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神劉伯承,戰神粟裕,都吃胡璉大虧,金門炮擊僥倖逃脫

2021-01-20 網易

  作者:相忘於江湖

  胡璉,被一些文章稱為「超智超勇、鶴立雞群,千古難覓之良將」。

  胡璉其實比張靈甫更「悍」,比黃百韜更「忠」,比黃維更「謀」。流傳毛主席曾給一線將領親筆函:「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宜趨避之,保存實力,待機取勝。」雖然此語有待考證,但胡璉確實兼有「虎性」與「狐性」。楊伯濤曾回憶,胡璉曾拿到一本二野團級指揮員的作戰日記,深加研習。

  「軍神」劉伯承、「戰神」粟裕這兩位天才戰將,都曾在胡璉面前吃過大虧。

  

  軍神劉伯承

  一、解放戰爭,劉鄧連戰連捷,張鳳集遭遇「牛抵角」

  1946年6月,解放戰爭全面爆發,晉冀魯豫野戰軍連戰連勝:8月隴海戰役,殲敵2個旅5個保安團1.6萬多人。9月定陶戰役,在大、小楊湖全殲趙錫田整編第三師1.7萬多人,震動了南京。

  9月中旬,顧祝同集中6個師合圍劉伯承,9月下旬,第5軍逼近巨野以西的龍固集,整編十一師推進到巨野以南的張鳳集。隨後,一場惡戰在巨野這個名不見經傳的小村莊打響了。

  10月3日,晉冀魯豫野戰軍集中第二、三、六、七縱隊及冀魯豫軍區獨立旅發起了巨野戰役,1個縱隊阻擊第5軍於龍固集以西,集中三個縱隊圍攻章縫集的整十一師11旅。

  胡璉參加過當陽阻擊戰、石牌要塞保衛戰、湘西會戰、雪峰山會戰,戰鬥力不遜於74軍張靈甫。整十一師火力強大,協同和防禦能力強,戰鬥精神旺盛。劉鄧七縱20旅59團、58團吳忠、63團參謀長張興臣率領兩個營加兩個連突入村莊,打到最後僅剩180人。激戰5天後,胡璉整十一師11旅32團被殲3000多人,但團長張慕賢200多人逃脫。此戰殲敵5300餘人,劉鄧損失也超過5000人。

  雙方對此戰都不滿意,胡璉指責邱清泉援救不力,劉伯承也反覆檢討「牛犄角」甚為不智。

  

  解放戰爭中的劉鄧

  二、粟裕兩次設伏,胡璉狡兔如狐

  1947年5月,胡璉整十一師、整七十四師、第五軍一起進攻山東,粟裕在新泰設伏,以4個縱隊將胡璉包圍。但歐震的三兵團迅速增援,邱清泉第五軍也非常積極,粟裕主動撤圍,另尋目標。

  10天以後,驕傲自大的張靈甫整編74師在孟良崮被包圍,全軍覆沒。

  1947年7月,華野「七月分兵」,粟裕集中四個縱隊加魯中軍區三個團攻打南麻。胡璉提前預判華野可能攻擊,提前修築防禦工事,包括大量子母堡,粟裕攻城部隊吃了不少苦頭。華野四個縱隊猛攻5天,雙方傷亡慘重。老天爺也不幫忙,一場大雨下了整整7天,嚴重影響了進攻。

  黃百韜整二十五師和六十四師突破了阻援陣地,一步步逼近。為爭取主動,粟裕被迫後撤。

  1947年9月,粟裕陳毅在定陶土山集全殲整五十七師。隨後又和整十一師在大義集、土山集一線遭遇,兩軍再次激戰。胡璉還是老辦法,挖掘工事龜縮防守,粟裕以三縱、八縱猛攻土山集的18旅,四縱阻擊大義集援敵。激戰多日,第五軍、整七十五師、整十師等援兵逼近,粟裕只好再次放棄。

  此役華野傷亡4400多人,整十一師傷亡3500多人,又是一場得不償失的惡戰。

  

  在地圖前指揮作戰的粟裕

  三、包信集、王家店兩次失利,吳忠8人被處分

  19479月,劉鄧挺進到大別山,胡璉整十一師成為最難纏的對手。

  12月13日,北上淮河的劉伯承前指和一縱楊勇,與胡璉整十一師、羅廣文整十師在河南光山縣北向店遭遇,爆發了戰史上極其慘烈的一場「集結號」大戰,戴潤生二旅血戰一天堅持到天黑突圍。

  北渡淮河後,很快到了1948年1月,劉鄧一縱楊勇派吳忠20旅在新蔡吸引胡璉向西移動,掩護主力到項城以北地區休整。1月10日,20旅在包信集被機械化整十一師包圍,傍晚時分,整十師一部也趕到了。在突圍中,吳忠2059團遭受重大損失,一營損失400多人,只回來80多人。

  蔣軍大肆宣傳「包信集大捷」,劉鄧也開出了「罰單」:吳忠、劉振國、李覺嚴重警告;59團團長董正洪撤職,59團政委陰法唐記大過,591營副教導員李應正臨陣脫逃,判死刑!

