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北戰役中,葉飛摔電話後率一縱力挽危局,但為何打濟南沒參加?

2021-01-16 永宣論史

葉飛的一縱是華野實力最強的縱隊,也是整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裡面一縱番號的最強者。華野一縱基本上打了所有的大仗硬仗惡仗,成為了粟裕手中的王牌,所以說葉飛授上將軍銜一點也不為過。

宿北戰役中,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首次合作,圍殲敵整編69師,山東野戰軍前線指揮部命令葉飛率一縱,「迅即向井兒頭曹家集出擊,由西向東與2縱會合,將敵人在撤退中消滅,勿使其退至宿遷城。」

到達目的地後,葉飛發現敵軍沒有撤退,反而是在構建工事而積極應戰。他臨機應變,先迅速退回安全可控地原集結地,所轄1旅和2旅均撤到指定地域。但是3旅的前衛兩個團8團、9團楔入敵境太深,鑽進了蔣軍主力整編11師的肚子裡,一時無法撤回了。

第二天,圍殲敵整編69師總攻開始,一縱和友軍8師也開始抵擋外圍敵軍。但8師遭整11師猛攻後,受令撤退了,留下葉飛1縱3旅7團苦戰。

這時候,山東野戰軍前線指揮部參謀長(陳士榘)給葉飛來電,令他馬上撤退。

葉飛認為這一命令不妥,不符合軍事常識,四面受敵的情況下,大白天根本撤不下來,強行撤軍,那一縱就會成為敵人的靶子,後果很嚴重,更何況這一撤牽動全盤,整個戰役計劃將落空。這就和參謀長吵起來了。最後參謀長發脾氣說「你們撤不撤,我不管了」而撂了電話,葉飛也發火了,隨即摔了電話。

稍作冷靜之後,葉飛調整部署,命令3旅死守四個小時,等天黑再趁機突圍。3旅7團拼命血戰,並以攻為守,效果不錯,葉飛又臨機應變,乾脆下令一縱全面發起反突擊,1旅和2旅向正在進攻7團陣地的敵人翼側猛烈衝擊。胡璉那整編11師被葉飛突如其來的猛招給打亂打暈了,隨後竟然撤退了。

葉飛也不追擊,因為他是清醒的,服從大局,這次戰役的目標是敵整編69師。於是他立刻調整部署,配合兄弟部隊迂迴包圍整69師。最後,整69師2.4萬人被我軍全殲,師長戴之奇飲彈自戕。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葉飛一縱不管是阻擊還是野戰、穿插,都是精通的,當然,經過戰火錘鍊,攻堅也擅長。這在華野乃至我軍中是一等一的精銳之師。同時,葉飛的指揮十分靈活,能隨機應變,不機械執行命令,重視打巧仗等特點也展示出來了!

說到這裡,有網友曾表現過疑問,濟南戰役粟裕為什麼偏偏沒有用上一縱?

其實,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濟南戰役前的豫東戰役中,一縱打得太苦了,要休整。當時粟裕手上王牌1、4、6三個縱隊只有不到6.3萬,補充後還損失三萬多。葉飛自己也說了,打到後來沒有戰鬥兵了。包括6縱副司令皮定均也在日記裡強調,殘廢了三個兄弟,傷亡之大可見一斑。雖然豫東戰役殲敵近十萬,但是因為是首次下了盤大棋,各關節還沒有完全打通,全靠王牌葉王陶拼死支撐,所以損失也不小。

另外按預定計劃,「攻濟打援」,以打援為主,一縱參加打援比攻城重要,更何況一縱擅長運動戰,而九縱擅長攻堅戰,十縱擅長陣地戰。

還有,讓給九縱十縱打濟南,除了利用長處,還給建功立業的機會,毛公把攻城指揮權給了山東兵團的許世友,粟裕當然明白毛公的用意,打濟南城得以山東兵團為主。

葉飛一縱初為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山野與華中野戰軍合併後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即華野一縱。後面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

抗美援朝時期,又被編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軍,隸屬九兵團,參與長津湖血戰,戰績斐然。

抗美援朝期間,特級和一級戰鬥英雄,20軍比有「萬歲軍」之譽的38軍要多出10倍。

志願軍第一個「特等功臣」和「特級戰鬥英雄」,是來自江蘇的楊根思。而楊根思就是20軍的傑出代表。

致敬葉飛上將,致敬一縱這支英雄部隊!

