粟裕大將在解放戰爭時的最慘烈戰役, 孟良崮戰役結束後,百姓三年不...

2020-12-21 騰訊網

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近代中國國力貧弱,國土受到列強的肆意侵略和揉虐。尤其是民國軍閥混戰時期,中華大地分裂出數十塊地區,國家生靈塗太,百姓民不聊生。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中國進步人士進行了長期的鬥爭。

解放戰爭是中國的國家統一戰爭,這場戰爭對中國的歷史影響巨大,他使得國土分裂百年的中國第一次實現了統一,全中國人民的心第一次緊緊團結在了一起。但是在四年的解放戰爭中,中國的有識之士為國家統一做出了巨大犧牲,其中犧牲最大的還是軍人,我們的人民解放軍。解放戰爭中發生了很多次著名的戰役,孟良崮戰役就是這麼一場戰爭。

國民黨整編74師是原74軍整編而來,解放戰爭時期74師師長是張靈甫。74軍是有著光輝戰績的,這支部隊在抗戰前由畢業於黃埔一期的俞濟時整編而來,在淞滬會戰中立下了很大戰功,在後來的南京保衛戰,武漢會戰,武昌會戰,三次長沙會戰中,74軍都付出了巨大貢獻。從1938年開始王耀武接任74軍軍長後,74軍的戰鬥力就一路飆升,是中國最早的兩支蘇械師之一。但是到解放戰爭中,張靈甫帶領74師走到了人民的對立面上,為了拔掉74師這顆毒牙,華東野戰軍副司令粟裕做出了充足的準備。

張靈甫將74師帶上孟良崮後,華野27萬大軍也傾巢而出,其中10萬人負責攻打孟良崮,十萬餘人負責阻擊外圍的國民黨軍,華野外圍有45萬的國軍精銳部隊,如果不能短期內解決掉74師,華野是很危險的。在攻打孟良崮的戰鬥中,許世友,王必成,宋時輪等名將都親臨陣地,最終將整編74師全部殲滅,但是雙方都付出了慘烈的代價,孟良崮山上屍橫遍野,附近的百姓幾年都不敢上山。

