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金門時毛澤東詢問葉飛的唯一問題是什麼

2021-01-08 手機鳳凰網

文章摘自《實話實說豐澤園》 作者:李靜/主編 師哲/等著 出版社:中國青年出版社

核心提示:我一見到主席,就詳細匯報了炮擊金門的準備情況、炮兵的數量和部署,以及實施突然猛襲的打法。彭老總、林彪也參加了,王尚榮也在座。地圖沒有掛在牆上,而是攤在地毯上。毛主席一面聽我匯報,一面看地圖,精神非常集中。匯報完了,他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你用這麼多的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呢?」那時,美國顧問一直配備到國民黨部隊的營一級。主席一問,我即回答說:「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啊!」聽我這麼一說,主席考慮了十幾分鐘,然後又問:「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國人?」我回答得很乾脆:「主席,那無法避免!」主席聽後,再也不問其他問題,也不作什麼指示,就宣布休息。這是主席要進一步考慮問題了。

口述:葉飛

炮擊金門,震驚世界的炮戰。艾森豪不是毛主席的對手,完全被毛主席調動。毛主席命令只打蔣艦,不打美艦。

大規模的炮擊金門,是在1958年8月23日開始的。這是震驚世界的炮戰,在鬥爭策略的運用上又是史無前例的一戰。炮擊金門,是中央1958年北戴河會議時決定的。

我原來沒有參加這次北戴河會議,留在福州。我記得當時福建正是刮颱風的時候,部隊、機關都在幫助農民搶收糧食、作物,我也在下面工作。突然通知我回福州接電話,而且明確說要我到作戰室去接從北京來的保密電話。

一接電話,原來是總參謀部作戰部長王尚榮。他告訴我,中央決定炮擊金門,指定要我負責指揮。那時福州軍區新任司令員是韓先楚,已經到任接替我的工作。我雖然仍兼軍區第一政委,但工作的重點主要是地方了。這是一個重大的軍事行動,應該由軍區司令員指揮,為什麼要我來指揮呢?我有點疑問,就問王尚榮:「到底是不是中央決定要我指揮的?」他答:「是中央決定。」

我又問:「是不是毛主席的決定?」

王尚榮感覺到我有懷疑就說:「劉培善同志在這裡,你可以問問他。」劉培善在電話裡說:「是的,是毛主席決定要你指揮。」我說:「韓先楚司令員現在北京,應該由韓司令員指揮啊!」劉培善說:「那你就不用問了。」我只好回答:「既然這樣,那行,我接受命令來指揮。」

我接受任務後,立即召開省委會議,安排工作,決定江一真代替我主持省委日常工作。我立即組織前線指揮所。第二天,我即由福州乘車奔赴廈門,同去的有副司令員張翼翔和副政委劉培善,張兼任前線指揮所參謀長。此時,皮定鈞副司令員在南京軍事學院學習,不在福州。7月19日我們一行到達廈門,迅速展開多項準備工作,24日前完成了一切作戰部署。7月27日收到毛主席致彭(德懷)、黃(克誠)信(註:此時國防部長彭德懷同志主持軍委工作,黃克誠同志為總參謀長):

睡不著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彼方換防不打,不換防也不打。等彼方無理進攻,再行反攻。中東解決,要有時日,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彼方如攻漳、汕、福州、杭州,那就最妙了。這個主意,你看如何?找幾個同志議一議如何?……如彼來攻,等幾天,考慮明白,再作攻擊。以上種種,是不是算得運籌帷幄之中,制敵千裡之外,我戰則克,較有把握呢?不打無把握之仗的原則,必須堅持。如你同意請將此信電告葉飛,過細考慮一下,以其意見見告。

毛主席信上所說「中東解決,要有時日」,指的是1958年7月14日伊拉克人民發動革命,推翻了舊統治集團,美帝國主義直接出兵入侵黎巴嫩,隨後英國又侵入約旦。同時美帝國主義於7月15日宣布其遠東地區陸海空軍進入戒備狀態。中東形勢驟然緊張,成為世界矛盾的焦點。美、英、法介入後,蘇聯也有所動作。世界進步輿論都聲援中東人民的反侵略鬥爭。蔣介石集團企圖乘機擴大事態,於7月17日宣布所屬部隊處於「特別戒備狀態」。金門、馬祖與臺灣國民黨軍先後進行軍事演習,同時加強空軍對大陸的偵察活動和襲擊準備。

