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良崮戰役:粟裕五路合圍張靈甫,李天霞見死不救?我看未必

2020-12-26 騰訊網

1947年5月10日,在華野指揮部中的粟裕收到了一封密報,情報中說湯恩伯第一兵團正在積極向北移動,其左翼的整編48師長與第7軍沿著公路向沂水前進,其右翼的整編第65、25、74、83師沿著公路一字排開。得到情報的粟裕知道這一次敵人終於按捺不住了。

孟良崮戰役前的局勢

5月11日佔領垛莊的整編74師,正向北進犯坦埠以南地區,與此同時已經佔據萊蕪的邱清泉第5軍與佔據新泰的胡璉11師正一起向東進犯。國民黨軍的這一系列大動作意圖很明顯,就是要把夾在中間的華野主力逼迫與其決戰。

通過地圖可以發現敵軍的一線進攻部隊沿著公路像一個剪刀形排開,兩邊逐漸合攏。此時在這個剪刀中間的華野只有兩條路,一、集中力量把剪刀的刀刃給他打缺掉;二就是華野自己主動轉移跳出剪刀的範圍(但是放棄山東解放區,那就正中了蔣介石的意圖,所以轉移是迫不得已的下策)

國民黨軍的攻勢圖

陳毅:不走了,就打整編74師!

最開始湯恩伯兵團有大動作時,粟裕的計劃是先打位置突出,且位於側翼的桂系第7軍與整編48師。打側翼最大的好處就是位置好,有利於我軍圍殲與打援。如果是其它的國民黨軍部隊可能粟裕就打側翼了,但是粟裕考慮到這個桂系的第7軍很狡猾,都是一些久經沙場的老兵油子,打不過時溜得很快,逼急了又戰鬥力驚人,我軍此前在兩淮戰役中吃過第7軍的虧。所以在第7軍身上很難有俘獲,不是我軍理想的打擊對象。

指揮作戰的粟裕

正當陳粟在研究該先打誰時,接到駐防坦埠的許世友9縱發來的電報,電報中說:我軍在坦埠以南地區楊家寨一帶受到敵74師先頭部隊的攻擊。粟裕也感到疑惑,74師膽子這麼大嗎?但是此時粟裕也還是不知道此時敵軍的意圖,所以並沒有貿然出擊。

當日夜裡,粟裕收到情報部門截獲的湯恩伯兵團的初步部署計劃,一下子就湯恩伯明白的意圖了。很顯然敵軍是想把最為鋒利的張靈甫整編74師放在中央,擔任中央突破的任務,其左右兩翼分別由黃百韜整編25師與李天霞整編83師掩護,防止其被圍殲,而且為了保險起見又安排整編65師、第7軍分別保障整編25師、83師的側翼。而且各部隊之間又有公路相連,一旦某一支部隊被我軍穿插,其餘各部均可在一天內趕到。

國民黨軍的中央突破計劃

乍一看計劃很完美,敵軍料想華野主力應該不敢迎戰,大概率會被國軍逼出山東解放區,渡黃河北上華北。但粟裕就是利用國民黨指揮層的這個想法打他們個措手不及。我華野不僅要打,還要打你擔任中央突破最精銳的整編74師,一舉擊破國民黨軍的「剪刀攻勢"。

粟裕把圍殲張靈甫74師的計劃說給陳毅聽的時候,陳毅把帽子往桌上一摔說:」不走了!就打74師!就是要有百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氣概。

陳毅

粟裕進行作戰部署,以5倍兵力圍困74師

既然決定要打,那就要以最快的速度殲滅整編74師,否則就會變成螳螂捕蟬黃雀在後,我軍被反包圍。所以粟裕決定集中華野全部主力投入作戰。具體部署如下:

四面合圍74師

宋時輪10縱負責在萊蕪以東牽制阻擊邱清泉第五軍。何以祥3縱駐守在新泰以東,阻止胡璉11師東進救援。葉飛1縱主力插入黃百韜整編25師與張靈甫74師的間隙,切斷兩軍聯繫。王建安8縱插入李天霞83師與張靈甫74師的間隙,切斷兩軍聯繫,並且攻佔垛莊。陶勇4縱、許世友9縱駐守在坦埠以南,阻擊74師的進攻,之後對74師正面發起進攻。韋國清2縱掩護8縱側翼安全,成鈞7縱阻止第7軍與整編48師北上繞後。

