行動。18日,他連續三電中央軍委請戰,並就下一步的行動提出方案,電稱:
「胡宗南指揮五兵團(裴昌會)5個旅、十三綏區(南陽王凌雲)4個旅、豫西『清剿』陸總指揮18軍(胡璉)4個旅(現到西平駐馬店)及孫元良兵團5個旅在平漢及東側『清剿』。我與陳唐(陳士榘、唐亮)部月底開始行動:
1、進出漢水流域;
2、攻佔洛陽隴海線;
3、向東行動。
鑑於之前的確山戰鬥因指揮關係不明確而出現過漏洞,陳賡還提出:
「若我與士榘部仍集中向西南行動,請指定士榘、唐亮統一指揮。」
這是陳賡第一次提出打洛陽。
第二日,陳、唐鑑於「部隊尚未集結,僅三、八兩縱亦不宜單獨與敵決鬥,為避免敵人夾擊與爭取主動」,也向中央提出「第一步撤離平漢線,移至襄城潁橋北舞渡之間地區,靠近陳謝部隊集結待機殲敵一路」。——陳賡的建議,獲得了陳士榘、唐亮的呼應。
陳賡為何力主相機攻佔洛陽?
這主要是從中原大局著想的。
洛陽乃地扼秦、晉、豫三省要衝,為歷代兵家必爭之地。陳賡認為,攻下洛陽就可切斷隴海大動脈,使鄂、豫、陝新解放區與黃河以北的老解放區連成一片,取得深遠的後方,解放軍既可前出,又可後送,而敵增兵西北戰場,勢必繞道秦嶺。且此役之發動,還可調動平漢路南段之敵軍,掩護劉鄧轉出大別山。
21日,陳賡與陳唐再電中央軍委,就今後兩個月作戰行動提出如下規劃: 』
「第一步,仍以向鄭、潼線行動為好,……威脅鄭州,調動裴兵團增援,於運動中殲滅該敵,相機攻佔洛陽……於第一步任務達成後,經短期間休整,於4月上旬或中旬,再行南下襄樊、南陽一帶行動。首先解決宛西四縣保安團隊,相機攻佔南陽和襄樊,老河口等城。」
這是陳賡第二次提出打洛陽。
但是,中央軍委考慮,華野第十、第十一兩縱正在豫皖蘇掩護劉鄧及粟部休整之安全,不能西調,而只以陳唐、陳賡兩部11個旅擊殲裴昌會7個旅,兵力尚欠充足,所以遲遲未作決定。
陳賡和當初粟裕一樣,儘管中央沒有批准,自己卻「偷偷」開始了行動。
一、他令偵察科趕印了洛陽地區的情報資料、地圖。
二、指定周希漢按照他的作戰預案擬定具體計劃。
三、將指揮所移至襄城黑樓廟,等待陳唐兵團到來。
結果,3月初,西北解放軍在宜川戰役中,全殲胡宗南整29軍軍部、整90師、27師師部及所轄5個整旅,共3萬人,並乘勝以一部兵力挺進涇渭流域,猛撲隴海路的西安、寶雞段。這個陣勢,迫使原駐防潼、洛間的裴昌會兵團不得不兼程西援。於是,敵鄭潼段800裡防線,除洛陽一地為正規軍駐守外,其餘均為地方土頑和保安團隊防守。
戰機出現了。
陳賡一見攻佔洛陽的時機成熟,3月6日,第三次向中央軍委提出關於攻佔洛陽的部署。
隨即,獲得中央批准。
於是,陳賡指揮豫西四個縱隊向著洛陽北進。
3月8日,華野八縱、九縱切斷了洛陽與東、西兩面的聯繫。次日,華野三縱和陳賡四縱開始從四面攻打洛陽城。
經過六天激戰,14日晚,三縱和四縱全殲洛陽守敵2萬餘人,解放洛陽,生擒敵酋邱行湘。
隨後,敵援軍趕了過來。陳賡率部如當初粟裕撤出開封一樣,迅速撤出了洛陽城——陳賡此舉完全調動了中原圍殲劉鄧的敵大軍。
敵援軍主力佔領洛陽城後,半個月無戰事,而其他地區又軍情緊急,4月3日,開始陸續班師回朝。
不料5日,陳賡率領四縱再次返回來,包圍洛陽,結果戰鬥只進行了兩個小時,全殲守敵4600餘人,重佔洛陽。從此,洛陽解放,為中共控制。
陳賡打洛陽,是一場攻堅戰。這一戰,解除了劉鄧大軍的壓力,並使得陳賡、劉鄧、陳粟三支大軍勝利實現會師,中原地區成為了解放軍佔據優勢的天下。有人說:
「陳賡打下洛陽城,是成功的城市攻堅戰創舉,粟裕隨後打開封,幾乎是陳賡打洛陽一戰的翻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