炮擊金門,誰洩露了秘密?十幾萬發炮彈,竟沒有擊中一個美國人!

2020-12-20 品茶論史

1958年8月,毛主席在北戴河部署炮擊金門。他在聽完福州軍區政委葉飛的匯報後,突然問道:「你用這麼多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呢?」那時,在國民黨軍隊中還有大量的軍事顧問。

葉飛怔了一下,隨即說:「那是打得到的呀!」

聽葉飛這麼一說,毛主席不說話了,考慮了十幾分鐘後,又問葉飛:「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國人?」

葉飛很乾脆地回答:「主席,那無法避免。」

毛主席聽完以後,沒有再問其他問題,也沒有作什麼指示,直接宣布休息。中美關係很敏感,如果炮擊金門打死美國人,就會使中美關係複雜化,很有可能引起中美直接對抗,這當然是蔣介石所期盼的。

經過毛主席慎重考慮後,解放軍從8月份開始炮擊金門,然而在炮擊金門中打的十幾萬發炮彈,竟沒有打到一個美國人,毛主席到底用了什麼方法?

原來,在那天會議之後,林彪就建議通過當時正在華沙同美國進行大使級談判的王炳南向美國透露一點消息。毛主席雖然沒有接受他的具體方法,但是同意了他透露消息的建議。

他將炮擊金門一事透露給當時正在北京,與國共上層均有聯繫的名記曹聚仁,通過他在新加坡《南洋商報》上披露,時間是在炮擊前的幾個小時。

在炮擊金門的過程中,毛主席又用了同樣的方法,在該報披露一則消息,其中說:「據此間第三方最高人士透露,最近已有跡象,顯示國共雙方將恢復過去邊打邊談的局面。據云:在最近一周內已獲致一項默契,中共方面已同意從10月6日起,為期約一個星期,終止炮擊、轟炸、攔截臺灣運送補給物質給金門、馬祖的一切船隻,默契是這些船隻不由美艦護航。」