我接到毛主席電報後,立即找張翼翔、劉培善商議,覺得各項準備工作比較緊張,加之福建沿海遭受颱風襲擊,連續暴雨19天,衝毀大小橋梁43座,公路鐵路塌方情況嚴重;部隊在陰雨中晝夜作業,疲勞過度,疾病叢生;特別是空軍進入福建前線的轉場尚未完成,海軍入閩部隊尚在調動中,各方認為推遲炮擊時間較為有利。當即復電錶示:根據前線情況,準備工作做得充分些再進行炮擊,較有把握。

 

由於推遲了炮擊時間,又進行了一個月的準備工作,完成了地面炮兵的集結和展開,炮兵對金門炮擊的所有目標,都進行了現場交叉測量、觀察,把目標都一一標在作戰圖上;也完成了空軍的緊急戰鬥轉場、海軍艦隊和岸炮部隊的入閩部署,制定了炮兵、空軍、海軍協同作戰方案,一切作戰準備都就緒了。同時,對部隊進行了形勢任務和鬥爭方針政策的教育。

首先,空軍以逐步推進的方式轉場入閩。由於福建的幾個機場已搶修完畢,第一批轉場部隊於7月27日順利進駐連城、汕頭機場,而後逐步向漳州及沿海機場推進,至8月13日進駐龍田機場止,基本上完成了第一線機場的轉場任務。

炮擊金門的序幕是空戰。沒有這場空戰,掌握不了福建前線的制空權,就沒有下一步的炮擊。當時沿海機場的飛機起飛,不能朝大海方向,只能往後飛,升空後再調頭。如果朝前起飛,就飛到臺灣海峽上空了。我空軍要在福建前線站住腳,首先必須要戰勝敵人的空軍,不然,掌握不了制空權。為了加強福建前線空戰的指揮,原志願軍空軍司令員聶鳳智調任福州軍區空軍司令員。海軍進入福建後,彭德清調來任廈門海軍基地司令員。

7月的一天,空軍進入福建。看到我們自己的飛機飛臨福州上空,人民歡欣鼓舞,機關辦公的、工廠做工的、學校上課的,全從屋子裡出來,很多人爬到屋頂上歡呼。因為人民群眾以前吃夠了敵人空襲的苦頭,天天有警報,不得安寧。在福建前線的空戰中,美國自己的飛機不來,只是掩護臺灣蔣軍空軍基地,在臺灣海峽上空巡邏飛行,掩護蔣軍飛機在第一線作戰。我們的飛機每次只能出動一半,另一半保護機場。國民黨空軍沒有這個顧慮,不要留機動飛機守機場,機場由美國空軍保護,所以蔣軍的飛機一批接一批地飛來。這場爭奪制空權的空戰持續了半個多月,甚為激烈。空戰後期,國民黨空軍使用了響尾蛇空對空飛彈。空戰中,我們有兩架飛機不明不白地被打落了,開始我們不知道是怎麼被擊落的,後來才弄清是新式武器幹的。國民黨空軍損失50多架,大約佔它總數的1/3。我們損失20多架。空戰後,敵人老實了。制空權被我們掌握了,為大批炮兵開進廈門、為炮擊金門打下了基礎。

炮兵調來約三個師,還有一個坦克團。這次調動都是晚上行動,重炮加上坦克,夜間通過福州開往廈門,轟轟隆隆,連街道都顫動了。空軍、海軍、大批炮兵和坦克進入福建,老百姓高興極了,紛紛議論,都認為這一次不但是要解放金門,而且一定是要解放臺灣了。

8月上旬,地面炮兵全部進入了陣地。海軍一三○岸炮部署在廈門對岸角尾。炮兵陣地從角尾到廈門、大嶝、小嶝,到泉州灣的圍頭,呈半圓形,長達三十多公裡,大金門、小金門及其所有港口、海面都在我遠程火炮的射程之內。我們能把炮兵陣地擺得那麼開,那麼密集,在廈門前沿就部署了一個炮兵師,主要是因為空戰的勝利,我們掌握了制空權。

