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門炮戰,主席問:能避免打死美軍顧問嗎?葉飛:估計不能

2020-12-25 騰訊網

作者:熙鵬

在解放戰爭勝利後,我國內外形勢並不太平,美蔣籤署了共同防禦條約,不斷挑釁,試圖引起戰爭。為了保衛領海領疆,1955年1月18日,我軍海陸空軍發動了一江山島戰役,這也是我軍歷史上第一次三棲協同作戰。美國人看到我軍迅猛攻勢,被迫放棄了他們在沿海地帶的基地。一個月後,我軍又發動大陳島戰役以及小陳島戰役,徹底掃平了蔣軍的胡宗南部在浙江沿海對我進行騷擾的據點,蔣「浙江省」不復存在。雖然拔掉了浙江沿海的釘子,但是蔣軍在福建沿海的釘子卻依然存在。

1958年7月18日晚,福建正是颱風季節,福州軍區司令員葉飛正在帶領部隊幫助農民搶收糧食,他的秘書突然報告,北京來了電話,要和葉飛通話。葉飛趕忙回到機關,發現電話是來自總參作戰部。原來幾個小時前,北京決定要對金門島進行懲罰性炮擊,葉飛被毛主席點將,挑起這個重大軍事行動的重擔。

對於葉飛來說,金門是個永遠的痛。發生在十年前的那場登陸戰的失利,使得逃到這個島上的蔣軍胡璉部暫時站穩了腳跟,也成為了葉飛軍事生涯上的重大失敗。金門登陸戰失敗後,葉飛就一直在福建秣馬厲兵,隨時準備再戰。擔任這一行動的指揮,葉飛求之不得。接到任務後,他立即動員福州軍區現有的海陸軍所有炮兵總計30多個營。這麼大的動員行動,一切都悄無聲息,對岸毫不知情,可見這次葉飛的心細。在準備完成後,他立即飛往北戴河報告情況。

在北戴河,葉飛向彭、林等人詳細了報告了部署情況。毛主席看著作戰沙盤,沉默不語,過了一會才問葉飛:美軍顧問在蔣軍那裡部署到營,能避免把他們打死嗎?葉飛回到:估計不能。

當時,如果是和蔣軍作戰,那還是中國的內部事,但如果打死了美國人,就可能引發其他問題。毛主席沉思了一下:「那就照計劃打吧。」

炮擊金門,我軍炮兵正在裝彈

兩天後,本來由於颱風而狂風大作的福建沿海突然天氣晴了起來,葉飛抓住機會,指揮我軍對金門島展開了炮擊作戰。這是繼金城戰役後,我軍炮兵的最大一次作戰了。2個小時的炮擊行動中,蔣軍被打死600餘人,美軍被打死顧問2人,三個副司令趙家驤、吉星文、章傑無一倖免,總司令胡璉當時正陪防長俞大維視察,突然看到海對面炮聲轟鳴,狡猾的胡璉立刻拉著俞大維溜進了地下掩體,兩人只是被炮彈擦傷,僥倖撿了一條命。

金門防衛司令胡璉

為什麼要打金門?主席說得很明白:此時阿拉伯局勢緊張,敲打敲打美國人,艾森豪就會被我們牽引,給第三世界的朋友們減輕壓力;也是敲山震虎,讓不安分的老蔣安分一點。果不其然,艾森豪立刻命令中東的一半海軍前來遠東,完全被我們牽著走。

在炮擊作戰後,美軍軍艦常常伴隨蔣軍一起巡邏,甚至美軍船隻駛入到了金門的海域內,這已經是嚴重侵犯我國了。葉飛聽到這個消息,在請示完北京後,當機立斷:打!繼續用火炮教訓不聽話的敵人。但是要只打蔣軍,不打美軍,讓美國人沒有藉口可言。