連續兩次,同一家報紙披露出如此準確的消息,這到底是無意洩露,還是有意曝光,也許兩者兼而有之。虛虛實實,真真假假,本來就是毛主席善於運用的政治、軍事謀略。

相關焦點

  • 落在金門的炮彈為何不爆?炮擊金門留下的神秘炮彈如今成寶貝!
    有段子調侃:金門國軍接到電話:「反攻大陸的標語掉色了,你們刷勤快點。」國軍疑惑:「你誰啊?」答:「我們是廈門市旅遊局,遊客要看。」「哦,馬上去刷!」 金門防區司令胡璉躲到地下指揮部倖免一死,副司令吉星文、章傑、趙家驤均傷重殞命,2名美軍顧問也喪生。 9月8日,為抗擊美艦幹涉,我再次炮擊國民黨艦艇和島上守軍。到10月5日,我軍共向金門發射47萬發炮彈——這是對蔣軍襲擾的回擊,也是向美國表明我絕不會坐視分割的態度。
  • 炮擊金門,全民皆兵!
    金門島上的北太武山,離這裡只有三千多米的距離,小嶝就如同通往金門的一級臺階。炮擊金門時,作為大陸距金門最近的一個鄉,這裡自然成為了雙方火力最密集的前線。炮戰中,彈藥消耗巨大,小嶝島的彈藥則全部依賴海上運輸。由於島上沒有供運輸船隻停靠的長碼頭,來船只能在淺海拋錨,再由民兵們肩扛手抬,運到陣地。
  • 毛澤東,在美國公布協防臺灣以後,決定炮擊金門,狠打美國人臉
    第三次炮擊9月8日  向金門炮擊5個多小時,發射炮彈2.17萬發,轟擊金門重要軍事目標和停泊在金門料羅灣的艦艇,擊沉、擊傷滿載彈藥、物資和人員的登陸艦各1艘,迫使護航的美國軍艦倉皇撤至外海。    10月6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部部長彭德懷發表《告臺灣同胞書》,宣布「以沒有美國人護航為條件」暫停炮擊7天,以觀動靜。  13日,彭德懷又宣布炮擊再停兩星期。  第五次炮擊10月19日  美國軍艦又侵入金門海域,為國民黨軍運輸艦護航。
  • 首次深度披露炮擊金門內幕!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央視熱播
    為了遏制美國幹涉臺灣問題,中國政府開展了針鋒相對的外交鬥爭,堅持臺灣問題是中國的內政,揭露美國幹涉臺灣問題是對中國的侵略。在美國的支持和縱容下,臺灣國民黨當局在1950年1月至1954年8月,對大陸沿海島嶼實施襲擊42次,動用兵力12.8萬多人。他們竄犯大陸的囂張氣焰,造成臺灣海峽地區長期緊張的局勢。
  • 1958炮擊金門!央視這部紀錄片首次深度披露歷史內幕
    為了回顧歷史,啟迪今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國家記憶》欄目,5月29日起重磅推出十集大型文獻紀錄片《一九五八炮擊金門》。這是央視首次深度、全面、權威披露炮擊金門的歷史內幕和重要意義。記錄片展現了60多年前蔣介石集團「反攻大陸」計劃遭到重挫、美國「劃峽而治」的圖謀宣告失敗,海峽兩岸形成「一個中國」的默契過程,彰顯了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祖國終將統一的歷史必然。
  • 揭秘丨炮擊金門始末(二):猛烈打擊金門國民黨軍,揭露美軍侵略行徑
    央廣網6月4日消息(姜廷玉)1958年,面對美國的軍事恐嚇和臺灣當局的戰爭叫囂,毛澤東決策和指揮了人民解放軍炮擊金門。炮擊金門作戰,是新中國一次較大規模的作戰行動,它挫敗了美國當局幹涉中國內政,製造「兩個中國」的圖謀,嚴懲了臺灣國民黨軍隊,有力地維護了國家的主權和安全。
  • 金門炮戰情報機密遭提前洩露 一小時發射三萬顆炮彈
    從廈門對岸的角尾到泉州灣的圍頭,長達30多公裡的半圓形;大金門、小金門及其所有港口、海面,全部都在解放軍遠程大炮的射程內。一時間,硝煙瀰漫,炮聲隆隆。  小小的金門島,不到一小時,就落下三萬顆炮彈,火力的猛烈和炮彈的密集程度,令人咋舌。一位軍事觀察家說:「這和蘇聯紅軍攻擊柏林的炮火差不多,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從空中拍攝的紀錄片看,整個金門島都籠罩在炮火硝煙中。
  • 金門特產炮彈打的菜刀出名,老鄉埋怨解放軍打少了
    金門防區司令胡璉躲到地下指揮部倖免一死,副司令吉星文、章傑、趙家驤均傷重殞命,2名美軍顧問也喪生。   9月8日,為抗擊美艦幹涉,我再次炮擊國民黨艦艇和島上守軍。到10月5日,我軍共向金門發射47萬發炮彈——這是對蔣軍襲擾的回擊,也是向美國表明我絕不會坐視分割的態度。
  • 美軍鏡頭中的58年金門炮戰:炮彈如雨點般砸下,圖6女兵一臉愁苦
    從廈門到小金門島的直線距離只有三公裡,到大金門島距離為十公裡。在蓮河、圍頭、廈門等地,金門島完全處在射程達到十幾公裡的火炮射程之內。1958年8月23日,福建沿海我軍萬炮齊發,掀起金門炮戰序幕。當時,美軍記者在金門島上拍攝了不少照片。圖為從金門島海灘上的防禦堡壘內,望向廈門的場景。在金門炮戰之前,我軍已經對金門島進行了周密的部署。
  • 51年前的今天:解放軍炮擊金門1小時擊斃3中將
    炮兵陣地從角尾到圍頭,長達30多公裡,呈半圓形,大小金門及所有的港口、海面都在我炮兵的射程之內。  炮擊金門從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開始。第一次急襲,我軍所有炮兵陣地突然間同時向金門開火,1個小時密集發射了幾萬發炮彈。