相關焦點

  • 孟良崮戰役有多慘烈?陳毅三天沒睡,腦子都快炸掉了
    孟良崮戰役在解放戰爭中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還是1947年的時候,面對著我黨近來的次次大捷,老蔣慌亂陣腳,無可奈何,只能派出了自己最精銳的王牌軍隊——整編74師,企圖一舉拿下華東野戰軍。 我軍在對抗擁有著清一色美式先進裝備的整編74師也是非常吃力,以至於孟良崮戰役的戰況是非常慘烈的。
  • 電視劇《粟裕大將》開拍 描繪解放戰爭歷程
    本報訊( 實習記者 牛萌) 為迎接中國共產黨建黨90周年,又一部革命戰爭題材電視劇《粟裕大將》即將投入拍攝。該劇由中央電視臺、湖南省廣播電視局、八一電影製片廠等機構聯合出品,昨日,該劇劇組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了新聞發布會。
  • 粟裕大將——我軍唯一從士兵成長為統帥近百萬大軍的人
    南昌起義時,粟裕任起義軍總指揮部警衛隊班長,之後隨起義軍南下,又跟朱德上了井岡山,歷任連長、營長、團長、師長,紅四軍參謀長,紅十一軍參謀長,紅七軍團參謀長等職。經歷南方艱苦的三年遊擊戰爭,抗戰開始後,任新四軍第二支隊副司令員。
  • 孟良崮戰役:粟裕全殲張靈甫,李天霞沒有不救,桂系才是隔岸觀火
    因為他們已經沒有籌碼了,戰場上打不贏的東西談判桌是爭取不來的,湯恩伯自己都認為國民黨軍接下來的行為就是困獸猶鬥,或者說是垂死掙扎。 這是國民黨將領的判斷,我軍對孟良崮的戰役評價也頗高,毛主席點評:「 這場戰役中國有兩個人沒有想到,一個是蔣介石,另一個就是我毛澤東。
  • 共和國將帥成名戰,粟裕將軍與淮海戰役
    粟裕,共和國十大大將之首,也是軍迷們公認的中國革命軍事五傑(林彪、粟裕、徐向前、彭德懷、劉伯承)之一。曾先後組織指揮過1944年的春節攻勢作戰、車橋戰役、南坎戰役等對日軍和日偽軍的作戰。解放戰爭期間,粟裕歷任華中野戰軍司令、華東野戰軍副司令、代司令員兼代政委等職,先後指揮了高郵戰役、隴海線徐海段戰役、蘇中戰役、孟良崮戰役、濟南戰役、淮海戰役、渡江戰役、上海戰役等。
  • 孟良崮戰役:粟裕五路合圍張靈甫,李天霞見死不救?我看未必
    最開始湯恩伯兵團有大動作時,粟裕的計劃是先打位置突出,且位於側翼的桂系第7軍與整編48師。打側翼最大的好處就是位置好,有利於我軍圍殲與打援。如果是其它的國民黨軍部隊可能粟裕就打側翼了,但是粟裕考慮到這個桂系的第7軍很狡猾,都是一些久經沙場的老兵油子,打不過時溜得很快,逼急了又戰鬥力驚人,我軍此前在兩淮戰役中吃過第7軍的虧。
  • 常德市一中傑出校友開國大將粟裕霸屏央視3分鐘
    一代名將粟裕離開我們已經三十多年了,三十多年滄海桑田,祖國發生日新月異變化,人民生活蒸蒸日上,在享受幸福的同時,人們不會忘記那些有功於世、松柏情操的革命前輩,粟裕大將就是其中之一。近些年,有關「常勝將軍」粟裕的影視劇、回憶錄、紀實文學比較多,後人從各種媒體了解開國元勳事跡和情懷。
  • 遠行客|沂蒙山區之孟良崮戰役紀念館
    今天還是跑回頭來孟良崮戰役遺址,不過也只是到了山腳,怎麼算時間,也不夠去山頂走一遍,只好放棄,就是看了孟良崮戰役紀念館。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野戰軍於1947年5月13日至16日由毛澤東指示,陳毅、粟裕指揮,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東南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革命軍整編第74師進行的進攻作戰。
  • 花甲農民為父寫回憶錄 稱老父曾參加孟良崮戰役
    本報3月1日訊 湘潭縣射埠鎮農民馮天虎已年逾花甲,雖然只有小學文化,卻立志為參加過常德會戰、孟良崮戰役等重大戰役的父親寫回憶錄。今日,馮天虎向記者展示其3萬字手稿。  3年後,馮先澤又在抗擊日軍的洞口大戰中受傷,與另外183名受傷戰友一道,被飛機從懷化芷江接到南京。  1947年春節過後,馮先澤隨國民黨高級將領張靈甫的部隊開赴山東,擔任連隊司務長兼文書。當年5月中旬,國共兩軍的孟良崮戰役進入白熱化階段,與他同去的183人陣亡178人。
  • 血戰孟良崮,我為君狂
    後來,孟良將軍投奔楊家將後,當地人民為了紀念孟良將軍,故改名為孟良崮。1947年聞名中外的孟良崮戰役就發生在主峰孟良崮,孟良崮戰役紀念碑則選址建於山系中大崮頂。孟良崮戰役的重要攻守形勢轉換地垛莊,位於孟良崮主峰不遠處,是當時74師的補給基地,相當於三國時期的諸葛亮北伐的街亭。