此時,美軍和蔣軍的船隻相距不遠,這極大的考驗我軍炮手的技術了。這點小問題難不住前線31軍的炮兵。1958年9月初,美軍一艘巡洋艦帶領驅逐艦和多艘蔣軍補給船再一次進入了金門的海域。此時,我軍炮兵立刻爆發,上百顆炮彈準確的砸在了蔣軍的頭上。美國人當時以為是我軍向他們開戰了,當即嚇得脫離了艦隊群,逃之夭夭,留下了倒黴的蔣艦。

金門守軍

此時,再也沒有美國人敢於挑戰福建沿海了。而金門島成了鉸在老蔣脖子上的一條鎖鏈。如果老蔣不聽話,那麼金門島第二天就會挨上幾發,這種模式一直到1979年。金門炮戰,全局意義大於軍事,誰膽敢來侵犯,就得用大炮和敵人講道理。這場戰役,成了葉飛軍事生涯上濃墨重彩的一筆,也從一定程度上報了當年金門登陸戰的一箭之仇。

相關焦點

  • 葉飛後人談金門炮戰
    葉飛後人談金門炮戰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8.29 星期三     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的的解放軍和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展開隔海炮擊,瞬時間萬炮轟鳴,後來大家稱之為 「金門炮戰」。
  • 金門炮戰情報機密遭提前洩露 一小時發射三萬顆炮彈
    資料圖:金門炮戰藝術圖。  這震驚世界的金門炮戰是中午12時開始的,奇怪的是在炮戰開始前幾小時,一家早晨出版的報紙就發表了金門即將炮戰的消息。這張報紙就是1929年問世的新加坡《南洋商報》。這樣重大的軍事行動自然是最高機密,怎會在一張海外報紙上率先曝光呢?  更加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炮戰延續了幾個星期,10月6日,北京突然發表了國防部文告(即《告臺、澎、金、馬軍(微博)民書》),作出停火7天的決定。
  • 他洩漏了金門炮戰情報,為何還能得到主席、總理接見?
    他洩漏了金門炮戰情報,為何還能得到主席、總理接見?文 |小魚兒一九五八年正午,廈門的前線浩浩湯湯的炮兵部隊整裝待發。從角尾到圍頭整整長達三十公裡的大半圓形陣仗。回放了當時於空中拍攝下來的紀錄片我們發現,整個金門島都是於硝煙之中。國民黨守軍無法招架而四處逃竄,此時金門方面的指揮官是胡璉以及蔣軍方面的美國總顧問。他們剛剛從地下指揮所走出來的時候,炮聲便在他們的身後響起了,如果他們再慢了五分鐘他們的性命就會不保了。
  • 炮擊金門時毛澤東詢問葉飛的唯一問題是什麼
    匯報完了,他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你用這麼多的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呢?」那時,美國顧問一直配備到國民黨部隊的營一級。主席一問,我即回答說:「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啊!」聽我這麼一說,主席考慮了十幾分鐘,然後又問:「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國人?」我回答得很乾脆:「主席,那無法避免!」主席聽後,再也不問其他問題,也不作什麼指示,就宣布休息。這是主席要進一步考慮問題了。
  • 炮擊金門,只打不登,只轟不佔,這樣的炮擊還有實際意義嗎?
    1958年9月6日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講話:「整金門,是整家法,這是我們國內的事。當然,整臺灣也是整家法。」視線回到那一年的8月20日,新任福建軍區總指揮的葉飛,接到接到北京來電,去北戴河商討炮擊金門部署情況。葉飛,祖籍福建省,生於菲律賓,5歲時被父親送回國內求學。