最神奇的部署莫過於藏在魯南山區中的王必成6縱 ,藏在敵人的縱深腹地,完美的避開了周圍敵軍。待進攻發起之時,6縱將從後方搶佔重要據點垛莊,徹底斷掉74師後撤的道路。

就是要與74師硬碰硬

5月11日,整編74師就試探性的向坦埠進攻,所以不少人都認為整編74師被圍困是因為其孤軍冒進,但事實好像並非如此。粟裕在其回憶錄中特意指出,我軍能夠圍殲74師並非是以往我軍打冒進之敵的策略,因為74師本身就是擔任中央突破的任務,他必然位置顯得靠前,但是在其兩翼的25師、83師與其相距都不到6公裡,所以也不存在說孤軍冒進。所以打74師並非是其位置突出的原因,而是我軍就是要與74師硬碰硬。

孟良崮戰役前粟裕在前線指揮

5月13日晚,粟裕命令葉飛1縱派出小股部隊,假裝圍殲在蒙陰以東地區的黃百韜25師。果然不出所料,黃百韜一見華野部隊的圍殲架勢就馬上收縮部隊。因為經過此前粟裕在戰場上一個多月的耍龍燈戰術,此時國民黨軍不管是真圍殲還是假圍殲,遇到攻擊首先想到的就是收縮自保。粟裕又用同樣的方法命王建安8縱佯攻李天霞83師,李天霞部縮的更快。原本相隔很近的這3支國民黨軍已經成功被華野1縱與8縱分隔開來。

5月14日,我軍已經成功將張靈甫整編74師孤立,但還沒結束呢,張靈甫的老對手,王必成6縱將從背後給74師致命一擊。在14日早,一直藏在魯南山區中的王必成6縱突然從敵軍背後殺出,目標直指垛莊。垛莊是孟良崮南側的一個一個重要據點,拿下垛莊就斷了74師最後的退路。

74師位置被孤立

張靈甫也是深知這一點,所以他在垛莊留下一個團駐守,但僅僅是一個團怎麼擋得住我6、8縱等部的聯合進攻呢?在14日上午,6縱就成功佔領垛莊。與此同時張靈甫發現74師正在被華野合圍,湯恩伯命令74師各部迅速南撤到垛莊方向會合黃百韜整編25師,但在接到垛莊失守後,74師先頭部隊就佔領了垛莊附近的要點,其主力迅速佔據孟良崮附近的高點。

湯恩伯

此時我們發現國民黨軍的計劃已經變了,74師由原來的中央突破任務變成了固守,以吸引華野主力。之後周圍的部隊再合圍華野主力。我們來看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在14日晚發給張靈甫的電報:

匪來犯我,實難得之殲匪良機,我鍾軍(第7軍)即由界湖附近向西,王、胡二師(65師與11師)由常路經蒙陰向東夾擊匪軍。貴師為全局之樞紐,務希激勵全體將士,堅強沉毅,固守孟良崮,並以一部佔領垛莊,協同友軍予匪痛擊,以收預期之偉大戰績。

5月15日,74師參謀長給湯恩伯發電報,74師未能佔領垛莊,而且糧彈等大量補給都在垛莊,要求空軍空投糧食彈藥。之後也就是15日中午,張靈甫開始集中部隊之後全部登上孟良崮的幾個高地。與此同時蔣介石命令同時周圍的第65、48、25、83、11師已經第5、7軍等部迅速向張靈甫靠攏,企圖合圍華野主力。

國民黨軍想一口吞掉華野的計劃

面對張靈甫把74師拉上孟良崮這一步險棋,粟裕別無選擇,只能全力進攻,用最快的速度吃掉74師才能全身而退。粟裕直接給擔任進攻任務的各縱隊司令員說:「你們打掉一千我給你們補一千,打掉兩千我給你們補兩千,哪怕縱隊打光了,我都會保留你們的番號重建。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不惜一切代價吃掉眼前的74師。」