  1月15日,劉鄧,六縱副司令韋傑、18旅肖永銀旅部和5個營,在王家店被胡璉18旅偷襲,旅直屬隊200多人被俘,炮兵連的四門山炮也丟了。52團政委蔣科,1營武效賢、於永賢受警告處分!

  兩次失利讓劉鄧倍感壓力,1948年1月26日,劉鄧致電毛主席:「我們目前情況是部隊極不充實,彈藥亦漸感困難。如無友鄰協助,至少將十一師全部調走,部隊集結均發生困難。」

  

  「狡如狐」的名將胡璉

  四、淮海戰役隻身脫逃,炮擊金門再次倖免

  當解放戰爭進入1948年下半年,劉鄧的中野和粟裕的華野,已經對中原蔣軍形成均勢。

  淮海戰役第二階段,黃維的十二兵團被包圍於雙堆集。早在組建兵團之時,沒有當上司令官的胡璉對白崇禧、羅廣文的攪合十分不滿,離隊出走。後來還是被請回擔任了十二兵團副司令官。

  可是這一次胡璉再也沒有以前的好運和強勢,最後的五大主力十二兵團全軍覆沒,胡璉乘坐一輛坦克落荒而逃,黃維就沒有那麼幸運,坦克沒跑多遠就拋錨,被生俘送進了功德林。

  1949年10月,胡璉十二兵團與李良榮二十二兵團,在金門西北角古寧頭村,三野289000多名指戰員幾乎全軍覆沒,後來遂有「十個西北王不如一個金門王」說法。

  

  金門戰役示意圖

  當然,此時全國解放大勢已不可阻擋,沿海諸島相繼解放。1951年,胡璉在金門指派遣特務潛入大陸進行遊擊,不到一個星期就被一網打盡了。

  

  1958年8月23日下午,我軍萬炮轟金門,2個小時打了4萬多發炮彈,島上3個聊天的副司令都被擊中,趙家驤、章傑當場斃命,吉星文重傷不治身亡,就連「國防部長」俞大維也受了傷。

  可是,陪同俞大維散步的胡璉,第一時間反應過來,自個兒跑回了地下掩體司令部。

  1977年6月22日,胡璉死於臺島,留下一條「伯玉路」,還有因他出名的金門高粱酒。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並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關焦點