一切都準備好了,只等待北京的命令。

8月20日,北京來電話,要我立即去北戴河。我乘坐專機飛到徐州上空時,北邊正在下大雨,是雷區,不能飛越,於是繞道開封。誰知道開封以西以北也是雷區,這樣飛機只好在開封降落。第二天上午,繼續飛行,中午即到了北戴河。

21日下午3點鐘,毛主席找我去他的住處。我知道這是要我去接受命令了。我一見到主席,就詳細匯報了炮擊金門的準備情況、炮兵的數量和部署,以及實施突然猛襲的打法。彭老總、林彪也參加了,王尚榮也在座。地圖沒有掛在牆上,而是攤在地毯上。毛主席一面聽我匯報,一面看地圖,精神非常集中。匯報完了,他突然提出一個問題:「你用這麼多的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呢?」那時,美國顧問一直配備到國民黨部隊的營一級。主席一問,我即回答說:「哎呀,那是打得到的啊!」聽我這麼一說,主席考慮了十幾分鐘,然後又問:「能不能避免打到美國人?」我回答得很乾脆:「主席,那無法避免!」主席聽後,再也不問其他問題,也不作什麼指示,就宣布休息。這是主席要進一步考慮問題了。

 

晚飯後,王尚榮拿了一張條子給我,那是林彪寫給主席的。林彪這個人很會琢磨主席的意圖,他知道主席很注意能否避免打到美國人的問題,所以寫了這個條子。條子的內容是,他看到主席很重視這個問題,因此提出,是否可以通過王炳南(正在華沙同美國進行大使級談判)給美國透露一點消息。林彪此人也有點莫名其妙,告訴美國人就等於告訴臺灣,這怎麼行呢?

看到條子,我很吃驚,便問王尚榮:「主席把這信交給我看,有沒有什麼交代?是不是要我表態?」

王尚榮說:「主席沒說什麼,只說拿給你看。」這關係到最高決策問題,既然沒有要我表態,我就一句話也沒說。

第二天繼續開會。主席下決心了,看來沒有理睬林彪的建議。主席說:「好,照你們的計劃打。」並要我留在北戴河指揮,跟彭老總一起住。

毛主席交代我跟彭老總一起住,把我弄緊張了。我怎好和彭老總一起住呢?主席究竟是什麼意思,我不懂,也不好問。彭老總也沒派參謀來叫我住到他那裡去。晚上我散步後回到房間裡,正在發愁,恰好王尚榮來,他說:「老兄,主席不是交代你住到彭老總那裡嗎?」我說:「我哪好去住啊?!」

他知道我為難,就說:「我替你想個辦法,把專線電話架到你的房間裡。」

這下就解決問題了。我們商定,前線直接同我通話,我再通過他轉報主席,主席的指示也由他轉告我。我問:「彭老總那裡怎麼報告呢?主席交代我同他住一起的呀!」

他說:「你不要管了,此事由我辦。」這位作戰部長真會處理問題。

所以,炮擊金門是在北戴河指揮的,也可以說是毛主席直接指揮。前線則由張翼翔、劉培善代我指揮。

8月23日中午12時,炮擊開始。第一次急襲,所有炮兵陣地同時向金門開火,一個小時密集發射了幾萬發炮彈。火力的猛烈和密集,後來有人評論:「與攻擊柏林的炮火差不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從紀錄片上看,整個金門島都籠罩在一片硝煙之中,蔣軍猝不及防,死傷慘重。我們的炮火打得很準,一下子摧毀了敵人的許多陣地,特別是集中火力猛擊金門胡璉的指揮所,打得非常準確,可惜打早了五分鐘!後來得到情報,我們開炮的時候,胡璉和美國總顧問剛好走出地下指揮所,炮聲一響,趕快縮了回去,沒有把他們打死。要是晚五分鐘,必死無疑。在陣地上的美國顧問被打死了兩人。對此,美國人一直沒有吭聲。

毛主席決定大規模炮擊金門,是不是就要解放金門、馬祖呢?當時,不但中國人,包括福建前線我們這些人,還有臺灣蔣介石,而且外國人,包括美國艾森豪本人在內,都沒有搞清楚。毛主席這一重大決策是一個有國際國內重大意義的戰略行動,這是當時一切中國人、外國人都沒有弄明白的。毛主席選擇這個時機大規模炮擊金門,擺出我軍要解放臺灣的姿態,一是警告蔣介石,二是同美帝國主義進行較量,把美國的注意力吸引到遠東來,以調動當時正在侵略中東的美國第六艦隊,支援中東人民的鬥爭。

