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於墨爾本東郊的 Eastland Shopping Centre,又換了面孔。自 1967 年開業以來,這已經是它第五次改頭換面了。
對這次改造,該購物中心的持有者,澳大利亞的一家大型投資公司 QIC,投入了 6.65 億美金。負責設計的是澳大利亞的設計公司 The BuchanGroup 和 ACME,從最終的效果來看,這筆巨額支出的確帶來了不錯的收效。
購物中心外部的休閒空間(來源:wallpaper)
外部空間的改造是最直觀的。過去,這個位於多條交通幹道交匯區域的商場,考慮得更多的是停車的便利,並無意打造一個有綠植、座椅和咖啡店的露天廣場。一位當地人表示,在她的記憶中,這並不是一個讓人流連的地方。而現在,精心鋪設的地板、暖色的燈光,以及頗有些藝術氣息的建築外觀,都在向消費者傳遞一個信息:這裡值得你多停留一會兒。
室內設計中最特別的部分,是對天花板的改造。
拱形天花板(來源:wikipedia)
天花板細節(來源:wallpaper)
在門廊地帶,屋頂使用了最基礎的玻璃加支架的組合,藍天白雲成了自然的點綴,而漆成白色的一道道金屬支架,勾勒出了建築的幾何美感。
化妝品區的天花板設計(來源:wallpaper)
化妝品區的屋頂,其實是一個藝術作品。這片色彩斑斕的區域是由英國倫敦的藝術家 Rebecca Loise Law 設計的,一共使用了 15 萬朵乾花。她保留了花朵的莖幹,用金屬絲將一朵朵花串在一起,並將它們倒掛在天花板上。行走在這片不同尋常的天花板下,還會聞到一點點香味。
Rebecca 的設計過程(來源:designboom)
QIC 的改造目標,是要營造出一種社區感。這個提法,和蘋果店最新的零售店改造不謀而合,當然,目的也是一致的:讓消費者待得久一點,並且時不時會想要回來,實現更多的購買。所以除了引進更多的品牌之外,他們還打造了一個佔地 1000 平方米的公共圖書館和一個商務辦公區,在休閒娛樂之外,又為消費者們製造了一個停駐的理由。
不過,儘管目前的再設計確實很出色,最終的營利能力如何就又得另當別論了。尤其是在這個網購極其便利的時代,線下的商場如果想有不錯的收益,總是需要給消費者創造更足的動力,比如力度足夠誘人的打折。
題圖:wallpaper