  • 粟裕:看到胡璉的部隊渾身冒冷汗
    但事實上,沐陽城內不僅不是一座空城,我軍更是布置了山東野戰軍的24個團在此嚴密防守,吳奇偉的瞎指揮使得胡璉整編第11師和戴之奇整編第69師的兩支部隊暴露了間隙過大、應援不便的弱點。他是黃埔軍校四期畢業生,與胡宗南並稱「二胡」,前者號稱「金門王」。蔣軍內部就有:「十個西北王,抵不上一個金門王」,可見胡璉的威名赫赫。
  • 國民黨上將胡璉,於淮海戰役中逃逸,1977年病逝,葬於澎湖列島
    胡璉在抗日戰爭中被任命為第11師師長,並且在鄂西保衛戰中堅守石牌要塞,此戰勝利保證鄂西大捷,所以胡璉便順理成章地榮獲「青天白日勳章」。解放戰爭中,胡璉曾率領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18軍參加內戰。解放後到臺灣,曾參加金門海戰,於是便有著「金門王」的稱號。
  • 揭示了蔣介石為什麼說胡璉是鶴立雞群,甚至是千古良將
    胡璉認為,了解近代史的人都知道這個人。他是陝西華州人,更別說很多國軍將領了。如張靈甫、杜聿明、關麟徵、劉玉章等都是一流的將領。他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隸屬於陳誠的土木工程系。十個西北王(胡宗南)不等於一個金門王(胡璉)。在解放戰爭中,胡璉與我軍交手多次都能順利逃脫,所以連毛爺爺都說十八軍胡璉,狡如狐,勇如虎。不妨避而遠之,保存實力,等待取勝的時機。抗戰時期,胡璉指揮的石牌保衛戰是抗戰的轉折點,影響深遠。戰後,胡璉被提升為第18軍副軍長。請注意,被稱為種子軍的18軍,是陳誠最喜歡的部隊。
  • 粟裕評金門:不該同時打金廈,未料到胡璉增援之快,輕敵是大忌
    葉飛的想法很大膽1949年9月21日,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召開,作為三野代司令員粟裕便在這之前前往北京,臨走前他仔細叮囑葉飛,一定要小心,金門,廈門雖然是解放戰爭的「掃尾」之戰,但不能大意。等到粟裕回到南京的時候,金門之戰已經打完了,而結果卻是解放軍犧牲9000餘人,代價極為慘痛。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胡璉畢業於黃埔軍校第四期,和林彪、張靈甫是同學,黃埔畢業之後,胡璉從旅長一路上升到師長,在抗日戰爭中率部於鄂西保衛戰中死守石碑要塞,榮獲青天白日勳章,解放戰爭爆發後,胡璉受到老蔣的重視,奉命執掌國民黨五大主力之一的十八軍,可以說是深受老蔣青睞。而胡璉到了金門之後果然沒有讓老蔣失望。
  • 胡璉兩次奇蹟般的好運,葉飛將軍兩次深深的遺憾
    儘管解放軍的三個團共9000餘人成功地登上了金門島,但隨即遭到數倍於己的國民黨軍的猛烈反撲,血拼三日,登陸部隊受挫於金門古寧頭,包括船工民夫在內的9000餘名解放軍官兵全軍覆沒,這是解放戰爭中人民解放軍少有的一次重大損失。這次失利有很多原因,一方面是由於過於輕敵,再一方面沒有渡海作戰的經驗,但還有一些偶然的因素起了作用。
  • 粟裕為何建議劉伯承林彪主持攻臺?並非鎮不住,另有4點原因
    他在電報裡再次表示,鑑於「攻臺作戰關係太大」,也就是戰役將對太平洋地區和東亞影響太大,粟裕再次請求由北京直接指揮,或者請劉伯承或林彪其中一人主持攻臺戰役,他本人作為華東地區軍事主官,全力協助戰役組織。鑑於粟裕在解放戰爭中展現出來的卓越的大兵團作戰才能,毛主席決定仍由粟裕負責攻臺,空軍、海軍由北京準備,陸軍以三野為主準備。攻臺兵力,也從最初8個軍30萬人,增加到16個軍60萬人。鑑於金門失利的教訓,大兵團渡海攻臺作戰,除了海軍的運輸船隻,陸軍也要解決部隊自身的渡海船隻問題,解決「過得去」需要大量的船隻,很顯然,這都不是短期內能夠完成的任務。
  • 胡璉在金門請客吃飯,萬發炮彈打來,三位司令被炸死,上將受傷
    在1958年的時候,我國人民解放軍對福建金門的國民黨軍隊進行了炮擊行動,非常具有懲罰性,而這也就是大名鼎鼎的金門炮戰。金門炮戰的次數有很多,規模也都不相同,在這之中成果最為豐富的就是「八二三炮戰」。八二三炮戰帶來的結果胡璉在1957年的時候被調往金門任命為金門的防衛總司令。在之後,他為了更好地應對戰況,便下令修築了許多個地下工事,暗堡,甚至都要快把整個太武山給掏空了,就這樣,硬是給開闢出了一個能同時容納3000多人的避難開會所。
  • 軍神,劉伯承元帥
    四川開縣現劃入到重慶開州區,它是全國有名的人口大縣和勞務輸出大縣,響譽全國的重慶火鍋其實應該叫開縣火鍋,因為遍布在全國各地的「重慶火鍋」幾乎都是開縣人開的。紀念館的館名「劉伯承同志紀念館」八個大字由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館內按劉伯承元帥的人生軌跡,分為壯志英華,從戎救國,土地革命,屢建奇功,
  • 親歷歷史:1958年「八·二三」炮擊金門親歷
