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謁孟良崮

2020-12-12 搜狐網

  乘車沿京滬高速公路東南行至蒙陰縣垛莊駐地,舉目遠眺,映入眼帘的是一座聳立在群峰之巔的「孟良崮英雄紀念碑」。對於這一眾所矚目的聖地,早就萌生了一睹為快的念頭。沐浴明媚的陽光,我們終於如願成行。

  「孟良崮上鬼神嚎,74師無地逃。

信號飛飛星亂眼,照明處處火如潮。刀叢撲去爭山頂,血雨飄來溼戰袍。喜看賊師精銳盡,我軍個個是英豪。」陳毅元帥這首氣勢磅礴的七言律詩,真實地描述了當年孟良崮戰役的悲壯場面和我軍英勇抗敵的英雄氣概。1947年5月上旬,國民黨軍3個兵團共17個整編師,由臨沂、泰安一線分三路向東北方向抵進,企圖壓迫我華東野戰軍退至膠東狹窄地區。我華東野戰軍在陳毅、粟裕和譚震林的指揮下,在沂蒙人民群眾的支援下,於13日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敵分割包圍於孟良崮山區。激戰至16日16時,全殲裝備精良的國民黨「五大主力之首」整編第74師等部共計3.2萬餘人,擊斃第74師中將師長張靈甫,粉碎了國民黨重點進攻山東的陰謀,為扭轉華東戰局起了重要作用,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寫下了光輝的一頁。

  孟良崮烈士陵園始建於1953年,陵園內安葬著在孟良崮戰役中犧牲的我軍將士的忠骨,其中有名烈士2859人,無名英雄2680人。烈士陵園中部,「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坐落在此。這裡陳列著孟良崮戰役中我軍使用和繳獲的輕重武器,牆壁上懸掛著敵我態勢圖、戰役顯示圖,還有大量的珍貴史料和圖片,再現了孟良崮戰役炮火連天的場面,展示了我軍前赴後繼、奮勇當先的壯烈情景。

  出孟良崮烈士陵園北行,一條大道似銀帶隱現於林海山澗中。沿途松翠楓紅,山巖迭起,溪流潺湲。到山頂向西,地勢漸高,道路峰轉迂迴,山林密布蔥鬱。偶爾傳來一聲布穀鳥的叫聲,頓時劃破整個山谷的靜謐。胡耀邦題寫的「孟良崮英雄紀念碑」八個鎦金大字在明媚的陽光照耀下,熠熠生輝,巍峨的大理石碑體呈三把刺刀狀矗立崮頂中央,這三把直刺蒼穹的刺刀形狀投影為「山」字形,寓意孟良崮戰役發生在山東境內的沂蒙山區;中間最高的一把,象徵華東野戰軍;側面略低的兩把象徵著地方武裝和民兵。紀念碑的整體設計,體現了毛主席人民戰爭的偉大思想……

  孟良崮戰役不僅永遠留在了沂蒙人的心中,也成了那些戎馬一生的將軍們心頭難以抹去的記憶。粟裕大將去世後,將骨灰撒放在了山下的紀念館。遲浩田將軍早在50周年大慶之時,應邀來到孟良崮。當年戰火紛飛的戰場,在將軍眼裡已變得「如夢如煙」。他在詩中寫道:「山崖旁,溫暖的大手,把我扶上擔架;農舍裡,慈愛的目光,伴我迎來一個個黎明;好鄉親哪,一遍一遍把我傷口洗淨;獨輪車載我走山水幾道,沂蒙山給了我第二次生命……」

  沿途登高,定睛凝望,讓人耳濡目染的是和諧發展的主題和老區人民積極投身於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紅熱場面。60年前孟良崮山區的人民為戰役的勝利一袋糧食作軍糧、一塊布料做軍裝、一個兒子送戰場,戮力同心支援前線;60年後的今天,孟良崮山區的人民,把革命先烈獻身革命的精神化為了幹事業的動力。瞧!孟良崮下,各種綠化樹和果樹漫山遍野,山上林海花潮,飛瀑流水,層巒疊翠,谷壑凝碧。令人目不暇接的更是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四通八達的道路,鱗次櫛比的樓房,秩序井然的市場,川流不息的遊人,繁忙無比的工業園區……英雄孟良崮,今朝更好看!