把部隊拉上孟良崮的張靈甫卻犯了的一系列嚴重失誤,首先是山梁上水源奇缺,幾萬人的部隊飲水應該是首先要考慮的問題,其次是孟良崮山頭上都是大石頭,部隊根本不可能在短期內修築好防禦工事,這不就是把部隊拉上去當華野大炮的靶子嗎?據事後被俘的74師士兵回憶,一顆炮彈打過來在山頭上爆炸夾雜著石頭碎片威力更加巨大,一炮就可能造成二三十人死亡。

孟良崮主戰場地形

15日下午,華野各部發起總攻,衝鋒部隊與74師展開慘烈的爭奪戰,但是此時74師還是相當頑強,每一個山頭都要與華野反覆爭奪。但華野擔任進攻的5個縱隊從74師四面八方不斷衝擊,敵軍已經難以支撐,陣地被逐漸壓縮。

李天霞見死不救?未必!

此時外圍的黃百韜也是相當賣力,為啥黃百韜這麼賣力?前面我們提到過,1縱佯攻黃百韜的時候,他的25師就迅速回縮,他這一縮不就把74師的側翼暴露給葉飛的1縱了嗎,到時候74師完了那他的蔣校長追責肯定少不了他黃百韜。

李天霞

同樣李天霞的83師也是回縮才讓王建安的8縱成功插入74師右翼,那很多人說李天霞只派了一個連象徵性的救援74師,我覺得這個說法不可信李天霞雖然不喜歡張靈甫但也不至於這麼傻吧,如果25師與83師見死不救導致74師全軍覆沒,那蔣介石首先槍斃的就是李天霞和黃百韜。事後來看李天霞雖然沒有黃百韜那麼賣力,但也是中規中矩吧,在保障自己不被圍殲的前提下是盡力派出能用的部隊救援74師。

5路大軍圍殲74師,攻上孟良崮

5月16日上午在猛烈炮火的掩護下,我軍發起衝鋒,此時的74師已經鬥志低下,完全不是前一天的狀態了,因為國民黨軍飛機空投的糧食彈藥水袋等物資大部分都丟到我軍陣地上。74師官兵此時已經是又餓又渴還缺彈藥,軍心渙散。所以在當日下午華野第1、4、6、8、9縱的衝鋒部隊成功會師孟良崮,張靈甫在混戰中陣亡。