相關焦點

  • 魯南戰役——粟裕反常規用兵,先打強敵,後打弱敵
    宿北戰役打痛了國民黨軍隊,也打怕了國民黨軍隊。正在進攻的國民黨軍各部,全都暫停了進攻。徐州綏靖公署主任薛嶽命令攻下漣水的整編七十四師,向北進攻。張靈甫居然抗命不動,必須等各路援軍到達後,才肯北進,而且各部隊之間,緊緊地貼在一起,互相掩護著向北挺進。
  • 金門戰役失敗,葉飛、蕭鋒等人誰責任大?粟總這句話更為中肯
    如1934年4月第五次反圍剿期間的廣昌戰役,紅一方面軍傷亡5000餘人;長徵途中慘烈的湘江戰役,中央紅軍由長徵開始的8.6萬餘人減至不足3萬人;紅軍西路軍慘敗,全軍2.1萬餘人,僅剩400餘人……這幾場大敗仗發生在我軍成長初期的紅軍時期,然而,時間到了1949年10月,北京天安門已經升起五星紅旗後,第三野戰軍仍然打了一場慘痛的敗仗,那就是金門戰役。
  • 1952年南日島戰役,金門戰役後再敗於胡璉,800多人被俘到臺灣
    對於當時的解放軍來說,陸戰沒有誰是對手,但是卻嚴重缺乏海軍作戰經驗,尤其是缺乏先進的艦艇,甚至連小型的機帆船數量都嚴重不足,再加上渡江戰役結束後,各部隊打得實在是太順了,一些部隊的將領出現了嚴重的輕敵思想,所以在島嶼爭奪戰中難免會出現失利。1949年7月,葉飛率領三野第十兵團進入福建之後,用了兩個多月的時間裡,掃清了福建的國民黨軍。
  • 排炮打不動,究竟是哪個縱?邱清泉的感慨,並無實證
    作者:莫孤煙 1969年3月,中蘇兩軍在珍寶島發生衝突,蘇軍隨後在我邊境陳兵百萬,我軍加強「三北」地區防禦力量迫在眉睫。在這一大背景下,原來隸屬福州軍區的28軍奉命向北開進,移防山西,從此劃歸北京軍區。
  • 共和國將帥成名戰,粟裕將軍與淮海戰役
    1947年1月,粟裕率華野先後發起宿北、魯南、萊蕪、泰蒙、孟良崮等戰役等,先後殲滅包括有著國民黨「王牌軍」之稱的整編第74師在內的7個整編師和1個快速縱隊。從此,解放軍由戰略防守轉入戰略進攻。在這種形勢下,中共中央將「東野南下北寧線作戰,陳毅粟裕組建渡江集團到蔣的敵佔區,迫使蔣在中原的集團回收,減輕解放區的壓力」作為1948年的戰略目標。
  • 宿北戰役的「王牌師」有多兇狠?粟裕:看到胡璉的部隊渾身冒冷汗
    在1929年的軍閥混戰中,18軍殺得軍閥唐生智部丟盔棄甲;在1937年的淞滬會戰中,胡璉的18軍以敢死的氣概和決死的勇氣用集束手榴彈炸毀敵人的坦克,並刺刀見紅地跟日寇血拼一晝夜打退了十幾次日軍的大規模衝鋒;在石牌嶺大捷中的高家嶺阻擊戰裡,胡璉寫下絕命書,率18軍頂著日寇的毒氣彈用刺刀挑死了2000多頭日寇,一舉成就了萬家嶺大捷的勝利;在1947年的南麻戰役中,
  • 萊蕪戰役我軍3天殲敵6萬,王耀武說:就是5萬頭豬,三天也抓不完
    但是,敵人接受宿北魯南戰役中被分割殲滅的教訓,採取了「集中兵力,穩紮穩打,齊頭並進,避免突出」的戰法。華野始終不能獲得良好戰機,於是考慮誘敵深入到臨沂,然後再實施打擊,並調北線的第9第10縱隊南下參戰。
  • 五大主力中整編11師有多能打?解放軍最頑強部隊只能守半天
    這樣,粟裕設想的整個宿北戰役態勢是: 由1縱、2縱分別自東西兩面包抄整11師,切斷其與整69師的聯繫;8師、5旅、9縱一部配合分割預3旅與整69師主力之間的聯絡,9縱主力進入邵店以南,與2縱一部配合分殲整69師之主力。先集中力量拿下整69師,隨後再對付整11師。
  • 華野「葉王陶」,為何王、陶為中將,金門失敗的葉飛為上將?
    他們從抗戰時期開始就是新四軍的骨幹戰將,到了解放戰爭中,三人所率領的縱隊(軍)南徵北戰,參加了一系列重大戰役,立下汗馬功勞,是粟裕所倚重的三隻鐵拳頭。 三人中,王必成出生於1912年,陶勇出生於1913年,葉飛年齡最小,出生於1914年;而且,眾所周知,葉飛是人民軍隊歷史上的著名敗仗——金門戰役的指揮者。為何三人中,葉飛反而成為上將呢? 先了解一下三人的出身。
  • 歸僑將領葉飛:革命激流中五經「生死關」
    原標題:原標題:歸僑將領葉飛:革命激流中五經「生死關」   原標題:歸僑將領葉飛:革命激流中五經「生死關」   一、生於南洋返祖歸根   素有小葉挺之稱的葉飛將軍是開國將領中為數不多的歸僑將領。   1914年,葉飛出生於菲律賓奎松省地亞望鎮的一個菲華混合家庭。
  • 上海戰役時,總攻上海市區的是哪幾個軍,軍長是誰?後來什麼軍銜