相關焦點

  • 回顧孟良崮
    10月10日晚我查看地圖,我居所的日照巨峰鎮離臨沂孟良崮只有150公裡兩小時車程,孟良崮一直是我想到現場考量的歷史遺址。於是我決定早上獨自前往孟良崮。親友說:你開我的車去。於是我馬上從網上預訂第二天的孟良崮戰役遺址的門票。
  • 血戰孟良崮,我為君狂
    孟良崮是一個山系,位於山東省蒙陰縣東南與沂南縣西部交界之處,山系總長42公裡,平均寬12公裡,由艾山,雞太冤,高石頂,和尚帽子,蘆山頭,黃石山,蒙陰頂子,大崮頂,孟良崮(主峰),大庵頂,雕窩,萬泉山,葫子山,大頂山,垛羅崮,鼻子山,黃崖頂,迎旗山,黃崖山及馬頭崮等20個主要山峰組成,孟良崮的主峰與孟良崮同名
  • 臨沂孟良崮旅遊區要門票嗎多少錢 革命聖地孟良崮旅遊攻略
    孟良崮旅遊景區地處沂蒙山區腹地,位於蒙陰縣東南部的垛莊鎮泉橋村北側。京滬高速公路、205國道橫貫其中,景區總面積610平方公裡,區域內山峻峰險,植被茂密,既是國家級森林公園,又是全國著名的革命傳統、愛國主義、國防教育基地,還是「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
  • 『原創』孟良崮遊記
    去年國慶假期,我與父親計劃去遊覽紅色革命聖地孟良崮。恰好有四張門票,便相邀姑父和侄女一同,姑父驅車,直奔目的地——孟良崮。孟良崮位於縣城南部,蒙陰與沂南交匯處。是系沂蒙山區「七十二崮」之一。由於在此崮打勝了著名的孟良崮戰役,又是國家級重點保護單位,國家級愛國主義教育單位,紅色教育基地。
  • 紅色基因在傳承 紅歌唱響孟良崮
    春節期間,蒙陰孟良崮景區和遊客一起,以一種特別的方式喜迎新春。大年初三至初五,一陣陣高亢響亮的歌聲迴蕩在昔日戰地孟良崮的山林間。孟良崮戰役紀念碑上,「崮鄉喜慶過大年」系列活動之一——「紅歌唱響孟良崮」正在舉行。一首首歌頌黨、歌頌祖國的經典主旋律輪番登場。
  • 獨家|張靈甫帶整編74師上孟良崮是對是錯
    解放軍對74師鉗形攻擊的態勢已經非常明顯,到上午9時許,張靈甫終於意識到解放軍有圍殲74師的意圖,這才決心不再服從攻取坦埠的命令,命令以51旅為前導,師部居中,57旅殿後沿孟良崮以西向南撤退,58旅則佔領孟良崮一線掩護師主力後撤,在師主力撤退後再單獨沿孟良崮以東撤退。
  • 從臨沂怎麼去孟良崮 最全的出遊路線你值得參考
    孟良崮全國十大紅色旅遊景點之一,在這裡既可以看到景色秀麗的自然風光和花草樹木,也可以學到很多歷史知識,這樣一舉兩得景區可以說非常難得。   從臨沂怎麼去孟良崮?乘坐蒙陰至孟良崮的長途車到終點站,臨沂至蒙陰的長途車到孟良崮下車。   從蒙陰縣城汽車站乘坐蒙陰至孟良崮專線巴士,沿205國道,途經桃墟鎮、界牌鎮,40分鐘即可到達。此旅遊專線,每40分鐘一班車,票價10元/人。乘坐臨沂-蒙陰公車到孟良崮景區門口下車即可。蒙陰縣城乘計程車至孟良崮,約20公裡,需花費大約50元。
  • 臨沂市分公司推出紀念孟良崮戰役勝利70周年郵封郵戳
    臨沂市分公司推出紀念孟良崮戰役勝利70周年郵封郵戳崔鵬森 任懷平2017-05-19來源:中國郵政網  5月16日是震驚海內外的孟良崮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日。在孟良崮戰役發生地,山東省臨沂市郵政分公司特別推出「孟良崮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封一套2枚,並啟用郵資機符志一款,紀念郵戳2方,供社會收藏和用郵。  紀念封於16日分別在蒙陰、沂水發行和啟用。
  • 遠行客|沂蒙山區之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今天還是跑回頭來孟良崮戰役遺址,不過也只是到了山腳,怎麼算時間,也不夠去山頂走一遍,只好放棄,就是看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於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毛澤東指示,陳毅、粟裕指揮,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進行的進攻作戰。
  • 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有感
    銘記歷史 不忘初心——參觀孟良崮戰役紀念館有感 2019-11-23 11:41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臨沂大學歷史文化學院有了「孟良崮班」和「抗大班」