福建前線我軍實施對金門大規模炮擊時,美國總統艾森豪在華盛頓三天睡不著覺,摸不清我軍此舉的意圖。他從我空軍入閩,在空戰中已擊敗了蔣介石空軍,牢牢地奪取了福建前線上空的制空權;我海軍入閩,已基本控制了福建沿海的制海權;大批炮兵及坦克部隊調入福建,鷹廈鐵路已修通,福建前線包括汕頭等地已修建了大批空軍作戰基地等種種跡象判斷,我軍這次大規模炮擊金門的行動,決不只是要解放金門、馬祖,而是要大舉渡海解放臺灣的前奏,下令將地中海美第六艦隊一半艦隻調到臺灣海峽,和第七艦隊會合,加強第七艦隊,中東局勢由此緩和下來了。艾森豪不是毛主席的對手,完全被毛主席調動了。

杜勒斯於9月4日發表聲明,公然要擴大美國在臺灣海峽地區的侵略範圍,對中國人進行軍事挑釁和戰爭訛詐。美國從中東的第六艦隊調來一半艦隻,加上從本國和菲律賓調來的,美軍在臺灣海峽就有航空母艦七艘、重巡洋艦三艘、驅逐艦40艘。美國第四十六巡邏航空隊、第一海軍陸戰隊航空隊和其他好幾批飛機也調來臺灣,美國第一批陸戰隊3800人已在臺灣南部登陸。侵臺美軍司令部還公然揚言,要在8日的演習中以艦炮封鎖我沿海島嶼。我軍實行對金門大規模炮擊,就這樣把美帝國主義的注意力從中東轉移到遠東來了,地中海緊張局勢趨向緩和。(來源:鳳凰網)