    上海戰役中,總攻上海市區的有第三野戰軍的4個軍:第20軍、第23軍、第26軍、第27軍。其中第20軍衝進浦東市區,第23軍攻克龍華,第26軍佔領沈家橋,第27軍攻至蘇州河南。第20軍軍長劉飛。1949年2月,華東野戰軍第1縱隊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屬第三野戰軍第9兵團建制,軍長劉飛。劉飛是湖北紅安人。
  • 解放戰爭,唯一一次整師全軍覆沒,三野悍將葉飛因輕敵被殲一個師
    1949年渡江戰役結束之後,解放軍三大野戰軍百萬大軍橫跨長江天塹,二野向西南挺進,四野向橫掃中南各省,三野轉戰東南各省。在全國即將全部解放的時候,卻發生了一次嚴重的失利,那就是金門戰役。金門是福建沿海的一座島嶼,距離廈門最近處只有幾公裡。
  • 金門戰役失敗後,葉飛將軍在大二擔島攻島作戰中,再次遭遇慘敗
    福建沿海島嶼位置圖金門戰役失利9個月後,1950年7月,葉飛將軍再次籌划進攻金門,以報血海深仇!對這次奪島戰鬥,葉飛準備充分,信心滿滿。29軍這支700餘人的奪島部隊中,營長鮑成及以下官兵被俘252人,跳海失蹤150多人,其餘300多名解放軍官兵全部英勇犧牲。葉飛將軍繼金門戰役失利後,非但未能報仇,反而再次完敗,輸在了這支在淮海戰役中被我軍全殲,而後重建的老對手——國軍第5軍手中。戰後國軍大肆宣揚:此役為在徐蚌會戰中陣亡的邱清泉以下數萬官兵,報了一箭之仇。
  • 金門戰役是由哪些人指揮的,他們後來官居何職,授的什麼軍銜
    在解放戰爭進入收尾階段以後,進駐福建地區的三野10兵團第28軍發動了金門戰役,本來這是一次大家都以為穩操勝券的戰役,沒想到我軍卻在戰役中栽了一個不小的跟頭,金門戰役以我軍的敗北而告終,至今金門仍然控制在臺灣地區手裡。
  • 葉飛:估計不能
    作者:熙鵬 在解放戰爭勝利後,我國內外形勢並不太平,美蔣籤署了共同防禦條約,不斷挑釁,試圖引起戰爭。為了保衛領海領疆,1955年1月18日,我軍海陸空軍發動了一江山島戰役,這也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三棲協同作戰。美國人看到我軍迅猛攻勢,被迫放棄了他們在沿海地帶的基地。
  • 共產黨軍隊最慘的一次敗仗,全軍覆沒,「金門戰役」為何慘敗
    金門原來的守軍只有李良榮的第22兵團,隨著廈門被解放,蔣介石命令固守金門,隨即調派潮汕的胡璉第12兵團,你沒看錯,又是12兵團,又是胡璉,只不過在雙堆集被面滅的12兵團胡璉是副司令,而雙堆集戰役後,胡璉逃跑,後被任命編練司令,扶著收集逃兵和補充新兵,慢慢的,第12兵團又重新擴充出來,隨即派往金門防守,就是這個曾經被打敗逃跑的敵將,在「金門戰役中」,力挫解放軍,
  • 《紅色記憶》葉飛故居
    抗日戰爭時期,任新四軍第3支隊第6團團長,新四軍第1師第1旅旅長,副師長、師長,蘇中軍區司令員,率部轉戰大江南北,勝利指揮過郭村保衛戰、黃橋戰役等許多戰役。解放戰爭時期,任華東野戰軍第 1 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第 10 兵團司令員,參加指揮了孟良崮、宿北、萊蕪、渡江、上海、福州、漳廈等許多戰役,為民族獨立和新中國誕生建立了不可磨滅的歷史功勳,被譽為「小葉挺」「華僑儒將」「中國的夏伯陽」。
  • 葉飛後人談金門炮戰
    這次炮戰後來演變成「單日打雙日不打」,成為世界戰爭史上的一個奇觀,也粉碎了分裂勢力 「劃峽而治」的圖謀。    今年是金門炮戰60周年,在這特殊的日子裡,葉飛將軍的兒子葉小宇近日接受專訪,講述了父親在那場戰役中的點點滴滴。毛澤東提議推遲炮擊時間    金門炮戰是1958年,我當時只有7歲。父親當時是福建省委第一書記,兼任福州軍區政治委員。
  • 濟南戰役中的英雄部隊,濟南第一團和濟南第二團,後來去哪了?
    在1948年9月爆發的濟南戰役中,湧現出了兩支光榮的英雄部隊,一個是濟南第一團,另一個是濟南第二團。這兩個團在濟南戰役發揚不怕流血犧牲、頑強拼搏的鬥爭精神,率先突破濟南城,為全殲敵人守軍,勝利解放濟南,立下了赫赫戰功。那麼,濟南第一團和濟南第二團的正規番號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