    12月4日上午,臨沂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與臨沂文旅集團戰略合作協議籤約儀式在孟良崮沂蒙精神教育培訓中心舉行。雙方代表共同籤署了戰略合作協議,歷史文化學院2019級文化產業管理1班、2019級公共文化服務與管理2班被授予「孟良崮班」和「抗大班」。
  • 景點介紹書:蒙陰孟良崮旅遊區,中國紅色旅遊十大景區之一
    蒙陰孟良崮旅遊區回顧我國最苦的那幾年抗戰,在這一時期湧現了不少名人將領,他們都曾經在抗戰中做出過突出的貢獻,由此被人們記住。或者因為一場優秀的戰役,而使一個地方聲名大噪。其實該旅遊區的名字就叫做孟良崮旅遊區。現在的孟良崮旅遊區,已經是中國紅色旅遊十大景區之一了,其優美的景色和其中蘊含的紅色教育都對我們有著很重要的意義,非常值得一看。那麼為什麼一開始的時候,人們叫這個地方為孟良崮呢?因為早在我國宋朝年間,曾經有一位楊家軍將領孟良在此屯兵,所以此處因此而得名。
  • 孟良崮戰役有多慘烈?陳毅三天沒睡,腦子都快炸掉了
    孟良崮戰役在解放戰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還是1947年的時候,面對著我黨近來的次次大捷,老蔣慌亂陣腳,無可奈何,只能派出了自己最精銳的王牌軍隊——整編74師,企圖一舉拿下華東野戰軍。 我軍在對抗擁有著清一色美式先進裝備的整編74師也是非常吃力,以至於孟良崮戰役的戰況是非常慘烈的。
  • 張靈甫為什麼要上孟良崮?他是這麼想的,卻未能如願
    後來第六縱隊王必成部成功攻克垛莊,這成為孟良崮戰役的關鍵所在。垛莊是張靈甫七十四師的後方補給點,解放軍能否成功佔領垛莊,關係到能否最終完成對張靈甫的包圍。可以說,六縱一舉拿下垛莊,張靈甫七十四師的退路也就被切斷。 聽聞垛莊被解放軍攻克,張靈甫終於意識到自己有被包圍的危險,於是只好下令全師向孟良崮和蘆山地區收縮。
  • 蔣委員長整編七十四師在孟良崮覆滅全過程
    陳、粟決定,以5個縱隊擔任主攻,4個縱隊阻擊援敵,殲滅整編第七十四師於坦埠以南、孟良崮以北地區,特種兵縱隊配合主攻部隊作戰。陶勇四縱和許世友九縱正面出擊:第四縱在北面阻擊向坦埠前進的敵軍,然後猛攻孟良崮;第九縱隊在北面攻擊雕窩之敵。
  • 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臨死前寫了兩封信,分別說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黨軍發起的一場進攻作戰。在孟良崮戰役中,國民黨整編74 師這一王牌主力全軍覆沒,師長張靈甫被擊斃(一說為自殺身亡)。1947年5月16日早晨,華東野戰軍對孟良崮上的國民黨軍發起了最後的攻堅。此時的張靈甫藏身於孟良崮上的一個山洞之中,企圖繼續負隅頑抗,等待國民黨的援軍。早上八時許,在蔣介石的嚴令下,第一兵團司令湯恩伯發電各部隊:「我張靈甫師連日固守孟良崮,孤軍苦戰,處境艱危。
  • 孟良崮戰役:粟裕全殲張靈甫,李天霞沒有不救,桂系才是隔岸觀火
    1947年5月16日,隨著幾聲槍響,國民黨陸軍中將張靈甫命喪孟良崮。 至此,持續數日的孟良崮戰役落下了尾聲,我軍開始打掃戰場。 看到這一幕後,陳毅有感而發,寫道: 孟良崮上鬼神號, 七十四師無地逃。
  • 從兵敗譚家橋到孟良崮大捷,「戰神」煉成記
    其中有兩處,一是安徽譚家橋,一是山東孟良崮,這是粟裕傳奇一生中刻骨銘心的兩個地點。從1934年12月底兵敗譚家橋,到1947年5月孟良崮大捷,正好12年。粟裕遇到的是同一支隊伍:在譚家橋敗於國民黨補充一旅陣前,12年後,在孟良崮全殲由補充一旅起家的七十四師。12年,古人叫「一記」,今人稱「一輪」。
  • 粟裕大將在解放戰爭時的最慘烈戰役, 孟良崮戰役結束後,百姓三年不...
    國民黨整編74師是原74軍整編而來,解放戰爭時期74師師長是張靈甫。 張靈甫將74師帶上孟良崮後,華野27萬大軍也傾巢而出,其中10萬人負責攻打孟良崮,十萬餘人負責阻擊外圍的國民黨軍,華野外圍有45萬的國軍精銳部隊,如果不能短期內解決掉74師,
  • 花甲農民為父寫回憶錄 稱老父曾參加孟良崮戰役
    本報3月1日訊 湘潭縣射埠鎮農民馮天虎已年逾花甲,雖然只有小學文化,卻立志為參加過常德會戰、孟良崮戰役等重大戰役的父親寫回憶錄。今日,馮天虎向記者展示其3萬字手稿。當年5月中旬,國共兩軍的孟良崮戰役進入白熱化階段,與他同去的183人陣亡178人。  是年5月15日,孟良崮戰役進入尾聲,馮先澤和其他國民黨官兵成功起義,成為粟裕大將手下的士兵。這年冬天,馮先澤奉命回老家湘潭縣射埠鎮組織農會,從此留在農村勞動、生活,先後擔任生產隊長、大隊長、大隊茶場場長等職,1960年加入中國共產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