結語:張靈甫74師的覆滅,直接把國民黨軍的合圍計劃給打破,這種勝利不僅僅只是物質上的獲得戰利品,更是在精神上大大的鼓舞了我軍士氣。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粟裕全殲張靈甫,李天霞沒有不救,桂系才是隔岸觀火
    這是國民黨將領的判斷,我軍對孟良崮的戰役評價也頗高,毛主席點評:「 這場戰役中國有兩個人沒有想到,一個是蔣介石,另一個就是我毛澤東。 陳毅元帥在孟良崮戰役中說:「 誰打下孟良崮,誰就是戰鬥英雄。
  • 張靈甫犯了6個「兵家大忌」,其一對手是粟裕,第二上級是李天霞
    張靈甫犯了6個"兵家大忌",其一對手是粟裕,第二上級是李天霞在1947年,我軍在山東隊孟良的國民黨軍隊展開了進攻,而固守在孟良崮的正是國民黨的王牌主力之一的74師,而這支部隊的師長就是大名鼎鼎的張靈甫,而最終的結局就是
  • 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臨死前寫了兩封信,分別說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黨軍發起的一場進攻作戰。在孟良崮戰役中,國民黨整編74 師這一王牌主力全軍覆沒,師長張靈甫被擊斃(一說為自殺身亡)。據解放戰爭史料記載,張靈甫在臨死之前曾寫下了兩封訣別信,一封是給結婚不到兩年的妻子的,另一封是給蔣介石的。1947年5月16日早晨,華東野戰軍對孟良崮上的國民黨軍發起了最後的攻堅。此時的張靈甫藏身於孟良崮上的一個山洞之中,企圖繼續負隅頑抗,等待國民黨的援軍。
  • 張靈甫本可以突圍,卻為何偏偏要上孟良崮?揭開真相,令人感嘆!
    張靈甫整編的74師,就是湯恩伯指揮下的第一兵團,當時湯恩伯給張靈甫的一道命令,是要迅速進攻我華野指揮部,即坦埠。這時我軍「戰神」粟裕很快發現了整編74師的這個弱點,這無疑是全殲張靈甫整編74師的絕好機會,於是粟裕立即制定戰略,實際上是調遣了5個縱隊的兵力圍攻張靈甫整編74師。事實證明,張靈甫無計可施,帶領整編74師退到孟良崮,3天後,包括張靈甫在內的整編74師幾乎全部被我軍殲滅。
  • 被粟裕逼進絕地 張靈甫死前致電蔣介石只說了一句話
    5月12日16時,六縱接到電令:六縱回師晝夜兼程,飛兵向東北疾進,限14日夜間佔領垛莊,斷敵退路,完成戰役合圍;堅決阻擊整編第二十五師和整編第八十三師的增援,保障主力圍殲74四師於孟良崮地區。粟裕揮動他神奇的手術刀,要從一個大坨坨上割下整編74師這塊肥肉。當時,華野主力全在正面和敵人對陣,要封住「口袋」底,需要一個「飛子」。隱蔽在敵人背後的六縱隊是再好不過的「飛子」了。
  • 蔣委員長整編七十四師在孟良崮覆滅全過程
    當作戰方案定下,還未來得及向中央軍委報告時,華野卻在5月12日晨,收到毛澤東為中央軍委起草的致陳毅、粟裕的指示電報:「敵五軍、十一師、七十四師均已前進。你們須聚精會神選擇比較好打之一路,不失時機發起殲擊。究打何路最好,由你們當機決策,立即施行,我們不遙制。」
  • 獨家|張靈甫帶整編74師上孟良崮是對是錯
    1947年5月的孟良崮戰役,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消滅了國民黨軍五大王牌之一的整編74師,對於戰役中整編74師師長張靈甫率部上了被稱為絕地的孟良崮,導致最終覆滅。
  • 粟裕大將在解放戰爭時的最慘烈戰役, 孟良崮戰役結束後,百姓三年不...
    國民黨整編74師是原74軍整編而來,解放戰爭時期74師師長是張靈甫。但是到解放戰爭中,張靈甫帶領74師走到了人民的對立面上,為了拔掉74師這顆毒牙,華東野戰軍副司令粟裕做出了充足的準備。
  • 內戰急先鋒張靈甫戰死,傷心欲絕的蔣介石,還處罰了哪些將領?
    為此,華東野戰軍在粟裕將軍的精心策劃下,調集了第四、六、九、一、一等主力圍攻張靈甫整編的第74師,並調集了其他部隊與增援之敵作戰。當蔣介石得知張靈甫被華東野戰軍包圍後,也下令顧祝同、湯恩伯組織增援部隊。並且告訴他們,張靈甫用自己作誘餌,牽住了華東野戰軍主力,你們一定要全力增援,來個中心開花,裡應外合,在山東戰場全殲華東野戰軍主力。
  • 張靈甫為什麼要上孟良崮?他是這麼想的,卻未能如願
    要給張靈甫一個假象,讓他始終認為當面的解放軍軍隊根本無力阻擋他的進攻。 同時,華東野戰軍的其他縱隊則趁著連日的大霧,迅猛穿插七十四師的空隙地帶。後來第六縱隊王必成部成功攻克垛莊,這成為孟良崮戰役的關鍵所在。垛莊是張靈甫七十四師的後方補給點,解放軍能否成功佔領垛莊,關係到能否最終完成對張靈甫的包圍。
  • 揭秘:孟良崮戰役始末,悍將張靈甫為何會飲彈自殺?
    但1947年5月間的孟良崮戰役,卻是一場雙方的戰略意圖及戰術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雙方的主將也都是指揮高手,沒有哪一方是糊塗蟲。而從整體兵力上看,當時,國軍有24個整編師共45萬人,比在山東的解放軍多十幾萬人,且裝備精良彈藥充足,還有坦克與飛機助陣。但,孟良崮一役,國軍卻仍敗於解放軍,其精銳之師整編第七十四師遭全軍覆沒。