    但隨後又以2小時30分鐘的炮擊,發射了35000餘發炮彈,使金防部數棟住宿樓房及翠谷餐廳夷為平地,三名副司令官(趙家驤、吉星文、章傑),數十名中級幹部及士兵當場陣亡。「國防部長」俞大維及司令官胡璉,提前十秒鐘離開了餐廳,僥倖活命。    擊翌日方才組成作戰室  炮擊的第二天,政治部夜間作戰室才在金防部政治部主任、兼金門縣長柯遠芬中將調派下組編完成。
  • 金門炮戰!知多少,看看這裡,體會當年的歷史!
    金門炮戰是第二次國共內戰的一部分,也是國共雙方陸海空軍迄今最後一次大較量,此後雙方軍事衝突局限於海上,並逐漸停止至今。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以空前猛烈的炮火轟擊金門,僅2小時內,就有4.5萬多發炮彈密集傾瀉到金門島。金門炮聲,天下驚聞。摸不著頭腦的美國中央情報局局長杜勒斯趕緊跑到北卡羅來納山中地下深處的防彈掩蔽所,向總統艾森豪匯報了金門的消息。
  • 炮擊金門,只打不登,只轟不佔,這樣的炮擊還有實際意義嗎?
    葉飛說:「美國的軍事顧問都匹配到營一級了,這樣打那是打到的!」毛主席又問:「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國人?」葉飛肯定的回答:「主席,無法避免!」接著毛主席沒有說話,休息了一會後同意了葉飛的打法。1958年8月23日17點30分,炮擊金門打響,福州前線部隊的600門大炮同時開火,火力比炮擊柏林都有過之而無不及。
  • 金門炮戰死了仨副司令,為何司令胡璉活下來?看看人家這反應
    胡璉在國民黨內部有一個特別的稱呼,就是「狡如狐」。對於這個稱呼,很多不了解胡璉的人可能真不知道他哪裡狡詐了。看看胡璉的履歷就知道了,淮海戰役被重重包圍都能逃跑。簡直能跟國軍界「飛將軍」孫元良比肩。那麼胡璉為啥這麼能跑呢?我們看看金門炮戰,就知道人家反應多快了。
  • 1949此人守住金門,蔣介石知道後激動流淚
    在粟裕授意下,解放軍葉飛將屬下第32軍船隻分發給第28軍,決定集中船隻進攻大金門。金門,面積僅有150平方公裡,但它卻是臺灣的門戶,是進入蔣介石口口聲聲所稱的復興基地的第一道大門。 1949年湯恩伯來到金門島後,隨即給蔣介石拍發電報,請求放棄沿海諸島,並將部隊撤回臺灣地區,進行必要的修整和補充。當時人在臺灣的蔣介石急電駐守金門的東南軍政副長官湯恩伯,要他就地督戰,絕不可失守。
  • 軍神只有一個
    水滸傳中,一百單八將,每個都有自己的花名,比如九紋龍史進、玉麒麟盧俊義、豹子頭林衝、花和尚魯智深等。一個霸氣的綽號叫的響亮,能打出名號,讓敵人聞風喪膽。毛主席領導下的紅軍將領中,大多數人也都有花名(綽號),有些甚至還是毛主席親自取得。
  • 美軍想在臺海挑事 解放軍炮擊金門作為回應 美國人掉頭就跑
    8月11日,美國國務院發布了「不承認共產黨中國政府的備忘錄」,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在數日之後,派遣6艘軍艦,2萬名士兵進駐新加坡,大有不惜一切代價讓臺海兩岸成為火藥桶的味道。龜縮於臺灣的國民黨當局也在美國的支持下越發囂張,乘機擴大事態,宣布部隊進入特別戒備狀態。
  • 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的真實原因探析
    在此條約下,美國介入臺海問題擁有了合法的理由,國民黨更加有恃無恐,妄圖把金門打造成反攻大陸的「排頭兵」。1957年底,蔣介石在金門設立防衛部,任命「陸軍上將」胡璉為金門「防衛司令」,轄6個步兵師以及特種部隊,攻擊8.5萬餘人。
  • 粟裕指揮的三野雖有八大敗仗,卻戰功卓著
    解放軍在華東只剩下了山東解放區,華中主要工商區兩淮的丟失對於華野兵力補充、後勤補給和部隊迴旋都造成了致命的打擊。四、南麻戰役華野殲滅整編74師後粟裕開始輕敵,認為胡璉的整編11師是個軟核桃,1947年7月開始攻擊南麻,不想胡璉花了二十餘日在南麻村莊周圍構築了無數集團梅花形子母堡工事。共軍每打下一地堡,僅僅消滅對手兩三人,而自己卻付出去了至少一個排的有生力量。這樣進攻了三天,南麻紋絲不動,而黃百韜集團軍的援兵已經到了。粟裕兩面受敵,難以支撐,不得已下令退兵。
  • 戰神粟裕:開國第一大將,為何沒有位列十大元帥?
    解放戰場上的粟裕將軍彷佛諸葛亮再世,以少勝多,打了一場場神仙仗。在數十年的軍旅生涯中,粟裕屢立重大戰功,深得偉人喜愛。1955年解放軍進行授銜儀式的時候,偉人感嘆:「論功勞,論才能,論品德,粟裕足以領元帥銜,整個解放戰爭中,誰人不知道華東的粟裕啊?」可就是這樣一個戰功卓越,用兵如神的當世軍神,為何沒能評得上元帥呢?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去金門、廈門旅遊的人,大多會聽導遊介紹「金門三寶」:高粱酒、貢糖和菜刀。這「三寶」聽起來都和廚房有關,但後者算不上當地土產,而是大陸送去的「禮物」,因為這些菜刀都是當年解放軍發射的炮彈打的。 早些年,廈門的姑娘出嫁前,常常要託人帶把金門菜刀做嫁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