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飛的一縱是華野實力最強的縱隊,也是整個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裡面一縱番號的最強者。華野一縱基本上打了所有的大仗硬仗惡仗,成為了粟裕手中的王牌,所以說葉飛授上將軍銜一點也不為過。
宿北戰役中,華中野戰軍和山東野戰軍首次合作,圍殲敵整編69師,山東野戰軍前線指揮部命令葉飛率一縱,「迅即向井兒頭曹家集出擊,由西向東與2縱會合,將敵人在撤退中消滅,勿使其退至宿遷城。」
到達目的地後,葉飛發現敵軍沒有撤退,反而是在構建工事而積極應戰。他臨機應變,先迅速退回安全可控地原集結地,所轄1旅和2旅均撤到指定地域。但是3旅的前衛兩個團8團、9團楔入敵境太深,鑽進了蔣軍主力整編11師的肚子裡,一時無法撤回了。
第二天,圍殲敵整編69師總攻開始,一縱和友軍8師也開始抵擋外圍敵軍。但8師遭整11師猛攻後,受令撤退了,留下葉飛1縱3旅7團苦戰。
這時候,山東野戰軍前線指揮部參謀長(陳士榘)給葉飛來電,令他馬上撤退。
葉飛認為這一命令不妥,不符合軍事常識,四面受敵的情況下,大白天根本撤不下來,強行撤軍,那一縱就會成為敵人的靶子,後果很嚴重,更何況這一撤牽動全盤,整個戰役計劃將落空。這就和參謀長吵起來了。最後參謀長發脾氣說「你們撤不撤,我不管了」而撂了電話,葉飛也發火了,隨即摔了電話。
稍作冷靜之後,葉飛調整部署,命令3旅死守四個小時,等天黑再趁機突圍。3旅7團拼命血戰,並以攻為守,效果不錯,葉飛又臨機應變,乾脆下令一縱全面發起反突擊,1旅和2旅向正在進攻7團陣地的敵人翼側猛烈衝擊。胡璉那整編11師被葉飛突如其來的猛招給打亂打暈了,隨後竟然撤退了。
葉飛也不追擊,因為他是清醒的,服從大局,這次戰役的目標是敵整編69師。於是他立刻調整部署,配合兄弟部隊迂迴包圍整69師。最後,整69師2.4萬人被我軍全殲,師長戴之奇飲彈自戕。
從上面的例子中,我們可以看出,葉飛一縱不管是阻擊還是野戰、穿插,都是精通的,當然,經過戰火錘鍊,攻堅也擅長。這在華野乃至我軍中是一等一的精銳之師。同時,葉飛的指揮十分靈活,能隨機應變,不機械執行命令,重視打巧仗等特點也展示出來了!
說到這裡,有網友曾表現過疑問,濟南戰役粟裕為什麼偏偏沒有用上一縱?
其實,結合當時的情況來看,濟南戰役前的豫東戰役中,一縱打得太苦了,要休整。當時粟裕手上王牌1、4、6三個縱隊只有不到6.3萬,補充後還損失三萬多。葉飛自己也說了,打到後來沒有戰鬥兵了。包括6縱副司令皮定均也在日記裡強調,殘廢了三個兄弟,傷亡之大可見一斑。雖然豫東戰役殲敵近十萬,但是因為是首次下了盤大棋,各關節還沒有完全打通,全靠王牌葉王陶拼死支撐,所以損失也不小。
另外按預定計劃,「攻濟打援」,以打援為主,一縱參加打援比攻城重要,更何況一縱擅長運動戰,而九縱擅長攻堅戰,十縱擅長陣地戰。
還有,讓給九縱十縱打濟南,除了利用長處,還給建功立業的機會,毛公把攻城指揮權給了山東兵團的許世友,粟裕當然明白毛公的用意,打濟南城得以山東兵團為主。
葉飛一縱初為山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山野與華中野戰軍合併後編為華東野戰軍第一縱隊,即華野一縱。後面又改編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第20軍。
抗美援朝時期,又被編成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二十軍,隸屬九兵團,參與長津湖血戰,戰績斐然。
抗美援朝期間,特級和一級戰鬥英雄,20軍比有「萬歲軍」之譽的38軍要多出10倍。
志願軍第一個「特等功臣」和「特級戰鬥英雄」,是來自江蘇的楊根思。而楊根思就是20軍的傑出代表。
致敬葉飛上將,致敬一縱這支英雄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