  • 孟良崮戰役:張靈甫機槍槍管都打紅了,為何還寧死不降?
    這件事情曝光之後,大眾輿論都非常激烈的譴責張靈甫。而且當時蔣介石還專門下達了指令,讓自己的衛兵押解張靈甫去南京接受審訊。不過由於胡宗南比較愛惜他,所以張靈甫是自己去南京接受審判的。有關部門經過商議了之後給他判處了十年的有期徒刑。不過1937年淞滬會戰爆發之後,張靈甫就和第74軍一起上戰殺敵了。而且他還參與了南京保衛戰。
  • 從兵敗譚家橋到孟良崮大捷,「戰神」煉成記
    這時,有幾個同志沿著山邊走過來,幫助我爬出水田,替我包紮好傷口,又攙著我走了一段路,終於趕上了部隊……」其實,學生時代的粟裕就開始經受生死考驗。1927年「4·12」事變後,全國各地陷入白色恐怖,一片腥風血雨。粟裕當時在位於湘北常德的湖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讀書,剛加入共青團不久。
  • 孟良崮戰役有多慘烈?陳毅三天沒睡,腦子都快炸掉了
    粟裕和陳毅兩位首長雖然是有效地採取了誘敵深入的戰略,但是由於寡不敵眾,陳毅首長心力憔悴,直言道:"我三天沒睡,腦子都要炸掉了。" 此時的我軍生存環境也很艱難,就連指揮官陳毅、粟裕都是挨餓受凍的。 我軍與敵軍不同的是,我軍的戰鬥熱情是任何一個軍隊的比不上的。在下午一點左右,我軍對孟良崮發起了總攻。各部隊從四面八方湧來,一度奪佔了孟良崮的幾處據點,但是由於敵軍又有所警覺,我軍攻佔的幾處據點又多次被敵軍奪回,就這樣,你爭我搶,這幾處據點多次易主,而戰場上又是橫屍遍野。
  • 整編74師為何在孟良崮全軍覆沒?老蔣八個字說出了原因,一針見血
    當時在山東的國軍共25個整編師約45萬人,其中包括了張靈甫的整編74師、胡璉的整編11師和邱清泉的整編第5軍等王牌主力。此時華野的兵力有多少呢?共9個步兵縱隊和一個特種兵縱隊,約27萬人,比敵軍少了整整18萬人。儘管佔據了明顯的兵力優勢,但吸取了萊蕪戰役教訓的陳誠這次格外小心,嚴厲要求所部「穩紮穩打,滾筒前進」。
  • 血戰孟良崮,我為君狂
    後來,孟良將軍投奔楊家將後,當地人民為了紀念孟良將軍,故改名為孟良崮。1947年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就發生在主峰孟良崮,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則選址建於山系中大崮頂。孟良崮戰役的重要攻守形勢轉換地垛莊,位於孟良崮主峰不遠處,是當時74師的補給基地,相當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北伐的街亭。
  • 整編74師被圍,李天霞為何敢冒天下之大不韙,不去救援張靈甫?
    我們都知道整編七十四師是國軍中五大主力之一,其師長張靈甫,在孟良崮一戰中被全殲,張靈甫也戰敗身死,為了對付這擁兵3萬餘的主力部隊,我軍先後調集了9個縱隊,其中5個縱隊用來圍攻張靈甫,人數的巨大優勢下,最終才徹底殲滅了整編七十四師,然而為了救出這心頭肉,當時老蔣可以說是不顧一切的派遣援軍
  • 遠行客|沂蒙山區之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今天還是跑回頭來孟良崮戰役遺址,不過也只是到了山腳,怎麼算時間,也不夠去山頂走一遍,只好放棄,就是看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於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毛澤東指示,陳毅、粟裕指揮,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進行的進攻作戰。
  • 回顧孟良崮
    10月10日晚我查看地圖,我居所的日照巨峰鎮離臨沂孟良崮只有150公裡兩小時車程,孟良崮一直是我想到現場考量的歷史遺址。於是我決定早上獨自前往孟良崮。親友說:你開我的車去。於是我馬上從網上預訂第二天的孟良崮戰役遺址的門票。
  • 拜謁孟良崮
    喜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陳毅元帥這首氣勢磅礴的七言律詩,真實地描述了當年孟良崮戰役的悲壯場面和我軍英勇抗敵的英雄氣概。1947年5月上旬,國民黨軍3個兵團共17個整編師,由臨沂、泰安一線分三路向東北方向抵進,企圖壓迫我華東野戰軍退至膠東狹窄地區。我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和譚震林的指揮下,在沂蒙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於13日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敵分割包圍於孟良崮山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