  • 823炮戰秘辛美軍解密文件曝光
    2008年美國科學家聯盟的核專家克裡斯坦森(Hans M.Kristensen)公布一份美軍文件,823炮戰期間,美國空軍曾向艾森豪表示,若總統授權使用核子彈,大陸對離島(金門)進攻,就會馬上遭到美軍的核子空襲,而琉球美軍嘉手納空軍基地,就有MK-6及MK-39兩種核子武器。
  • 郝柏村親歷的金門炮戰
    很快,指揮金門戰役的解放軍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司令員葉飛就收到了第三野戰軍的批評:「查此次損失,為解放戰爭以來之最大者。其主要原因,為輕敵與急躁所致。」同時還要求「將此次經驗教訓深加檢討」。幾十年後,葉飛回憶起這場敗仗時說:「世上事物,有利有弊,壞事能變好事。我1949年未能打下金門,不可原諒。但留著金門看來也有用場,否則,1958年不就少了一臺大戲唱嘛!」
  • 金門炮戰十天後 大陸為何突然停止?
    1958年夏天毛澤東考慮炮擊金門,也將提出領海線問題作為其中的一項因素。  從我國的經濟、國防利益出發,當然以領海線寬一些為好,可是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如自己的軍事力量不能有效地保障宣布的界線,領海線反而會被他人任意破壞,到頭來只等於空談。另外,中國的海上鄰國不少,提出過寬的領海線勢必引起嚴重的國際爭端,也會被美國利用進行反華。
  • 1958年金門炮戰,毛主席是如何不懼美國,在大國博弈中取得勝利?
    但廈門、海南島、金門列島和臺灣群島依然為國民黨所控制。1949年7月起,第三野戰軍第十兵團受命完成解放這些近海島嶼的任務。在葉飛將軍的指揮下,解放軍陸續攻佔了福州、漳州、廈門地區,但由於缺乏空中力量的支援和渡海作戰的經驗以及足夠的船隻,解放軍在金門島搶灘戰鬥中損失慘重,並未成功奪取金門島。
  • 金門炮戰為什麼持續21年才結束?金門炮戰怎麼結束?
    金門炮戰過程戰爭開始之前,大陸解放軍對金門炮戰做了充分的準備,兵力和武器更是進行了周密的布置,甚至連民兵都動用了,離臺灣最近的海岸城市都布置了多個炮群,準備參與此次戰役的包括海、陸、空軍隊,早在戰爭很久之前,大陸方面就已經在準備此次戰役,空軍早已入住福建
  • 胡璉兩次奇蹟般的好運,葉飛將軍兩次深深的遺憾
    1949年10月,葉飛率領的解放軍第10兵團攻克廈門一周後,在軍情海情尚未查清、部隊尚未補充修整的情況下,倉促發起了金門之戰。1958年8月23日,金門炮戰打響。由於事先對守軍指揮部所在地翠谷進行了精確地瞄準,開炮5分鐘,解放軍就向這裡打進了6000餘發炮彈。
  • 炮擊金門,誰洩露了秘密?十幾萬發炮彈,竟沒有擊中一個美國人!
    1958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部署炮擊金門。他在聽完福州軍區政委葉飛的匯報後,突然問道:「你用這麼多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呢?」那時,在國民黨軍隊中還有大量的軍事顧問。葉飛怔了一下,隨即說:「那是打得到的呀!」
  • 1958年,熟諳軍事的毛主席,為何提前洩密金門炮戰的消息?
    若不是金門前線指揮官胡璉司令和他的美國顧問晚走出了地下指揮所幾分鐘,他必定要命喪當場。  《南洋商報》的預告,竟然果真應驗了。雖然這家報紙的創立者是華僑領袖陳嘉庚,但是軍事機密事關重大,向來以保密為重中之重,如何能洩漏給一家外國報紙呢?  頤和園一夕談,提問者是誰?
  • 金門炮戰60年!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