相關焦點

  • 1956年毛澤東著眼國際國內形勢審時度勢思慮炮擊金門問題
    毛澤東對此有些惱火,他操著湖南鄉間說:「太猖狂了,是可忍,孰不可忍!要打一些炮,警告他們一下。」毛澤東認真分析美臺局勢,在這個時期,美國分離臺灣,敵視中國的行動不斷升級。1958年5月,美國把在臺灣的「軍事援助顧問團」,「美軍協防臺灣司令部」等17個不同機構,合併為「美軍駐臺協防軍援司令部」,形成統一的指揮體系。
  • 炮擊金門:毛澤東與艾森豪狹路相逢,高下立判
    1954年4月召開的日內瓦會議上,朝鮮問題和越南問題均以劃界方式和平解決,這就容易給西方一個錯覺,那就是接下來中國的臺灣問題,也可能採用這種方式。毛澤東敏銳地意識到是時候採取行動了,一定要及早打破西方的這種幻想,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不容任何國家幹涉!所以還未等日內瓦協定籤訂,毛澤東就掀起了解放臺灣的政治宣傳運動。
  • 毛澤東談炮擊金門:我們整臺灣就是整家法
    鑑於美國軍艦直接參與對國民黨臺灣金馬補給護航,毛澤東意識到領海權問題可以同美國做一做文章。為此,他專門召開了一次國際法專家會議,討論將中國大陸領海線從3海裡擴大到12海裡,以迫使美國軍艦不敢靠近屬於中國領海的金門島。雖然與會專家大都仍拘泥於西方通行的國際法,主張中國也要實行3海裡的領海線,以避免戰爭的危險,但毛澤東最後拍板確定:中國的領海線為12海裡。
  • 葉飛後人談金門炮戰
    葉飛後人談金門炮戰 青島全搜索電子報   2018.08.29 星期三     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的的解放軍和金門島上的國民黨守軍展開隔海炮擊,瞬時間萬炮轟鳴,後來大家稱之為 「金門炮戰」。
  • 首次深度披露炮擊金門內幕!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央視熱播
    為了懲戒臺灣國民黨當局,昭示中國人民統一的決心,中共中央在日漸緊張的國際局勢中做出決策——炮擊金門,金門這座小島,成為北京、華盛頓和蔣介石三方的角力點。在臺前幕後,一場較量即將展開。1958年8月18日,毛澤東提出炮擊金門,並且提出「直接對蔣,間接對美」的方針。8月23日,遠在北戴河的毛澤東下令,下午五點半準時向金門開炮。這個關鍵的炮擊時間包含著多重考慮。
  • 51年前的今天:解放軍炮擊金門1小時擊斃3中將
    21日下午葉飛來到毛澤東的住處,「詳細匯報了炮擊金門的準備情況、炮兵的數量和部署,和實施突然襲擊的打法」。在座的有彭德懷、林彪與作戰部長王尚榮。第二天繼續開會,毛澤東說:「那好,照你們的計劃打。」並要葉飛留在北戴河指揮。「所以,炮擊金門是在北戴河指揮的」。「前線則由張翼翔、劉培善同志代我指揮」。張翼翔兼任前線指揮所參謀長。  但是,葉飛強調說:「炮擊金門也可以說是毛主席在直接指揮。」
  • 炮擊金門,只打不登,只轟不佔,這樣的炮擊還有實際意義嗎?
    1958年9月6日毛主席在最高國務會議上講話:「整金門,是整家法,這是我們國內的事。當然,整臺灣也是整家法。」視線回到那一年的8月20日,新任福建軍區總指揮的葉飛,接到接到北京來電,去北戴河商討炮擊金門部署情況。葉飛,祖籍福建省,生於菲律賓,5歲時被父親送回國內求學。
  • 毛澤東決策炮擊金門為何把蘇美蔣都嚇壞了
    與政治上展開宣傳攻勢的同時,在軍事上,毛澤東和中共中央做出了炮擊金門和解放一江山島的決策。毛澤東決定採用炮擊大小金門和馬祖島這一特定的軍事手段,以表明中國政府對美國在亞洲推行侵略政策的嚴正立場。1954年9月3日下午1時5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對大小金門、馬祖島開始炮擊。解放軍駐閩部隊猛烈炮擊金門,連續打炮5000餘發,揭開了炮擊金門的序幕。
  • 炮擊金門:毛主席是如何用這巧妙一招,化解美國分裂中國陰謀的?
    一來不願意因此而得罪美國,1958年6月16日,毛主席在中南海召開會議,討論外交問題,在會議上毛主席指出:「和美國接觸的問題,在日內瓦會議時我也說過可以有所接觸。事實上美國也不一定願意接觸。同美國鬧成僵局20年對我們有利,一定要美國梳妝打扮後送上門來,使他們對中國感到出乎意外。你不承認,總有一天你會承認的,101年你一定會承認的。」
  • 1958炮擊金門!央視這部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歷史內幕
    此時的毛澤東卻仍在反覆思考炮擊的最佳時機。此刻,金廈海域萬籟俱寂。箭已在弦上,只待北京一聲令下。然而,遠在北京中南海裡的毛澤東卻遲遲沒有下達開炮的命令。毛澤東給彭德懷和黃克誠寫了一封信,信中提到,睡不著覺,想了一下,打金門停止若干天似較適宜。目前不打,看一看形勢。中東解決,要有時間,我們是有時間的,何必急呢?暫時不打,總有打之一日。
  • 炮擊金門始末(四):毛澤東親自起草《告臺灣同胞書》
