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0月,葉飛率領的解放軍第10兵團攻克廈門一周後,在軍情海情尚未查清、部隊尚未補充修整的情況下,倉促發起了金門之戰。儘管解放軍的三個團共9000餘人成功地登上了金門島,但隨即遭到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的猛烈反撲,血拼三日,登陸部隊受挫於金門古寧頭,包括船工民夫在內的9000餘名解放軍官兵全軍覆沒,這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少有的一次重大損失。
這次失利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過於輕敵,再一方面沒有渡海作戰的經驗,但還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起了作用。當時,國民黨胡璉兵團正趕去金門接收防務,而駐守的李良榮兵團還沒有走,兩個兵團加在一起達四萬餘人,比解放軍原來根據情報估算的2萬人多了一倍。如果再晚打幾天,李良榮兵團撤回臺灣休整,或者如果早打幾天,胡璉兵團還沒有到,那麼對方的兵力都將少一半,戰役可能就是另外一個結果了。胡璉正是由於這個巧合,成了蔣介石方面所宣揚的「古寧頭大捷」的功臣,名震一時。
1958年8月23日,金門炮戰打響。由於事先對守軍指揮部所在地翠谷進行了精確地瞄準,開炮5分鐘,解放軍就向這裡打進了6000餘發炮彈。就在解放軍炮擊之前,國民黨的「國防部長」俞大維到金門視察防務,司令官胡璉已安排好在翠谷的水上餐廳設宴款待,正當二人剛走出坑道之時,呼嘯的炮彈雨點般襲來,俞大維當即被掀翻在地,多處負傷、血流滿面,而胡璉卻幾個大步竄回了坑道,一向命大的胡璉又一次死裡逃生。葉飛將軍後來在回憶錄中寫道,我們的炮火打的很準,一下子摧毀了國民黨軍的許多陣地,特別是集中火力猛擊胡璉的指揮部,打得非常準確,可惜打早了5分鐘。後來得到情報,我們開炮的時候,胡璉和美國顧問剛好走出地下指揮所,炮聲一響趕快縮了回去,沒有把他打死,要是晚5分鐘,胡璉必死無疑!
這不是胡璉第一次奇蹟般地死裡逃生了。時任福州軍區副參謀長的石一宸在回憶時曾遺憾地說:胡璉真是命大,我弄了幾次都沒把他弄掉。在淮海戰役打黃維兵團時,陳毅和粟裕就命令我專門打胡璉的老虎團,結果黃維兵團突圍時十萬人全被消滅,黃維也被抓到了,就是胡璉跑掉了。1948年12月15日,黃維突圍的命令下達後,整個兵團爭先恐後亂成一團,結果除少數漏網者外,悉數被殲。胡璉因害怕當俘虜,在突圍前向醫務人員要了大量安眠藥,準備在不能脫身時服藥自殺。黃維和胡璉兩人坐著坦克分別突圍,黃維跑了一晚上實際上卻是在原地轉圈,最後因為坦克陷在泥潭裡被解放軍俘虜,而胡璉則身負重傷,奇蹟般地衝出了重圍,遇到第18軍未被包圍的騎兵團,輾轉跑到了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