  • 親歷歷史:1958年「八·二三」炮擊金門親歷
    金門,原本是臺灣海峽一個依傍祖國大陸不為很多人知曉的荒涼小島。1958年「八·二三」炮戰,打響了金門的名號,且深受世人矚目,認識了它扼據在臺灣海峽的戰略地位。時下,內地對於這一事件的記錄和研究已不鮮見,但因海峽長期隔絕,從彼岸這個側面所知甚少。
  • 炮擊金門,只打不登,只轟不佔,這樣的炮擊還有實際意義嗎?
    後在求學期間開始參加秘密革命工作,1932年3月正式加入中國共產黨,先後參加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會議當時彭老總也在場,毛主席問了葉飛一個奇怪的問題:「你用這麼多炮打,會不會把美國人打死?」葉飛說:「美國的軍事顧問都匹配到營一級了,這樣打那是打到的!」毛主席又問:「能不能避免不打到美國人?」
  • 鏡頭下的58年金門炮戰:炮彈如雨般砸下,圖3是蔣介石視察金門!
    圖為金門炮戰開始後,國民黨飛機從金門前線向臺灣運送受傷的士兵,美國記者也正好拍下了這一幕! 8月23日,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對金門國民黨軍指揮機構、炮兵陣地、倉庫等重要軍事目標首次實掩大規模炮擊。守軍炮兵還擊,但很快被壓制下去。此次炮擊持續2個多小時,斃傷守軍600餘人,擊傷大型貨輪1艘。圖為我軍的萬發炮彈從金門島的對岸射出,划過夜空的壯觀場面。
  • 從央視熱播紀錄片,回顧驚心動魄的1958炮擊金門始末
    為了粉碎美國政府的「兩個中國陰謀」,適當打擊臺灣國民黨當局的軍事挑釁,並聲援中東人民,8月17日,毛澤東在北戴河會議上作出炮擊金門的決定。炮擊金門的具體過程1958年8月23日下午5點50分,隨著紅色信號彈的升空,福建前線的數千發炮彈從各個不同方向飛向金門國民黨軍隊駐地。
  • 62年前臺灣問題也是久久不能解決,勿忘823炮擊,別再重蹈覆轍
    死傷人數:解放軍的猛烈炮擊,使金門島上的國民黨軍陷入一片混亂,炮擊持續85分鐘,解放軍發射炮彈3萬餘發,臺灣國民黨軍後來承認,包括3名副司令在內的300餘人,在這場炮擊中陣亡。求援美國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得知消息的蔣介石對解放軍的炮擊驚慌失措,一方面緊急部署防禦措施,防止解放軍進攻臺灣,同時向美國政府告急,要求派兵防守金門。當時的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完全搞不清楚解放軍炮擊金門的意圖。以為我們炮轟以後會渡海解放臺灣。
  • 炮擊金門:毛澤東與艾森豪狹路相逢,高下立判
    1958年炮擊金門毛澤東決定「給美國人一點顏色看」,1958年7月,正逢中東事件爆發,美國出兵黎巴嫩後,蘇聯開始大規模軍演。18日,毛澤東在緊急召開的中央軍委會議上宣布:世界上有一個地方叫中東,最近那裡很熱鬧,搞得我們遠東也不太平;人家唱大戲,我們不能只做看客,政治局做出了一個決定——炮擊金門!
  • 炮擊金門:精妙運籌改變戰略局勢
    炮擊金門對美蔣集團可謂當頭一棒。金門諸島雖小,卻是美蔣封鎖遏制大陸的橋頭堡,是兩大陣營軍事對抗的最前沿。在炮擊金門發生前,美國不僅與臺灣籤署所謂共同防禦條約,還大肆武裝國民黨軍隊,一心圖謀製造「兩個中國」。毛澤東作出炮擊金門的決策,正是為打破美國人的戰略妄想。
  • 美軍想在臺海挑事 解放軍炮擊金門作為回應 美國人掉頭就跑
    1958年5月,美國在臺灣成立了所謂的「美國駐臺協防軍援司令部」。8月11日,美國國務院發布了「不承認共產黨中國政府的備忘錄」,不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並在數日之後,派遣6艘軍艦,2萬名士兵進駐新加坡,大有不惜一切代價讓臺海兩岸成為火藥桶的味道。
  • 1958年解放軍炮擊金門的真實原因探析
    據統計,從1950年至1954年,國民黨軍隊襲擊騷擾大陸沿海地區達41次,使用兵力達28000餘人。更令人無法容忍的是,美國政府和臺灣當局一意孤行,竟於1954年當年12月籤署了所謂的《共同防禦條約》。
  • 炮擊金門一石二鳥
    1958年夏季,美國入侵黎巴嫩,海空力量雲集中東,準備武裝幹涉中東革命,國際形勢十分緊張。1958年8月23日17時30分起,中國人民解放軍3萬多發炮彈猛轟金門,震驚了全世界,尤其是美蔣都慌了手腳。於是他那豐富的想像力開始發揮作用:金門、馬祖失守,臺灣也就保不住了,這將威脅「日本、菲律賓、泰國、越南,甚至衝繩未來的安全……因而將使美國的根本利益受到嚴重的損失」。他不敢再往下想,急急忙忙下令從部署中東的第6艦隊調出兩艘航空母艦加入第七艦隊。美國人終於隨著毛澤東的指揮棒動起來了。金門守軍海上補給線被截後,美臺海軍組成了聯合艦隊進行護航。福建前線部隊請示打不打美臺聯合艦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