  • 臨沂市分公司推出紀念孟良崮戰役勝利70周年郵封郵戳
    臨沂市分公司推出紀念孟良崮戰役勝利70周年郵封郵戳崔鵬森 任懷平2017-05-19來源:中國郵政網  5月16日是震驚海內外的孟良崮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日。在孟良崮戰役發生地,山東省臨沂市郵政分公司特別推出「孟良崮戰役勝利70周年」紀念封一套2枚,並啟用郵資機符志一款,紀念郵戳2方,供社會收藏和用郵。  紀念封於16日分別在蒙陰、沂水發行和啟用。
  • 回顧孟良崮
    我細看一遍後,步到紀念館後面的墓園,一一拜祭了由粟裕大將(1984年去世後埋葬)領航的兩千多名解放軍指戰員的蒼翠墓地。真正的戰役遺址還在五公裡以外的孟良崮山頭上。於是我又獨自駕車前往,11點我一人在孟良崮戰役遺址公園售票處換票。也只有我一人坐上電瓶車登上孟良崮山頂。從山頂紀念碑開始,實地一一感受七十三年前那場先驚心動魄,後酣暢淋漓的戰役。
  • 孟良崮戰役中,張靈甫臨死前寫了兩封信,分別說了什麼?
    大家都知道孟良崮戰役是解放戰爭時期,華東野戰軍在孟良崮地區對國民黨軍發起的一場進攻作戰。在孟良崮戰役中,國民黨整編74 師這一王牌主力全軍覆沒,師長張靈甫被擊斃(一說為自殺身亡)。據解放戰爭史料記載,張靈甫在臨死之前曾寫下了兩封訣別信,一封是給結婚不到兩年的妻子的,另一封是給蔣介石的。1947年5月16日早晨,華東野戰軍對孟良崮上的國民黨軍發起了最後的攻堅。此時的張靈甫藏身於孟良崮上的一個山洞之中,企圖繼續負隅頑抗,等待國民黨的援軍。
  • 從紅軍到解放戰爭,我軍最優秀六位軍事家,四位元帥兩位大將
    五、粟裕大將 我軍最優秀的高級指揮員,爐火純青、出神入化的軍事指揮藝術,令人嘆為觀止! 黃橋戰役,敵3萬多人分3路進攻黃橋;我方7000人,其戰鬥部隊僅5000 多人。
  • 揭秘:孟良崮戰役始末,悍將張靈甫為何會飲彈自殺?
    在解放戰爭期間,國民黨軍有很多敗仗都是輸得糊裡糊塗,從戰略戰術上一開始,就註定了他們的敗局。但1947年5月間的孟良崮戰役,卻是一場雙方的戰略意圖及戰術方案都已互相明明白白的硬仗,雙方的主將也都是指揮高手,沒有哪一方是糊塗蟲。而從整體兵力上看,當時,國軍有24個整編師共45萬人,比在山東的解放軍多十幾萬人,且裝備精良彈藥充足,還有坦克與飛機助陣。
  • 三大戰役中,為何平津戰役被稱為難度最小的戰役?
    1948年9月底,我軍在粟裕大將和許世友上將的指揮下,集結32萬大軍,連攻帶阻,血戰八天八夜,解放山東省會濟南城。濟南戰役前,勝敗之機,猶為大定,南京政府還有爭取翻身的機會,但濟南戰役後,南京政府對江北的統轄能力已然江河日下。
  • 陳毅所在三野的傳奇十大虎將授銜時一位大將五位上將四位中將
    大將之首—大將粟裕1955年實行軍銜制度,全軍第一位被授予軍銜的不是朱德元帥,因為最先開始授予的是將官軍銜,所以作為第一大將的粟裕是第一位被授予軍銜的,粟裕將軍早年入黨,隨後參加南昌起義,後來進入井岡山,參加歷次反「會剿」和全部五次反「圍剿」戰爭。
  • 淮海戰役中,最難啃的硬骨頭,是哪三個集團軍!
    如果說起解放戰爭時期,規模最大,影響最大的一場戰役,相信大家都會想到的是淮海戰役。此戰爆發時間是1948年11月6日,結束是1949年10月7日。雙方參戰人數共約140萬,戰火涉及地區以徐州為中心,東至連雲港,西至河南商丘,北至棗莊,南至淮河廣大地區。
  • 改變解放戰爭命運的四場戰役,都是哪位將帥指揮的
    在革命戰爭進行到解放戰爭時期,是最艱苦,也是最重要的時期,因為此時兩黨之間剛剛經歷了八年抗戰,雙方無論是人數,還是作戰經驗,以及武器裝備都比之前得到了大大的提高。因此也導致了在解放戰爭時期,一場戰役打下來損失人數都是幾萬幾萬。
  • 南京解放後的前三任市委書記,一位元帥一位大將一位上將,是誰?
    1949年4月23日,在渡江戰役中,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野戰軍一部解放了國民黨政府的首都——南京,南京國民政府垮臺。1949年5月,南京市委成立,劉伯承擔任第一任南京市委書記。此後,粟裕、唐亮先後任第二任、第三任南京市委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