    在今年的紀念活動上,臺灣一些政治人物均反思金門炮戰對臺灣60年來的意義,以及兩岸未來的發展方向。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在金門炮戰「甲子年」,臺灣各地舉辦了滿滿的紀念活動。「聯合新聞網」21日報導稱,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與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等人21日上午出席由「中華戰略協會」舉辦的「紀念『8·23』臺海戰役戰勝60周年」活動。
  • 宋楚瑜爆料:金門炮戰後,美國曾在臺南部署核武器
    據香港中評社8月19日報導,臺灣親民黨主席宋楚瑜18日晚在臺南演講時爆料,60年前金門炮戰(臺灣稱823炮戰)後,美國曾經以裝有核彈頭的「鬥牛士」飛彈「協防」臺灣,當時的核武器就在臺南的機場。宋楚瑜18日晚抵臺南為親民黨提名市議員參選人李錦泉站臺時,除了曝露昔日的核武駐臺秘辛,針對媒體報導美國國防部評估中國大陸軍力是臺灣15倍一事,還質疑美國發表這樣的聲明,難道又要運核武器來保衛臺灣嗎?臺灣人民會願意讓美國核武器再回到臺灣嗎?
  • 金門炮戰死了仨副司令,為何司令胡璉活下來?看看人家這反應
    金門炮戰是國民黨敗退到臺灣後,我黨在1958年前後對國民黨的懲罰式打擊。金門炮戰前前後後打了很多次,到了後面很多都摻雜了政治因素。而「八二三炮戰」那是真的打,也是最出名的一次炮戰。在這次炮戰中,我軍炸死國民黨三個副司令即:趙家驤、章傑、吉星文。其中趙家驤、章傑當場斃命,吉星文重傷不治身亡。金門島是福建省下面的一個小島而已,我軍在兩小時內發射了四萬枚炮彈。這樣密集的打擊,打死了三個副司令,作為司令的胡璉跑哪裡去了呢?
  • 揭開金門炮戰幕後
    1958年8月23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拉開了金門炮戰的序幕。國際輿論驚呼「第二次臺海危機」爆發。金門炮戰不僅是懲罰國民黨軍隊的軍事鬥爭,而且也是反對美國侵略政策和分裂中國陰謀的外交鬥爭。      反對威脅回擊污衊      金門炮戰發生後,美國政府接連發表聲明,對中國的行動橫加指責。
  • 金門炮戰60年!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民進黨仍舊在裝聾作啞
    在今年的紀念活動上,臺灣一些政治人物均反思金門炮戰對臺灣60年來的意義,以及兩岸未來的發展方向。大陸送去的「不再是炮彈」在金門炮戰「甲子年」,臺灣各地舉辦了滿滿的紀念活動。「聯合新聞網」21日報導稱,臺灣地區前領導人馬英九、國民黨主席吳敦義、前國民黨主席洪秀柱與國民黨新北市長參選人侯友宜等人21日上午出席由「中華戰略協會」舉辦的「紀念『8·23』臺海戰役戰勝60周年」活動。
  • 美軍鏡頭中的58年金門炮戰:炮彈如雨點般砸下,圖6女兵一臉愁苦
    從廈門到小金門島的直線距離只有三公裡,到大金門島距離為十公裡。在蓮河、圍頭、廈門等地,金門島完全處在射程達到十幾公裡的火炮射程之內。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我軍萬炮齊發,掀起金門炮戰序幕。當時,美軍記者在金門島上拍攝了不少照片。圖為從金門島海灘上的防禦堡壘內,望向廈門的場景。在金門炮戰之前,我軍已經對金門島進行了周密的部署。
  • 1958年金門炮戰,蔣軍大敗,為何毛主席沒有趁勝解放金門島?
    葉飛再次向毛主席請示,希望對敵人予以炮擊,捍衛國家主權。9月7日午夜,毛主席回複葉飛,9月8日對前往金門島的敵艦進行炮擊,但「只打蔣艦,不打美艦」,不能擊中美國軍艦。毛主席這樣做,並不是懼怕美國人,而是不想和美國發生直接軍事衝突。更為重要的是要摸清美國的戰略底牌,看美國是否會在國民黨軍隊受到攻擊的時候進行援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