    央廣網6月6日消息(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 毛澤東「炮擊金門」的戰略目標:中國定會統一
    「炮擊金門」戰役,數萬發炮彈不但沉重的打擊了國民黨軍隊,也徹底粉碎了美國妄圖分裂中國的陰謀,炮戰一直持續到當年10月6日。從此,金門炮擊戰進入打打停停,停停打打的新階段,一直持續到1979年元旦,歷時20年,過程耐人尋味,這場戰事成為中外軍事史、政治史上的奇觀,也對日後海峽兩岸的關係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鳳凰大視野》推出《1958,臺海紀事》,為我們詳述「炮擊金門」的始末。
  • 從炮擊金門到「絞索政策」——感悟毛澤東應對臺海危機的戰略智慧
    很顯然,毛澤東不能允許美國把臺灣從中國分裂出去,也不能允許蔣介石集團長期盤踞在臺灣。因此,中國共產黨首先在宣傳上突出了臺灣問題,在軍事上也做出了炮擊金門的決策。(二)危機的發展演變與毛澤東的應對思路1954年9月3日1時50分,福建前線解放軍開始了連續19天對金門的炮擊,給了國民黨軍以沉重打擊。美國迅速派出大批艦艇至金門外海,密切關注事態進展。在美國決策圈內,對是否增派軍隊協防金門和空襲中國大陸沿海港口、機場發生激烈爭論。
  • 回顧60年前炮擊金門,在4.18解放軍臺灣海峽實彈軍事演習之際
    1958年8月18日,實兵演習,轉為實打金門,直接對蔣,間接對美,追擊不過金馬線。(此圖拍攝自《毛澤東年譜》第三卷,下同)1958年8月20日,北戴河一號樓布署炮擊金門,無法避免打到美國人。1958年8月22日,北戴河一號樓再次布署炮擊金門,決定葉飛在北戴河指揮,實由毛主席直接指揮。1958年8月23日,對金門大規模猛烈炮擊。1958年10月5日,暫停炮擊金門。
  • 毛澤東,在美國公布協防臺灣以後,決定炮擊金門,狠打美國人臉
    在《美臺共同防禦條約》籤署47天後,毛澤東為表明新中國對該條約的反對立場,中國人民解放軍於1955年1月18日上午8時,1個步兵師、137艘各型艦艇、22個航空兵大隊,對大陳群島中的一江山島發起進攻。  當天下午2時,在海、空軍的聯合掩護下,解放軍陸軍部隊開始向一江山島強行登陸,下午5時30分佔領全島。  2月13日,解放軍全部控制大陳群島。
  • 炮擊金門一石二鳥
    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起,中國人民解放軍3萬多發炮彈猛轟金門,震驚了全世界,尤其是美蔣都慌了手腳。美國急忙調動六艘航空母艦、八十幾艘巡洋艦、驅逐艦等船隻急赴臺灣海峽,出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美國在遠東的最大海空力量集結,美國總統艾森豪不知道毛澤東想幹什麼。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臺灣不僅在法律上而且在事實上已經歸還中國。
  • 金門炮戰,主席問:能避免打死美軍顧問嗎?葉飛:估計不能
    葉飛趕忙回到機關,發現電話是來自總參作戰部。原來幾個小時前,北京決定要對金門島進行懲罰性炮擊,葉飛被毛主席點將,挑起這個重大軍事行動的重擔。 對於葉飛來說,金門是個永遠的痛。發生在十年前的那場登陸戰的失利,使得逃到這個島上的蔣軍胡璉部暫時站穩了腳跟,也成為了葉飛軍事生涯上的重大失敗。金門登陸戰失敗後,葉飛就一直在福建秣馬厲兵,隨時準備再戰。
  • 炮擊金門:毛澤東為何惹怒了盟友莫斯科?
    1958年北戴河會議上,毛澤東決定炮擊金門。第一部完整反映從1917年十月革命到1991年蘇聯解體,中蘇關係複雜曲折歷史全過程的權威力作——《中蘇關係史綱》,日前由新華出版社出版。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沈志華這樣說。《中蘇關係史綱》對人們非常關注的一系列重大敏感問題給予了深刻的解讀:世界上兩個最大的共產黨和社會主義國家之間的同盟何以短命?中蘇分裂的過程是怎樣發生的,中蘇同盟破裂的根本原因究竟是什麼?兩國的國內政治是怎樣影響各自的對外政策的?中蘇關係的陰晴冷暖對全球政治格局產生了怎樣巨大的作用?
  • 炮擊金門,誰洩露了秘密?十幾萬發炮彈,竟沒有擊中一個美國人!
    1958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部署炮擊金門。他在聽完福州軍區政委葉飛的匯報後,突然問道:「你用這麼多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呢?」那時,在國民黨軍隊中還有大量的軍事顧問。葉飛怔了一下,隨即說:「那是打得到的呀!」
  • 背後原因:從炮擊金門看1958年的中國外交
    那麼,"炮擊金門"的背後有著怎樣的政治考量,這次只炮擊、不出兵的軍事行動對大陸和蔣介石來說到底意味著什麼?  本期我們就和大家一起聊一聊這場"金門炮戰"。也請觀眾老爺們多多點讚關注,我們會努力為觀眾朋友們奉上更好的節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